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638

  听闻此言,段干崇笑着说道:“这有什么?一并来我府上住下即可。我段干氏不敢说殷富,但足以招待贤弟诸人。”
  说着,他死活不肯让蒙仲几人住回驿馆,还派家中的仆从到驿馆请来武婴、华虎、向缭与跟随而来的二十名宋兵,蒙仲实在抵不住段干崇的热情,以至于最终一群人皆住到了段干氏的府上。
  还别说,段干氏仗义好客,自其先祖段干木起便是如此。
  数日后,段干寅请来了田子方的后人田黯以及公羊高的儿子公羊平,将这两位介绍给蒙仲。
  待得知蒙仲乃孟子的弟子后,田黯与公羊平对待蒙仲都极为热情。
  田黯是段干寅的同辈,蒙仲得喊一声师叔,而公羊平,论辈分则比蒙仲高两辈,蒙仲得喊其一声叔公,二者皆是西河之儒一脉的贤者。
  值得一提的,当得知蒙仲竟是庄子、孟子两位当今大贤的弟子后,田黯兴致勃勃地对蒙仲说起了他先祖田子方的师承。
  不错,田子方亦是道儒两家弟子,他的儒家老师是孔子的高徒子贡,而道家老师则是魏国的贤士「东郭顺」,人称东郭顺子。
  正因为先祖的师承特殊,田黯自身亦兼习道儒两家学术,与蒙仲聊地最为投机。
  几番谈聊下来,田黯、段干寅、公羊平几人皆对蒙仲这名后辈倍感满意,约定由他三人出面请见魏王遫,在这位魏国君主面前推荐蒙仲。
  不得不说,在了解了蒙仲此番前来魏国的目的后,田黯、段干寅、公羊平都能猜到蒙仲希望暂时在魏国出仕的目的,即希望稳固魏国与宋国的盟约——毕竟蒙仲、蒙遂等人并不信任田文。
  对此,田黯、段干寅、公羊平三人并不介意,相反,他们倒是更倾向于蒙仲能在他魏国出仕,毕竟蒙仲亦是儒家弟子,他若是能在魏国取得一席之地,这对于西河儒家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西河儒门虽然人才辈出,但大多都是经济博学之士,很少出现懂得带兵打仗的将才,这也正是西河儒家的影响力始终无法渗透到魏国军队当中的原因——实在是培养不出孟儒正统那边像田章那样的名将。
  而如今蒙仲的到来,正好补上了西河儒门的短板。
  转眼便到了十二月,就当蒙仲在段干氏的府上,与田黯、公羊平等人谈论学术时,魏国的国相薛公田文,也已按照他此前的承诺,带着宋国使者李史请见了魏王魏遫,且帮忙劝说魏王与宋国结盟。
  就像蒙仲看待田文的那般,田文确实是一个非常记仇的人,当初因为差点死在秦国,以至于他后来逃出秦国后,便竭力促成了齐、魏、韩三国伐秦一事,即田章攻破函谷关那回,以此报复秦国。
  而现如今,齐王田地诬他为叛臣,还在齐国下诏削去了田文的爵位,这亦让田文怀恨在心,因此此番倒也是颇为尽心的帮助宋国。
  在田文的劝说下,原本并不希望与齐国闹僵的魏王魏遫,最终还是答应了与宋国结盟一事。
  不得不说,宋王偃以偌大薛邑赠予田文,倒也不至于打了水漂。
  促成魏宋结盟之后,田文得意满满地邀请李史到他府上赴宴,连带着也邀请了蒙仲几人。
  这当然不是他准备与蒙仲几人真正化解恩怨的善意讯息,只不过是他想在蒙仲等人面前显摆一番,亦表明他在魏国的影响力而已。
  然而,蒙仲等人此番并未赴宴,这让田文感到有些不喜。
  在宴席中,他询问李史道:“李大夫,蒙仲几人为何不来赴宴,难不成看不起我田文么?”
  李史隐约也知道田文与蒙仲之间的恩怨,甚至也猜得到田文邀请蒙仲绝非出于善意,但他却不好直说,便推脱道:“薛公误会了,非是蒙兄弟不来赴约,而是他们目前并不在驿馆。”
  “不在驿馆?”田文狐疑问道:“他去哪了?”
  对此李史也不清楚,摇头说道:“似乎是去哪里拜访了,具体在下亦不得而知。”
  “哦?”
