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638

  魏青点点头,解释道:“当年,惠相被张仪逼走,犀首接替惠相……哦,对了,惠相也是郾城君的老师吧?”
  “唔,不过,却是庄夫子代收……你接着说。”
  “喏……总之,当年犀首接替惠相合纵抗秦的遗志,联合诸国讨伐秦国,正巧义渠王心慕中原文化,向犀首请教,于是后来义渠国亦加入到讨伐秦国的行列……在那段时期,义渠国与我魏国的关系非常不错,两国时常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后来,也不知怎么,秦国与义渠的关系逐渐缓和……”
  说到这里,魏青皱着眉头补充道:“但在下还是没有想到,义渠国竟然会派兵援助秦国,这两国可是数百年的世仇啊。”
  听闻此言,蒙仲微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魏青,你派人设法与那些义渠骑兵沟通看看,看看能否避免与义渠骑兵的交恶,态度和蔼一些,倘若对方不愿退却,也尽量设法问问,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帮助秦国……如果秦国是给了他们一些好处,就告诉他们,我魏国可以许诺他们更大的好处,只要他们肯放弃帮助秦国。”
  听到蒙仲的话,窦兴颇感不可思议地问道:“郾城君竟畏惧义渠?”
  他确实觉得很奇怪,毕竟蒙仲连当今中原最强大的秦国都不怕,几度阻扰了秦国东进中原的计划,可在一个实力远比秦国弱小的义渠面前,便表现地如此……唔,低声下气?
  蒙仲闻言摇了摇头,说道:“倘若通过话术与财帛,便能减少一个敌人,何乐而不为?我不惧义渠,但在义渠表现出明显敌意之前,我方便率先表露敌意,这无疑是将义渠推向了秦国那边,这可不是明智的决断。”
  窦兴与魏青对视一眼,信服地点点头。
  虽然可能对故去的公孙喜有些不敬,但这二人由衷地觉得,眼前这位年轻的郾城君,确实要比他们此前崇敬的犀武出色——无论是在哪个方面。
  “那,在下立刻就派人去……不,在下亲自去。”
  魏青抱拳应道。
  “有劳了。”
  当日傍晚时,魏青再度回营请见蒙仲,见其面色不佳,蒙仲便猜到魏青此去并不顺利。
  果然,只见魏青在行礼后对蒙仲说道:“郾城君,义渠骑兵直说不肯退出这场战争,说这是他们大王的命令。”
  蒙仲皱了皱眉:“是什么原因呢?”
  “与在下稍作交谈的,是一名‘千夫长’,与秦军的‘千人将’编制相似,是执掌大概一千名士卒的将领,据他所言,他也不知他义渠国为何要帮助秦国,但这是他们大王的命令,他们必须遵从王令……”
  蒙仲想了想,问道:“对方口中的‘大王’,是指义渠王吧?此人在哪?在义渠国,还是亲自率军而来?”
  听到这话,魏青脸上露出了一个古怪的表情,摇摇头说道:“事实上,那人也不清楚,据他说,他大王……也就是义渠王,目前还在咸阳做客。”
  “哦?”
  蒙仲皱了皱眉,喃喃道:“莫非是因为我诸国联军,是故秦国希望拉拢义渠?”
  “哦,这倒不是,据对方所说,义渠王到咸阳做客,有个至少三五年了。对了,有件事让在下感到很奇怪……当说起秦国的时候,那名千夫长很气愤,说这些年秦国倾吞他们的国土,诱降他们的族人,可义渠王却对此事视而不见,乐此不疲地在咸阳做客……义渠人怀疑,秦人可能是用美人诱惑了他们的大王。”
  “还有这事?”
  蒙仲满脸惊讶之色,他终于明白魏青方才为何一脸古怪表情。
  仔细想想,这件事确实稀奇,堂堂一国君主,抛下治下臣民,跑到邻国做客,一呆就是至少三五年,期间连自己国家都不顾了,这样的君主,倒也真是奇葩。
  “你不是说,义渠王是一个很贤明的人,曾经还专程到中原学习我中原文化么?”蒙仲不解地问道。
  魏青表情古怪地摇了摇头:“在下也觉得纳闷……我曾经听犀武无意间提过,当年犀首对义渠王的评价是很高的。”
  蒙仲摇了摇头,颇感不可思议地说道:“美人计……么?居然能迷惑地一国君主神魂颠倒,连自己国家都不顾了,有机会我倒是想见识一下。”
  说到这里,他徐徐吐了口气,收敛脸上的笑容沉声说道:“言归正题……也就是说,义渠不会退出这场战争,他们已决定帮助秦国,是么?”
