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1163

  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毫无预警地,球队主力四分卫就这样突然出现,仅仅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两句话,随后就直接进入热身环节;所有球员就这样愣在了原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之间,没有人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
  与其说是激动,不如说是困惑。惊喜的亢奋之余又带着一丝莫名其妙,满头的问号找不到答案。
  外接手马里奥·曼宁汉(Mario
Manningham)注视着陆恪渐行渐远的背影,一股烦恼的情绪油然而生,忍不住吐槽到,“不是受伤了,就是被教练抛弃了,现在变成了替补四分卫,所以今天过来带领我们训练,还能是什么可能?”
  不过区区两句话,却夹枪带棒,里里外外都带着一股心气难平的愤懑。
  这不能责怪马里奥;又或者说,至少马里奥是情有可原的。
  马里奥是一名资深球员。因为名人堂的提名标准之中,第一条就是必须在联盟之中打满五个赛季,所以,一般来说,进入联盟五年之后,人们才会将球员称为老将,这算是一个分水岭;今年就是马里奥在联盟的第五个年头。
  2008年以第三轮九十五顺位的身份加盟纽约巨人,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打磨与沉淀,马里奥在2010年迎来了全面爆发,整个赛季首发了全部十六场比赛,最终收获了944码和九记达阵的不俗表现。
  2011赛季,所有人都对马里奥充满了期待;但他的状态却出现了明显下滑,不仅失去了主力位置,而且渐渐沦为了四号外接手,整个常规赛出场十四次,却只取得了523码和四记达阵,效率和能力都有着巨大落差。上赛季对阵旧金山49人的两场比赛,没有值得一提的表现,几乎隐形。
  但马里奥还是在超级碗舞台之上奉献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当时,比赛时间还剩下三分四十六秒,纽约巨人进攻组再次登场,开启了最后一档致胜进攻,其中伊莱·曼宁偷袭了一次长传,找到了在边线附近的马里奥,在两名防守球员的联手包夹之下,他完成了一记不可思议的三十八码极限接球,并且成功控制住了橄榄球,随后才被迫出界。
  这一档进攻最终以艾哈迈德·布拉德肖的六码跑球达阵告终,反超了比分,并且确立了夺冠的领先优势。
  赛季结束之后,纽约巨人放弃了与马里奥续约的机会,这使得后者成为了一名自由球员,最终签约了旧金山49人。
  马里奥的加盟,在媒体之上着实引发了一阵讨论。
  本赛季的休赛期之中,联盟之中就曾经多次讨论过旧金山49人的引援计划,从兰迪·莫斯到马里奥·曼宁汉,再到首轮新秀AJ·詹金斯,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吉姆·哈勃对于外接手阵容并不满意,除了迈克尔·克拉布特里和泰德·吉恩之外,球队的三号外接手位置始终从缺——
  即使没有国联决赛的意外,凯尔·威廉姆斯的主力位置在常规赛后半段就已经渐渐丢掉了,球队进攻组改变了战术,以双近端锋结合双外接手为主。
  但这对于旧金山49人来说是不够的。
  不是说双近端锋战术不够出众,而是西海岸战术体系本来就丰富多变,哈勃与陆恪的配合更是产生了无数火花,战术的多样性与多变性在整个联盟之中都位居前列,所以,哈勃还是希望外接手阵容能够补全,在战术手册层面上拥有更多选择。
  于是,球队经理特伦特·巴尔克也就集中精力补充了接球阵容。
  但谁都没有想到,詹金斯的成长远远低于预期、莫斯与陆恪的配合迟迟没有能够进入轨道,而马里奥更是在季前赛之中早早受伤,迫不得己地进入了伤病名单,这也迫使旧金山49人不得不再次回到双近端锋战术,开启新赛季征程。
  而对于马里奥来说,无疑是大失所望的。
  怀抱着雄心壮志加盟了旧金山49人,但队内的激烈竞争之中,他却始终没有能够得到相对应的重视——哈勃和陆恪还是花费了更多时间在莫斯身上;后来,马里奥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三号外接手的位置,却又因为伤病而不得不缺席常规赛的较量。
  更让人郁闷的是,莫斯得到了对阵明尼苏达维京人和纽约巨人的机会,不管最终表现如何,但至少能够以球员身份登场,这就是最好的复仇;而马里奥却只能苦苦地休养伤病,纽约巨人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的存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马里奥现在满心都充满了负面情绪,他不是针对陆恪或者某个特定个人,无论遇到任何人都忍不住开始怨怼,深陷在怨天尤人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
  今天出现的陆恪也成为了攻击目标之一,他认为陆恪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重视,他不是随随便便什么新秀球员或者无名小卒,过去四个赛季,他已经在赛场之上证明了自己,那么,休赛期以及日常训练之中,陆恪是不是应该给他更多机会呢?
