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1163

  一名真正的优秀四分卫,他应该知道,如何在自己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球队的其他武器,咬紧牙关,争取胜利;又或者是,他应该知道,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球队之中状态出色的环节,避开球队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赢取胜利。
  以前,任务失败惩罚更像是世界末日一般,带来了一种恐惧;现在,任务失败惩罚却更像是一个鞭策陆恪持续成长的动力。
  在承受失败惩罚的两场比赛之中,陆恪的注意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
  以前,他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是全神贯注地投入比赛之中了;但真正经历过后,他才知道,比赛强度还是不同的,对阵乌鸦和公羊的这两场比赛,真正地让陆恪体会到了季后赛乃至超级碗水准的对决,那种神经的考验,不同凡响。
  最终的结果是,一胜一败。
  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非常独特的经验。对于始终缺少比赛经验的陆恪来说,这就更加宝贵了,毕竟,这可是系统所没有办法赠予的部分。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反反复复说得太多遍了,以至于像是心灵毒鸡汤,但经过两连败的考验之后,陆恪却渐渐从中品味出了属于自己的收获。
  对于某些人,失败可能是打击,可能是浮云,可能是痛苦,失败本身是不具备任何意义的,可能就是一段或痛苦或无效的回忆;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失败却是经验,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收获,然后快速成长,为攻克难题奠定基础。
  除了失败惩罚之外,两场失利之中,陆恪的比赛任务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基础点数收获着实乏善可陈。
  对阵亚利桑那红雀的比赛,陆恪仅仅只收获了一个基础点数。
  对阵巴尔的摩乌鸦的比赛,陆恪则收获了两个基础点数。
  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第一,他还是收获了基础点数;第二,经受住了失败惩罚的考验。橄榄球巨星系统的磨炼,方方面面地渗透了下来。
  在两连败之后,承受着失败惩罚的负面影响,陆恪还是率领着旧金山49人击败了圣路易斯公羊,这场比赛胜利的意义和价值远远比人们想象得还要更加深刻,同时,比赛任务也终于得以顺利完成。
  对阵公羊队的比赛结束之后,陆恪一共收获了七个基础点数。
  在比赛任务之外,陆恪还有其他收获,不是来自特殊任务——特殊任务失败了之后,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奖励了,而是来自日常训练任务,再次完成两个周期的日常训练任务之后,额外收获了两个基础点数。
  另外,还有一个目标任务的第一阶段也可以完成清算了。
  不是第一个目标任务,“培养四分卫的传球嫡系”,这是常规赛季结束之后才能清算的;而是第二个目标任务,“强队比赛气质的蜕变”。
  这是一个指定连胜的目标任务,要求球队在三连胜之后,持续取得胜利;当球队胜利的脚步停止下来时,目标任务的累积自然也就中断了。
  这一次,旧金山49人仅仅只取得了五连胜,这意味着陆恪收获了三个基础点数,虽然没有能够持续累积下去,但终究还是一个额外收获。
  全部盘点清算结束之后,陆恪现在手中的基础点数也就来到了十五个。
  这是三周比赛之后的总收入,和之前那些大丰收的比赛相比,自然没有任何可比性,但考虑到其中两场比赛都失利了;而且,两连败失利之后的那一天上午,通过突破极限的跑步,陆恪还有意外收获。
  如此看来,这三周比赛的收获还是远远超乎想象的。也许,这将成为陆恪成长道路之上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有时候,失败所带来的锻炼和磨砺更加重要;当然,如果可以避免的话,追逐胜利还是终极目标。
  三周比赛的所有收获都清点完毕,信箱里的所有未读邮件都清空了,于是,陆恪的视线就落在了十五个基础点数之上,又一次到了加点时刻。
第472章
三项技术
  手握十五个基础点数,对于见惯风浪的陆恪来说,称不上大杀器,却足以让他的实力再次提升。
  两连败的经历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收获就是,比赛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失误而葬送,但失利却是整支球队的责任;同样,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努力,不足以赢得比赛的胜利,这是一项集体运动,但追逐胜利的道路之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永远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正式加点之前,陆恪没有立刻下手,而是认认真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属性面板,同时快速开动起了脑筋。
  但随即,陆恪就注意到了一点点异常:为什么技术属性的清单似乎看起来又更长了一些?
