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38

  “全凭赵主父照拂。”李史拱手恭维道。
  见此,赵雍笑了笑,只见他将宋王偃的竹简摆在面前的矮桌上,用手指点了点,朗笑着对李史说道:“对我,尊使不必如此。我赵雍与宋偃,有着近三十年的交情……我时常对臣子言,中原诸国,反反复复,皆不可信,唯独宋国乃我赵国近三十年之邦交,不离不弃,分毫亦不曾违背盟约,乃诚信之国,而宋偃,亦诚信之君。”
  这番话,赵雍倒也是出自真心。
  因为当今天下,诸国大多施行合纵连横之策,今日与一国签订盟约,明日为了与另外一个国家签订盟约,就极有可能会毁弃之前那份盟约,反反复复,叫人很难相信;更有甚者,像齐国的齐威王,明明与赵国签署了联手抗秦的盟约,但在赵国遭到秦国进攻时,齐国非但不救,反而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唯独宋国,与赵国建立邦交近三十年,从未改变。
  仿佛这就是宋国的传统:当年宋国在决定拥护晋国为中原霸主后,就坚定不移地协助晋国对抗楚国,哪怕是被楚国攻入国家、围住国都,宋国亦毫无求饶、改变战略国策的意思。
  “当今诸侯皆重利,唯宋偃仍存诚信仁义。”
  赵雍感慨地说道。
  听到赵雍竟用诚信仁义来称赞宋王偃,蒙仲眨了眨眼睛,简直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据他了解,宋王偃并不算是诚信仁义的人啊。
  但话说回来,在有了“落井下石”的齐国作为对比后,蒙仲不得不承认,坚持与赵国建立近三十年稳固邦交的宋王偃,还真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人。
  在一番寒暄客套之后,李史询问赵雍道:“赵主父,前来此行宫时,鄙人瞧见周边军营林立,又驻扎有无数精锐赵卒,莫非此行宫往北,即是贵国与中山的战场吗?”
  “尊使不必多虑。”
  仿佛是猜到了李史心中的担忧,赵雍宽慰道:“沙丘距离我赵国与中山的战场,尚有三百余里之远。”说罢,他略带几分自傲地说道:“如今的中山,还值得我亲自指挥作战么?”
  在经过赵雍的解释后,李史、蒙仲等人这才得知,赵国与中山的战场在「沱水」河畔的「曲阳」、「九门」一带。
  九门是赵雍曾经遣赵将「李疵」窥视中山国的地方。
  而曲阳,则是赵国几次攻伐中山国时汇集全国兵力的前线重城,它离沙丘,最起码有三四百里之远。
  “我之所以坐镇沙丘,只是为了防范齐国。”
  可能对宋国极为信任的关系,赵雍毫无隐瞒他坐镇沙丘行宫的目的,即是为了防范齐国。
  毕竟沙丘往东,在越过「清河」后即是齐国的国土,倘若齐国这次胆敢出兵帮助中山国,则他赵雍便会立刻率军越过边界,攻入齐国国内,与宋王偃一同对齐国展开两面夹击。
  而齐国,似乎也猜到了赵雍驻军于沙丘行宫的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帮助中山,以至于赵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地攻入了中山国境内,比预期的日期更快就杀到了中山国的国都「灵寿」城下。
  毫不夸张地说,赵国攻灭中山国,这已经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了。
  随后,李史找了个时机,向赵雍引荐了蒙仲、蒙鹜二人。
  他将蒙仲介绍给赵雍,只是为了完成惠盎的嘱托;至于将蒙鹜推荐给赵雍,则纯粹就是这位李大夫在景亳时收了蒙氏一族不少好处的关系。
  不得不说,蒙仲的恩师庄子的面子实在是大,以至于当赵雍得知蒙仲竟是庄子的弟子后,当场欢喜地表示让蒙仲在他身边担任近卫,至于李史口中“骁战勇猛”的蒙鹜,赵雍亦授予了「舆司马」的军职。
  蒙氏一族,终于在「迁居赵国」这件事上,迈出了第一步。
  但蒙仲却忽然心生了一个疑惑:为何他与蒙鹜在什么功劳都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得到了「赵主父近卫」与「舆司马」的地位?