  “即使目前赛季全胜,那又怎么样,球队之中还是教练说的算。”马里奥絮絮叨叨地吐槽着,浑身上下都是满满的怨念。
  “为什么要替换斑比?我看不出来,教练组有任何替换他的可能。”拉迈克尔·詹姆斯不由挺身而出,为陆恪辩护,“如果不是斑比,好几场比赛的结果可能就是输球了。”
  马里奥根本没有在思考,只是不管不顾地顺口说道,“那你说,他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如果不是被教练抛弃的话,你说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我就闭嘴。在我看来,他就是被放弃了,我早就知道,在球队之中,他这样的球员想要赢得认可,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话语脱口而出之后,马里奥就后悔了。
  他和陆恪之间没有什么私人恩怨,但他就是控制不住情绪,在低谷之中起起伏伏太久了,整个人都有些心浮气躁,心态失衡;现在,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没有回旋余地了,而且还影射了更加严重的问题,这是绝对不应该的行为。
  “他这样的球员?他是什么样的球员,你说说,你倒是说说呀。”今年的四轮新秀进攻护锋乔·卢尼再也看不下去了,抬起了下巴,瞪圆了眼睛,步步紧逼地追问了上去。
  马里奥死死地咬住了嘴巴,生怕自己在冲动之下又口不择言,原本就已经糟糕透顶的情况就要继续恶化了;但就此示弱的话,他又心有不甘,如此感觉着实太过憋屈,只能强硬地挺起胸膛,就这样不依不饶地顶撞了上去。
  眼看着,两名球员的冲撞就要一触即发,汉普顿却挺身而出,“与其站在这里猜测,不如脚踏实地地训练。在我看来,斑比就是现在球队最好的四分卫,不管教练怎么想,他能够过来和我们一起训练,这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不是劝架,而是表态。
  说完之后,汉普顿也没有继续停留,径直就朝着陆恪离开的方向开始奔跑了起来,进入了正式热身的环节。
  剩下的其他球员们纷纷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困惑和迷茫,但随后,卢尼和拉迈克尔两个人也都双双迈开了脚步,开始奔跑热身起来,陆陆续续地,大家也都加入了热身的行列。
  马里奥站在原地,却是懊恼不已。
  对于自己这张不断跑火车的嘴巴,他也是束手无策、悔不当初,如果刚才那些大放厥词的言论传到陆恪那里,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也彻底得罪了这名主力四分卫,那他在旧金山49人的未来也就将一片黯淡。
  祸从口出,这就是最恰当的形容了。
  恶狠狠地磨着牙齿,马里奥也开始默默地奔跑起来。毕竟,他现在也没有选择。
  当近端锋教练雷吉·戴维斯(Reggie
Davis)、跑卫教练汤姆·拉斯曼(Tom
Rathman)和外接手教练约翰·莫顿抵达训练球场的时候,见证的就是眼前一幕——
  所有球员规规矩矩地绕圈跑步着,默默无闻地进行热身,除了大口大口的喘息声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杂音,但就是这种浑浊呼吸的声响,却是清晨时光最美妙的音乐,对于职业球员来说,自律和勤勉永远是最重要的成功法门。
  但拉斯曼却是一头雾水,两眼茫然地看向了自己的同事们,“他们在干什么?发什么神经?今天是恢复训练,主要还是以战术训练为主,根本不会上对抗强度,简单热身就好了,为什么绕着场地一直跑步?”
  雷吉和莫顿交换了一个视线,最后还是莫顿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我觉得,可能罪魁祸首就是最前面领跑的那个。”
  陆恪。
  在整支旧金山49人队伍之中,陆恪的体力储备以及第四节末端的突然发力,无人能及。也许他不是跑得最快的,也许他不是爆发最强的,但陆恪的续航能力以及绝对疲惫状况之下的再次加速能力却鹤立鸡群。
  日常的万米变速跑训练,绝对不是说说而已的。
  现在,二队的跑卫、外接手和近端锋和陆恪一起进行跑步热身,所有人都跑不过陆恪,又或者说,撑不过陆恪。
  拉斯曼不由扶额,“那是斑比的日常训练,他们以为是那么容易的吗?就连弗农和兰迪都甘拜下风,他们这是凑什么热闹?”
  “不要阻止他们,引发一下他们的训练热情,我觉得这也是好事。”莫顿再次补充说道。
第832章
纸上谈兵
  “专业设置阵型(Pro
Set),蓝色30,红色F,红色69。”
  站在训练场之上,所有球员都没有穿着完整装备,只是简单地身穿旧金山49人的主场运动服,但他们却完整地完成了列阵,进攻锋线、外接手、近端锋、跑卫,整个进攻组二队都已经在球场之上了,仿佛这只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堂训练课而已。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以前站在口袋之中的是科林·卡佩尼克,而今天站在口袋之中的则是陆恪。
  “攻击!”
