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638

  考虑到此时已临近十一月,天气已逐渐寒冷起来,蒙仲等人并未在宁邑停留,径直继续往前。
  从宁邑顺着睢河逆流而上,约一日后,蒙仲等人便抵达了「襄陵」,据相传,此地乃是宋国先代君主宋襄公的陵墓所在。
  也就是说,这附近一带,包括宁邑,曾经都属于是宋国的土地,只不过后来被魏国夺走了而已。
  自襄陵再往西行,大约行了一日的路程后,蒙仲等人便抵达了「杞县(雍丘)」。
  杞县乃是古杞国的都城,而如今则是魏国境内一个不小的城邑,城内的规模与繁荣程度虽然比不上商丘、陶邑、彭城等宋国最繁华的城池,但比蒙城倒确实要热闹繁华的多。
  考虑到一路上风餐露宿加紧赶路颇为辛苦,蒙仲等人决定在杞县歇息一宿,到城内的酒肆、驿馆好好吃一顿好的。
  然而让蒙仲颇感意外的是,在杞县城的驿馆内,他正好碰到了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宋人商贾,宋雷。
  “贤兄竟亦在杞县?”
  碰到宋雷,蒙仲还是感到很高兴的。
  别看他与宋雷只见过一面,但当初宋雷却告诉了他很多有关于赵国的事,且宋雷为人也豪爽,喜欢结交朋友,是故蒙仲与他一见如故。
  “蒙贤弟?哈哈哈,坐坐坐。”
  在见到蒙仲后,宋雷当即将蒙仲请到他所在的这一桌,旋即笑着问道:“我听说贤弟在今年六月中旬才刚刚成婚,何故竟会在魏国?”
  此时,蒙仲已嘱咐过蒙虎、乐毅、荣蚠等人各自向驿馆内的魏卒购买酒菜,在听了宋雷的话后,很是惊讶地说道:“贤兄亦得知小弟成婚?”
  宋雷笑着点点头,旋即带着几分歉意说道:“抱歉啊,贤弟,待愚兄得知此事,当时已是六月下旬……今日正好碰到贤弟,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说着,他便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袋,递给蒙仲。
  蒙仲哪里肯收,几番婉言相拒,这才让宋雷收回了那只布袋。
  随后,二人一边饮酒一边吃菜,说说笑笑间,便又提到了方才这件事。
  “贤弟何故竟在魏国?”
  蒙仲亦不隐瞒,如实说道:“托我一位义兄的福,我此番借王命之便,前往魏国大梁增涨见识。”
  宋雷恍然大悟,旋即摇摇头说道:“恕愚兄直言,贤弟,此刻前来魏国,可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这是为何?”蒙仲很是不解。
  见此宋雷便解释道:“贤弟你不知,今年秦国与韩国爆发了战争,秦国兵出两路,一路攻打河北,一路攻打河南,河北的秦军由秦将「向寿」率领,一举攻克了「武始」;而河南的秦军,则由一名叫做「白起」年轻将领统帅,前段日子据说已攻克了「新城」,韩国遭此两路秦军进犯,难以兼顾……”
  “向寿?白起?”
  蒙仲念叨着这两个陌生的人名,好奇问道:“是很知名的秦国名将么?比较「樗里疾」如何?”
  因为义兄田章的关系,蒙仲唯一知道的秦国名将,也就只有樗里疾了,即嬴疾。
  “樗里疾?这个……”
  宋雷琢磨了一下,说道:“向寿此人,楚人出身,据说乃是秦王嬴稷之母宣太后娘家的亲眷,因自幼便与秦王嬴稷关系亲近,是故深受重用,不过论才能嘛,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谈不上是像樗里疾那般的秦国名将。”
  “原来如此。”
  蒙仲恍然地点了点头,心中暗道:怪不得我从未听田章义兄提起过这名叫做向寿的将领。
  “那么那名叫做白起的将领呢?”蒙仲又问道。
  “不好说。”宋雷摸了摸胡须说道:“愚兄此前从未听过此人的名字……”
  蒙仲闻言一愣,皱着眉头问道:“一个从未有任何名声的人,一下子就成了数万秦军的主将?”
