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638

  有的军司马不认得蒙仲,因此在见到蒙仲时心中难免惊讶地想道:这小子看起来如此年轻,竟然也是一名军司马级别的同僚么?
  而有的军司马却认得蒙仲,是故在瞧见蒙仲时心中的惊讶丝毫反而比其他人更多:这小子,我记得是那个叫做蒙仲的师帅吧?犀武招诸军司马商议军情,这小子怎么混进来的?
  但即便是认得蒙仲的军司马,此刻也没有人拆穿蒙仲,毕竟前一阵的“后营事件”已在十八万魏军中传遍,以至于军中上下都得知了一个消息,即这个叫做蒙仲的师帅,后台极硬,且其本人亦相当强势,无端得罪这样的年轻人尤为不智。
  且考虑到蒙仲本人也识相,挑了个靠近帐口的席位就坐,因此倒也没有人去找他麻烦。
  见此,军司马焦革大感诧异,低声对坐在身边的军司马唐直说道:“这小子居然还真的混进来了……”
  唐直淡淡一笑,摆摆手示意焦革莫要声张,同时转头瞥了一眼坐在帐内主位的犀武。
  据他所见,此刻犀武正坐在主位上低头绘制着一份地图,是故也不曾发现蒙仲的到来。
  只不过似这般蒙混,又能蒙混到几时呢?
  唐直十分期待待会公孙喜瞧见蒙仲时会发生什么。
  倒也不是针对蒙仲,他只是对此颇为好奇而已,谁让前一阵子的“后营事件”中蒙仲的手段实在是狡猾呢,因此他想看看,这次蒙仲有什么办法说服公孙喜。
  大约又过片刻,公孙喜这才放下手中的笔,此刻再在他面前的矮桌上,果然是一份刚刚绘制的行军地图,地图上大致绘有「伊阙山」、「伊水」、「香山」,以及秦、魏、韩、东周四国军队的驻扎地点。
  在解释这份地图前,首先得解释一下“伊阙”的含义。
  阙,顾名思义即门阙,因此,伊阙通俗的解释就是“坐落于伊水上的门户天险”。
  原来,伊阙一带两山对峙,西有伊阙山、东有香山,伊水从中流过,远远望去仿佛天然门阙,故而称作伊阙。【PS:伊阙山又称龙门山,龙门石窟就在伊水两岸的伊阙山与香山的崖壁上,不过那是北魏时期雕琢的。】
  而现如今,韩国的十万军队与东周国的近万军队,就部署在伊水西侧、伊阙山以南的平原上,两国军队在这一带建造了军营与坚固的防御设施,抵挡从西南方向的「新城」而来的十余万秦国军队。
  至于公孙喜麾下的十八万魏军,现如今则驻扎在伊阙山的北侧约十里处,距离韩国、东周两国的联军约三十里——当然,考虑到支援韩国与东周军队时需迂回绕过伊阙,实则两军距离并不止三十里。
  不过话说回来,公孙喜之所以将军队驻扎在伊阙山的北侧,可不全然是想先让韩国的军队与秦国军队彼此消耗一波,他这也是在防备秦国军队。
  毕竟他曾经与暴鸢一同跟随田章前往征讨秦国,对大河以南这片广阔的土地都比较了解,就拿伊阙一带来说,他知道伊阙山的对岸就是香山,且两山高度相似,难保秦军不会派人占据香山,登高窥视魏韩两国军队的部署情况,倘若魏军过于靠前,难保秦国军队不会偷偷摸摸从香山北侧悄然渡河,潜到伊阙北侧,对魏韩两国军队展开两面夹击。
  似魏章、樗里疾、司马错那些秦国的名将,都是极为擅长这种战术的人。
  只是公孙喜没想到的是,此番秦国居然派向寿统领十余万秦军,这让他有些意外,毕竟向寿带兵打仗素来是按部就班,虽然统兵能力不弱,但很少用什么奇谋,因此公孙喜也不担心暴鸢会被秦军击败。
  毕竟韩国与东周的联军,怎么说也有十一万,秦军也才十二万到十五万之间罢了。
  “都到齐了吧?这是我方才绘制的伊阙一带的行军图,都传阅一下。”
  说着,公孙喜便将手中那块绘有地图的布随手递给近卫公孙度。
  只见公孙度将这份地图递给坐在首席的公孙竖后,回到公孙喜身边,低声对后者说了几句。
  此时,公孙喜这才转头看向帐口附近,见蒙仲果然神色自若地坐在那里,他的面色顿时沉了下来,沉声说道:“蒙仲,你来做什么?”
