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638

  在这三位军司马当中,就属穆武最可靠,就连穆武也支持蒙虎与华虎二人的观点,那就意味着这条战术确实可行。
  难以置信,两个莽夫自己想出了破敌的计策,而咱们俩在干嘛?
  对视一眼,曹淳与蔡成都觉得有点尴尬。
  而此时,穆武则压低声音对诸人说道:“为了谨慎期间,还是先弄清楚这件事……从明日起,可派人在附近一带打探,注意一下那支秦国骑兵是否有那东西,假如确实没有,那咱们就想个办法逼他们马战,没有那件物什,论马战,那支秦骑绝对不会是我军的对手。”
  说着,他亦不忘称赞一下蒙虎与华虎二人:“话说回来……行啊,阿虎,华虎,真没想到你二人还有这本事,让我对你们俩改观了……我先到村邑外等你们。”
  “那是自然。”蒙虎拍拍胸口得意地说道:“我蒙虎,那也是看过圣人经典的,比如《论语》……”
  听闻此言,华虎翻了翻白眼。
  熟悉蒙虎的诸兄弟都知道,这厮从小到大就看过一部《论语》,还是被他祖父蒙羑逼着学的。
  相比之下,他华虎还看过《孙子》、《吴子》等兵法,反正只要是蒙仲看过的兵法,他都会丢给诸兄弟观阅、学习,只不过究竟能从中掌握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就像他华虎,看过的兵法不少,可一旦与敌军厮杀起来,就感觉脑袋里全空了,什么都想不起来。
  约半个时辰后,蒙虎一行人启程返回郾城。
  临走的时候,他们也带走了村邑内那些幸存的女子。
  可能是那些秦卒尚未泯灭良知,虽说村邑的女子几乎无一幸免地遭到了侮辱,但总算那些秦卒没有干出更为不耻的事来,反倒是村邑内的那些男子,除了个别逃往县城求援的,几乎全被那些秦国骑兵杀死,无论是老人还是幼童。
  正因为这,无论是杜粟、蔡午,亦或是蒙虎、华虎、穆武等人,皆对此气愤填膺,恨不得尽快铲除这支秦国骑兵。
  不过在此期间,先得打探看看,看看那些秦国骑兵是否配备有双边马镫。
  此后的两三日,蒙虎、华虎、穆武三人每日率领骑兵在郾城境内游荡,搜索那支秦国骑兵的踪迹。
  虽然一时半会还未找到对方驻军的确切位置,但他们却证实了这件事,即对方确实没有双边马镫,只有一个单边的马镫,却在骑乘的期间,那些秦军骑兵也没有脚踩马镫的习惯,皆是以伏身在马背上、双腿夹住马腹的方式骑行。
  得知此事后,蒙虎、华虎、穆武三人大喜过望,因为在他们眼里,击溃这支秦国骑兵,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只可惜,这段期间郾城境内下起了大雪,很快就在地上堆起了可没入膝盖的积雪,这使得蒙虎、华虎等人只能将击溃这支骑兵的日期推迟到来年。
  一旦来年开春,他们麾下三千骑兵便会倾巢而动,务必要全歼这支秦国骑兵,断白起一臂。
第313章
十二月(一)
  仅相隔两日,穆武派出的骑兵冒着冰雪与严寒,将书信送到了阳关,送到了蒙仲手中。
  起初蒙仲还以为这又是什么糟糕的消息,没想到在翻阅之后他才发现,这居然是一个好消息,即穆武等人有六成的把握于明年开春之后,重创白起麾下那两千骑兵,甚至于还有可能将其全歼。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么?
