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6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4/638

  听到这话,惠盎点点头说道:“战争的事,就由戴不胜司马代为讲解吧。”
  戴武点点头,转头看向戴不胜。
  见此,戴不胜朝着太子戴武以及在场诸人抱了抱拳,旋即沉声说道:“殿下,当前的战况,其实我宋国极其不利。在太子遭……唔,遭流放后,郯城的军队士气大降,虽老臣拼死阻挡,但仍无法阻挡齐军攻破郯城……齐军攻破郯城后,兵分两路,一路取逼阳,一路取邳县。因太子遭流放,军中士卒士气全无,导致逼阳、邳县在短时间内双双沦陷。随后,邳县的齐军又攻占了吕邑,与驻扎逼阳的齐军联手对彭城展开攻势……”
  他讲述战况时,他时而看向太子戴武,时而看向蒙仲,显然他如此详细的讲述,也是说给蒙仲听的,好让蒙仲对当前的战况有所了解。
  听到郯城、逼阳、邳县三地尽皆沦陷,别说太子戴武,就连蒙仲亦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这三座城池,是宋国东部非常重要的三个‘中枢’,辐射着周边其余大大小小的县城与城邑,尤其是郯城与邳县,宋国失去了这两座城池,就很难再向北、向东取得什么进展。
  相比之下,邳县还好,这座城池是宋王偃为了日后攻略吴越之地而建设的,但郯城,齐军攻占了这座城池,就能有效地遏制宋国对齐国发动反攻,可以有效地杜绝第一次宋齐之战时,宋国秘密派兵潜入齐国腹地的奇兵袭击。
  “……鉴于前一阵子大王下令在彭城巩固防御,目前我彭城暂时无忧,但齐军见难以攻克彭城,他们便决定孤立彭城。西南的留邑、南侧的菑丘,如今分别遭到齐军的攻势,一旦这两地沦陷,我彭城便会受到齐军三面包夹……”戴不胜继续讲述着。
  太子戴武点点头,继而看了一眼蒙仲,见后者正皱着眉头好似在思考着什么,便也没有打搅,自顾自说道:“在返回彭城的途中,我与蒙卿有过一些交谈,据蒙卿所言,现如今秦、魏、韩、赵、燕五国,正在筹谋联合攻打齐国的事宜,虽然这五国联军此次的目的是攻打齐国本土,但也能间接地帮助我宋国……”
  在场几人当中,其实就只有薛居州不太清楚五国正准备联合伐齐这件事,闻言面露喜色,问道:“不知五国联合几时发兵攻打齐国?”
  “这个……”戴武看了一眼蒙仲,说道:“这件事,还是由蒙卿亲自来讲述吧。”
  听到这话,蒙仲点头说道:“此次五国伐齐,是由秦国发起,算算日子,差不多眼下各国已派人前往赵国的邯郸,一方面迫使赵国与齐国划清界限,加入到讨伐齐国的行列;一方面则商议联合伐齐的具体策略……倘若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次五国联军会先在赵国聚集,然后至高唐、平原一带,渡过大河,直击山东……我不清楚目前齐国是否已经得悉这件事,倘若齐国已得悉了此事,那么或许就会从宋国撤并,布防于大河与济水之间,想来到时候的战场,应该也会这一带……但就戴司马所说的情况来看,似乎齐国还未得知这件事。”
  “你说,要透露给齐国么?”戴不胜问蒙仲道:“眼下我宋国的压力很大,倘若能设法叫齐国分心……但这样一来,到时候五国联军或许就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蒙仲想了想,说道:“这个想法倒是可以,毕竟五国联军还未集结,眼下让齐国得知这件事,能有效延缓齐军的攻势,再者,我也不认为齐国能有办法劝阻五国停止讨伐它齐国,只不过,齐国原本就有许多细作分布在各国,可能这些细作尚未来得及将消息送回齐国罢了……因此,倒也没有必要刻意将这个消息透露了齐国,免得五国产生什么误会,以为宋国利用他们云云……”
  “唔。”戴不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见此,太子戴武便问蒙仲道:“那么依蒙卿之见,眼下这场仗我国该如何应对呢?”
  蒙仲想了想说道:“暂时还是以防守为主吧,向留邑、菑丘两地增兵,防止那两地被齐军攻破……事实上,齐国这次注定败北,说不定连国家都会被各国划分,但问题就在于齐军现如今并不清楚这件事,因此依旧在对宋国发动进攻……基于这一点,宋国当以防守为主,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倘若齐军执意要拿下留邑、菑丘两地,那就尽可能地撤走当地的军民,将那两座空城交给齐军也不是不可以……总而言之,保存兵力,待齐军因五国联军入侵而败北时,再趁机杀出,非但可以以极小的代价收复失地,说不定还能分一杯羹……”
  他的话,符合他一贯的观点:如果只是拖着就注定能打赢,那就没有必要付出更多的牺牲。
  可能是听到了蒙仲最后一句话,戴武惊讶地问道:“蒙卿的意思是,我宋国可以参与划分齐国?这样不会遭到五国的不满么?”