  “据在下了解,是这样。”魏青点头说道。
  听闻此言,蒙仲微微点了点头,旋即说道:“好,我知道了,魏司马辛苦了,先回帐歇息吧。”
  “喏!在下告退。”
  看着魏青离去的背影,蒙仲深深皱起了眉头。
  平心而论,此番单独面对一个秦国,他已经压力很大,实在不希望义渠国介入其中,因此只要有可能的话,他更倾向于通过话术与财帛让义渠国置身事外。
  可没想到,义渠王似乎铁了心要站在秦国那边——明明义渠国的士卒对秦国有诸般怨言,甚至是怨恨。
  『没办法了,既然注定是敌人,那就得考虑先下手为强……』
  负背双手在帐内踱了几步,蒙仲决定先解决这些义渠骑兵。
  毕竟,义渠骑兵的存在,让他此前制定的那些策略几乎都成了空谈,使得击败秦国变得更加困难,他必须另外想一个办法,来击败有义渠骑兵协助的秦军。
  但从逻辑上来说,也有另外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先解决掉那些义渠骑兵。
  只要歼灭了义渠骑兵,事态就恢复到了他最初预测的那样,而他当时制定的那套策略,也就重新可以拿出来用来。
  这跟在水壶里其实有水的情况下,倒掉水、再装满水,然后再烧水的道理一样,看上去很蠢,但从逻辑上来来说,这个方案其实最省心省力。【PS:本章说解释一下吧,这里就不赘叙了。】
  但问题是,这群义渠骑兵的数量不少,据派出去的方城骑兵大致估算,最起码有近万人,单凭蒙仲麾下四千方城骑兵想要一口气吞掉这支骑兵,胜算并不大。
  好在他联军中,并非只有方城骑兵一支骑兵,还有约三千左右的赵国骑兵。
  倘若魏、赵两支骑兵汇兵一处,尽管人数上仍比对面的义渠骑兵少上许多,但却未必不能取胜。
  毕竟,赵国边骑,那可是击败了林胡、匈奴、娄烦等异族的强大军队,严格来说还是他方城骑兵的老师,蒙仲可不认为这样两支中原的骑兵,会输给义渠——唔,其实义渠也属于中原国家的范畴。
  唯一的问题是,奉阳君李兑对于继续讨伐秦国的意向并不坚定,这不,前些日子还试图拉拢田触、乐毅二人,来压制‘主战派’的暴鸢与他蒙仲——李兑、田触、乐毅三人,就姑且说他们达成了一个‘主和派’的默契吧。
  不同于‘主战派’这边,暴鸢与他蒙仲目的一致,‘主和派’那边,那可真是三个人三个主意。
  奉阳君李兑嘛,大概是想见好就收,之所以默许秦与联军的僵持,纯粹就是为了向秦国捞点好处,无论是给他自己,还是给赵国;田触嘛,大抵是希望秦国与三晋继续打得火热,以便转移诸国对他齐国的关注;至于乐毅,他的目的最复杂,就连蒙仲也摸不透他到底想要怎样。
  说这三人貌合神离、各怀鬼胎,那真是丝毫都不为过,但偏偏这三人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不想再跟秦军交战,出于各种目的希望这场仗继续僵持下去。
  不得不说,带着这些盟友,蒙仲时常也感觉无奈:本来他二十余万联军面对一整个秦国就没有太大的优势,内部居然还不能团结。
  『……姑且再去劝劝那李兑吧,倘若此人执意与秦国和谈,单凭我与暴鸢,这场仗就很难打。』
  思前想后,蒙仲决定再次跟奉阳君李兑私下谈谈,想办法说服李兑支持他继续讨伐秦国。
  可没想到,待等他来到李兑的帐外求见时,正好瞧见李兑的近卫从帐外走出来。
  这近卫在看到蒙仲后,惊讶地说道:“咦,郾城君?您是来见奉阳君的么?刚好,奉阳君正命在下前往邀请郾城君您呢。”
  “哦?”蒙仲闻言一愣,见那名近卫撩起帐幕,便迈步走了进去。
  果然,就像这名近卫所说的那样,帐内的李兑转头了一眼蒙仲,脸上也露出了惊讶:“郾城君?老夫刚想派人请你与暴鸢来帐内一聚……”
  说着,他抬手邀请蒙仲入座。
  蒙仲也不推辞,谢过后在位子上坐下,旋即好奇问道:“不知奉阳君派人请我,所为何事?”
  听到这话,李兑便从矮桌上拿起一册竹简递给蒙仲,笑着说道:“当然是好消息啊,秦国终于屈服了!”
  『……』
  蒙仲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李兑,摊开竹册仔细观瞧。
  果然,这是一封来自秦国的书信,而且似乎还是以秦王稷的名义写的,至于信中内容,大抵也跟李兑说地差不多,即秦国希望通过割让城池、献出财帛的方式求和,让五国联军退兵,不再攻打秦国。
  值得一提的是,秦王稷在信中写道,虽然秦国此番希望向伐秦诸国求和,但倘若诸国贪心不足,执意要覆亡秦国,那么,秦国上下将奋起反抗。
  软中带硬,既是求和,亦是隐晦的威胁,倒还确实符合当今那位秦王的性格。
  “郾城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秦国那样的国家,就算五国合力讨伐,哪有可能一战而将其覆亡呢?不如叫秦国许下些承诺,以此束缚、削弱秦国,以待来日。”李兑低声在旁劝道。
  没有理会李兑的劝说,蒙仲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这份秦王的求和书。
  旋即,他晒笑道:“此乃缓兵之计!若奉阳君轻信这份书信,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怎么?”李兑面色一变:“莫非其中有诈?”
  『我哪知道有没有诈?』
  心中暗想之余,蒙仲冷笑一声,淡淡说道:“奉阳君可以不信在下的话,去赌一赌秦人的诚信。”
  “……”
  见蒙仲神色严肃,李兑难免也有些彷徨,拿过蒙仲手中的竹册,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观阅。
  趁着这工夫,蒙仲抓紧时间思考对策,争取把李兑诓骗过来。
第404章
诱说李兑
  『唔……』
  在帐篷内,奉阳君李兑手持着秦王派人送来的求和书信,一边逐字逐句地观阅,一边仔细琢磨着书写人在写这封书信时的心态。
  起初在收到这封信时,李兑那是无比的欢喜。
  毕竟‘迫使秦国屈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