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1163


第609章
从头开始
  陆正则几乎就要无法呼吸了,这场比赛的紧张和刺激甚至超过了常规赛对阵纽约巨人的零秒绝杀。
  零秒绝杀是在原地反反复复、反反复复的折腾,没完没了的节奏对于每一位观众都是严峻考验,却终究缺少了一丝变化;而本场比赛的跌宕起伏,却在你追我赶之间,希望和优势的逆转一次又一次地交错,将对攻大战的奥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德鲁·布里斯果然是德鲁·布里斯,最后一节比赛关键时刻的强大爆发力,难以置信,继上一场外卡赛之后,本场分区赛又一次在第四节比赛之中掌控了节奏,牢牢地将优势掌握在手中,马修·斯塔福德最终没有能够爆发出来,就这样偃旗息鼓地沉寂了,输掉了比赛。
  那么,陆恪呢?
  陆正则抬起头看向了眼前这片红色海洋,移民如此多年来,他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但他却始终不曾真正地融入当地社会之中,仿佛是一个局外人,一直到现在,站在烛台球场之中,他就是这片红色海洋的一员。
  撇开种族,撇开年龄,撇开性别,撇开阶级,撇开生活,也撇开矛盾和冲突,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49人;他们都追逐着同一个目标:胜利;他们都向往着同一个荣耀:超级碗。在这里,他们不分彼此,并肩作战!
  然后,陆正则就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双手,开始呼唤起来,呼唤那个从来不曾怀疑也从来不曾动摇的名字,呼唤那个渐渐成长起来以自己的双脚闯出一片天空的名字,呼唤那个坚定不移永不言弃地率领球队一次又一次绝境求生的名字:
  斑比!
  刹那间,记忆变得恍惚起来,从玫瑰碗到分区赛,相似的情况在本赛季出现了不止一次,而这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则从来不曾让他们失望过。就好像新奥尔良圣徒将所有的希望都背负在了德鲁·布里斯身上一样,旧金山49人的所有信念也都背负在了这名落选新秀身上。
  这一次也不例外。
  此时此刻,江攸宁的嗓子几乎就要说不出话来了,全场奋力呐喊的结果就是喉咙疼得厉害,但她听到了身边的呼喊,她听到了内心的信念,于是,她也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双手,哪怕是一丝一毫微弱的呼喊,她也彻彻底底地成为了这片红色海洋之中的一员。
  “斑比!斑比!斑比!”
  演播室之中的解说嘉宾们都已经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这座球场将最后的信念寄托在了一名落选新秀的肩膀之上,但……就连华裔四分卫都已经在季后赛的分区赛之上创造了历史,那么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观众朋友们,现在烛台球场之中再次重现了去年一月一日玫瑰碗之上的盛况,在比赛最危机的情况下,球迷们呼喊出了内心最坚定的信仰和热忱,期待着球队的英雄能够挺身而出,再次率领球队逆转比赛,重现辉煌!”
  柯克·查尔斯顿的眼眶不由微微泛红起来,只有真正见证了斑比所创造的奇迹,只有真正陪伴了斑比一路走来,这一刻才能感受到那股激情和信念,到底是多么珍贵,又是多么难得。
  “陆恪,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新秀四分卫,在选秀大会之上无人问津,最终导致落选,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以替补四分卫的身份紧急登场,开启了旧金山49人的2011赛季,却依靠着繁复的战术布置和精准的长传技巧,率领着年轻的球队取得了十三场常规赛的胜利,并且一鼓作气地将球队时隔半年重新带回了季后赛的舞台之上。”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只是一名华裔落选新秀而已;但对于烛台球场和旧金山来说,这却是一位创造奇迹、永不言弃的精神领袖。这名年轻球员的肩膀之上肩负着整座城市的希望,但他从来不曾退缩,一次又一次地延续了这一份信任。”
  “现在,这名年轻的落选新秀,即将在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场季后赛之中,迎来最重要的一次进攻。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已经征服了这片球场和这座城市,在这一刻,我们可以感受到烛台球场之心正在猛烈地跳动着。”
  “这,就是橄榄球!”
  解说结束之后,整个演播室就难得一见地安静了下来,然后侧耳倾听,那山呼海啸、排山倒海的呼喊声就漫天漫地地汹涌而至,浩浩荡荡地穿透所有阻碍,如同一把重锤般,狠狠地砸在了灵魂深处,震撼得失去了所有反应能力。
  “斑比!”