  蒙仲笑了笑说道:“严格来说,其实就只有魏、赵、燕三国参与划分宋国,唔,可能到最后只有魏燕两国,魏国这次的目标是东郡,也就是大河中游那一块……”
  “是翟章跟你说的?”惠盎惊讶的问道。
  他知道魏国的大司马翟章与他义弟蒙仲关系很好,且翟章也准备让蒙仲接替他的位置。
  然而,蒙仲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不,因为是我制定的。”
  “……”
  戴武、惠盎、戴不胜、薛居州四人震撼地睁大了眼睛。
  虽说他们都知道蒙仲目前在魏国的地位很高,但也万万没有想到蒙仲居然已经可以拍板这等大事。
  半晌后,戴不胜才眨眨眼睛问道:“简而言之,我宋国参与瓜分齐国,并不会遭到各国的不满咯?”
  蒙仲笑了笑,说道:“是的……因为某些原因,我建议魏国只取东郡。燕国那边,乐毅……乐毅你们都知道吧,他如今是燕国的大司马,与我不同,他想一口吞掉齐国,但我觉得他很难成功。前一阵子我与乐毅说起此事时,他其实非常倾向于宋国能吞并一部分齐国的国土,我听他的意思,似乎是不想让赵国占利……”
  “为何?”戴不胜惊讶问道。
  听闻此言,惠盎捋了捋胡须平静地说道:“因为赵国与燕国相邻,齐国覆亡之后,赵国就成为了燕国最大的威胁,乐毅这是在提前防备。”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看了一眼蒙仲。
  蒙仲也好、乐毅也罢,谁能想到这两个年轻人,居然已能对整个中原的局势做出改变呢?
  『……看来,确实得跟阿仲好好谈谈了。』
  惠盎暗暗想着,决定今晚就与蒙仲好好谈一谈,履行宋王偃离走前对他的嘱托。
  他也认为,这件事对宋国至关重要,不亚于迎回太子戴武。
第435章
兄弟相谈
  当晚,惠盎邀蒙仲在自己家邸的院中赏月饮酒,顺便兄弟俩聊一聊当前的局势,各自的看法。
  待等府上的仆从奉上酒菜离开之后,蒙仲一边嗅着正在煮着的酒水,一边笑着说道:“今日白昼,我就觉得义兄准备跟说说些什么,不过因为不想耽误太子回城鼓励民心,故而暂时放下了……”
  惠盎笑了笑,也不隐瞒,如实说道:“大王临走前,托付我一件紧要之事,希望我说服你领一支宋国军队……”
  蒙仲闻言愣了愣,他对此倒不排斥,毕竟宋国是他的故国,他也希望在宋国做些什么,更何况眼下的宋国迎来了新的君主戴武,问题是……
  想了想,蒙仲隐晦地说道:“我回宋国时,大司马借着玩笑对我言,让我此次回宋万事小心,他还指望我能接他的位置……”
  惠盎这等聪慧之人,又岂会听不出来,闻言笑着说道:“哈哈,翟大司马也真是煞费苦心啊……其实这件事我与大王谈论过,此前也有个例,比如说执多国相印的苏秦……”
  蒙仲想了想,郑重说道:“苏秦确实称得上是先例,但……还是稍有不同的。”
  的确,苏秦据说号称六国封相,但事实上,他的相位其实大多就是荣誉性质,并不具备真正的实权,但惠盎却提出希望蒙仲执掌一支宋国军队,这却是实打实的兵权,你说他日后同时执政魏、宋两国的军队,这到底算宋将还是算魏将呢?纵使宋国这边不在意,魏国又会报以怎样的态度呢?
  倘若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定要蒙仲在魏、宋两者间做个选择,蒙仲也会为此感到为难:宋国是他的故国不假,但魏国的舞阳邑,也是他的第二个故乡呀;况且他在魏国经营的人脉,包括魏王遫对他的器重,这些都毫不逊色在宋国。
  惠盎显然是看出了蒙仲的为难,笑着说道:“阿仲,你不必如此顾虑,为兄以为,魏国并不会反对这件事……从魏国的利益考虑,魏国不会拒绝一个可靠的盟友,况且我宋国实力与韩国相当,能够作为魏国抗击秦国的有力盟友,唯一让魏国有所顾虑的,即我宋国是否会成为它的威胁……但,宋国会成为魏国的威胁么?”
