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638

  而肥义,即白狄族肥氏一族的后人。
  虽然从面貌上仍能看出肥义与中原人有所区别,但从肥义的言行举止来看,外人实在很难想象这竟是一名“蛮夷”,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虽然肥义是白狄出身,但他在赵国生活了那么多年,也早就与赵人无异了。
  包括赵国派遣入宋为相的仇赫,以及派遣入秦为相的「楼缓」,前者是出身匈奴,后者是出身楼烦,但仍然是深受赵雍信任的臣子,且早已被赵国的文化所同化。
  “小子,来这边坐。”
  见蒙仲身份特殊,肥义自然不会像对待普通少年那样对待蒙仲,招招手邀请蒙仲在他与李史对坐的矮桌旁坐下,旋即指着蒙仲身上的胡服好奇问道:“宋国亦盛行此类胡服吗?”
  蒙仲如实回答道:“并不是,这是小子方才在城内游逛时购置的,确实如赵人所言,便于活动。”
  “呵呵呵。”肥义笑着点了点头,旋即感慨地说道:“主父当年施行「胡服」改革时,国内贵族坚决反对,全赖主父恩威并施,才将那些人说服……可即便今时今日,国内仍有不少人于暗中抵制胡服……愚蠢。”
  说到最后,肥义摇了摇头,对于那些顽固守着“先王之法”的贵族很是不屑。
  要知道在他看来,赵雍施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不亚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与齐国的「邹忌变法」,皆是能使国家变得更强的制度改革。
  在赵国施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后,赵国先于中原各国而拥有了「骑兵」这一兵种,陆续击败匈奴、娄烦、林胡等外族,别看赵雍谦虚地表示“赵国仍未有称王的资格”,但事实上,赵国的军队目前已非常强大,强大到就连周边的游牧民族也无法像以往那样侵犯赵国。
  而这一切,都是「胡服骑射」改革带来的成果。
  在一番闲聊后,话题再度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李史对肥义说道:“今我宋国已攻灭滕国,将三军兵力部署在齐国的薛邑,一旦贵国做好准备,则两国便能联手攻伐齐国……却不知赵主父此次攻伐中山,是否能尽全功?”
  肥义闻言看了一眼李史,笑着说道:“尊使是在怀疑我赵国攻伐中山的决心么?”
  李史沉思了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他对肥义说道:“据在下所知,贵国此前已四伐中山,此次是第五次,而在第四次讨伐中山时,贵国原本能攻灭中山,却不知因何依旧扶持「尚」为中山王……”
  肥义当然明白李史想说什么,点点头说道:“那时只因有齐国介入……”
  “那么这次呢?”李史目视着肥义正色问道:“不知此次,贵国可已做好与齐国作战的决心?”
  听闻此言,肥义捋着髯须沉思着。
  正如李史所言,赵国讨伐中山国,在赵雍在位期间已经发生了四次,这次是第五次。
  记得「马陵之战」后,魏国名将「庞涓」殒命,魏国短暂的“中兴之相”,再次化为泡影,此后,魏相惠施促成「徐州相王」,使魏国与齐国结成联盟。
  而此时,齐国亦与楚国结盟,「齐魏楚三国联盟」初步建立。
  这个联盟,引起了秦国的警惕,秦国立刻派遣张仪前往魏国,一边游说魏王,一边攻伐魏国,软硬兼施。
  张仪到了魏国后,一方面迫使魏国臣服于秦国,一方面则联系齐楚两国的大臣,试图破坏「合纵抗秦」的战略。
  在面对秦国攻伐的情况下,魏惠王魏罃相当有骨气,硬扛着来自秦国的压迫,暗中惠施、支持公孙衍。
  此时,公孙衍见齐楚两国靠不住,便设法促成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希望这五个国家抱团抵抗秦国,同时也是为了防范齐国与楚国。
  然而,「五国相王」非但遭到了秦国的反对,亦遭到了齐、楚两国的坚决反对。
  最终,五国相王失败,并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魏惠王魏罃终于承受不住秦国的压迫,罢免了国相惠施,由张仪担任国相。
  张仪出任魏相,变相等于魏国已臣服秦国,以至于形式一下子就倒向了秦国。
  于是,秦国借道魏、韩两国,攻伐齐国,东西两个大国终于开始大战——即齐国名将、孟子的学生「匡章」开始扬名的这场战争。
  由于齐国名将匡章击败了秦军,中原诸国再次意识到秦国并非不可战胜,于是张仪被驱逐,由公孙衍担任魏相,再次高举「合纵抗秦」的旗帜,试图联合齐、魏、韩、赵、燕等国,讨伐秦国。
  但最终,这次联合讨伐秦国,却只有三晋出兵,也就是魏、赵、韩三个国家,以至于联军被秦国击败。
  当时,魏韩两国立刻向秦国求和,唯独赵国不求和,坚决抵抗,因此遭到了秦国的进攻。
  然而就在这时,齐国竟也背弃盟约,对赵国落井下石,趁机攻伐赵国。
  正是这场战争,坚定了赵雍「讨伐齐国」的决心,于是他私下与秦国和解,两国达成了战略同盟。
  既然决定要攻伐齐国,首先就要解决赵国的隐患,即中山国。
