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638

  在聊了一番后,赵主父见蒙仲、乐毅二人满脸疲惫,便让他二人先回去歇息,以便参加今晚的庆功筵席——虽然功过相抵,但今晚的庆功筵,蒙仲、乐毅等人依旧是主角,这是不会更改的。
  随后,在陆续询问了几名军中的赵卒后,蒙仲、乐毅回到了他信卫军驻扎的地方。
  不得不说,作为“功臣”的待遇,营内赵卒重建营寨,首先安排了信卫军驻扎歇息的营区,并且在指引蒙仲、乐毅二人前往那营区时,沿途遇到的赵卒们无不恭恭敬敬,脸上带着敬佩之色。
  回到信卫军驻扎的地方,武婴、蒙虎、蒙遂等人正在帐篷内等着蒙仲、乐毅回来。
  待等瞧见蒙仲、乐毅返回后,蒙虎率先急不可耐地询问道:“赵主父此番有什么赏赐?”
  蒙仲便将“功过相抵”的事告诉了武婴等人,让武婴等人简直难以置信:这么大的功劳,竟然不给赏赐?
  见此,蒙仲便向诸小伙伴解释了一番:“我等所求,是军中上下对我们的信任与尊重,又岂是所求赏赐?更何况我等此番不遵将令,能功过相抵,日后就不会有人再拿此事说闲话……”
  听完蒙仲的解释,武婴、穆武、华虎等人这才逐渐释然。
  当晚,待蒙仲、乐毅等人歇息了半日后,于傍晚时分,接到了赵主父派人传达的命令,命蒙仲、乐毅等人前往帅帐赴宴。
  众人合计了一番,最终决定由蒙仲、乐毅二人带着武婴、蒙虎、华虎、穆武、乐进五名卒长,总共七人前往帅帐赴宴,而蒙遂、向缭、乐续三人,则留在军中,安排犒军一事——因为赵主父亦命人士卒送了许多酒肉过来,犒赏信卫军士卒,蒙遂担心这些士卒喝醉酒惹事。
  大约酉时前后,蒙仲一行人来到帅帐赴庆功宴。
  说实话,除蒙仲与乐毅二人外,以武婴、蒙虎等执掌区区百名士卒的卒长军职,竟然能在帅帐内获得席位,这简直就是一桩很不可思议的事。
  倘若换做在平时,想来赵袑、许钧、牛翦等赵军的军司马多多少少都会感到不痛快,但是今晚,这些位军司马的眼中却毫无敌意,相反,甚至有些同情。
  毕竟在他们看来,此番信卫军以五百人击破数万齐军的壮举,纵使提拔为真正的一军司马也不为过,但由于是无令擅自出兵,最后却落到个功过相抵的结局——这让赵袑、许钧、牛翦等人多多少少为蒙仲几人感到有些不值与遗憾。
  既然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也没有成见,相反却有同情与遗憾,于是乎,蒙仲几人与赵袑、许钧、牛翦几位军司马,很快就熟悉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许钧也带来了蒙鹜前来赴宴——似乎蒙鹜已经成为了许钧麾下的爱将。
  此时在帐内,最为尴尬的莫过于赵希。
  从始至终,赵主父与安阳君赵章都没有理睬他,而赵袑、许钧、牛翦几人,也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很少与赵希碰杯喝酒,以至于当蒙仲、乐毅等人被人频繁劝酒时,赵希就孤零零地坐在帐内角落,好不尴尬。
  见此,蒙仲端着酒碗来到了赵希面前。
  “你这是要奚落我么?”
  当时,赵希的面色非常难看,在旁所有人都看着他与蒙仲。
  在众目睽睽之下,蒙仲摇摇头说道:“军将乃是赵氏王族子弟,在下自然不会怀疑军将对赵国的忠城,我与军将的矛盾,只是彼此个人见解上的分歧……在下敬这碗酒,只是希望军将下回能稍稍给予我信任,终归我蒙仲,如今也是赵军的一员,自然也希望赵国能击败齐国。”
  听完蒙仲这段诚恳的话,赵希深深注视着前者,最终,他长长吐了口气,勉强露出几分笑意:“我终于明白,为何你曾将利剑架在阳文君的脖子上,阳文君最后却仍与你和解……”
  说罢,他一口喝完了自己碗中的酒,目视着蒙仲正色说道:“今日之后,我不会再因为你的年纪而小瞧你。”
  “多谢军将。”蒙仲亦一口饮下了碗中的酒水。
  话音刚落,田不禋、乐毅等人纷纷抚掌。
  看到这一幕,赵主父既欣慰又赞赏地暗暗点头,赞赏于蒙仲的胸襟——拥有这等器量的人,日后前程必不可限量!