  白起麾下那两千骑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不能否认,倘若统率这支骑兵的主将有充足的领兵经验,那么这两千骑兵就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想想伊阙之战时蒙仲麾下的骑兵,仅一千骑而已,却骚扰地数万秦军不胜其烦,甚至于最终还乘胜追击,撵着数万秦军逃往武关。
  因此对于敌军的骑兵,有机会铲除还是尽快铲除为妙,而拿蒙仲一方如今来说,只要铲除了白起那两千骑兵,他魏军或许就能再次上演去年在伊阙之时的那一幕,以六千骑兵不断骚扰二十万秦楚联军,截杀其斥候、截断其粮道,叫那二十万秦楚联军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不过对于这件事,蒙遂却有所担忧,担忧于蒙虎、华虎、穆武三人过于乐观。
  但就蒙仲看来,既然已证实秦军的骑兵并未配备双边马镫,那么确实如蒙虎、华虎二人所认为的,他方城骑兵的胜势极大。
  想到这里,蒙仲立刻给穆武写了一封回信,叫穆武、蒙虎、华虎几人仔细仔细再仔细,务必要尽量全歼那些秦骑,不可漏过一人。
  要知道,白起可不是傻子,此人的智略就连蒙仲都感到忌惮,只要有幸存的秦国骑兵逃回其大军,将战败的经过原原本本告诉白起,白起自然会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明明是效仿蒙仲麾下的骑兵而组建的这支骑兵,何以最终竟不堪一击?
  反复思忖之下,白起未必不会发现双边马镫的奥秘,而一旦白起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待下次白起重新组建骑兵时,他方城骑兵将再无马战上的优势。
  所以说,机会只有一次。
  十一月初,鉴于冰雪封路,秦楚联军已退回了宛城驻扎,蒙仲亦难得地能松口气。
  他将阳关的事务交给了蒙遂、乐进、郑奭三人,回舞阳邑住了一晚,然而次日就被他母亲葛氏赶回了阳关。
  在葛氏看来,眼下方城魏军众志成城保卫阳关,儿子蒙仲身为方城数万魏军的主将,岂能因私废公?
  期间,葛氏用大禹治水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来规劝儿子,让蒙仲听了心中暗笑,他也不晓得母亲从哪听来的神话故事。
  不过最终,葛氏还是允许儿子在家中住了一宿,然而这却不是看在儿子的面子上,而是看在儿媳乐嬿的面子上,虽然当时葛氏说得很隐晦,但乐嬿还是脸红了一下。
  当晚小夫妻两人的事,自然不足以对外人言道。
  而就在这两日,邓典也已带着蒙仲的书信,冒着冰雪抵达了楚郢。
  鉴于邓典本身就是邓县的楚人,一口地道的汉北方言,守在城门口的楚卒自然不会怀疑,连简单的盘查都没有,就挥挥手放行了,害得邓典提前想好的借口一个都没用上。
  进到楚郢后,邓典立刻投奔士大夫庄辛的府邸。
  当时庄辛正闲在家中无所事事,忽听府上的仆从来报,说是有一个叫做邓典的年轻人前来求见,他不由地为之一愣。
  他当然认得一个叫做邓典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心地很好,当初他乔装前往叶邑拜访屈原时,其兄长见他年迈,便叫邓典代为指路,后来在见到屈原后,庄辛也不忘在屈原面前提几句邓典家中的困难,因此屈原才叫邓典在叶邑的县府当差。
  『这个年轻人怎么会来楚郢?难道是屈原派他送消息于我?』
  想到这里,庄辛立刻叫家仆将邓典请到书房。
  时隔数月再次相见,邓典早已得知眼前这位老人并非寻常人,况且又见这座府邸又大又深,他难免有些拘束,恭恭敬敬地唤了一声“庄大夫”。
  见此,庄辛眨眨眼睛笑道:“这声庄大夫,不及小子当日那句老丈。”
  见庄辛如此平易近人,邓典心中的忐忑逐渐褪去。
  随便聊了几句后,庄辛便问起了邓典的来意:“小兄弟此番冒着冰雪前来,莫非有什么要事?”