  蒙仲早已料到公孙度会向公孙喜揭穿自己,见此倒也不意外,闻言一脸平静地对公孙喜说道:“回禀犀武,在下来参加军议。”
  听闻此言,公孙喜冷笑道:“我下达的命令,乃是招营内军司马商议军情,你不过是一介师帅,为何不遵将令,混入帅帐?”
  『这小子原来只是一介师帅啊?』
  『……话说回来这小子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
  在听到公孙喜的话后,帐内那些不熟悉蒙仲的军司马,无不惊诧、错愕的目光看向蒙仲,心中对于蒙仲的胆大妄为暗暗咋舌。
  而那些起初就知道蒙仲底细的军司马,比如焦革,此刻却是颇有些幸灾乐祸——在这些人当中,倒是不包括唐直,毕竟在“后营事件”后,他对蒙仲的敌意早已退散了许多,他只是想看看今日蒙仲有什么办法说服公孙喜允许他留在帐内。
  只见在近二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蒙仲不慌不忙地说道:“军司马,乃各军之长,然在下之上,却无军司马管辖,因此,在下默认自己为一军之长,故而前来参加军议……”
  “……”
  公孙喜顿时气乐了。
  默认自己为一军之长?别的一军之长都是军司马级别的将领,手中执掌一万五千兵力,你区区一个师帅,手中仅有两千五百人,仅一军兵力的五分之一,居然也敢狂妄的默认自己为一军之长?
  “蒙仲,你太狂妄了!”公孙喜沉着脸喝道。
  听闻此言,蒙仲的脸上露出几许不解:“咦?难道是在下误会了么?我以为,犀武不将在下划入某位军司马辖下,是为了照顾段干氏的颜面,照顾魏王的颜面,毕竟在下再怎么说,也是段干寅、田黯、公羊平等几位西河儒家的大贤亲自向魏王推荐的……”
  『嚯!这小子来头好大!』
  在听到蒙仲的话后,帐内的诸军司马——主要是十万河东魏军的那些军司马们,此刻心中着实有些震惊。
  或许田黯与公羊平这两位大贤的名气稍稍低些,或许魏军中的这些将领可能不曾听说过,但段干氏,那可是魏国不折不扣的大家族,它即是魏国贩卖牲畜的大家族,亦负责着对魏国王室、公室子弟的教导。
  倘若段干氏的名气还不足以,西河儒家的名气总够了吧?现如今魏国国内的官员,至少三成出自西河儒家,或者曾学艺于西河儒家,别看西河儒家在魏国军队中没什么底蕴,但在朝中,即使是薛公田文也不得不给西河儒家面子。
  更要紧的是,西河儒家还负责教导魏国的太子魏圉、公子无忌等人,因此得罪西河儒家,就等于是得罪了日后的新君。
  “砰!”
  公孙喜猛地一拍面前的桌案,沉着脸喝问道:“蒙仲,你这是什么意思?威胁老夫么?!”
  公孙喜可不傻,哪里猜不到蒙仲是故意在他面前提及段干氏、提及西河儒家、提及魏王魏遫,目的就是为了对他施压。
  “不敢。在下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蒙仲平静地说道:“难道在下有说错什么么?”