  “唔……”
  蒙仲微微点了点头。
  而此时,惠盎亦接着说道:“倘若此次五国联军能令齐国覆亡,魏国的威胁依旧是秦国,或者还有南边的楚国,北边的赵国,秦、赵、楚这三个国家,才是最有可能成为威胁的国家,至于我宋国,大王此前制定的战略,是征战淮泗,继而取吴越之地,为兄个人认为与魏国并无冲突。至少在百年之内,魏国无需考虑来自宋国的威胁,甚至于,魏国还能借助宋国替他分担来自楚国的压力……说起来,你如今也参与到了魏国国策战略的制定,你认为魏国与宋国有冲突之处么?”
  “唔。”
  蒙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当前,秦国支持魏国讨伐齐国、甚至吞并齐国,其目的就是为了祸水东引,让魏国分出更多的经历在东线,但事实上,魏国很清楚这一点,虽然大司马翟章对占据齐国山东有些执念,但在蒙仲的劝说下,魏国最终还是只把夺取东郡作为目标,其余更多的经历,还是放在秦国、赵国与楚国身上。
  秦国,注定是魏国最大的威胁,虽然这次秦国向魏国妥协了,但推行商君法、推行军功爵制的秦国,它拥有着非常可怕的军队恢复能力,可能只需要三五年时间,秦国就能再次得到更超以往的军队,再次为了踏足中原而发动对魏韩两国的进攻——这个国家的国法,注定它需要不断对外扩张,以满足国内秦人对军功的需求。
  简而言之,这辆被称作秦的战车,一旦转动车轮,就几乎不可能会停下,这是军功爵制最大的弊端,也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换句话说,秦与中原各国注定不能并存,要么是中原各国联合击败秦国,覆亡这个好战的国家;要么就是秦国并吞诸国实现大一统。
  至于双方和平相处,不存在的,短暂的和平,只不过是秦国为了下一次的进攻而休养生息罢了。
  因此,秦国仍是魏国最大的威胁。
  其次,就是赵国与楚国。
  赵国作为三晋之一,但长久以来它与魏国的关系并不好,很多时候魏赵两国是竞争关系甚至是敌对关系,倘若说燕国大司马乐毅已经预测到齐国覆亡之后赵国会成为燕国最大的威胁,事实上蒙仲也对赵国做了一番推测。
  比如说,赵国很有可能会与秦国结盟,来对抗日益增强的魏国。
  原因很简单,赵国并非韩国,也不是宋国,它不会心甘情愿成为魏国的附庸,毕竟两国的体量相当,但在旧日盟友齐国注定覆亡的情况下,赵国又抵挡不住魏、韩、宋三国,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与秦国暗中结盟来维持平衡。
  而魏国接下来的战略,也是要尽可能地拉拢赵国,一致抗击秦国——这与赵国的战略方针,可能已存在冲突之处。
  至于楚国,它与赵国的情况相差不多,也是蒙仲乃至魏国需要拉拢一致对付齐国的国家。
  因此,魏国未来的战略重心,更多地会放在对秦国的警惕以及对赵、楚两国的拉拢上,倒也确实如惠盎所言,不太有什么精力去考虑宋国是否会成为威胁的问题。
  想到这里,蒙仲点点头说道:“倘若魏王不反对,我欣然接受……义兄你也知道,我在魏国确实受到了不少恩惠,不能做出过河拆桥的事……”
  惠盎闻言笑着说道:“这一点为兄明白,待齐国这件事了结后,为兄与你一同去魏国,与魏王商议此事。你放心,此事对魏宋两国皆有裨益,魏王不会反对的。”
  “但愿如此。”
  蒙仲点点头,旋即好奇问道:“义兄能否提前透露一下,准备让我兼掌哪支军队?”
  “商丘。”惠盎似有深意地回答道。
  “商丘?”
  蒙仲愣了愣,忍不住说道:“商丘倒是称得上是离方城最近的宋城了,可……商丘有在编的军队么?我怎么记得才几千人?”
  说罢,他表情有些古怪地看向惠盎。
  “哈哈。”
  惠盎忍不住笑了起来:“当然不会只让贤弟执掌几千人,那不是叫魏国笑话?……确切地说,大王临走前只是叫我把商丘交给你,也没规定让你训练多少兵卒……”
  “把商丘交给我?”蒙仲听出了几丝不对劲。
  听到这话,惠盎看了一眼蒙仲,似有深意地说道:“当年大王欲封你为商丘君,逼得魏王只能封你为郾城君,你以为那仅仅只是大王对魏国试压而已?”
  说罢,他看了一眼有些发愣的蒙仲,感叹道:“为兄前几日说你是唯一能劝服大王的人,不为别的,只因为大王一直都很看重你,但你知道……大王的脾气,他是绝对不会向人低头的……他宁可被骂做在国难之际抛弃臣民逃离,也不会收回当初流放太子的王令……”
  “哪怕他其实也知道是自己犯了错?”蒙仲冷笑着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