  “我亦不清楚具体。”宋雷摇摇头说道:“我只听说,这白起是秦国国相魏冉亲自推荐的军将。”
  “秦国国相?”
  蒙仲闻言又是一愣,忍不住问道:“秦国的国相,不是楼缓么?”
  “早不是了。”宋雷笑着说道:“赵国的赵主父死后,秦国立刻就罢免了楼缓的相位,取而代之的,正是秦王嬴稷之母宣太后的弟弟穰侯魏冉……这可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啊,秦武王为举鼎而死后,此人为了让拥护嬴稷,将魏女出身的惠文后与公子壮、公子雍两位秦国公子赶尽杀绝,又将同为魏女出身的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与宣太后一同把持秦国国政,秦国上上下下,就没有不畏惧这个魏冉的。”
  “那楼缓呢?”
  蒙仲没有心情去听那些有关于穰侯魏冉的消息,闻言忍不住问道。
  “不清楚。”
  宋雷摇摇头说道:“自被秦国罢免了相位后,楼缓便不知所踪了,或有人说是被秦人杀了,或有人说是返回了赵国北地,谁知道呢。”
  听到这里,蒙仲忍不住暗自叹了口气。
  前段时间他曾听说,仇赫返回赵国后,因无法再次促成赵宋联盟,至此失去了音讯,蒙仲猜测,怕是因为心灰意冷而离开了赵国,可能回到了北地,毕竟仇赫原本就是赵国北地匈奴族出身。
  而如今继仇赫之后,赵主父另外一位重臣楼缓,亦被秦国免去了相位,黯然退隐。
  仇赫、楼缓二人相继被罢相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曾经牢固的「秦赵宋同盟」,至此已被彻底打破。
  同时,意味着宋国失去了赵国这个盟友,意味着赵国错失了最佳的崛起时机,意味着秦国从此摆脱了赵主父对他们的钳制,意味着整个中原诸国的格局,已被彻底打乱,失去了原来的平衡。
  当然,尽管失去了赵国这个盟友,但宋国与秦国之间,利害还是颇为一致的:毕竟宋国的主要敌人是齐国,而秦国的主要敌人也是齐国。
  但问题是,宋国需要拉拢魏国一起抗衡来自如今「齐赵燕三国同盟」的威胁,但魏国却偏偏即将与秦国开战。
  是的,凭着魏韩两国的关系,韩国此番不敌于秦国,必然会向魏国求援,而魏国考虑到唇亡齿寒,也必然会派兵支援韩国,派出重兵协助韩国击败秦国。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秦国与魏国之间,宋国应该站在哪边?
  而他蒙仲,又该以什么样的立场,看待这场迎接即将展开的,秦国与魏韩两国的战争?
  或者更干脆地说,这场战争哪方胜出对他宋国更加有利?
  『魏国!』
  片刻之后,蒙仲心中便已有了答案。
  毕竟在他看来,秦国与宋国结盟,只不过也是希望让宋国牵制齐国,而一旦秦国击败了魏国,甚至于重创魏国乃至吞并了魏国,介时的秦国,也就不需要宋国牵制齐国了,因为它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击溃齐国。
  但魏国不同,虽说瘦死的驼骆比马大,且魏韩两国在抵御秦国的期间,也不是就没有打过胜仗,但总的来说,魏国单独面对秦国还是比较吃力的,所以还要联合韩国。
  既然联合韩国,自然也就不会拒绝联合宋国,至少在魏国有足够的力量击垮秦国前,宋国与魏国的盟约应该还是比较牢固的。
  随后,当聊到魏国时,宋雷笑着对蒙仲说道:“虽然贤弟此番奉王命前往大梁,但愚兄观贤弟似乎对魏国一无所知,可有兴趣听愚兄讲述一下魏国的过往?”