  “斑比!”
  “斑比!”
  整齐划一的口号应援,宛若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即使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脚底板传来的震撼也依旧可以毫无阻挡地传递到每一个细胞之中,那种亢奋、那种恢弘、那种澎湃、那种汹涌,刹那间就如同星爆一般让灵魂变得无比渺小,只能静静地抬头仰望,接受这场洗礼。
  然后,陆恪登场了。
  新奥尔良圣徒刚才完成了弃踢,旧金山49人同样选择了回攻,在双近端锋战术之中,位置渐渐边缘化的凯尔·威廉姆斯作为回攻手登场,遗憾的是,圣徒队特勤组也保持了高度注意力,没有丝毫放松,回攻仅仅推进到十五码线,然后就难以为继了。
  回攻消耗了五秒,于是比赛时间就还剩下九十二秒,也就是一分三十二秒。
  站在口袋之中,陆恪正在竭尽全力地清空大脑,不能思考计算比分,不能思考淘汰危机,不能思考场上局势,他必须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比赛,所有一切都从头开始,就当做是整场比赛的第一档进攻也是最后一档进攻,他必须从防守阅读开始做起。
  脑海之中再次想起了哈勃刚才的战术布置,“无聚商,斑比,我们必须走无聚商。”
  现在49人手中还剩下最后一次暂停,但这是不能轻易使用的暂停,因为他们必须为任意球的踢球预留下来,防止出现任何意外,为任意球做好准备,所以哈勃告诉陆恪,他们没有暂停了。
  同时,圣徒队清楚地知道防守重点,49人必须朝着两侧边线传球,制造出界停表,这使得防守组更加方便做出预判,而49人则将束手束脚,陆恪在战术层面的优势将被削弱。
  于是,哈勃选择了无聚商进攻。
  放弃了繁琐的战术布置,将场上的指挥权交给陆恪,由陆恪作为指挥官,将进攻速度完全提升起来,不是依靠出界停表,而是以战术嗅觉来抢占比赛时间先机。
  这无疑是一次绝对大胆的冒险,目前无聚商进攻依旧是大学流行的战术,联盟始终偶尔可以看到,普及率却不高,进攻战术的临场指挥权依旧牢牢地把控在教练组手中,只有非常少数的一小部分四分卫能够得到教练的如此信任——
  但即使教练愿意信任四分卫,他们也不太信任无聚商进攻,因为这太过简单粗暴,完全就是大学战术。没有技术含量,在职业联盟之中不太管用。
  更重要的是,无聚商进攻意味着,所有的成败都沉甸甸地落在了陆恪身上。
  这对于年轻的新秀四分卫来说,着实太过沉重,甚至足以把新秀彻底压垮;在2011赛季的漫长赛程之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最重要的一次进攻,却将所有的压力和重量都放在了一名落选新秀的身上?
  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但哈勃的思想观念却不同,他坚信着,这是一支年轻球员,这是一支输得起的球队,他需要给予球员成长的空间,他也需要放手一搏的冒险和突破,年轻人不能揠苗助长,却也不能永远保护在温室之中。
  这是他们磨合的第一个赛季,他也输得起。
  更何况,常规赛第十五周,陆恪以巧妙的中央区域传球战术击败了匹兹堡钢人;而季后赛之中,丹佛野马的蒂姆·蒂博更是以野猫阵击败了匹兹堡钢人。大学战术确实粗糙,但谁规定,大学战术就不能赢球了?
  哈勃愿意赌一把。
  在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哈勃丝毫不紧张,反而是目光灼灼地看向了陆恪,“你敢吗?”
  哈勃知道这个战术选择多么疯狂,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但仅仅一年前,他才刚刚结束了斯坦福大学的主教练工作,他也知道,大学战术可以多么疯狂。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这名新秀四分卫有如此胆魄吗?
  陆恪没有回答,而是以平静的视线迎向了哈勃的打量,坚毅而果敢,没有丝毫退缩,更没有丝毫胆怯,甚至就连一丝动摇都没有。
  随后,哈勃拍了拍陆恪的肩膀,示意进攻组可以上场了。
  对于无聚商进攻,陆恪却有不同的想法。
  在大学之中,无聚商之所以简单粗暴,那就是因为战术体系本来就相对单薄,基本就是依靠接球球员的跑动路线来撕扯空档;但在联盟之中,战术配合本来就千变万化,以相对简单的方式排列组合,依靠着平时训练的默契,同样可以完成繁复多样的推进战术。
  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四分卫的运用。
  打狗棒,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根破竹子;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神兵利器。
  现在,检验陆恪的时刻就真正到了:战术意识满分,管用吗?
