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638

  蒙横说得没错,那批粮草不是个小数目,那两千余难民可没地方藏,然而他三百名方城士卒事后却查不出那些粮草的去向,肯定这其中有象禾楚军的参与。
  而蒙遂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对方,识相点送回来,毕竟那批粮草数目不小,真丢了蒙遂也会心疼。
  次日,象禾楚军那边就送来了回信,非但没有承认私自扣下方城军的粮草,反而诬陷方城,说方城心虚才会撤走哪三百方城军士卒,最后,象禾楚军还要求方城交回那些伤害难民的凶手。
  看到这份书信,蒙遂心中大怒。
  但最终在考虑种种后,他还是决定暂时放下这件事。
  没想到象禾楚军那边却不依不饶,于次日派一队楚军到方城,硬是要蒙遂交出那三百名方城军士卒。
  蒙遂不予理会。
  这件事传开后,方城、阳关的方城军兵将们顿时哗然,你象禾不归还那批粮草也就算了,居然还敢反过来诬陷我方城军滥杀无辜?你真当我方城好欺负么?
  当即,以蒙横、蒙珉等蒙氏子弟为首,诸方城军的将领们纷纷表示要讨回公道。
  甚至于蒙横还信誓旦旦地对蒙遂说道:“虽郾城君带走了两万余士卒,但方城、阳关、郾城三地仍有三万余军队,拿下小小一个象禾,不足挂齿!”
  但这些人的意见,却遭到蒙遂的强行压制。
  打下象禾自然是不足挂齿,但问题是,方城率先攻打象禾,楚国那边会无动于衷么?
  没必要因为一场难民引起的暴动,就引起方城与楚国,甚至是魏国与楚国的大战吧?
  蒙横等人还要再劝,蒙遂沉声喝道:“阿仲离开时,委我总摄方城,任何不从将令者,皆军法处置!……蒙横,你别以为你我是同族我就不敢处置你!”
  见蒙遂发怒,蒙横、蒙珉以及其余蒙邑子弟出身的将领也不敢再说什么,纷纷气呼呼地离开了。
  当晚,蒙遂便将屈原从叶邑请到了方城,将发生在象禾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屈原。
  屈原在叶邑住了好几年,自然了解蒙仲、蒙遂、向缭等人的秉性,也清楚方城军的军规,他当然不会相信方城军居然会对一群手无寸铁的难民动手,更不相信三百名全副武装的方城军士卒,居然会被两千余赤手空拳的难民追着打——这太可笑了。
  他对蒙遂说道:“象禾那边的楚军,主将名叫连纪,当初他设关税的时候,我就派人去打探过此人的底细,据庄辛所透露的消息,这个连纪是子兰那边的人……”
  蒙遂微微皱了皱眉,问道:“屈大夫是说,这件事是熊子兰搞的鬼?”
  屈原捋了捋胡须,点头说道:“很有可能。”
  “可这对他有什么好处?”蒙遂不解问道。
  “这我暂时就不清楚了。”屈原捋着胡须狐疑地说道:“据我所知,象禾的边市,子兰每年也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钱财,按理来说,他确实没有必要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难道楚国准备对魏国用兵?”蒙遂猜测道。
  屈原摇了摇头:“我并未听到这样的风声……这样吧,我立刻派人前往楚国,向昭雎与庄辛问问情况,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劳屈大夫。”
  “哪里哪里,此番方城损失巨大,假守却能这般克制,屈某应该感谢假守才是。”
  “屈大夫言重了……”
  鉴于打听究竟的事交给了屈原,蒙遂也就暂时放下了这件事。
  可没想到,仅仅只过了数日,也就是在十一月初九的这一日,蒙遂又收到了一份书信,乃是郾城令蔡武送来的。
  据信中所载,在十一月初七,楚国有一支约三千人规模的军队经畐焚、上蔡,最后抵达郾城一带,郾城军的将领魏续得知后率军出城,将这支楚军击退。
  在看到这份书信时,蒙遂也是懵了,三千楚军兵犯郾城?三千的兵力,这已经算得上是犯境了吧?可为何会导致这种情况,他这个方城郡的假守却一无所知?
  惊怒之下,蒙遂带上十几名近卫,立刻连夜前往郾城。
  在经过一日一夜的赶路后,蒙遂终于抵达了郾城。
  得知蒙遂到来,郾城令蔡午以及武婴、魏续等将领,皆出城迎接。
  蒙遂板着脸接受了这群人的迎接,并未当场发作,但待等到众人来到城内的县府后,蒙遂当即就安耐不住了,怒视着蔡午、武婴、魏续三人质问道:“三千楚军犯境,前因后果我在方城一概不知,你等故意隐瞒,究竟要做什么?!”
  蔡午是个混的县令,其实并不管事,但有些情况他大致是清楚的,见蒙遂发怒,他连忙劝说道:“假守息怒,郾城君在出征前委任你为假守,管辖方城、阳关、叶邑、郾城等地,我郾城又岂敢故意隐瞒?实在是这件事……这么说吧,我等也没想到这件事会闹得这么大。”
  看了看蔡午,又看了看武婴、魏续二人,蒙遂狐疑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由在下来讲述吧,毕竟这件事是在下引起的。”
  朝着蒙遂拱了拱手,魏续正色说道:“大概在二十几日之前,我郾城得知在郾城往畐焚的这条路上,出现了一伙贼寇……假守可知畐焚?”
