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1163

  两次达阵都有一点点运气和一点点侥幸。
  现在还有整整一节多的比赛,他们不能始终依赖着侥幸心理,接球球员必须把战术和状态打出来,跑卫们也必须孜孜不倦地寻求机会,毕竟,他们现在依旧是落后的一方,距离胜利还有遥远的一段荆棘之路需要完成。
  于是,结束了刚才的红区进攻之后,陆恪立刻就将进攻组成员们召集了起来。
  这一次,莫斯没有缺席。
  第一次达阵,激动得难以自己,情绪全部都释放出来之后,莫斯就渐渐地冷静了下来,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达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退役之后重新复出,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唤醒这一种习惯。
  所以,第二次达阵,莫斯并没有大肆庆祝,仅仅只是重重地握了握拳头,然后全面地释放出来,真正地全面进入战斗状态。
  经过两次达阵的演练,莫斯已经慢慢地适应了陆恪的战术布局。
  一旦打开心扉之后,事情就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呈现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面貌。
  事实上,陆恪的战术并不死板和顽固,恰恰相反,陆恪的战术变化多端,可塑性和适应性都非常高级,更多是制定出一个战术区域和战术趋势,然后根据不同的传球方针以及接球目标,对战术和传球进行局部微调。
  莫斯之所以始终排斥与陆恪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陆恪的年轻和稚嫩。
  区区一名二年级生,对于战术手册的理解能够有多么深刻呢?对于比赛局势的把握又能够有多么优秀呢?不要说改变了,估计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战术执行者。他终究不是汤姆·布雷迪那样的比赛阅读者和比赛掌控者。
  这也使得莫斯始终担心着,自己的跑动天赋和路线灵性,可能全部都被限制在一个死板的框架之中,彻底沦为一个平庸的棋子球员,碌碌无为地成为战术中的一部分,完全迷失自己,然后他也就不再是“兰迪·莫斯”了。
  但是,刚才两波进攻之中,他与陆恪的传接球连线都非常舒适恰当,在提前指定的战术区域之中,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完成路线扯动,然后及时抵达既定战术位置,顺利地完成接球以及后续推进——
  更重要的是,陆恪对于防守的阅读更加清晰也更加准确,往往能够指引出更加出色的传球路线以及接球位置。
  这都是外接手所看不到的。
  虽然这样的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陆恪的传球技术比布雷迪更加扎实稳定、也更加准确到位,整个旋转、落点、弧度以及力量的控制,足以给予接球球员更多的反应时间,这使得莫斯的接球更加从容自如。
  在真正的实际比赛之中,如此的反应时间可能只是一毫秒而已,甚至更加短促,但对于瞬息万变的比赛胜负来说,却生动地诠释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真实奥义,对于接球球员来说是无比宝贵也无比难得的。
  过去的那些经历,对于曾经的陆恪来说,是一个短板;但对于成长起来之后的陆恪,却正在成为一个强项。
  换而言之,这才是陆恪和莫斯正式合作的第一节比赛而已,他们都依旧还在寻找着对于彼此都相对舒适的节奏,以目前来看,效果不错。不过,他们对于彼此的节奏配合还是存在着诸多漏洞,还需要更多磨合与演练。
  所以,当陆恪召集战术会议时,莫斯没有犹豫。
  这是又一点改变。
第788章
步步紧逼
  以布雷迪和陆恪进行比较和讨论,这是不公平的。
  因为布雷迪本来就不是以传球精准而著名的四分卫,他的战术选择、比赛触感以及短传布局才是纵横联盟的法宝,单单讨论布雷迪的传球准度,很多时候都非常离谱,逼迫着接球球员必须更多利用自己的天赋来完成接球。
  事实上,不仅仅是布雷迪,联盟之中大部分四分卫都不会在传球精准度方面过度雕琢,毕竟橄榄球的传球目标是移动的,而不是篮球的固定篮筐,着实很难把准度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更多还是需要传球与接球的配合。
  所以,这种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更多还是那些永不言弃的陪练球员和替补球员才会反反复复地不断打磨、不断雕琢。
