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38

  “今早,我那位贤弟便已离开,回到城外其家族的军队去了。”拱了拱手,惠盎对宋王偃说道。
  “是么。”宋王偃随意应道。
  也不晓得是不是宿醉的关系,他看上去感觉有些头疼,是故一直用手托着额头。
  见惠盎用好奇的目光看着他,宋王偃便解释道:“昨晚寡人独自又喝了些酒。”说到这里,他感慨道:“易地,这真是一个不错的计策啊。”
  惠盎闻言点点头,诚恳地说道:“昨晚臣返回家中后,亦在反复思考这个计策,越想越觉得此计策颇为可行,只可惜……”
  “只可惜太晚了。”
  宋王偃揉着额头淡淡说道。
  的确,若是在两年之前,在宋国讨伐滕国之前施行此计,哪怕宋国不能不费一兵一卒交换到滕国,亦能因此得到“名分”——即声讨滕国的借口。
  而眼下,宋滕两国已相互视为仇寇一般,这招计策就没有什么用了。
  宋国眼下唯一能做的,即是动用大量兵力,强行攻陷滕城,为日后联合赵国、燕国讨伐齐国扫除障碍。
  无论有多少滕人或宋人因此而死,这场仗必将持续下去。
  “大王。”
  在稍微思忖了下后,惠盎拱手对宋王偃说道:“我弟兼道名两家之学,又通熟兵书,臣以为,若仅用于一卒子,未免太过屈才……”
  听闻此言,宋王偃揉着额头的动作一顿,微皱着眉头看着惠盎说道:“你是希望寡人赐其官爵?”
  “臣惶恐。”惠盎拱手拜道。
  宋王偃沉思了片刻,沉声说道:“诚然,寡人亦对此子颇有好感,且此子亦有才华,但他年纪太小,你说他通熟兵书,但世上通熟兵书却亡于战役者,不知几凡。攻伐滕国,乃我宋国当务之急,寡人不容许出现任何闪失。”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惠盎,语气一缓说道:“寡人知道你担忧此子……这样吧,寡人允许你借势予他,回头你给景敾写一封信,叫他照顾照顾那小子即可。你惠盎的面子,景敾还会拒绝么?但是不允许提及寡人,寡人不会赐予其权柄。”
  “多谢大王。”
  虽然没有得到最好的承诺,但惠盎已经心满意足,连忙拱手感谢。
  见此,宋王偃摆了摆手,轻笑着说道:“不必了,那小子确实是可造之材,理当予以区别……若是日后他能擒杀滕虎为其兄报仇,寡人再赏赐于他。”
  “臣,代我弟先谢过大王。”
  惠盎拱手拜道。
  当日返回府邸后,惠盎便用竹简写了一封信,托人立刻送往滕国,交给军司马景敾。
第047章
抵达滕国(一)
  就当惠盎这位值得信赖的义兄在宋王偃面前帮蒙仲争取官爵时,蒙仲已带着蒙虎与其他五位族人,返回了驻扎在城外的家族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当蒙虎得知当他们不在军中的这几日,彭城内遣来不少年轻的女子“犒劳”他们这些甲士时,他悔地肠子都青了,那顿足捶胸的模样,看得蒙仲倍感羞耻,不动声色跟这家伙保持了些距离。
  其实这也难怪,毕竟蒙虎正值十四五的年纪,正是对女子抱有极大兴趣的时候。
  不过仅片刻之后,蒙虎便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得意洋洋地在蒙鹜以及其余族人面前,讲述他们此番进城的经历,并着重描述了他们被惠盎视为上宾的待遇。
  不得不说,当时就连少宗主蒙鹜,脸上亦不觉露出了羡慕、向往的表情。
  要知道,惠盎那可是宋王偃身边的重臣,又是出自商丘、景亳一带,与蒙氏一族也称得上是乡邻,能与这样的俊杰攀上关系,自然叫人羡慕不已。
  可能是蒙虎的神色过于骄傲,族人中或有人起哄拆台道:“阿虎,说了半天,你还不是凭着跟阿仲的关系才能得到这般的待遇,那位惠大夫招待的又不是你。”
  一听这话蒙虎就急了,拍着胸口信誓旦旦地说道:“我跟阿仲什么关系?亲兄弟一般,惠大夫认阿仲为弟,那跟认我是一样的……”
  听了这话,周围族人的起哄声更大了,急得蒙虎拉过站在一旁的蒙仲问道:“阿仲,你说是不是?”