  中山国在很大程度上被齐国操控,因此齐国当初坚决反对「五国相王」,因为一旦五国抱团,中山国就将脱离他齐国的控制——因此当时齐国坚决反对中山国称王,甚至试图联合燕国、赵国进攻中山国,逼迫中山王放弃“王号”。
  若干年后,燕国内乱,齐国趁机派匡章攻伐燕国,在短短五十日内就攻占了燕国全境,而在此期间,中山国亦背弃「五国相王」的盟约,趁火打劫攻伐燕国。
  当时赵雍便意识到,名正言顺讨伐中山国的时机来了。
  此后,赵雍进行的一系列的运作,先是册立韩女为后,说服韩国放了质子燕公子职,由赵兵护送后者前往燕国继承君位,促成「赵燕同盟」,随后,待秦武王过世时,又让燕国放了质子秦公子稷,逼迫秦国册立公子稷,进一步稳固「秦赵同盟」,再加上「赵宋同盟」,此时赵国的力量已变得非常强大,纵使是齐国,亦对赵国有所忌惮。
  随后,赵雍又派遗使者楼缓至秦国、仇赫至韩国、王贲至楚国、富丁至魏国、赵爵至齐国,且在同年首次发动针对中山的战争。
  次年,赵雍下令进一步扩大对中山国的攻势,派出了二十万兵力,使中山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国土。
  由于赵雍自认为他赵国无法一口气吞并中山,这场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两年后,赵国第三次讨伐中山,由于齐国暗中相助中山国,双方打成平局。
  又过两年,赵国第四次讨伐中山,攻入中山国的国都「灵寿」,逼得中山国的君主逃到齐国。
  次年,中山国全境皆被赵国占领,但由于齐国的干涉,最终仍让出了一部分土地,扶持了「尚」作为中山王。
  毫不夸张地说,若非是齐国的干涉,赵国在第四次讨伐中山国时,就能彻底攻灭这个国家。
  而如今,赵国第五次攻伐中山国,事实上真正的关键并非是「赵国能否战胜中山」,而是在于「赵国是否已经做好了与齐国开战的准备」。
  不错,赵伐中山,只不过是「赵燕宋三国讨伐齐国」的序幕而已。
  “赵国,是否已做好与齐国开战的准备?”
  目视着肥义,李史再次沉声问道。
第075章
前往沙丘
  面对着李史的询问,肥义捋着花白的髯须沉默不语,因为「赵国是否已做好与齐国决战的准备」,这个问题他还真的无法做主回答,甚至于,就连当今赵国的君主赵何也难以做主,唯一能做主的,唯有目前在沙丘行宫的那位“赵主父”。
  待肥义告辞后,李史随口问蒙仲道:“小子,你如何看待这肥义?”
  蒙仲想了想说道:“虽然外貌与中原人稍有区别,但言行举止却与赵人一般无二……”
  李史闻言乐了,笑着说道:“老夫是问你,你如何看待肥义方才以「此事需从长计议」来敷衍老夫的提问。”
  “怕是这位赵相不能做主。”
  “不错。”李史点了点头,捋着髯须沉思道:“看这情形,虽然赵王雍已将王位传给赵何,但赵国大小事务,似乎仍在赵王雍的掌控……看来,这事还得直接过问赵王雍。”
  “但在此之前,李大夫还得请见赵王何。”蒙仲在旁提醒道。
  李史闻言笑道:“这个老夫自然晓得。”
  次日,在肥义的引荐下,李史带着蒙仲、蒙鹜二人,请见了赵国的新君赵何。
  可能是因为宋国乃赵国重要的战略盟国,因此,赵国以接待大国使者的规格来接待李史,非但在邯郸王宫设宴款待,还辅以声乐。
  必须承认,那些穿着浣纱罗裳的赵国乐女,比之宋国的女子更多了几分柔美,在轻盈柔美中尽显其婀娜多姿的身材,无愧世人那赵国盛出美人的评价。
  纵使是年过六旬的李史,在欣赏了那些乐女的舞姿后亦抚掌称赞,并且赞不绝口。
  而在此期间,蒙仲则更加关注赵国的那位新君赵何。
  据蒙仲目测,新君赵何的年纪似乎与他相仿,大概也就是十四五岁左右,身材偏瘦,眉清目秀,看起来颇显温文尔雅。
  似乎是注意到了蒙仲的目光,赵何亦转过头来看着蒙仲,脸上露出几许惊讶,似乎是惊讶于这个年纪与他相仿的“宋使的随从”,居然也有资格在王宫内就坐,但考虑到座位排次都是国相肥义安排的,他相信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道理。
  其实还能是什么道理么,无非就是肥义为了尊重蒙仲身背后的那两位罢了,即庄子与惠盎。
  在一番并无多少营养的客套过后,李史微笑着问赵何道:“敢问赵君,不知您如何看待齐国?”
  蒙仲亲眼看到,新君赵何在被李史问及的时候,微微一愣,似乎是有些意外。
  因为据蒙仲亲眼所见,这位新君在接见李史时基本上不轻易说话,方才从头到尾都是肥义这位老国相在跟李史寒暄,如今冷不丁被李史询问起看待齐国的态度,也难怪显得吃惊。
  在蒙仲的关注下,新君赵何先是转头看了一眼肥义,这才温声问李史道:“不知尊使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史笑着解释道:“外臣并无他意,只不过是希望继续维持「赵宋同盟」,是故,想询问赵君对齐国的看法,毕竟,日后贵国还需由赵君您来治理。”
  听到这里,蒙仲心中暗赞,暗赞李史不愧是宋国的老臣,见从赵相肥义那边询问不出赵国如今看待齐国的态度,便决定从赵何这位稚嫩的新君着手。
  “齐国……”
  在一番短暂的思忖后,赵何温声说道:“据我所知,齐国是于赵宋两国皆有巨大威胁的国家……”
  听闻此言,李史微微皱了皱眉。
  因为他从赵何的话中听出,似乎赵何对齐国并无太大的“恨意”,这可不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