  四大精英四分卫之中,德鲁·布里斯的传球准度无疑是高人一等的,但这与他的身高有直接关系,他仅仅只有六英尺(183厘米),对于四分卫来说不算高,甚至可以算矮,选秀之中严重影响了他的前景,这也迫使他不断打磨自己的传球准度。目前他也是“矮个”四分卫的典型代表。
  另外,阿隆·罗杰斯也是以传球准度闻名的,他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罗杰斯是一个对自我要求无比苛刻的球员。在日常训练之中,他会进行多种多样的传球训练,孜孜不倦地提升自己的传球技艺。严格来说,他比陆恪的训练还要更早也更严。
  总而言之,将布雷迪和陆恪的传球准度、接球舒适度来比较,这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莫斯来说,他整个职业生涯合作过的四分卫也就只有五位,值得对比和参考的对象着实有限,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一种选择。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莫斯现在对于陆恪的传球与战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渐渐地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当陆恪快速召集战术会议的时候,莫斯没有任何犹豫和迟疑,条件反射地就第一时间跟随着陆恪的脚步走了过去——
  不是因为自己现在成为了进攻组的主力球员,而是因为两次达阵所带来的信心和信念。
  如果再更进一步追究的话,也许常规赛第一周的那一次冲突交锋,就已经悄悄地埋下了伏笔。
  全神贯注地,莫斯投入了进攻组的战术会议之中。
  从开场到现在,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纽约巨人防守组依旧没有改变战术,不断地提升短传区域的压缩,充分利用前场的挤压和收缩,为自己的二线防守制造更多空档,并且在前场制造出更多机会。他们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对于旧金山49人来说,其实短传区域是他们的优势项目之一,但是,现在他们必须面对克拉布特里状态不佳、其他接球球员的状态也普遍没有达到最佳的情况,进攻组必须调整自己的进攻战术,在强强对碰之中寻找出更多的解决办法。
  此时此刻,正式比赛之前的球员战术会议就凸显出了分量:所有的情况和所有的考量都已经出现在了纸面之上,现在他们只需要站在球场旁边,进一步地演义和分析,就能够快速地理解陆恪的安排和改变,还有进攻组教练的解释和说明。
  正在热烈的讨论之中,第三节比赛就已经结束了。
  进攻组球员们抬起头扫视了一下赛场,纽约巨人进攻组依旧没有能够推过中线,刚才最后三分钟多一些的比赛,堪称是犯规大战,双方一共出现了七次黄旗犯规,持续不断地打断比赛节奏,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火药味的急速增长,还有双方球员的寸步不让。
  但现在的情况来看,强强对碰——又或者说不择手段地全面爆发对决之中,旧金山49人防守组还是略胜一筹。
  第四节比赛开始之后,纽约巨人进攻组还是拒绝缴械地展开了推进,足足持续了两分五十三秒的进攻之中,先后遭遇了两次黄旗犯规和两次三档进攻,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撕破旧金山49人防守组的强硬封锁。
  在主队半场的四十码线之上,纽约巨人进攻组遭遇了当头棒喝的三振出局,而且还是四档六码的长码数,主教练汤姆·考夫林还是没有“年轻人”的大胆和疯狂,不仅没有敢强打四档,而且也没有敢尝试五十七码任意球,中规中矩地选择了弃踢。
  这一波进攻前前后后消耗了六分钟有余,但主要还是因为黄旗犯规的关系,消耗了大量比赛时间,进攻始终在反反复复。
  面对旧金山49人防守组的步步紧逼、持续施压,伊莱·曼宁还是遗憾地没有能够取得突破,不要说达阵了,就连任意球区域都没有能够推进,现在主动权再次交到了陆恪手中,胜负悬念确实越来越无法揣测琢磨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第四节比赛还有大把大把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纽约巨人特勤组这一次没有犯错,稳稳当当地将橄榄球踢出了底线,没有留下回攻的机会,也没有留下意外的机会,直接迫使旧金山49人必须从己方二十码线之上开始进攻。
  一档十码。
  屏风短传战术,陆恪充分利用了纽约巨人前线防守不断压上的趋势,将劣势转换成为优势。