  田文将信将疑,在宴会过后,便命人去追查此事,这才得知蒙仲等人目前住在城内段干氏的府上。
  得知此事后,田文亦颇感惊诧:“这蒙仲,竟有门路与段干氏凑到一起……”
  在旁,幕僚冯谖笑着说道:“薛公忘了?那蒙仲非但是庄子的弟子,还是孟子的儒家,是故才会与匡章称兄道弟……段干氏乃西河儒门子弟,蒙仲作为孟夫子的弟子前往拜访,段干氏自然会热情招待。”
  “哼!”
  田文闻言冷哼一声。
  这一声冷哼,倒也并非全然针对蒙仲,其实也是包括段干氏。
  段干氏也好,西河儒家也罢,两者其实是一体的,毕竟西河儒家之所以能在魏国西河开馆收徒,逐步扩大儒家的影响力,这与段干氏世代投入许多财力是分不开的。
  不夸张地说,段干氏的财富,再加上西河儒家子弟,这才是整个西河儒门在魏国的影响力。
  而他田文,说实话与段干氏相处地并不融洽。
  毕竟段干氏家训低调,而田文却是一个很张扬的人,几番相处下来自然会发生摩擦,虽然最终彼此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但不可否认,田文与段干氏、与西河儒家的关系很差,差到彼此在设宴时都不会邀请对方,免得再次产生摩擦。
  “去打听打听,看看段干氏与那蒙仲,到底想做什么。”田文召来一名家仆吩咐道。
  仅仅过了数日,田文便得到了消息,是他所收买的魏王魏遫身边的宦官送来的消息,言段干寅、田黯、公羊平三人罕见地请见了魏王,在魏王面前推荐了一名叫做蒙仲的年轻人。
  得知此事后,田文恍然大悟:原来那蒙仲是打算在他魏国仕官。
  “这不是好事么?”
  幕僚冯谖得知此事后对田文说道:“那蒙仲虽然年轻,但不失是一个深谙用兵的骁将,昔日他在赵国协助助赵公子章起兵攻伐王室,似阳文君、安平君、奉阳君等人皆奈何不了他,着实了得!正好如今韩国因秦国进犯而派遣使者向我魏国求援,薛公何不在魏王面前推荐此子为将,助犀武支援韩国、讨伐秦国?……若此子在沙场上兵败,则薛公能趁机问罪,将其逐回宋国;倘若此子在这场仗中大放光彩,那便是薛公举荐有功,魏王必定更加器重薛公,何乐而不为?”
  “……”
  田文闻言默然不语。
  虽然他厌恶蒙仲,但也必须得承认,那小子的确有点能耐,别的不说,单论其当年训练的信卫军,至今仍让他印象深刻。
  若派此子协助犀武公孙喜征讨秦国,田文也相信此子十有八九能在战场上大放光彩。
  只不过,似这等当初那般深深羞辱过他田文的无礼之徒,岂能叫其轻易翻身,与他田文同殿为臣?
  『看在你送来册封状的份上,我姑且就留你一条性命,但你想在魏国出仕?哼!妄想!』
  随手将手中的书卷抛在案上,田文暗暗冷哼道。
第224章
年末
  在请见过魏王魏遫后,段干寅、田黯、公羊平三人回到段干氏的府邸。
  当晚,田黯在段干氏府上的宴席中对蒙仲说道:“大王还在犹豫是否要出兵相助韩国。”
  蒙仲听罢感觉很是不可思议,不解问道:“我听说此番秦国出兵攻打韩国,使韩国损失巨大,何以魏王竟然还在迟疑是否援助韩国?”
  据蒙仲前几日从宋雷口中得知「秦将白起攻克韩国的新城」,看似仿佛韩国只是丢掉了一座城池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事实上,新城对于韩国极其重要。
  这座新城,顾名思义,是韩国这些年新建造的城池,它坐落于伊水的西侧,是为保护伊阙而建造的一座军事要塞,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城池的建造,就是为了抵御秦国军队的入侵。
  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座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建造而成的新城,居然如此轻易就被秦国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无名将领白起给攻克了,以至于新城如今反而成为了秦国进攻韩国的桥头堡,若不能夺回新城,伊阙难保不会有失,而一旦伊阙失守,韩国的半壁疆土或将被秦国一口吞没。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魏王遫居然还在犹豫是否要派兵援助韩国?说好的魏韩两国联合对抗秦国呢?
