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6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9/638

  “哈,收拢齐民、战后重建,说得好听,说到底不过是瓜分齐国而已……”
  白起冷笑一声,对乐毅在话中的掩饰嗤之以鼻。
  听到这话,乐毅面色坦然,丝毫不为所动。
  不可否认,他的目的确实是要覆亡齐国、瓜分齐国,被白起奚落也没什么,反正以当前的状况,他注定能得到魏韩两国的一票,再加上他自身,哪怕赵国站在秦国那边,他都能得到联军统帅的位置,更别说,赵国未必会支持白起——别忘了,白起可是打过赵国的。
  果然,最终暴鸢与韩徐皆表示赞同唐直的提议,支持由乐毅出任联军统帅。
  见此,白起心中大怒。
  倘若说是蒙仲夺了他联军统帅的位置那也就算了,为了达成多年以来的心愿,他也可以勉为其难出任蒙仲的副将,然后他二人携手攻打齐国,让齐人领略一下‘蒙白组合’的实力,可你乐毅,有什么资格?!
  “哼!”
  冷笑一声,白起愤然离席,拂袖走向殿门。
  见此,韩徐惊呼道:“白将军哪里去?”
  白起停下脚步,回头扫了一眼在座的几人,冷冷说道:“白某看得出来,诸位并不欢迎白某,既然如此,白某还留在这里做什么?”
  听到这话,乐毅、暴鸢、唐直三人忍不住对视了一眼。
  必须承认,因为白起代表的秦国,因此他们三人方才确实有联合起来针对白起的意思,倒不是对白起有什么不满,相反,他们是忌惮白起,更忌惮白起背后的秦国,生怕着了白起的道。
  “待几位商量好伐齐的策略,知会白某一声即可,白某还有要事,告辞。”
  说着,白起便不留情面地走出了殿门。
  离开邯郸王宫后,白起的近卫们气愤填膺,纷纷为白起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而表达心中的愤怒。
  “郾城君也就算了,乐毅?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家伙,居然也敢跟国尉争夺联军统帅的位置?”
  “燕国?不就是那个被齐宣王所灭的积弱之国么?区区弱国的大司马,焉敢如此?”
  “国尉息怒……此乃关东诸国畏惧国尉,不敢叫国尉身居要职。”
  近卫们一边痛骂着中原各国,一边宽慰着白起,但有些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此刻的白起,看上去却似乎很平静的样子。
  他反过来对几名近卫说道:“反正蒙仲也不在,就算得到统帅之位,也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气不过一个素无勇名战功的家伙与我争夺罢了。”
  说着,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由衷地叹了口气。
  平心而论,对于失去了联军主帅这个位置,其实白起并不在乎——领着一帮弱者去打仗,纵使成为主帅又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对于白起而言,蒙仲不能参与期中,那么这次的合战对于他就毫无意义。
  他方才之所以动怒,其原因仅仅只是在于那蒙仲居然推荐乐毅,而不是推荐他白起……
  喂,彼此怎么说也有八九年的交情了吧?
  期间一起喝过酒、吃过饭,也彼此两军对峙过,在五国伐齐这种会议上,推荐一下他白起会死啊?
