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638

  或者应该反过来说,那位郾城君是如此的优秀,以至于就连他秦国现如今最优秀的将军白起,这回都没能猜到前者的真正目的。
  而在晋邝陷入深思的这会儿,白起则郑重其事地说道:“据我估算,桃林、柏谷、华阳等地的储粮,应该可以勉强支撑到今年冬季,但此间的军队,以及司马老麾下的军队,军中粮草却无法支撑那么许久……本来秋收之后,我会派人向那几座城池征收粮草作为军用,但眼下……”
  晋邝抬起头来问道:“函谷关那边的储粮,还能维持多久?”
  “一个月。”白起沉声说道。
  晋邝闻言估算了一下。
  眼下已经是九月初,倘若函谷关的储粮还能让附近一带的秦军支撑一个月,那么就意味着最多到今年十月中旬,函谷关、门水这边的秦军就会陷入粮草告罄的绝境。
  想了想,晋邝问道:“若此刻立即向咸阳禀报,求咸阳运输粮草呢?”
  “来不及。”
  白起微微摇了摇头。
  的确,一个月的时间实在过于仓促了,毕竟要养活此地近十万秦军,所需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想来咸阳也最起码筹备个十天半月左右,剩下的半个月,又怎么来得及从咸阳运到门水这边?
  甚至于,这还不包括方城骑兵的捣乱——想想也知道,那四千方城骑兵是绝对不会视若无睹的。
  听到白起的回答,晋邝沉默了片刻,旋即他低声试探道:“国尉此番召末将前来……”
  仿佛是猜到了晋邝的心思,白起直白地说道:“白某不会将自身的责任推卸给部下,我召你前来只是想问问你,在当前的局势下,还有必要死守门水、死守函谷关么?”
  白起的话,让晋邝稍稍安了安心,但同时也让晋邝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什么情况?像白起这等自负的人,居然询问他的意见?
  不得不说,晋邝的猜测是准确的,此刻的白起,的确是方寸大乱,虽说强行冷静了下来,但却因为权衡利弊而出现了迟疑。
  按理来说,此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后撤,无论是门水这边的秦军,还是函谷关那边的秦军,皆后撤至桃林、柏谷等几座城池,毕竟已经有方城骑兵杀到了他秦国腹地,死堵联军、不让联军攻入他秦国腹地的战略已经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扼守函谷关、门水两地,其实意义并不大。
  甚至于,因为战场前线在此地的函谷关、门水一带,咸阳输运粮草路途遥远,压力更大。
  因此,此刻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收缩防线,让出一部分防区,一方面集中兵力,一方面缩短粮道,减轻粮草输运的压力,甚至于必要时,他还可以退守华阳,将桃林、柏谷几座城池拱手相让于联军,反正这几座城池也没有什么险峻可守,在城内粮食储藏不足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久守。
  与其被这座城池拖累,不如退守华阳,毕竟相比较咸阳与函谷关、门水的距离,咸阳与华阳的距离可就要近得多了。
  但问题是,倘若白起退守华阳,这就意味着将函谷关拱手相让,将桃林到华阳之间的数百里平川以及这块区域内的城池皆拱手相让。
  这块土地有多大?
  这么说罢,这块土地的面积就相当于秦国当年从魏国手中夺取的西河——即段干氏念念不忘,一直希望夺回的那块西河之地。
  更要紧的是,这块土地不在别的地方,恰恰就在秦国东进的路线上。
  明明打算东进中原,结果却被迫吐出几百里土地,还有比这更讽刺的事么?
  也难怪,就算是白起这样果断的人,在这次的抉择上都出现了犹豫与动摇,毕竟这件事实在利害太大。
  但问题是,就连白起也会犹豫、也会拿不定主意的事,晋邝就能给出什么答案么?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于是最终,白起还是得派人去函谷关请司马错过来,与这位老将商议对策。
  当日傍晚,老将司马错风尘仆仆地从函谷关来到了门水这边,听白起讲述了整件事的经过,继而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不得不说,倘若换做在以往,司马错必然会愤怒,怒斥白起让他秦国陷入了危机。
  但此刻,司马错却能理解白起的无奈,因为他也知道,对面的郾城君蒙仲是多么难对付的一个人。
  “向咸阳发出警讯了么?”
  沉思半晌后,司马错问白起道。
  白起点了点头,其实他在召见晋邝之前,就已经派心腹人日夜兼程前往咸阳,将那四千方城骑兵的事禀告穰侯魏冉,希望他所敬佩的魏冉能够再次化解危机。
  其实严格来说,他秦国还是有弥补的机会的,毕竟这几年,穰侯魏冉在他的建议下,已加大了对骑兵的培养,虽然那些骑兵远不如蒙仲的方城骑兵优秀,但再怎么说还是可以用一用的,最起码可以减缓方城骑兵在他国内骚扰的力度,使他秦国得到宝贵的、应对危机的时间。
  “那就后撤!”
  在得到白起的回答后,司马错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撤?”