  陆恪当机立断地宣布了开球口令,虽然对面没有防守组形成对抗,但进攻锋线还是整齐地调整脚步,开始形成重心对抗的倾斜,所有人都朝着右侧快步移动,紧接着外接手、近端锋、跑卫全部都开始运转起来,朝着左侧移动。
  这是一次最基础的进攻战术,没有任何花招,每一组战术口号都只有最为简单的两个指令,第一次对应进攻锋线、第二组对应外接手、第三组对应跑卫,如果还有近端锋战术的话,那就应该还有一组。
  不过,这只是基础训练的战术口号,清晰明确,简单直接,真正进入比赛的时候,所有口号都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升级,以最短时间完成最复杂的战术布局。现在之所以使用基础口号,意图就在于梳理整个进攻组二队的战术意识。
  所谓的专业设置阵型,其实与“I”阵型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全部都是从橄榄球最初最早的一种复古原始战术“T”阵型转变而来的。
  “T”阵型就是五名进攻锋线一字排开,一名近端锋位列在侧——左侧或者右侧都可以,四分卫站在中锋身后,三名跑卫站在四分卫身后横向罗列——两名全卫一名半卫。这就是现代橄榄球先导战术的雏形,基本上,大部分战术都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专业设置阵型之中,左右对称,一般会包括一名四分卫、两名跑卫、两名外接手、一名近端锋和五名进攻锋线。
  如果是“I”阵型,那么跑卫就站在四分卫身后,纵向排列;如果是专业设置阵型,那么就是跑卫站在四分卫身后,横向排列——与“T”阵型的区别就在于四分卫身后的跑卫少了一个,这名缺席的跑卫就演变成为了外接手,担任接球职责。
  不过,在现代橄榄球之中,跑卫的全卫和半卫之分渐渐弱化,同样使用专业设置阵型的时候,有的球队依旧使用两名跑卫站在最后,有的球队则使用外接手与跑卫的搭配组合,又或者是近端锋与跑卫的搭配组合,这些都是战术的变体;而根据外接手和近端锋站位的不同,内侧还是外侧,内外侧还是远外侧,战术都可能发生不同。
  甚至于,还可以把近端锋也改成外接手,变成一个三外接手搭配两跑卫或者四外接手搭配一跑卫的古怪阵型,将整个球队的进攻速度完全提升起来。
  简而言之,一个基本阵型之上,可能变化出无数可能,这也是现代职业赛场之上依旧广泛使用的原因。
  专业设置阵型可以冲球也可以传球,而且两种打法的成功概率也十分接近,这一点在比赛中至关重要,阵型所具有的迷惑性使得防守端无法立刻判断出进攻端的意图;同时,两名跑卫是并排站立的,都可能成为四分卫的战术棋子,防守端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判断进攻的主力点。
  一旦如此阵型执行成功,对于防守端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
  因为在防守冲球进攻时,他们还必须警惕这是一个假跑真传的迷魂阵,对于防守强度势必会造成影响,这也迫使安全卫或者线卫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主动提前到对峙的楚河汉界之上,巩固本方防守,如果四分卫能够捕捉到空档,那么进攻就有很大的成功几率。
  当然,有利必有弊,专业设置阵型对于传球进攻是更加有利的,而选择跑球进攻,那么中路突破的可能性相对应地降低,两侧突破才是最佳选择。
  该阵型在八十年代风靡整个联盟,而带起如此阵型风潮的正是旧金山49人的一代名宿教练比尔·沃尔什(Bill
Walsh),这也是西海岸进攻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现在旧金山49人的比赛之中,该阵型的使用颇为频繁,只是,哈勃进一步地完成了变体,与手枪阵型、多线路进攻阵型等等进行了杂糅。
  位列在陆恪身后的两名球员,一般是一名外接手和一名跑卫,但外接手的站位距离四分卫更远一些,与正前方的两个接球点形成倒三角阵型,看起来像是多线路进攻阵型,其实还是在专业设置阵型之上发展出来的变体,迷惑对手之后,以传球完成致命一击。
  当然,哈勃执掌教鞭的旧金山49人,得益于陆恪这名冯德里克测试满分的战术型四分卫,他也得以层出不穷地测试着自己的战术排列组合,花样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杂,真正地将西海岸进攻体系的繁复和多变发挥到了极致,大部分战术都已经面目全非,这也是过去两个赛季之中球队的传球进攻越来越强势的核心原因。
  现在的日常训练,陆恪就化繁为简,以最基础的专业设置阵型,进而讲述整个战术的变体。
  伴随着开球指令,所有球员全部都跑出去之后,陆恪站直了身体,轻描淡写地将橄榄球朝着一个方向传送了出去,马里奥准确地出现在了橄榄球的落点,完成了接球;紧接着,其他所有球员都停留在了原地,距离并不遥远,全部都散落在了球场的不同位置。
  “马里奥,刚才的线路跑动,你应该在往短传区域跑还是长传区域跑?还有,你的跑动路线应该贴身还是空档?”
  即使没有防守球员,陆恪依旧坚持在赛场之上实战演练的原因,就是因为他需要实战。在真正的比赛之中,当四分卫宣布了战术指令之后,球员们是没有思考和消化时间的,他们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与其纸上谈兵,不如相信身体本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11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