  “是是是……”蒙仲连连点头。
  毕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族伴,蒙仲当然要给这位兄弟助助势,哪怕这位没心没肺的兄弟有时候也叫他挺无奈的。
  见蒙仲声援自己,蒙虎更加得意,咧着大嘴哈哈大笑。
  看到他这幅模样,蒙仲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将「见过宋王偃」这件事告诉蒙虎,否则这厮恐怕要更加得意忘形了。
  片刻后,蒙仲被少宗主蒙鹜拉到了一旁,仔细询问了经过。
  蒙仲如实相告,不过略去了他在宫筵中跟仇赫辩论的事,也略去事后宋王偃与他对话的事,只说是因为他想看看宋王偃,于是惠盎便冒险带他前往宫殿。
  可即便如此,蒙鹜也已经非常意外,毕竟他的年纪比蒙仲大两倍还要多,却还没亲眼见过他宋国的君主究竟长什么样子。
  感慨了一番后,蒙鹜对蒙仲说道:“阿仲,莫要觉得我势利,但我还是希望、希望你能与那位惠大夫处好关系……”
  不得不说少宗主蒙鹜是一个很耿直的人,以至于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脸涨得通红,说话也有些磕巴。
  “我明白的,蒙鹜叔。”蒙仲理解地说道。
  蒙鹜点点头,拍了拍蒙仲的肩膀,不善言辞的他,将一切尽付于其中。
  回头再瞧蒙虎,却见这厮还在族人面前大肆吹嘘,看得蒙鹜眉头直皱——蒙荐长老曾说小辈中唯蒙仲、蒙虎、蒙遂最为出色,蒙仲、蒙遂二人蒙鹜认可,但这个蒙虎……
  “待到了滕地,他爹会收拾他的。”
  蒙鹜冷不丁说了句,听得蒙仲不禁暗自为蒙虎祈祷,毕竟蒙虎的父亲蒙擎,那可是比少宗主蒙鹜还要沉默寡言,且还要严厉严格的男人。
  次日,也就是七月十五日,蒙鹜率领着族兵向滕国启程。
  行军的路线与上次一样,也是「彭城——沛——滕国」这条路,即是从彭城启程往西北而行,在经过约一百六七十里地的距离后,抵达「沛县」,再由沛县一带的湖港渡口——当代称作「津」,乘船渡过南湖,向东北方向踏入滕国境内。
  沛县一带的渡口,姑且就称作「沛津」,那里设立有一座水寨,据蒙仲所了解大概驻扎有近两千名王师的士卒,不过役夫——即被征役的民夫,或大概有五千人左右,由这些人负责将国内运输到此地的粮草搬运上船,载运到湖对岸。
  到了水寨后,蒙鹜向当地驻守的士卒出使了景亳县颁发的「符节」。
  所谓符节,即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其余各种事务的凭证,有金、铜、玉、(兽)角、竹、木等作为材料,形状亦各不相同。
  而蒙鹜所持有的符节,乃是兽角所制的虎形符节,正面刻有「景亳」字样,而背面则刻着一个「蒙」字,即代表着「景亳蒙氏」。
  似这般的符节,当地县府只会发给像蒙氏这种大家族一枚,一般由宗主保管。
  至于上回家司马蒙擎率兵至此时所持有的符节,大致模样与字样皆与蒙鹜相似,只不过材质不同,是由竹木所刻。
  片刻后,水寨内便走出一名军吏,在仔细检查了蒙氏族兵,确认的确是景亳蒙氏的族兵后,这才下令打开寨门放行,并立刻安排船只,准备将蒙氏的族兵与战车运载到湖对岸。
  约一个时辰左右,蒙氏族兵便借船只之便,抵达了湖对岸。
  “这里就是滕国么?看起来没什么不同嘛。”
  蒙虎四下看了看,可能是初次离开宋国境内,他稍稍有些兴奋。
  只见他一边驾驭着马车,一边兴致勃勃地对蒙仲说道:“阿仲,你说会不会突然杀出一支滕国的军队?”
  “不可能的。”蒙仲摇了摇头,平静说道:“滕人眼下死守滕城,纵使组织反攻,也到不了这……最起码得明后日,咱们才有可能撞见滕国的军队。”
  “这样啊……”蒙虎稍稍有些失望。
  而此时,蒙仲则转头对蒙鹜问道:“蒙鹜叔,我观天色,再过一个半时辰恐怕就到黄昏,我等是慢行赶路,还是……”
  “就按照这个速度吧。”蒙鹜回了句,旋即朝着身后一辆战车喊道:“蒙充,你率一乘兵朝前去探探路,看看这前方一带可有能落脚的地方。”
  “是!”
  那辆战车上那名叫做蒙充的族人应了一声,驾驭着战车,率领着其麾下七十五名士卒,加紧速度朝前方而去。
  而其余族兵,则远远跟在后头。
  估摸着在赶了一个时辰的路程后,蒙充亲自驾驭着马车返回了队伍,他对蒙鹜说道:“少宗主,左前方大概七里左右,有一片乡邑的废墟,邑内的房屋还能住人。”
  “好,那今晚就在那片乡邑驻扎。”蒙鹜点了点头。
  又过了约小半个时辰,在临近黄昏时,蒙氏族兵终于抵达了蒙充所说的那片乡邑。
  那是一片与蒙邑非常相似的乡邑,不过规模不如蒙邑。
  只见这片小邑的四周,亦都是田地,在这个季节,这片田地本该装满作物,可呈现蒙仲等人面前的,却是一片长满了杂草的荒田。
  而远处,可瞧见一些影影重重的房屋。
  “都谨慎些。”
  蒙鹜吩咐所有的族兵提高警惕,毕竟这是在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
  而最终事实证明,这片已被废弃的乡邑,其中并没有活人,死尸倒是不少,记得在蒙氏族人分配屋子准备歇息一晚的期间,蒙虎就因为好奇,不慎踩到一具干瘪的尸体,吓得素来天不怕地不怕的蒙虎面色发白,下意识就抽出了腰间的佩剑,整个人都绷紧了。
  事实上不只是蒙虎,其他族人亦有类似遭遇,以至于最终有些胆小的族人们宁可在乡邑地的空地上点堆篝火,围着篝火吹着冷风过夜,也不愿到那些死过人的屋子里歇息。
  而在蒙虎被吓到面色发白的期间,蒙仲则蹲下身查看了那具干瘪的尸体,待看到这具尸体上穿着寻常可见的麻布衣而非皮甲时,他暗自叹了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