  面对岌岌可危的口袋冲传,在极度压力之下,一个小斜线的右侧传球,其实纵深方向只是两码的传球而已、但横摆方向却足足有六码,橄榄球就从人群密集区来到了人群稀薄区,找到了本场比赛表现始终稳定的洛根。
  洛根前冲之后急停急转,快速回跑回来,与陆恪完成了连线,顺利接到了橄榄球,随后在弗农和马库斯的拆挡掩护之下,一鼓作气地推进了八码,这才被防守球员联手推出了边线,终止了这一次推进。
  二档二码。
  双近端锋战术掩护之下,陆恪再次做出了假跑真传,轮换上场的弗兰克·高尔以假乱真的持球跑动欺骗了两名线卫的重心偏移,随后陆恪就手起刀落地找到了莫斯,由莫斯轻松地推进了两码,而后还再次推进了四码,再次拿到了首攻。
  莫斯的跑动绝对神出鬼没,上一秒还在朝着左侧边线外撇扯动,毫无预警地一个急停转身,随后就如同火箭一般切入了中央地带,在高速跑动之中完成了接球,并且在密集人群之中利用自己的爆发力以及控制力,完成了整个推进。
  再次一档十码。
  还是双近端锋战术,陆恪却出人意料地主动跑出了口袋,正在突袭四分卫的防守锋线顿时就变得惊慌失措、狼狈不堪起来,皮埃尔·保罗竭尽全力地试图追赶陆恪的脚步,所有人都在担心着陆恪再次主动持球跑动。
  但这一次,陆恪却在防守球员靠近之前,提前一步完成了传球,以一个四码短传找到了弗农。
  今天弗农的手感依旧不佳,陆恪的传球没有任何问题,力道、旋转和落点都恰到好处,四码传球也没有太多风险,在没有防守球员盯防的情况下,弗农却差一点再次制造了黄油手,橄榄球如同烫手山芋一般在手里翻滚了好几次之后,这才完成了控制。
  尽管顺利接住了橄榄球,但随后就已经没有推进空间了,防守球员拍马赶到,将弗农摁倒在了原地。
  二档六码。
  虽然推进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陆恪正在丰富战术的多样性,甚至不惜以自己为诱饵,改变传统口袋四分卫的战术部署习惯,频频以假动作和持球跑动来牵扯防守组的注意力,强迫他们在前线的防守出现顾此失彼的狼狈。
  紧接着这一波进攻也是如此。
  站在散弹枪阵型之中,陆恪却没有调整步伐,也没有太多野心,开球之后就抬手传球,迅速再次找到了洛根,依靠着弗农的拆挡掩护,洛根成功地推进了六码,这才遭遇到了撞击,顺势倒地结束了冲击。
  首攻再次到手。
  洛根并没有贪恋突破的可能,机会不太明确的情况下就顺势倒地,这也是陆恪的战术安排:他们正在全面提升进攻速度,继防守组之后,进攻组也在步步紧逼。
  整个联盟都清楚地知道,旧金山49人的进攻组具备了强力提速的能力,每一支球队都正在试图破解如此战术,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陆恪状态绝佳的情况下,以陆恪的防守阅读和进攻布局水准来看,防守组着实是疲于奔命。
  今天受制于接球球员的状态平平,陆恪始终无法全面提速,但现在仅仅只依靠着洛根和莫斯两个点,在机会不太恰当的情况下,陆恪还是强制提速,取得了一定效果,纽约巨人防守组正在慢慢地丢失防守优势。
  又是一档十码。
  不知不觉中,旧金山49人已经来到了己方半场的四十四码线之上,迫近了中线区域。
  开球之后,陆恪出其不意地快速后撤步——本来是常规的传球战术,经过了之前的铺垫之后,却让纽约巨人防守组不得不多一个心眼,反应自然也就慢了半拍,随即就可以看到陆恪没有遭受到任何压力,当机立断地就完成了传球。
  这是……中传?
第789章
连连得手
  连续短传进攻的情况下,又以跑卫的假装冲球持续牵制,毫无预警地,在一档十码、己方四十四码的普通进攻局面中,陆恪却选择了一次中传,橄榄球的弧线并不高,只是轻轻地越过进攻组和防守组头顶,朝着十三码左右的长度狂奔而去。
  又是兰迪·莫斯!
  开球之后,莫斯不管不顾地埋头前冲,朝着深远区域冲刺,一鼓作气就跑出了十码之外,并且持续保持速度全力冲刺更远的距离,十五码、二十码都已经在射程范围,这也迫使对位盯防的安全卫必须进一步提速。
  “兰迪·莫斯”,仅仅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全身警惕了;更何况,还是今天完成了两次达阵的莫斯,这就更加不能掉以轻心了。
  但就在此时,莫斯却是一个紧急刹车,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就完成了一个U型转弯,借助转身的强大惯性将速度完全提升起来,以更加凶猛的姿态开始回跑;整个过程着实太快,以至于安全卫完全冲跑过来,重心根本无法调转过来,身体天赋的差距一目了然。
  莫斯仅仅运用了三个小碎步的调整就完成了身体控制,做好了接球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11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