  “嗯!后撤至华阳,将门水、函谷关,包括桃林、柏谷等地,通通让给联军……”
  捋着花白的胡须,司马错一边说着,一边眼眸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与其让他秦军因为粮道的路途遥远而陷入困境,不如主动退守,将这个难题反抛给联军,再伺机寻找反击的机会。
  将数百里平川拱手相让于联军,这对联军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第399章
秦军后撤
  秦军后撤了。
  九月初五,秦将司马错从函谷关撤兵,数万秦军带走了关邑内一切能带走的东西,然后在赵韩联军的眼皮底下,沿着函谷道向西撤离。
  这件事,引起了赵将赵希的主意。
  自赵韩联军入驻前道中魏营,代替蒙仲压制函谷关后,便由赵希凭借着魏军此前花了数月打造的楼车与抛石车,对函谷关展开一番轰炸,意在摧毁这座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关隘——只因为若果真发动攻城战,单凭奉阳君李兑与韩国大司马暴鸢此刻麾下的军队,未必能攻陷函谷关内的秦军。
  而对于抛石车这种射程远超寻常弓弩的攻城器械,秦军毫无办法,哪怕司马错在无计可施之下,也打造了一批抛石车,希望可以反制赵韩联军的抛石车。
  但效果嘛,就连赵希手中那批投石车对函谷关造成的威胁都是建立在数量的基础上,更别说司马错仿制的那批,抛石车虽说天下一切城墙的天敌,但这是建立在数量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数量,抛石车充其量就是吓唬人的玩意。
  函谷关内,并非只有秦军,还有不少秦国的百姓生活在关内的邑地内,甚至于,还有因触犯刑法而被充军到这里,负责维护、修缮关隘的囚犯,当司马错麾下的秦军大批从函谷道撤离后,其中有一部分人跟随秦军逃亡国内,另外剩下的人,则开启关门,向联军投降了。
  得知函谷关投降的消息后,奉阳君李兑大为喜悦。
  不管镇守函谷关的秦国老将司马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撤兵,总之,是他李兑打下了函谷关,成为了继齐国名将匡章之后,第二位攻破函谷关的中原将领。
  相信待这个消息传回赵国后,哪怕是他赵国那位年轻而城府极深的王赵何,也会对他更加礼待三分,不管心中对他李兑是否还怀有恨意,至少短时间内,李兑这赵相的位子是保住了。
  欣喜之余,李兑立刻派赵希入驻函谷关。
  不得不说李兑还是颇为谨慎的,在赵希入驻函谷关前,他反复叮嘱赵希凡事小心。
  但事实证明,秦军这次的撤离并非诡计,甚至于从函谷关内的情况来看,司马错这次撤地非常仓促,似乎是秦军那边发生了什么严重的问题。
  函谷关,一直以来都是秦国的脸面,只要函谷关有陷落的危险,秦国就会屈服,但这次,秦国求和的使者还未出现,司马错等人却将函谷关拱手相让,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究竟发生了什么,逼得司马错这样对秦国忠心耿耿的老臣,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函谷关?
  “看来,多半是我老弟那边做了什么好事。”
  当李兑因为这事与暴鸢商量时,暴鸢稍稍思考一下,旋即便哈哈大笑地说道。
  相比较李兑对攻陷函谷关的狂喜,暴鸢则冷静地多,毕竟他当年跟随匡章征讨秦国时,就曾攻陷过函谷关,今日是第二次,自然远没有第一次那么欢喜。
  “唔。”
  李兑点点头,他也很认可暴鸢的观点。
  说实话,此番率五国军队讨伐秦国,给李兑带来巨大信心的并非是因为二十五万联军,而是因为他联军当中有郾城君蒙仲那样的猛将,虽然自蒙仲调往门水中游后,暂时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消息送来,但李兑相信,秦军之所以大规模撤离函谷关,肯定与蒙仲有关。
  蒙仲这个年轻人的性格就是这样,没有万般把握、不是既定事实,他是不会信口开河的,更不会为此沾沾自喜地邀功。
  “派人联系一下魏青,叫魏青派人与郾城君联系一下,看看门水上游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
  “唔。”
  简单商议之后,李兑便派人前往南山魏营,将函谷关这边的事通知了魏将魏青。
  得知李兑的意思后,魏青立刻派人翻山越岭前往门水大营,一方面将函谷关这边的事禀报蒙仲,一方面询问究竟。
  当日傍晚,魏青派来的士卒便抵达了门水大营。
  而这会儿,蒙仲正与窦兴、乐进二人一起站在门水河畔,看着河对岸的秦军。
  因为在一个时辰前,门水这边的秦军,也出现了大规模撤离的迹象,引得蒙仲与窦兴、乐进二人亦出营观瞧。
  记得最初窦兴还提出建议:“要不要趁机杀到河对岸,追击秦军?”
  但蒙仲慎重地想了想,否决了这项提议。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怀疑对面的白起有什么诡计,因为他在的印象中,白起不是那种轻易就会服软示弱的人。
  别看蒙虎与华虎率领的四千方城骑兵成功地烧毁了桃林、柏谷等城的农物,让白起陷入了军中缺粮的窘迫,但别忘了,白起当年在宛方之战时,也曾有过一次缺粮的遭遇,当时白起是怎么做的?
  他悍然对阳关发动了自杀般的猛攻,使大量秦军士卒在军队缺粮的窘境爆发之前,就跟方城军同归于尽——死人,自然是不需要粮食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