  这是错觉吗?
  视线重新回到了属性面板的最上方,重新打量了一遍,然后陆恪就确认了自己的猜测,属性面板之上居然一口气出现了三个全新的技术分项。
  一直以来,系统其实都在陆陆续续地增加细分项目,比如说预判,比如说运气,比如说战术区域准度。虽然说,这意味着,嗷嗷待哺的分项又增多了,但某种程度来说,这是细化提升实力的一种方式,长远来看,其实是好事。
  不过,在此之前,每一次增加分项都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出现;今天,却一口气出现了三个分项,这着实太过突然,也太过凶残,以至于陆恪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难道是因为两连败的关系,暴露了自己更多的短板?于是,系统就提出了实质化了相对应的分项?
  短暂的震惊过后,陆恪就再次冷静了下来,视线落在了三个新的技术分项之上。
  第一个分项,叫做手腕控制。
  刚刚看到的时候,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传球控制,与传球精准度息息相关,陆恪还有些纳闷,关于传球精准的分项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出现另外一个?随后阅读了技术分项的说明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这的确与传球控制有关,却不是关于传球精准,而是关于传球落点位置的控制,与抄截和接球等相关环节息息相关。
  这是一项非常非常精细的技术。
  在四分卫与外接手的连线过程中,距离、位置、落线,这都是四分卫必须完成控制的项目,当四分卫准确地将橄榄球输送过去之后,接球球员就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完成接球。
  对于普通四分卫来说,他们可能就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传球往往出现或大或小的偏差,又或者是无法捕捉到传球空档,导致进攻的传球推进始终无法流畅起来。所以,他们需要一名顶级外接手,力挽狂澜地杀出一条血路,甚至是完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接球。
  对于优秀四分卫来说,他们总是能够精确地将橄榄球传送到合理范围之内,并且在防守阵型之中、跑动路线之中寻找到自己的传球目标,只是具体位置可能稍稍有所偏差。所以,他们需要一名优秀外接手,在准确的传球位置之上,完成高难度的接球。
  简单举例,比如说,传球过高,接球球员就必须高高跃起,在防守球员抄截之前,抢下橄榄球;比如说,传球过低,接球球员就必须降低重心,在橄榄球触地之前,完成接球,并且控制住橄榄球。但至少,传球落点还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而对于精英四分卫来说,他们不仅能够准确撕开防守阵型,寻求到一条缝隙,将橄榄球输送到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且还可以精准地控制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名普通外接手,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接球。
  简单举例,比如说,肩后阴影传球,橄榄球落在了接球球员的肩膀后侧阴影位置,避开了防守球员拍掉传球的可能,为外接手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接球空间;比如说,胸口传球,不需要跳跃、不需要下蹲,仅仅只是保持重心,就可以顺利完成接球,然后伺机展开持续推进。
  普通四分卫,需要顶级外接手;优秀四分卫,需要优秀外接手;精英四分卫,需要普通外接手,这就是区别。如果顶级四分卫搭配顶级外接手,那就是见神杀神、遇佛杀佛了。
  当然,如此区分都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实际比赛之中的实力发挥却又是另外一番面貌了。
  当下联盟之中,四大精英四分卫和一大批优秀四分卫的区别就在于——
  精英四分卫的实力水准是一个常态,即使状态不佳,他们的下限也往往能够达到“优秀”水准;而那些优秀四分卫们,关键时刻同样可以发挥出“精英”级别的实力,却无法形成一个连贯性,伊莱·曼宁、本·罗斯里斯伯格、菲利普·里弗斯、乔·弗拉科、托尼·罗莫等等,都是如此。