  “……”
  公孙喜顿时语塞,面沉似水地盯着蒙仲。
  此时,公孙竖笑着打圆场道:“好了好了,也不是什么大事……蒙师帅乃是段干氏向大王推荐的贤才,本就不该仅仅只授予师帅之职,只不过蒙师帅还年轻,犀武恐他不能服众,反而有损段干氏与大王的颜面,是故才暂时授予师帅之职,稍加磨砺一番……”
  说着,他转头看向蒙仲,笑着说道:“蒙仲,你可莫要误会犀武的好意啊。”
  其实蒙仲内心当然清楚公孙喜对他到底是什么态度,但既然公孙竖这么说,他也乐得顺水推舟,一来,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也不希望与公孙喜彻底撕破脸皮;二来嘛,公孙竖对他并无恶意,无端树敌没什么必要。
  想到这里,蒙仲笑着说道:“公孙军将所言极是,在下自然明白犀武的良苦用心,只是在下立功心切,不得已只能辜负犀武的照拂之意了……小子年轻气盛,还望犀武见谅。”
  他这话一说,就仿佛公孙喜是为了照顾他而有意约束似的,这让公孙竖听了暗暗点头:这小子,懂人情世故,会做人。
  于是公孙竖笑着对公孙喜说道:“犀武,年轻人求功心切在所难免,虽说犀武受了段干氏的嘱托,但也莫要过于保护蒙师帅嘛。”
  『咦?』
  蒙仲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公孙竖。
  而与此同时,公孙喜亦皱眉看着公孙竖,因为他知道,公孙竖这话是故意说给在场所有人听的。
  在深深看了几眼公孙竖后,公孙喜轻哼一声,不再追究蒙仲假冒军司马混入帅帐参加军议这件事。
  主将有意揭过此事,帐内的诸军司马自然不会不识相地重新提起。
  但不得不说,即便有公孙竖打圆场,但在场绝大多数军司马还是隐约能看出一件事,即犀武公孙喜与蒙仲这名师帅两者不对付。
  而巧妙的是,蒙仲这小子来头极大,纵使是公孙喜,一时半会竟也拿他没有办法。
  片刻之后,公孙喜亲自绘制的那份地图,传阅遍帐内诸军司马,包括蒙仲这位唯一的师帅级将领。
  随即,公孙喜重新安排了麾下各军的部署,主要是以其麾下十万河东魏军为主力,其余八万魏军为辅佐军,部署在伊水西岸一带,防备秦国军队或有可能渡河从后面包抄他们。
  “对此你等可有何疑虑么?”
  在安排妥当后,公孙喜询问帐内诸军司马。
  听闻此言,蒙仲抱拳说道:“犀武,在下有些不解。”
  说着,他也不等公孙喜允许,自顾自说道:“犀武,据你所言,秦军不过十二万到十五万之数,而我军与韩国、东周的联军,却有整整三十万,何不三方联手共同进攻秦军呢?”
  『这小子……』
  公孙喜瞥了一眼蒙仲,淡淡说道:“蒙师帅自要服从将令即可。”
  “但在下对此甚为不解,请犀武为在下解惑。”蒙仲抱拳问道:“此番犀武受魏王之命,率军前来救援韩国,然犀武途中有意拖延,现如今更是驻军在此,顿足不前,难道是有意延误战机么?”
  『该死的小子……』
  公孙喜闻言心中暗骂一句。
  但不可否认,他眼下对蒙仲稍稍有些忌惮,因为他感觉地出,方才蒙仲已经做好了与他撕破脸皮的打算,否则又岂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搬出段干氏、西河儒家甚至是魏王魏遫?
  好在当时公孙竖及时圆场,否则,他定会出手惩治这个蒙仲。
  别以为惩治蒙仲就算他公孙喜占了上风,他敢为了这点事就杀死蒙仲么?不敢!
  但蒙仲吃了亏,势必会派人返回大梁通知段干氏。
  而段干氏得知此事后,说不定会在魏王面前诋毁他,随后魏王保不定会听信谗言,将驻守在邺城的翟章调到伊阙,取代他公孙喜。
  到那时,他公孙喜说不定会被魏王召回大梁,而由翟章代替他执掌此间十八万魏军,你说这件事弄到最后到底是谁吃亏?
  这也是公孙喜唯一忌惮的蒙仲的地方,即蒙仲有反制他的手段,尤其是当被蒙仲抓到“有意延误战机”的把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