覆汉(校对)第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9/624

  可是如今顺着曹操的提醒反过来一想,司马仲达却才如同拨云见雾一般有所醒悟——是了,吕、娄、韩、王这几位元从的相位固然是理所当然的,固然不能因为他们出身如何便有所疑虑,但为什么燕公一开始的几位元从都是这个身份呢?
  这不恰恰还是说明了问题吗?
  至于说什么世族子弟瞧不上?司马懿反而觉得荒谬。
  总而言之,一念至此,司马懿心中几乎动摇。
  “你也不必想太多。”曹操也不知道有没有看出来对方被说动,却又莞尔一笑。“不过是一层出身罢了,若你能如审正南一般立下殊勋,想来以公孙文琪的大度,也会对你格外高看一眼的……说到底,还是要看功劳与个人才德的。”
  司马懿赶紧再度俯身,口称受教。
  “我乏了,且回去吧,替我问候你家燕公还有令尊。”曹孟德见状便不再多言,而是挥手示意。
  司马仲达不敢多留,便匆匆告辞,然后满怀心事转回了燕军大营。
  不过,就在司马懿走后,刚刚还温润一时的曹孟德便陡然神伤,扶额遮面……说白了,曹孟德刚才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失态,面对决战的全面失败,他已经不得不用这种无聊的言语和话题来遮掩自己的情绪,并打发使者了。
  因为,刚刚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首级和公孙珣的威吓!
  帐中寂静了好一阵子,终于是浑身烟尘血渍的曹仁扶刀出言打破沉默:“此战已败,我军再无胜机,兄长速速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往何处去?”曹操恍然抬头。
  “就按照荀文若所言,带着咱们最后的人,保着天子去淮南或者荆州……乃至于江南。”曹仁瞥了眼身侧的刘晔,毫无顾忌之意。“事到如今,不这么办还能如何?难道还能投降吗?”
  听得此言,曹孟德几乎是本能的再度看向了那些首级。
  满是泥污的那个是他的女婿兼义子;被火燎到不成样子的是他麾下第一外姓大将,从他做县令时便随他的心腹;除此之外,即便是宗族内跟自己最不和的曹洪曹子廉,也都坦然自杀,人头出现在这里;还有李退之,明明可以投降,却还是坚守了对自己的臣节……再加上之前的夏侯渊、曹纯、曹休、许褚、王必、毛阶,一条条性命在此,正如曹仁所言,他曹孟德怎么可能投降?
  事到如今,唯走或死而已!
  当然了,枭雄姿态,死这种事情除非万不得已还是要尽量避免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一线生机……公孙珣这一次没有被优势冲昏头脑,下一次呢?
  这一次因为天子年幼冲动,失了汉室老臣人心,下一次汉室真要到了灭亡关头,说不得人心还会聚拢起来吧?
  更不要说,人死的越多,活着的人就越该珍惜自己……
  不是不能死!
  万不得已之时,曹孟德一定会坦然赴死,但却不能被公孙珣用这种拙劣的戏码给威逼至死!
  那不是他曹操!
  “我若走,你与元让该如何?”曹操稍微思索一阵,便咬牙下定了决心,事到如今也确实没必要硬撑了。
  “元让兄与子修必须立即后撤!”曹仁认真答道。“濮阳、离狐、句阳皆失,聚集在内黄的营州兵、辽东兵应该会即刻顺着这条通道南下,他们那里再不走,只会徒劳被围,于局面半点无用。但官渡这里,我却要专门留下支撑一二……因为既然要南逃寄人篱下,唯一之立足根本便在天子身上,官渡若空置,怕是你们连宛城那里都赶不及过去,便要被身后骑兵追上。”
  这是很理智的回答,曹操也只能微微颔首,却又随即看向了一直没吭一声的刘晔。
  刘子扬旋即会意:“曹公放心,咱们毕竟是唇齿相依,我自然会留在此处继续协助子孝将军,营中些许辅兵,也不会再撤。但鲁子敬那里却是我主刘豫州麾下少有的兵马了,要即刻撤到彭城。便是官渡这里,我也还是想尽量带回一些人马的,所以还请曹公不要犹豫,速速去接天子……”
  “这是自然。”曹操一声叹气。“不过我若一走,你们能撑几日?”
  “三四日吧?”刘晔看了一眼并不说话的曹仁,恳切而对。“最多三四日,官渡便撑不下去了,我和子孝将军便应该会回头去追曹公……”
  “届时我想请足下断后。”曹操闻言同样瞥了眼曹仁,便继而对刘晔说了一句颇不寻常的言语。“我们曹氏、夏侯氏几乎一体,如今局面下,子孝断无降服的道理,届时一旦被困,只有死路一条,而足下却是可以举众降服的。因为你家刘豫州还有江南二郡……或许是四郡之地足堪立足,还是能和公孙文琪说上话的。”
  刘子扬一时沉默,却到底是微微颔首,勉强应承了下来。
  “子孝。”曹操复又盯住了一言不发的曹仁,认真相对。“为兄知道你心中有郁郁之气,早在开战前公孙文琪只以你为一马时便心存不平了,而妙才与子和去后,你更是存了鱼死网破之意,宁死也要给公孙文琪一个好看……但你想过没有,既然子和、妙才,还有子廉皆去,若你也再去,固然是一时痛快了,我又该如何自处呢?逝者已去,生者何堪啊?答应为兄,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要保存有用之身!”