  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普通四分卫跻身到优秀四分卫,战术区域准度,这个分项是关键区别;而从优秀四分卫跻身到精英四分卫,手腕控制,这就是关键技术。
  传球出手的刹那,四分卫对于外接手的位置判断以及对位防守球员的预判解读,瞬间通过手腕的柔和细腻控制,将对橄榄球的落点位置进一步地完成控制。
  一来,避免抄截;二来,方便外接手接球;三来,方便接球之后的下一步动作,甩开擒抱、持续推进或者是冲出边界控制时间等等。
  可以说,这是属于传球手感的天赋之一。
  之前就提过,这种细腻的触感对于四分卫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天赋,往往是在潜意识之中的瞬间控制,却可以决定四分卫的高度极限。一般来说,白人的手感更加优秀,而黑人则相对更加粗糙一点;至于亚裔球员,目前陆恪没有其他参照模板,但可以看得出来,这也是他的天赋技能之一。
  在实际传球过程中,不仅仅是手腕控制而已,还需要结合时机判断、防守阅读、防守预判等各个环节衔接起来,将整个传球的出手控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之前,战术区域准度的分项就已经出现了,目前陆恪这一项目的分数是七十五分;而现在,手腕控制的分项也出现了,陆恪猜测,应该和对阵红雀队比赛之中的三次抄截有关。
  目前,陆恪的手腕控制起始分数是八十一分。
  正如所料,传球手感的细腻程度,这是陆恪的天赋之一。
  在第一次收获系统的时候,陆恪的技术分项之中都是一片江山红,不要说八十分了,就连六十分的项目都着实不多;但现在,手腕控制出现之时,一开始分数就是八十一分,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第二个分项和第三个分项其实是一对技术分项,分别是左侧感知、右侧感知,同时,左侧感知还被称为盲侧感知。
  这两个分项的功能和技术就相对简单了许多:对擒杀的预判。
  站在口袋之中完成传球的时候,四分卫是非常忙碌的,需要判断接球球员的位置和防守球员的对位,同时视线余光还需要注意口袋的情况,随时警惕对手突破进攻锋线实施擒杀的危机。
  对于跑动四分卫来说,擒杀危机到来时,他们就用双脚跑出空档;而对于口袋四分卫来说,要么就是仓促传球,要么就是保护橄榄球避免掉球,再不然就是被迫摔球,避免更多损失。
  可以想象,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短短两秒、三秒的时间里,心念百转、掌控全局,一点点疏忽就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尤其是来自盲侧的擒杀。因为这是四分卫的视野盲点,没有办法通过视线余光完成判断。这意味着他们是能依靠野兽直觉。一旦直觉的判断稍稍迟缓,那么来自盲侧的擒杀基本都无法逃脱,有时候,即使察觉了,瞬间条件反射之下的逃脱也无比困难。
  显然,这两个分项就是来自于对阵乌鸦队的九次擒杀。
  在那一场比赛之中,陆恪使出浑身解数,两次绝对步伐、一次铜皮铁骨全部都用上了,这才避免了伤病,但依旧没有能够带走一场胜利。
  现在,左侧感知和右侧感知的出现,为了陆恪的进一步提升自己提供了平台。
  虽然说,这是一种相对冷门偏僻的天赋,但整体而言,跑动四分卫还是比口袋四分卫有更多优势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技战术水准,观察左侧和右侧是必备条件;另一方面也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更加优秀,就是如此简单粗暴。
  所以,当陆恪看到自己两个技术分项的分数时,一点都不意外:
  左侧感知(盲侧感知),四十五分;右侧感知,六十分。
  那么,这也就不奇怪了,每一次当盲侧出现擒杀的时候,陆恪基本都无法逃脱,更多时候是没有任何机会;而右侧出现擒杀的时候,偶尔可以避开,但有时候也是视而不见,呆愣愣地就站在原地遭遇擒杀。
  现在,总算是找到原因了。
  果然,上帝是公平的。
  手腕控制高达八十一分;而左侧感知和右侧感知两项数据都堪称是糟糕透顶。
  这也再一次证明了,陆恪就是一名传统的口袋四分卫,想要成为一名全能的跑动四分卫,即使手握系统,估计也至少需要一个三五年的时间。
第473章
再次提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11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