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638

  毕竟王师可以狠下心在撤退时放火烧毁田地里的作物,但曲梁城邑的赵国百姓未必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一年的收成葬身于火海,于是在王师撤离后,立刻组织人手试图扑灭火势——这很有可能。
  问题是,都烧到这种程度了,能挽回多少?
  蒙仲抬头打量着远处的火海,心中对此并不乐观。
  在思考了片刻后,他下令道:“为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我等先暂且撤退,待明日天亮后再来。”
  就这样,蒙仲率领千余叛军再次返回了群丘营寨。
  次日天明,蒙仲带领蒙虎、华虎、穆武与千余叛军,再次前往曲梁邑。
  至于蒙遂、乐进、乐续、向缭等人则留在营内准备迁营之事——毕竟,要是王师果真已从曲梁撤离,退守邯郸,那他们也没有必要再驻扎在此。
  大约巳时前后,蒙仲率军抵达了曲梁邑一带。
  最先入眼的,即阳文君赵豹的营寨旧址。
  对于这片土地,蒙仲颇为熟悉,因为在上个月,他就是在这里跟赵贲、廉颇等人斗智斗勇,只不过后来邯郸军支撑不住了,放弃了这座军营投奔奉阳君的军营,与后者合兵一处。
  此后没过几日,奉阳君李兑也坚持不住了,终于在昨日全军撤离。
  是的,再往前走了一段路后,蒙仲就看到了奉阳君的那座军营,当然眼下只剩下一片废墟,由此可见,王师确实是真的撤退了。
  从赵豹军与李兑军两座军营旧址的中间穿过,蒙仲率领千余叛军踏入了曲梁邑境内。
  与天底下大大小小的城邑类似,整个曲梁邑,亦是由围绕着曲梁城所建造的众多乡邑组成,这些众多的乡邑就像蒙仲、蒙虎的故乡蒙邑一样,是一座座仿佛小乡村的存在。
  这不,往前没走多远,蒙仲军就路过了一片小乡村似的乡邑。
  颇为可惜的,这片乡邑四周的田地,原本在这个时节应该长满即将收成的农作物,但此时此刻,田地上却只有一片焦黑的灰烬。
  而值得一提的是,远处倒是有一小片作物幸存了下来。
  蒙仲凑近打量了一番,发现那片作物的边缘有被火烤焦的痕迹,显然是昨晚附近乡邑里的乡人好不容易救下来的。
  “咣咣咣——”
  远处的乡邑中,传来了一阵敲击金属的声音。
  对于这个声音,蒙仲、蒙虎、华虎、穆武几人皆不陌生,他们知道这是预警的声音,多半是乡邑内的青壮发现了他们的踪迹,故而对村子里发出警讯,与他们的故乡蒙邑并无太大的区别。
  在蒙仲的印象中,当初他的故乡蒙邑,时而也会响起类似的预警声,大多都是因为附近发现了野兽的踪迹,偶尔则是为了抵御流亡的贼寇。
  蒙仲还记得,当初他故乡为了驱赶一只啃食庄稼的大野猪,同村的青壮们敲响预警,继而打一帮人带着兵器去围杀那只野猪。
  至于结果……野猪肉挺好吃的。
  “嚯!”
  从旁,传来了蒙虎的轻笑声。
  蒙仲抬起头看了一眼左前方,只见在不远处的那片乡邑,村门紧闭,而透过那扇木质的村庄大门的缝隙,隐隐可以见到人影闪动。
  而在村口旁的哨塔上,亦能见到两三名手握长剑却没有穿戴甲胄的年轻人,此刻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蒙仲一行人。
  “看来咱们把他们吓得不轻。”蒙虎低声笑道。
  这不奇怪,据蒙仲目测,眼前这片乡邑最多百余户人,满打满算几百个族人,而他身后的叛军,却足足有一千人的队伍,且都是兵甲齐全的兵卒,突然间经过此地,当然会引起对方的警惕。
  “要不要去吓唬吓唬他们?”蒙虎嘿嘿坏笑道,一脸恶作剧的表情。
  “别多事!”蒙仲低声阻止了蒙虎。
  蒙仲当然相信,以蒙虎、华虎、穆武几人的秉性,绝对做不出来抢掠无辜乡民的事来,但此刻跟在他们身后的代郡兵卒就未必了,在这个兵卒抢掠百姓甚至被认为司空见惯的年代,蒙仲可不想因为蒙虎一时的恶作剧,使一片乡邑遭到代郡兵卒的抢掠。
  不开玩笑,只要蒙仲默许,他身后的代郡兵绝对会洗掠那座乡邑,甚至为此杀死阻止他们的乡民。
  而这是蒙仲不想看到的。
  率军向前,途中经过了一片又一片对他们的到来抱持警惕的乡邑,蒙仲等人终于抵达了曲梁城的南城门。
  而在此期间,蒙仲没有看到任何王师的行踪。
  值得一提的是,就跟先前经过的那些乡邑一样,此刻的曲梁城亦是城门禁闭,且因为蒙仲等千余军队的抵达,城头上的守卒们一阵慌乱,如临大敌。
  “你、你等是什么人?哪里的军队?!”
  不多时,城门上便有人朝着城下喊话。
  在蒙仲的事宜下,蒙虎策马上前,朝着城上喝道:“我乃信卫军卒长蒙虎,在我身后的,乃是我信卫军司马蒙仲!……城上的,还不打开城门?!”
  “信卫军……”
  城头上传来了一阵慌乱,然后就没了回应。
  哪怕蒙虎随后又连番喊了一阵,城头上也毫无回应。
  “怎么办?”
  策马回到蒙仲身边,蒙虎挠挠头问道:“城内似乎不肯投降?”