  曹仁终于动容,然后双目泛红,却是勉力咬牙颔首,以作承诺。
  “我今夜二更就走,我走后你们让人来收拾子廉他们的首级,送到沛国安葬……让人送些石灰进来,之前就不要打扰我了。”见到曹仁点头,心下松了一口气的曹操再度挥手,却是彻底无话可说了。
  曹仁和刘晔情知曹操是要亲自清理曹洪、乐进、孙策等人面容,然后以石灰存下,所以都无话可说,只能拱手告辞。
  就这样,一直到了这日晚间二更时分,明白此战再无转机,或者说中原归属已定的曹操目送仅有的几名亲卫护送曹洪等人首级往东南去沛国安葬,然后只带三四千老残之兵出营往西南颍川、南阳而走。
  然而,其人出营不过三四里,送行的曹仁也不过刚刚转身而已,身后官渡大营便忽然喧哗一时,火光耀天!
  这才二更而已,如此大规模的夜袭便已发动,很显然,公孙珣是算准了曹操志气已丧,所以一刻不停便乘夜发兵夺营!
  曹孟德回头望着身后火光,一时无言以对,刚准备下令回身去救之时,却忽然在马上怔住,然后瞬间不能发声……原来,随着北面火光大起,曹操却是陡然认出,自己身侧一名面色惊恐的白发老卒,居然与那日给孙子挑水泡的运粮民夫颇像,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
  算起来,大概已经有二十日了吧?
  片刻之后,曹操一声叹气,转身打马向南,不再回头。
  ……
  “……司马懿方弱冠,使曹营归,趣谒太祖,尽言操志气已丧,兵将丧胆,可乘夜要击也。众皆疑。太祖亦稍踌:‘小子何以知?’懿对曰:‘殿下仁念,两日夜归敌大将首级、旗帜凡七也。以臣闻之,稍前六数,操皆受首而哀,不问来使。今臣往之,操目不视首,但问臣之来历,教臣何以进仕,可知其已心力不堪也!’太祖笑而受之,隧擢懿为曲军侯,继发兵夜袭曹营不止。”——《新燕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
第三十二章
终刚强兮不可凌
  战机不可轻忽。
  这是汉高祖与楚霸王之间那场精彩对决给天下人留下的残酷历史经验。
  项羽几次将刘邦打的落花流水,几次获得重大决战的胜利,却总是差那么一口气,屡屡让陷入绝境的刘邦在萧何、韩信、吕泽、张良等人的协助下卷土重来。
  相对应而言,项羽不过是一次气力不支,与刘邦议和平分天下而已,就被张良等人窥到虚实,然后被撕毁协议的刘邦引天下诸侯围到了垓下,来了个无颜见江东父老。
  故此,在下邳-乌巢两条战线上同时取胜后,甚至没有等内黄的结果,公孙珣便不再犹豫,即刻顶着巨大的减员压力发动了全面总攻,并于十月初六上午,在经历了近三日夜的猛攻后,成功攻破了中原联军的官渡大营,继而发起了战略大进军。
  不过,说是进军。实际上,随着刘晔引官渡残众投降,曹操、曹仁各自只带着数千残部仓促逃窜,近在陈留的鲁肃也在察觉局势后当机立断引淮南部众南下彭城,燕军进军途中已经没有多少事实上的军事压力了……这种进军更像是某种战略追击而已。
  别处不说,官渡这里各部兵马基本上是一分为二,一路追着曹操往颍川、南阳方向而去;一路追着曹仁,往陈留、陈郡方向而去,沿途攻城略地,宛如吃饭喝水。
  战事如此,再加上徐州-乌巢-内黄三战的相关讯息随着两军的前进与后退彻底传开,天下人已然醒悟过来——这一战,终究还是燕公胜了!
  但失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曹操,而燕公即将获得的,也绝不仅仅是一个官渡,或者陈郡,乃至中原。
  “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南阳宛城,这座已经安泰了快一整年的大汉南都所在,瞬间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因为谁都知道,公孙珣此战除了并吞中原外,但凡有半点可能性,肯定是要把天子‘请回去说明情况的’!
  那对于宛城的诸位而言,还能有个好?