  当晚,众人其乐融融地喝了一宿的酒。
  待等次日天亮时,南边有一队人马来到,为首的将领,惊讶地看着祝柯一带军营上所悬挂的“赵”字旗帜。
  “咦?赵军……识破了我的计策吗?”
  这位名为匡章的将领,一脸不可思议。
第122章
匡章(一)
  匡章,本名田章,乃是齐国田氏一族士大夫「田鲔」的儿子。
  后因田章战功卓著,齐威王将从鲁国夺取的「匡邑」赏赐给了田章,故而才有人称其为匡章,成为后世「匡」姓的祖源之一。
  田章年幼时就在稷下学宫学习,是当时稷下学宫中出类拔萃的学生,而后在孟子来到齐国担任稷下学宫的“先生”期间,田章拜入孟子门下,成为孟子的弟子,集道、儒两家学识。
  在齐魏两国“徐州相王”时,年仅十五六岁的田章,就曾跟随齐威王前往「徐州」,与当时的魏相惠施有过一番辩论。【PS:这里的徐州,并非指彭城,而是在滕国东南,大概在薛邑那一块。】
  不得不说,当时“辩遍天下无敌手”的惠施,怎么会被年仅十几岁的田章给难住呢?接连两场辩论,田章皆被惠施说得哑口无言。
  这让田章对名家学术产生了几许兴趣。
  桑丘之战前,秦国借道魏、韩两国,攻伐秦国,当时齐威王原本打算让田朌担任主帅。
  当时田忌、孙膑已逃亡楚国,齐国就只剩下年过五旬的老将田朌,田朌很担心自己死后齐国再无将才,便在齐威王的身边挑选将才,因此发现了仅三十岁左右的田章。
  在一番交流后,田朌认为田章的能力足以担任统帅,便不惜以自己的作为担保,向齐威王推荐田章为帅。
  那时,田章正因为“不孝”的恶名而被齐人看轻,全赖田朌的举荐,才得到了这次宝贵的机会,继而走上了这条“名将”之路。
  自田章在「桑丘之战」中击败秦国军队,证明了自己的才能后,田朌正式退居二线,至此,田章肩负了齐国军队的重担,「灭燕之战」、「濮水之战」、「垂沙之战」,除「濮水之战」田章在秦军手中失利以外,其余皆取得了胜利。
  前两年,他又奉薛公田文之命,率领齐、魏、韩三国的军队讨伐秦国,在为期两年后,终于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
  毫不夸张地说,此前从未有人攻破秦国的函谷关。【PS:史实上后来也没有,田章是唯一攻破秦国函谷关的。】
  但遗憾的是,就在联军取得了如此突破性的进展时,魏国的君主魏嗣过世了,这极大地阻碍了联军继续进攻秦国。
  本来田章还想坚持一下,并且魏国内部,亦有不少人支持继续进攻秦国。
  可没想到不久之后,韩国的君主「韩仓」亦病重了,这使得联军彻底放弃了继续进兵秦国的打算——在田章回援齐国的期间,韩国的君主韩仓就过世了,谥为「韩襄王」,由太子「韩咎」继位。
  不得不说田章确实时运不佳,如果不是魏国嗣、韩王仓相继过世,由田章所率领的联军,根本不可能止步函谷关。
  但可惜,“天运”在秦国。【PS:秦国简直就是天运护身,明明被田章攻破了函谷关,在最关键的时候,魏王、韩王居然在同一年过世,真心怀疑这两位君王是不是遭到刺杀,否则哪有这么巧的?】
  因为魏王嗣、韩王仓病重过世的关系,联军止步于函谷关,不久之后,代表齐国的薛公田文,以及魏韩两国,皆接受了秦国割地求和的请求。
  而就在这段期间,田章得到消息,得知赵国屯兵于沙丘,有种种迹象表明或将攻伐齐国,便带领军队回援齐国。
  正如蒙仲所猜测的那样,鉴于赵国军队的强大,田章原本希望得到魏韩两国军队的帮助,只可惜,魏韩两国正处于「王权接替」的关键时刻,又恐惧于秦国或会在田章撤走后报复魏韩两国,哪敢抽兵协助田章?