  蒙遂点了点头。
  他当然知道畐焚,毕竟那是楚国颇为著名的产矿铸铁的县城,他方城郡从楚国收购的那些铁矿,其中大部分就来自于畐焚、棠溪两个郾城南边的地方。
  尤其是自魏王遫将郾城赏封给蒙仲后,他们在郾城增设军工作坊,私底下没少向畐焚、棠溪两地收购矿石用来冶造。
  见蒙遂点头,魏续接着说道:“畐焚、棠溪,我郾城时不时就向那两县收购一批铁石,但上回有一批铁石,却被一群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贼人给劫了去,还杀死了我数十名押运铁石的士卒。因此当在下打听到那伙贼人就藏身在南侧的群山(嵖岈山)中时,我便率军前往围剿……”
  见魏续说着说着停顿了一下,蒙遂狐疑地问道:“出问题了?”
  “唔。”魏续与蔡午、武婴二人对视一眼,旋即目视着蒙遂说道:“那是一群由楚军假扮的贼人……他们当时想伏击我军,结果却被我军击败……唔,死了不少人。”
  “楚军?”蒙遂皱了皱眉,问道:“有证据么?”
  魏续摇了摇头,说道:“我之所以得知他们是楚国的士卒,是因为有些人求饶时表明了身份……”
  “这些人现下在哪里?带我去看。”
  “这个……”魏续歪着头抓了抓头发,小声说道:“都杀了……”
  “什么?”蒙遂睁大了眼睛:“都杀了?”
  “唔。”魏续语气含糊地解释道:“当时弟兄们都说要给死去的弟兄报仇,我拦不住……”
  『拦不住?还是干脆就没想过去拦?或者,干脆就是你带的头?』
  蒙遂皱起眉头盯着魏续看了半晌,魏续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他很了解,冲动、护短、重情义,搞不好‘拦不住’的就是他自己!
  不过想想也是,自己手底下的兵卒无缘无故被杀了,换谁都咽不下这口气,蒙遂倒是也能理解魏续的做法,但他并不赞许,毕竟后患很大。
  这不,前几日楚国不是就派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来报复了?
  『奇怪了,象禾那边也好,郾城这边也罢,感觉楚国那边是要故意制造争端……可就算楚国要对魏开战,也没道理选在冬季吧?这都快十一月下旬了,天寒地冻的,派军队进犯郾城县域……弄不懂。』
  想来想去却想不出答案,蒙遂只好将这件事上奏大梁。
  毕竟倘若楚国铁了心要再次开启战争,单凭他方城郡的留守,未必挡得住楚国的军队。
  只是他不明白,楚国为何要这么做。
  半个月后,即十二月初,蒙遂派出的信使冒着风雪赶到了大梁,将书信送到了大司马翟章手中。
第418章
大梁的考量
  翟章收到了蒙遂从方城郡送来的书信后,起初并不是很在意,但当他打开书信看到信中的内容后,他却愣了一下。
  楚国好端端的故意在边境制造摩擦?
  当时翟章捋着下颌的胡须思考了片刻,继而便带着这封书信直奔王宫。
  来到王宫,见到了魏王遫,翟章立刻呈上蒙遂的书信,同时口中说道:“大王,蒙仲族弟蒙遂在方城郡送来这封书信,老臣以为……有点意思。”
  『……』
  看着翟章那诡异的神色,魏王遫脸上露出几许困惑,遂摊开翟章呈上的竹简仔细观瞧,看着看着,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联想到翟章方才那句‘有点意思’,魏王遫有些迟疑地猜测道:“大司马的意思是,楚国这个举动……莫非是秦国指使?”
  “除了这个解释,老臣实在想不出楚国有什么理由突然在边境制造摩擦。”翟章嘿嘿笑道:“秦国这是借楚国的手,有意要大王把蒙仲那小子调回方城郡啊……”
  魏王遫捋着胡须沉思了片刻,旋即吩咐左右近侍道:“去请国相前来,就说寡人有要事相商。”
  “诺。”近侍应声而去。
  此时,魏王遫再次拿起蒙遂的那封书信,逐字逐句地仔细观瞧。
  关于方城郡的情况,其实前前后后有不少人偷偷向魏王遫禀告。
  起初是与蒙仲不对付的田文,他就不止一次地在魏王遫面前说蒙仲的坏话,说蒙仲擅自收容了二十几万楚国的难民却要求魏国国内运粮救济,似这种擅作主张的行为简直就是目无君主。
  然后又指责蒙仲接纳了楚国流放之臣屈原,让后者参与治理叶邑,不守规矩。
  可能是因为蒙仲的三位老师名声太大,以至于就连田文也不敢用莫须有的理由诬陷蒙仲,因此只能挑这些蒙仲‘不守规矩’的行为,比如在没有请示过本国君主的情况下,擅自接纳了二十几万难民不算,且现如今还在来者不拒地接纳流民,给魏国南方的县城造成了人口与粮食方面的压力——在当代这个并不将人口当做珍贵战略资源的时代来说,蒙仲这种行为在外人眼里,除了‘意图不轨’等负面的猜测,也就只剩下博得好名声这一个猜测了。
  不过对于这些事,魏王遫倒是看得很开,一来蒙仲对于他魏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二来嘛,蒙仲乃道、名、儒三家弟子,是庄子、惠子、孟子的出色弟子,有这样的人物委身于他魏国,他自然要有所宽容,再者魏王遫也知道,那位年轻的郾城君很清楚他自己在做什么——蒙仲是圣人的弟子,于情于理,他都不会做出有损自己老师名誉的事情来。
  更何况蒙仲在方城郡的时候,也曾送来几封有关于魏国未来发展远景的谏书,其中‘联韩楚抗秦国’本来就是蒙仲所主张的观点,因此,蒙仲近几年在对待楚国、尤其是对待楚人的问题上基本上以笼络为主,魏王遫也毫不见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