第610章
大学战术
  阅读防守!
  紧张到了极致的时刻,陆恪反而是彻头彻尾冷静了下来,防守阵型尽收眼底。
  新奥尔良圣徒的防守如同预料一般,整个侧重点都变得无比分明起来:
  一线四名防守锋线展开突袭,意图不在于擒杀四分卫,而在于施加压力;如果能够完成擒杀,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三名线卫已经彻底后退,分别散落在防守锋线身后五码到十码的区域,不介意跑球,也不介意短传,唯一任务就是,当进攻组成员接球成功之后,及时截停,可以放出码数消耗时间,却不能丢失大码数。
  两名角卫分列边线两侧,严严实实地防守边界区域,与站在外侧的外接手对位。
  两名安全卫则站在后半场二十码、二十五码开外,同时一左一右,放置长传偷袭的同时,整个重心也稍稍偏向外侧,拒绝接球之后出界的战术。
  防守阵型清晰明了,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这几乎是整个联盟大部分球队在最后时刻都会采用的共同战术,放开中央腹地,掐死边界区域以及长传区域,如同瓮中捉鳖一般,硬生生地将进攻组困在中间,等待着比赛时间消耗完毕。
  陆恪冷静地捕捉了全场的布局之后,视线不为所动,当机立断就宣布了开球。
  快速后撤步,陆恪双手持球地调整着自己的脚步,但仅仅只是两个大步,视线余光就隐隐可以捕捉到进攻锋线的混乱。
  尽管进攻锋线占据了人数优势,但防守锋线依靠站位的错位,打破了进攻锋线的防守锁链,眼看着白色的巨浪就要冲破红色封锁线,不过陆恪此时却已经没有时间打量盲侧和右侧,即使有遭遇擒杀的危险,他也必须将橄榄球传出去。
  视线越过了眼前的厚实堤坝,将整个球场的分布站位纳入眼底。
  四名接球球员在开球之后,同时直线前冲,并且在冲出十码之后,前前后后地开始交叉跑动路线,二十五码到三十五码的区域顿时变得风声鹤唳起来,防守组的两名角卫和三名线卫也快速开始移动脚步,一边观察着陆恪的传球动作,一边盯防着接球球员的位置。
  就在这时,陆恪一个横向侧步移动,主动离开了口袋,猝不及防之间就看到了一名身着白色球衣的球员正在迎面撞过来。
  这是盲侧。
  陆恪完完全全没有捕捉到这名防守球员的身影,但陆恪横向移动的脚步却格外突然,那名九十一号防守端锋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也吓了一跳,只是条件反射地扑了上去,试图擒杀陆恪。
  千钧一发之际,陆恪一个及时的上步,耳边传来了一阵呼啸的风声,如同一记耳光般狠狠地甩在了头盔之上,但终究,陆恪还是险之又险地避开了对方的擒抱。
  紧接着,视线余光就可以看到亚当·施耐德绕过了陆恪的身后,朝着威尔·史密斯撞击过去,这一点点空间却为陆恪赢得了传球的机会,脚步没有做任何调整,手臂也没有灌注太多力气,右手一个轻抛,仅仅依靠手腕的甩动,橄榄球就已经传送了出去。
  这不是一次中传,而是一次短传!
  接球目标是……马库斯·林奇!
  本场比赛,圣徒队的跑卫达伦·斯普罗尔斯成为了吉米·格拉汉姆之外接球表现最为出色的球员,完全不务正业;而接球能力同样出众的马库斯却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一直到这一刻。
  脚步轻盈灵活的快速移动,穿过了防守球员上步的身影,马库斯的瞬间加速就已经冲出了六码左右的距离,转身、脚步、控制,然后抬起双手,橄榄球就已经送到了,这是一个减力的轻抛控制,接球之后反而有些别扭,因为缺少了旋转的东西,双手的控制似乎不太适应。
  但马库斯却已经没有时间思考了,用指尖紧紧地控制住橄榄球,顺着自己前冲的惯性,如同蛮牛一般持续推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11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