  于是,田章退而求其次,向魏韩两国索要了一些旗帜,派人日夜兼程送往齐国,让齐将田触能借助这些旗帜,让进犯国境的赵军投鼠忌器,僵持到他率领大军抵达。
  可没想到的是,今日待他率领战车部队抵达祝柯一带后,他愕然发现,赵军已经突破了大河防线,攻陷了祝柯县一带。
  这让田章很是纳闷。
  『莫非田触并未按我所言迷惑赵军?还是说,赵军识破了我的计谋?』
  思忖许久,田章派人打探田触败军的位置,准备率军与其汇合。
  一日后,即五月初五,田章得到消息,得知田触在祝柯东南约三十里处设营,便带着兵马与前往与其汇合。
  次日,田章率领约数千人的先行军队,抵达了田触的兵营。
  在得知消息后,田触连忙带着营内诸将外出恭迎,将田章迎入营内帅帐,并将主帅的位置让给了田章。
  在一番并无多少营养地客套后,田章便向田触询问了「丢失河岸防线」的原因。
  要知道,此番赵军入侵,大河防线对于齐国而言非常重要,这道防线一失,齐国就只能靠着「济水」在低语赵军,这意味着齐国或将丧失济水以北的大片城邑。
  想来田触也清楚自己“罪孽深重”,一脸惶恐地解释道:“启禀章子,在下自收到您的急信,丝毫不敢怠慢,叫士卒高举魏韩两国的旗帜,一度吓得赵军放弃大好局面,狼狈退回大河北岸。而在此之后,我亦按照章子您的计策,叫士卒夜间悄然离营,白日里再大张旗鼓返回营内,以此迷惑赵军……可不知什么回事,初三那日的晚上,赵军忽然夜袭我军营寨……”
  说着,他将当晚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田章。
  田章听了默然不语。
  诚然,那日他齐军被夜袭至溃败,主要还是因为田触等人疏于防范,误以为赵军不敢夜袭齐营,不过往深处想想,这件事确实有点蹊跷:一度被他‘匡章’之名吓到的赵军,又怎么会在三日后突然夜袭齐营呢?
  在沉思许久后,田章吩咐道:“派人往赵军送个讯息,就说我田章约赵主父相见。”
  “喏!”田触抱拳领命,旋即,他好似想到了什么,又说道:“对了,章子,前些日子,田瞀、公孙闬两位老大人奉大王之命去求见赵主父,然而此后却没了回音,想来是被赵军扣下了……”
  “唔,我知晓了。”
  田章点点头,心中倒不是很担心,毕竟田瞀、公孙闬皆是颇为名气的人,想来赵主父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当晚傍晚时分,田触派出的使者,便来到了祝柯赵营,请见赵主父,以匡章的名义约赵主父在郊外相见。
  不得不说,听到这话,赵主父亦是吓了一跳。
  因为这意味着匡章已经抵达了此地,虽说赵主父对外表示“不惧匡章”,但从那日他听从了赵希的建议使大军撤回大河北岸便能看出,他对齐将匡章,还是颇为忌惮的。
  当然,这不奇怪,毕竟匡章是先后击败了秦、燕、楚、魏诸国的当世名将,谁敢真的小瞧这位名将呢?
  在思忖了片刻后,赵主父同意了此事,约匡章次日于赵、齐两营间的一座小邑相约。
  五月初七,赵主父带着蒙仲、乐毅与百余名信卫军,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旋即,信卫军士卒在这座小邑的农田旁,在一块空地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木棚,然后又从战车上搬下几个炉鼎,备好酒菜,等待着匡章的到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