  听闻此言,邓典便从背囊中找出一卷竹册,恭敬地递给庄辛,口中说道:“老丈一看便知。”
  庄辛也不追问,接过书信摊开一瞧,只见信中内容,是一个自称庄仲、自称后辈的人想要在谋一份军职,请他帮忙,看看能否与哪位掌兵的大夫说说这事,彼此约一个时间见见面。
  不得不说,这封信着实平常,一看就知道是这个叫做庄仲的年轻人恳请族内长辈帮忙而已,哪怕这封信被楚郢的楚军翻出来查看,也找不出什么破绽来。
  但唯独庄辛很清楚,他族内根本就没有什么叫做庄仲的后辈,毕竟仲这个名字,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出现在文化较低的平民当中,大家族很少会用这种明显带有排名意味的字作为族子的名字。
  在庄辛的印象中,取名为仲,且又跟庄这个姓氏有所关系的,也就只有方城的蒙仲了,因为蒙仲的恩师庄周就是庄氏,正所谓师长如父,蒙仲借用一下其老师的姓氏,丝毫不成问题。
  当然了,虽然这些是庄辛一转念间猜出来的,但事实上根本无需去猜——既然送信的人是邓典,那么给他写这封信的人,不是屈原就是蒙仲,这还用地猜?
  只不过,哪怕为了协助屈原挽救楚国,自愿作为方城、作为蒙仲在楚国的内应,但迄今为止,蒙仲还从未示意他去做什么,这使得今日庄辛收到了蒙仲的书信,着实有些意外。
  既然是蒙仲送来的书信,那么信中的内容自然不会如表面上的那般,庄辛仔细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蒙仲的目的:蒙仲希望与昭雎见一面,请他帮忙。
  甚至于,就连蒙仲为何请他帮忙,庄辛亦能猜到几分。
  此时,他转头问邓典道:“小子,看过信中内容么?”
  邓典没有隐瞒,点点头如实说道:“方……唔,那一位命我送这封信时,就曾向在下出示过,还说信中内容只有老丈看得懂,就算遭到楚卒盘问搜查亦无妨。”
  听闻此言,庄辛暗暗点了点头,暗自称赞蒙仲做事果然谨慎仔细,不似寻常年轻人那般毛躁。
  “老丈,您真看得明白么?我是说,这封信确实有什么别的意思么?”邓典好奇问道。
  “哈哈。”庄辛笑了笑,旋即对邓典说道:“这就不是你该知道的了,莫要问。”
  “哦。”邓典点点头,遂不再追问。
  而此时,庄辛再次看了一眼手中的书信,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据他所知,昭雎目前就在宛方之地,蒙仲想要约见昭雎,只需派一名士卒即可,可蒙仲却希望由他出面,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担心消息走漏的原因,多半还因为昭雎本身——这个家伙,从来都不忘计较利害,岂肯轻易冒险?
  『看来我必须想办法亲自去见见昭雎,说服他约见那蒙仲。』
  看着手中的书信,庄辛心下暗暗想道。
  可问题是,以什么理由前往呢?
  转念一想,他心中便顿时有了主意。
  当即,庄辛召来一名家仆,吩咐准备酒菜招待邓典,而他自己,则告别了邓典,径直前往王宫求见楚王熊横。
  而此时,楚王熊横正搂着两名美姬在宫殿内饮酒取乐。
  还记得前一阵子司马错攻陷巫郡时,得知噩耗的熊横满脸忧愁,不饮酒、亦不近女色,多次召集诸臣商议对策,倒还确实有几分身为楚王的样子,然而在他迎娶了秦妇,使秦楚两国缔结邦交之后,这位就立刻恢复了故态,将国政通通丢给弟弟子兰,终日里在宫殿与美人嬉戏取乐,昏君之名,名副其实。
  不过这倒也不奇怪,反正在熊横看来,他楚国的危机已经解除,且又与秦国缔结了盟约,既然国家已无威胁,为何不能饮酒作乐。
  “大王,士大夫庄辛求见。”宫内的谒者前来禀报道。
  听了这话,楚王熊横面色一沉,下意识地说道:“不见。”
  那名谒者愣了一下,也不敢违抗,拱拱手便转身告退。
  然而没走两步,他身背后就传来了楚王熊横犹豫的声音:“慢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