  这两个身份,难道如此轻易就能获得么?
  还是说,这其中还有什么缘由?
第077章
六月
  摇身一变,蒙仲、蒙鹜一行人成为了赵国的兵将,连带着武婴、蒙虎、蒙遂、向缭等小伙伴,亦被编入了赵主父的近卫,仿佛这位赵主父信任宋人多过信任本土的赵人。
  六月初六,已授予「舆司马」军职的蒙鹜,到沙丘行宫外的军营报到,开始了他作为一名赵国将领的经历,而蒙仲等人,则作为近卫跟随在赵主父身边。
  包括蒙仲在内,一群小伙伴从未有过成为某位大人物贴身近卫的经历,感觉颇为新奇,但又不知作为近卫该负责哪些,或者掌握那些本领。
  “主父,身为近卫,不知该负责哪些事物呢?”
  蒙仲好奇地询问赵雍。
  赵主父笑着说道:“只需保护我即可。”
  但说实话,这个回答很是敷衍,因为赵雍身边原本就有保护他的近卫,那些可都是赵国的精锐之士,虽说蒙仲、蒙虎、武婴、华虎等人自幼学武,但在那些赵国锐士面前,却也讨不到什么便宜,毕竟对方那可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卒。
  明明有那样精锐的士卒,还需要他们保护吗?
  犹豫了半晌,蒙仲还是没有问出心中的疑问,因为他跟这位赵主父还不是很熟悉。
  当日下午,赵主父亲自测试了蒙仲等人的武艺,他吩咐士卒准备了几根长短不一的细木棍,两端都用布包裹,蘸上小麦磨成的面粉,让蒙仲等人自己选择一种趁手的“兵器”与他较量,以此来测试诸人的武艺水平。
  起初,包括蒙仲在内,诸子对此有所不安,毕竟他们的对手乃是这位赵主父,但在这位赵主父的宽慰下,诸人渐渐能放下心中的不安,将自己的本领逐渐展现出来。
  经过赵主父的测试,在诸人当中,就数武婴、蒙虎、华虎三人最具天赋,用赵主父的话说,这三人力气大、劲道沉,乃是习武的好胚子。
  但他最看好的却还是蒙仲,因为蒙仲是唯一一个能在他身上留下“白点”的人,换而言之,倘若彼此都使用兵器的话,蒙仲已能够伤到他。
  原因就在于蒙仲懂得“思考”,会用一些虚假的招数来欺骗他,不想其他诸人那样“直来直去”,每每都被赵主父轻松挡下。
  “你的武艺,是家族里教授的?”
  赵主父惊讶地询问蒙仲。
  蒙仲摇了摇头说道:“家族内教授的武艺,与阿虎、阿遂他们一般无二,只是我瞧主父与他们较量的过程,知主父武艺精湛,直来直往的招数不能见效,遂想到了兵法所言的「虚虚实实」,侥幸见效。”
  “你还读过兵书?”赵主父更加惊讶了。
  经过询问,赵主父这在得知,原来眼前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竟然读过《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起兵法》、《司马兵法》等兵家著作。
  惊讶之余,赵主父忍不住感慨道:“似你这般年纪,难得有翻阅这诸多兵法的。”
  在赵主父的赞许下,蒙仲的反应却很平静,他如实地说道:“并非是同龄之人很少有像我这般观阅诸多兵法的,而是因为我的老师乃是庄夫子,他的收藏中有诸多的兵法……”
  的确,在这个年代,以竹简载言的书籍,颇为稀罕贵重,它一般在垄断在贵族阶层手中,寻常的平民子弟,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而蒙仲,也只是因为他的老师乃是庄周庄夫子,而庄周庄夫子收藏了天下诸多的书物,这才使蒙仲有机会接触这些。
  在这件事上,就不得不称赞儒家的圣人孔子,因为正是这位孔圣人打破了此前「大贵族垄断知识」的局面,使小贵族以及平民子弟亦有机会接触知识与学问,否则,世人将更加愚昧。
  相比较孔夫子那些所谓君子的空洞言论,这才是他为世俗带来的巨大改变,影响了后来的整个天下。