  弄个好像他白起稀罕这个位子似的……
  “那个混账东西。”
  低声骂了一句,白起略带愤慨地说道:“走,咱们喝酒去,不管这些关东人。”
  诸近卫一听,纷纷附和。
  而此时在邯郸宫内,虽然白起愤然离去,但会议却依旧继续,并且,气氛比起方才融洽了许多。
  并不奇怪,毕竟魏韩燕三方在伐齐这件事上是一致的,而代表赵国主持这场会议的将领韩徐,他本身是主张‘联燕抗秦’的,因此对乐毅十分尊重。
  经过四人的商议,四人决定在赵国的邯郸、巨鹿一带集结联军,然后向东南方向的高唐、平原两邑进发,最后越过大河,直接攻入齐国的本土——这条路线,与蒙仲此前的判断几乎没有什么偏差。
  当晚,韩徐又拜访了乐毅的住处,与乐毅商量了一下‘赵燕同盟’的问题。
  一直以来,乐毅都觉得在齐国覆亡之后,赵国会成为燕国最大的威胁,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与他预想的有所出入,最直接的原因,是奉阳君李兑的失势以及韩徐的奋起。
  随着奉阳君李兑逐渐失势,而韩徐逐渐受到赵王何的器重,赵国以往的‘联齐抗秦’之策,逐渐被‘联燕抗秦’所取代。
  当然了,韩徐主张的‘联燕抗秦’,其实也有一些防备‘魏韩宋同盟’的意思。
  眼下中原,魏韩宋三国同盟最为稳固,魏国携韩宋两国之力,隐隐有着恢复旧日对中原霸主地位的迹象,这确实引起了赵国的警惕。
  要知道赵国可不是韩国与宋国,它与魏国的体量相当,既然体量相当,又为何一定要以魏国为尊呢?
  蒙仲此前做出判断,未来几年,秦国多半会加紧对赵、楚两国的拉拢,促成秦、赵、楚三国同盟,以此对抗魏、韩、宋三国同盟,但显然赵国也有它自己的看法——赵国的君臣,最终还是决定拉拢燕国作为依靠,成为秦、魏两大同盟相互对抗的第三极。
  对于韩徐的提议,乐毅思考良久,最终决定接受赵国递出的善意。
  倒不是说他愿意帮助赵国成为秦魏两股势力对抗的第三极,他只是为了燕国的利益考虑——为了吞并齐国,他燕国接下来需要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来消化,倘若在此期间能与赵国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么获利最大的,自然而然是他燕国。
  在这个考量下,他当即就向韩徐做出郑重的保证,表示会立刻将赵国的善意转达给燕王职,竭尽全力促成赵燕同盟。
  得到了乐毅肯定答复,韩徐亦是心中大喜,当即表示赵国会尽力帮助燕国讨伐齐国。
  十月前后,秦、魏、韩、燕四国的军队,源源不断地朝着赵国的邯郸、巨鹿两地进发,准备在两地集结联军,共同讨伐齐国。
  期间,乐毅就像当初的奉阳君李兑那般,四处忙活,一天到晚主持会议,向各国派来参与这次伐齐之战的将领传达要领。
  虽然当初拟定战略的是韩徐、乐毅、暴鸢、唐直四人——半途白起自己退出了——但参与这次伐齐之战的各国将领,却远远不只这四人,比如韩国派来了韩骁、燕国派来了荣蚠,魏国亦派来了窦兴、华虎、乐进几人。
  就连秦国,也派来了王龁、胡阳、嬴摎几人。
  这几人当中,除了王龁还有点名气外,其余胡阳、嬴摎几人,就跟当年的白起一样寂寂无名。
  显然,秦国纯粹将这次联合伐齐的战争,当做对国内年轻将领的磨砺与锻炼。
  而就当秦魏韩赵燕五国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联军时,这件事,终于由齐国的细作传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
  不得不说,齐王田地就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当他得知秦魏韩赵燕五国正在筹备讨伐他齐国的联合军队时,他立刻就心慌了,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然而,齐国的群臣也对此不甚了解。
  想想也是,本来是魏、韩、齐、赵、燕五国伐秦,打到后来魏韩两国与秦国在西河郡死磕,其他三国在旁看戏,可忽然之间,秦国居然再一次跟魏韩两国和解了,甚至于,将他齐国踢出了五国联合的行列,联合魏、韩、赵、燕四国反过来讨伐它齐国……
  不得不说,这件事确实过于戏剧性。
  期间,或有齐臣觐见齐王田地道:“大王,诸国密谋讨伐我大齐,恐怕就是我大齐攻伐宋国引起……”
  齐王田地一听困惑说道:“当年魏冉赴齐时,默许我大齐可以攻占宋国……”
  那名臣子闻言险些气死:“可是大王当初听信苏秦的谗言,背弃了与秦国的约定啊!……苏秦先是诱使大王攻打宋国,随后又教唆大王背弃与秦国的盟约,诚乃乱我大齐的奸邪小人,应当立刻将其诛杀!”