  “事情已经很明显了,也很急迫了!曹公正在赶来,荀文若也已经带着愿为汉室尽忠的中原衣冠世族到了汝南,他们二位的意思是让我们从帝乡蔡阳转入江夏,以作延续……诸位,你们可有什么见解吗?”所谓朝堂之上,正在开口说话的太尉杨彪像老了十几岁一般,满头白发,畏畏缩缩,再难有之前的精神。
  话说,这不仅仅是眼前残酷局势的打击所致,也不仅仅是因为忧虑汉室的将来,很大程度上,这是之前一年间,其人真正担负起了所谓汉室兴亡之责后的辛苦所致。
  想想也是,南阳固然大郡,汉室小朝廷用来挤走曹操控制南阳半郡的吕布也确实是个比较好哄的人,但前面在打仗,一切以军需为先,小朝廷基本上只能在最低经济限度上维持着。而这倒也罢,关键是,杨彪身为中枢第一重臣,还要居中联络三家诸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今天要想法子安抚在前线卖命的曹操,明天要想法子劝说刘表和其部属不要有投降主义倾向,后天还要跟隔壁汝南的刘备打打秋风,求点中秋祭祀的经费……而前线稍有风吹草动,他这里还得哄着担惊受怕的小天子!
  除此之外,还要尽一切可能维持和扩大汉室的影响力。
  但是,所以说但是,不管怎么维持,局面还是一日日不堪了下来,并最终来到了今日这一步——实力雄厚、地盘看似最稳妥的刘备先丢了徐州,地盘全线暴露在了燕军兵锋之下;领着几十万大军的曹操也还是败了,只能狼狈逃往此处;忠心耿耿的吴郡虎将孙策更是身首异处;刘表则干脆暧昧到了一种极为危险的地步。
  此时此刻,也就是吕布和他的那小一万兵马或许可以倚仗了。实际上,吕布刚刚已经带着四千兵马从颍川匆匆赶回到了宛城。
  “温侯怎么想?”一阵沉默之中,杨彪理所当然的看向了吕奉先。
  “我非是信不过曹孟德和那位荀文若。”刚刚从颍川撤回,一身戎装立在前南阳太守府大堂,现在天子明堂之上的吕布微微蹙眉,表达了某种确切无误的疑虑。“但是江夏那种地方,哪里是天子该去的?都到长江边上了,真到了那里,天下人怎么看朝廷?”
  这话倒是合情合理……但是问题在于,不去江夏又能去哪里呢?
  “可不去江夏又去哪里呢?”南阳本地人,年轻的黄门侍郎,大汉开国名臣邓禹之后,此时很得天子信任的邓芝稍作思索,一时感慨相对。“前面打了大半年的仗,死的人不计其数,到了这一步,河北那边难道还会放过我们吗?而且,便是我们可以弃官不做,求个野人安泰,天子在燕逆手中难道还有别的下场?事到如今,也只能随曹公还有荀文若一起去江夏了。”
  此言一出,本就没有多少人的朝廷之上更是显得冷清。
  逻辑就是这么简单,现在这个时候,汉室小朝廷除非有魄力玉石俱焚,否则根本没得选,只能南逃。而一旦南逃,去刘备和刘表核心地盘肯定是极度危险的。为今之计,只能尽量汇集南逃力量,打着天子旗号去两家地盘的交汇处,也就是江夏地区立足。
  本来就没什么好议论的,而停了半晌,随着小天子也叹了口气,事情却是就这么定了下来,京泽和邓芝负责天子仪仗和宫禁的迁移,杨彪去清点府库,吕布去整备军队,却是准备等曹操一来,就一起南下。
  别人且不提,话说匆匆折返回宛城的吕布回到自己府邸之中,却是越想越觉得憋屈,越想越觉得难以接受,并随即惊动到了一人。
  “夫君何事忧虑?”一名年方十八九岁的华服女子,袅袅婷婷而来,眼见吕布气闷,也同样面露忧色,却正是吕布的妻子,袁术的长女。
  俗话说,老夫少妻,天然腿软,何况吕布这人别的倒也罢了,对待妻子还是素来讲究的,尤其是这个妻子作为袁氏的嫡女、杨氏的亲戚,更让他格外珍惜。
  所以吕奉先闻言非但不怒,反而强作欢颜,赶紧起身接住对方,扶着对方坐到厅中,并稍微安慰了回去:“夫人不必担心,只是朝堂事务而已。”
  “夫君何必瞒我?”这袁夫人趁势坐定后却也不惧。“外面都说曹司空打了败仗,南阳这里都要移到江夏的……咱们家不走吗?”
  吕布一声叹气,却是愈发无奈起来:“没想到这么快便传的满城皆知!”
  “果然是要去江夏吗?”袁夫人也跟着皱起眉头来。
  “不错。”吕布无奈,只能坦诚。“事到如今,别无它法,只能去江夏……夫人是忧惧道路偏远吗?你且放心,我一定亲自护你平安到江夏。”
  “我也知道没法子。”袁夫人连连摇头,却又一时想起一事,更加无奈。“夫君,你说咱们这次再回江夏,还能住到原来结婚的宅子里吗?就是黄祖那一栋。”
  吕布微微一怔,旋即黯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9/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