  见蒙仲满脸不解之色,田黯说出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是去年秦国的将领「司马错」攻打魏国的「氾(fán,襄城)城」,当魏国向韩国求援时,韩国并未出兵救援,以至于魏国来不及救援氾城,导致后者被司马错攻陷。
  正因为如此,当此番韩国向魏国求援时,魏王遫颇有些迟疑,不知是否应当为了韩国而使他魏国受到损失。
  毕竟打仗势必要死人,势必要消耗许多的粮草的与抚恤。
  “唇亡齿寒,难道魏王不明白这个道理么?”蒙仲皱着眉头说道。
  田黯闻言笑着安抚道:“阿仲,这话在我等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在外面可莫要乱讲啊。”说着,他捋了捋胡须又笑道:“你也不必担忧,虽然大王仍在犹豫,但我魏国却不乏有目光长远之辈,朝中上下,大多数臣子都主张救援韩国,包括田文……今日我与段干兄以及公羊师叔去见大王,在返回的途中,碰到了犀武入宫,哦,你可能不知犀武,此人即犀首公孙衍的弟弟公孙喜,如今乃是我魏国的上将……大王召见犀武,想必是为了询问救援韩国之事,是故你也不必着急。”
  听闻此言,蒙仲这才放下心来,微微点了点头。
  旋即,他询问田黯等人说道:“师叔,我曾经在宋国时,曾听说魏韩两国素来是同进同退,可如今据我所见,似乎两国的关系并不紧密……”
  “你说得没错。”段干寅在旁点了点头,旋即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蒙仲所说的魏韩两国同进同退,指的是两国的两位老君主在位的时候,即魏襄王魏嗣与韩襄王韩仓。
  魏襄王魏嗣,与其父魏惠王魏罃,姑且不评价是否是一位名君,但在面对秦国这方面,这父子二人都颇有骨气,因此哪怕当年张仪仗着秦国的威势屡屡逼迫魏国,魏惠王为此不得不罢黜了爱相惠施而任命张仪为魏相,但不可否认,魏惠王始终不肯真心屈服于秦国,一旦看到有战胜秦国的希望,便立刻驱逐了张仪,任命公孙衍为魏相。
  而其子魏襄王魏嗣亦是如此。
  以及韩国的韩威侯韩康与韩襄王韩仓,这魏韩两代共四位君王,纵使面对强势的秦国,却始终不愿臣服。
  然而在几年前齐国名将田章率齐、魏、韩三国的军队讨伐秦国时,魏襄王与韩襄王双双过世,后来继位的魏王魏遫与韩王韩咎,此前缺少沟通,原因就在于此前原本继承韩国的,乃是太子韩婴,而并非韩咎。
  韩襄王韩仓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婴,即太子婴,次子名虮虱,幼子韩咎。【PS:韩非,即公子虮虱的儿子。】
  但在几年前,太子婴不幸亡故,考虑到公子虮虱乃是庶出,即妃子所生,兼这位公子当时又在楚国作为质子,韩国国相公仲侈(韩侈)便拥立韩咎为王,即如今的韩王。
  在双方父辈的安排下,魏王魏遫与韩太子韩婴素有来往,颇有交情,但对于韩咎,魏遫却并无太多了解,且他对韩太子韩婴暴毙一事颇有怀疑,怀疑是韩咎暗中谋害其兄,至此魏韩两国的关系逐渐冷淡下来。
  以至于曾经魏韩两国的军队时常一起在秦国边境行动,以此向秦国表明魏韩两国坚决抗击秦国的决心,但在魏王遫、韩王咎继位后,魏韩两国军队就几乎没有再一起行动,可能是这件事秦国看到了破绽,于是秦国悍然掀起战争。
  『原来期间还发生过这样的事。』
  蒙仲恍然大悟。
  最终,就跟田黯、段干寅预测的那般,魏王魏遫最终还是决定派兵援助韩国,毕竟他也并非不知唇亡齿寒这个道理的昏君,更别说魏国朝中上下的大臣大多数都支持救援韩国,因此救援韩国、讨伐秦国,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
  几日后,魏王遫任命犀武,也就是公孙喜作为救援韩国、讨伐秦国的上将,命后者立刻做好准备,待年后开春,立即率军前往韩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