  齐王田地听罢,便将苏秦召到宫内,责问道:“寡人这些年听从先生的建议,奈何如今盛传秦、魏、韩、齐、燕五国欲联合讨伐我大齐,先生作何解释?”
  “此乃无端罪责。”苏秦回道:“许多人责骂在下教唆大王为先王修建宫殿导致国库亏空,然而孝乃人善德之根本,何错之有?当今天下,唯秦魏两国最为强盛,因何强盛?只因为秦魏两国曾经皆狠下心驱逐了无益于国家的废人,收回封邑以奉养天下之士,然而我大齐,无数贵族只顾私利、不顾国家,正是因为这些人不肯为国家牺牲,我大齐才被迫无奈需攻打宋国……倘若说苏秦该杀,那么这些人皆可杀!”
  齐王田地闻言心中犹豫,问计道:“此事暂时搁置,今五国欲兴兵讨伐我大齐,寡人恐国家不能抵挡,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苏秦假意思忖了一下,说道:“为今之计,唯有召回伐宋的军地,于大河、于济水布下重重防御,以抵抗诸国联军,此乃其一;其二,派遣使者前往各国,争取与各国和解……”
  齐王田地深以为然。
  半个月后,临淄的其中一道命令,传到了宋国的吕邑,信中命令田达立刻撤兵,回援本土。
  此时,田泰这才得知他那位小叔父所说的‘齐国的灾难’,究竟指的是什么。
  诚然,那当真是灭顶之灾。
第439章
五国伐齐(二)
  ……
  十月中旬,因为收到了来自临淄的撤兵命令,正在吕邑攻打彭城的田达、田泰等人,这才意识到他齐国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经过商议后,田达、田泰等人连带率领十几万齐军撤离,准备向北后撤几百里退到郯城去,但遗憾的是,蒙仲早就盯着齐军的一举一动,又岂会轻易放任齐军撤离?
  这不,在十几万齐军连夜撤离的那一晚,蒙仲亲率彭城数万宋军给予追击。
  在蒙仲的指挥下,这股宋军追兵既不过分逼迫齐军,以免激起十几万齐军奋起反抗,但也不轻易放任齐军逃远,其大军总是牢牢维持着大概数里左右的距离,且在此基础上,一次又一次地命令宋国的战车队对正在撤离的齐军展开追击掩杀。
  可一旦齐军停止撤离,反身抗击时,宋军却又立刻后撤,总之就是不与齐军正面作战。
  面对着这股追又短时间内追不上,甩又短时间内甩不掉的追击,欠缺时间的齐军毫无反击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己方大军在撤退途中遭到宋军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与偷袭。
  而相比较焦头烂额的齐军,反观宋军,却是很从容地跟在齐军身后,逐步逐步地收复在这次战争中被后者攻陷的城池,比如逼阳,直到田达率领齐军退入郯城。
  此时,蒙仲麾下的宋国军队,已经在多日的追击战中恢复了士气,军司马戴不胜向蒙仲请缨:“眼下军心可用,倘若田达决定拒守郯城,我愿带领兵卒收复这座城池。”
  对于戴不胜的提议,蒙仲笑笑说道:“田达突然撤军,肯定是临淄得知了五国即将讨伐他齐国的消息,心中慌乱,是故立刻召回伐宋的军队。而五国伐齐,其首重在于齐国的国都临淄,既然如此,田达又岂会弃临淄而守郯城?……只不过眼下冬季临近,他生怕我军紧追不舍,导致他仓促撤兵令大半士卒死于半途,是故决定暂时在郯城稍作歇整罢了。因此戴司马不必着急,最多明年开春,田达便会继续向北撤离,介时我军再行追击即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