  蒙仲正苦于对魏国一无所知,闻言连忙说道:“有劳贤兄。”
  “哪里哪里。”
  宋雷笑着摆摆手,将他所知的有关于魏国的事,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蒙仲,这使得蒙仲总算是对魏国这个国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221章
再会田文(一)
  五日后,即十一月初三,告别了宋雷的蒙仲一行人,终于在风雪与严寒中抵达了魏国的王都,大梁。
  看着面前那座巍峨的城池,蒙仲的脑海中想起了前几日宋雷所告诉他的,有关于魏国的历史。
  倘若说秦赵两国是具有霸主潜质的国家,那么魏国,便是真正实现过称霸中原、且称霸期限长达百年之久的国家,自周国衰弱、诸侯并起至今,只有两个国家做到「百年称霸」,一个是晋国,还有一个,便是这魏国。
  魏国,生于晋国,在当年晋国衰败之后,魏、赵、韩三个家族击败了晋国内其余几个家族,联手瓜分了旧日霸主晋国的疆土。
  在三家分晋的最初,魏、赵、韩三国的实力与国土基本上是相差无几的,但为何后来是魏国称霸中原,而不是赵韩两国,只能说这是时运使然。
  首先,「三家分晋」是一段长达近五十年的晋国内乱,这件事的起因,乃是因为晋国当时最强大的家族「智氏」,其家主「智伯瑶」仗着自己家族的强大,要求其余晋国士卿家族割让土地给他智氏。
  对于这种敲诈行为,魏、韩两家都选择的屈服,唯独赵氏家主「赵襄子赵毋恤」头铁,认为那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岂可交给智氏?因此死活不肯割让土地。
  智伯瑶大怒,便拉着魏、韩两家,进攻赵氏,三家联军一度攻占了赵氏几乎全部的领地,一直打到赵氏最后的一座城池「晋阳(太原)」。
  然而,就在智伯瑶即将覆亡赵氏时,魏、韩两家当时的家主「魏桓子魏驹」与「韩康子韩虎」,恐惧智氏在覆亡赵氏后会掉过头来吞并他们两家,于是便联合赵襄子,里应外合联手击败了智氏的军队,继而趁机反攻智氏的领地,将智伯瑶全家二百余口人全部杀死,且三方联手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得知此事后,晋国当时的君主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魏、赵、韩三家,于是,魏、赵、韩三家索性先下手为强,攻击晋王室,逼得晋出公逃亡,半途病死于途中。
  正所谓开弓无有回头箭,既然已作出了欺君犯上的行为,魏、赵、韩三家索性就彻底丢掉了晋国臣子的身份,联合起来攻击晋国其余家族。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魏驹、赵毋恤、韩虎三人老迈,将家主传给儿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彻底击败其余士卿家族,彻底瓜分了晋国,实力强大到让周王室都不敢忽视,只能册封那时候三家的家主魏斯、赵籍、韩虔三人为诸侯,使魏、赵、韩三家由此正式成为诸侯国。
  至于魏国在立国初期为何能一马绝尘,抛下赵韩两国一举成为天下霸主,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先说赵氏的原因,赵氏在此期间爆发了内乱:赵毋恤想传位给他兄长赵伯鲁的孙子赵浣,此举引起了他儿子赵嘉的不满,导致赵嘉起兵叛乱。
  这场内乱,让赵氏元气大伤,使得中山国趁机摆脱了魏赵两家的控制。【PS:这些赵国篇有,这里就不解释了。】
  再说韩国,韩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靠近西边的秦国,在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这三代君主时还好,直到秦献公继位后,秦国开始向中原进兵,首当其冲的便是魏韩两国——更要命的是,秦献公是得到魏国支持才坐上了秦国君主的位置,因此秦国的主要进攻目标就成为了韩国。
  待等秦献公过世,秦孝公继位,一个叫做卫鞅的男人从魏国前往秦国,在秦国施行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变得更加强盛,进攻中原的力度也因此变得更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