  见蒙仲受到称赞后毫无骄傲之色,赵主父点点头,由衷地称赞道:“观你这名弟子的德行,我就能知晓你的老师庄子是一位怎样的圣贤……不愧是道家的圣贤。”
  此后,赵主父便跟蒙仲聊起了兵法的事。
  正如蒙仲所猜测的,赵主父跟宋王偃一样,都是崇尚武力的君主,其原因就在于他当初刚刚继位的时候,赵国曾遭受非常艰难的危机,甚至于险些要被灭国。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我初继位时,是跟你一样的年纪。那时,亡父肃侯(赵肃侯赵语)过世,魏国的魏惠王魏罃尚在世,他纠集了魏、秦、楚、燕、齐五国,五方各带一军兵马前来参加亡父的葬礼……”
  蒙仲静静地听着,赵国的这段历史,他在向惠盎请教「赵宋之盟」时就已经了解过。
  起因就在于赵主父的父亲赵肃侯赵语,当时魏国已经逐渐开始衰败,三晋时而联合,共同对抗秦、楚、齐,时而又内部厮杀,在这样紧张混乱的局势下,赵肃侯赵语改变了此前「魏、赵、韩」的三晋顺序,取代曾经的魏国,成为三晋的主导国,并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
  其实在那时,赵国就已经冉冉崛起了。
  然而在赵肃侯在位二十四年的时候,这位年近五旬的雄主便过世了,于是魏惠王魏罃得见机会,邀请齐、楚、秦、燕四国,试图瓜分赵国——三晋中唯独韩国,由于赵肃侯生前让赵雍迎娶了韩女而妻,故而并未加入这次针对赵国的战争,想来还在观望阶段。
  那时,赵雍作为新君才年仅十五岁,他在其先父重臣肥义与叔父「公子成」的帮助下,先是加固与韩国的盟约,再将刚刚驱逐剔成君没几年的宋君戴偃亦拉拢到赵国这边,又先后贿赂了越国攻伐楚国,贿赂娄烦攻伐燕国与中山国,形成了「赵韩宋三国」迎战「秦魏齐」的局面,终于化解了这次的亡国之危。
  这让魏惠王魏罃意识到赵肃侯“后继有人”,终于放弃了瓜分赵国的意图,带着儿子魏嗣亲自来到赵国恭贺赵雍继位,至此,三晋之首从魏国过渡到赵国。
  尽管这段历史蒙仲已经从惠盎那边听过一回,但从作为当事人的赵主父口中得知,却是另有一番滋味,毕竟对于当时赵国所面临的凶险,惠盎所了解的远远不如作为当事人的赵雍。
  于是他由衷称赞道:“赵主父确实无愧世人所称的‘雄主’评价。”
  赵主父闻言哈哈大笑。
  六月初八,赵雍显在沙丘行宫住得烦闷,便有意带着蒙仲等人外出狩猎。
  因此他事先询问蒙仲道:“你等可参加过狩猎?”
  蒙仲点点头。
  由于当世仍普遍采用「射礼」,并将射礼视为衡量一个人品德的标准,因此,射术可以说是每一名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本领,哪怕是平民,只要他想得到他人的重视,也必须掌握这项本领。
  因此,射术对于蒙仲这些家族子弟来说,倒也不算什么。
  然而赵主父却笑着摇头道:“我赵国的狩猎,与你所知的狩猎不同……我赵国是以骑射狩猎。”
  骑射,顾名思义,即骑在战马上用弓箭狩猎,相比较站在平地上、站在战车上射箭,这难度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首先你得会骑马。
  由于蒙仲等人都不会骑马,于是当日赵雍便放弃了外出狩猎的打算,带着蒙仲等人来到行宫外的军营,教授蒙仲等人骑术。
  反正狩猎也好,教授蒙仲等人骑术也罢,都是他用来打发时间的,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约是晌午前后,赵雍与蒙仲等人用过午饭,便来到了军中,吩咐军营内的士卒分出几匹战马来,让蒙仲等人尝试骑乘。
  不得不说,经过驯养的战马,虽说其实已变得温顺,但由于它体格的关系,一般人看到多少还是有点畏惧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