  “别急。”蒙仲宽慰了一句。
  他很清楚,曲梁城不是不肯投降,而是畏惧——几万人的王师都被他们打退了,只有区区几百兵卒驻守的曲梁城,怎么可能敢阻挡叛军?
  只不过是城内的百姓恐惧叛军而已,至于恐惧什么,当然是恐惧被叛军洗掠——毕竟叛军这个称呼,怎么听也难以让人信赖。
  说实话,别说城内的人不信任他们,就连蒙仲也不怎么信赖他身后的代郡兵。
  他吃不准,待眼前这座城郭开门献降后,他身后的代郡兵会不会一拥而上,到城内大肆抢掠财物。
  想到这里,蒙仲忽然觉得不进城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至于眼前这座城,待公子章率领大军抵达后,将此事丢给后者即可。
  而就在蒙仲准备率领撤离,到附近一带巡逻确保王师已经撤离时,不远处的曲梁城南城门稍稍开启了一丝缝隙,旋即,两名拄着拐杖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一看这情况,蒙仲顿时就明白了,翻身下马走了过去。
  见此,蒙虎、华虎、穆武三人亦翻身下马,跟在蒙仲身后。
  那两名拄着拐杖的老者,大概就是曲梁城邑的乡师、里正。
  与宋国的情况类似,乡师、里正这些地方上的官职,一般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老担任,平日里处理乡邑百姓的事务,不过在特殊情况下,也会由他们出面来平息事态,就好比眼下千余叛军临近城邑这件事。
  “这位……这位年轻的军将,不知如何称呼?”
  待双方走近后,那两名老者拱手行礼道,强装镇定的脸上还是看得出有几分惊慌。
  见此,蒙仲亦拱了拱手拜道:“在下信卫军司马蒙仲。”
  一听「信卫军」三个字,明显那两名老者眼眸中的恐惧更浓了几分,小心翼翼地询问道:“蒙司马不知……不知有个贵干?”
  “两位不必如此,在下亦是知礼数的人。”蒙仲宽慰了两句,旋即问那两名老者道:“据我所知,安平君、奉阳君的军队,昨日已撤离了曲梁……”
  听着这话,其中一名老者叹了口气,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又讪讪赔笑,而另外那名老者,在听到安平君、奉阳君的称呼后,脸上闪过几丝怒意,冷笑着回道:“确实,临走前还毁了我曲梁今年的收成……”
  可能是见蒙仲谈吐有礼,俨然一副大家族子弟的做派,并非是那种蛮横的叛军士卒,那两名老者心中的恐惧渐渐消退了几分,向蒙仲透露了一些内情。
  比如说,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在驻防曲梁时,曾向曲梁城内的家族索要了一批金钱用于激励其麾下士卒,但在昨日决定退守邯郸时,赵成与李兑却没有知会曲梁,甚至于在撤军前还心狠地放火烧毁了附近的田地,使得城内的赵人对那二人愤恨不已。
  随后,当谈到曲梁城将何去何从的这个问题时,其中一名老者小心翼翼地对蒙仲说,只要蒙仲保证他麾下的叛军进城后不会在城内抢掠、杀人,他们便愿意献城投降。
  回头看了一眼那些代郡兵,蒙仲最终还是放弃了进驻城内的想法,免得到时候发生什么他不希望看到的事。
  他对那两名老者说道:“今明两日,安阳君赵章即将率领大军进驻曲梁,皆时两位可向其说项……至于我军,暂时就不进城了,不过,希望城内给予些酒水,犒劳军卒。”
  见蒙仲这么好说话,那两名老者颇为欢喜,连连点头答应:“应当的,应当的!”
  就这样,蒙仲暂时在曲梁城的南郊驻扎了下来,而曲梁城内,亦按照约定搬来了足够的酒水与菜肴,让蒙仲可以犒劳他麾下的代郡兵,稍微安抚后者因为无法进城而带来的不满情绪。
  次日,即九月初四,公子章便率领近三万叛军抵达了曲梁。
  不得不说,公子章其实也是明事理的人,或者说他也不想失去民心,因此在田不禋的劝说下,公子章也没有派兵进驻曲梁城,只是隐晦地向曲梁城内的各家族索要了一批金钱,使他能犒赏有功之士。
  虽然心狠,但城内的家族还是同意了,付出了一笔不菲的铜钱。
  九月初五,因为王师大规模撤离的关系,乐毅从肥邑北部撤离,回到了曲梁,而原本驻军在信都的庞煖、剧辛、赵奢等人,亦在公子章的召唤下,前来曲梁赴庆功宴。
  当晚,公子章犒赏诸军,论功行赏,将从城内各家族索要的金钱发放给麾下的叛军兵将。
  而蒙仲,理所当然被公子章列为首功,并且公子章还单独赏赐了蒙仲一大箱的布币钱,不过蒙仲通通散发给了他麾下的兵卒,无论是信卫军还是那几千代郡兵,皆一视同仁。
  据事后所知,蒙仲麾下代郡兵对于前者没有默许他们进城抢掠收刮一番有些不满,不过见蒙仲将自己的赏赐通通发放给他们,这些兵卒还是很佩服的,且军卒的凝聚力也有所增强。
  其实平心而论,只要主将不贪财,时不时就将自己所得到的犒赏发给底下的士卒,自然而然会有士卒愿意给他卖命,跟蒙仲的个人魅力,其实也没有多大关系。
  九月初六,蒙仲派往邯郸一带的斥候传回了消息,得知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等人已退守邯郸,在邯郸城东约十里左右的地方建造了营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二人的军队外,王师方又多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打的是「雁门守」、「赵袑」的旗号,想来正是驻军雁门郡的郡守赵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