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1163

  两个对手在大学赛场里缠斗了三年,吉姆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地知道,皮特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家伙,一点点疏忽,他可能就会像鬣狗一样咬着不放。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却必须重视敌人,吉姆绝对不会掉以轻心。
  现在,旧金山49人的整个进攻体系出了问题。但,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为什么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进攻之中,球队行云流水地完成了达阵;可是,接下来的比赛却跌跌撞撞,难以为继呢?整个上半场的比赛时间里,除了前两次进攻之外,其他时候进攻组的表现就是一场灾难。
  正如解说员们所说,如果下半场,49人无法做出有效的调整,海鹰队增加防守的强度,双方气势的此消彼长之下,优势和劣势很快就会完成转换。“14:10”,仅仅相差四分而已,一次达阵就可以轻松扭转比赛的胜负。
  旧金山49人现在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必须敲响警钟!
第134章
气氛沉闷
  旧金山49人的进攻组出现了问题,但重点在于,出现了什么问题?
  进攻锋线?五名球员的配合还在磨合阶段,难免出一些纰漏,上半场四分卫面临的压力确实有些大,但整体而言,这条锋线足够年轻、足够专注、足够有冲击力,口袋保护远远没有到糟糕透顶的水准。
  接球球员?三名外接手和一名近端锋,这样的配置是没有问题的,但泰德·吉恩的跑动路线没有撕破力,几乎没有表现机会;迈克尔·克拉布特里和凯尔·威廉姆斯的状态还是不太稳定,时好时坏,至少有两次志在必得的接球,他们都错过了;而洛根·纽曼则出乎意料地表现神勇,尤其是与四分卫的默契,成为49人摧城拔寨的重要法宝。
  跑卫?安东尼·迪克森的状态确实表现平平,进攻锋线保护稳妥的情况下,他却无法形成突破和推进,每一档进攻都仅仅跑出一码、两码,这让球队的进攻迟迟无法打开局面。甚至还出现了一次掉球,导致了球权转换。
  还是四分卫?前两次进攻之中,陆恪的判断敏锐、传球精准、处变不惊,仅仅七档进攻就带来了两次达阵,绝对堪称上半场49人取得领先的最大功臣。
  那么,同样的配置,同样的球员,为什么整个进攻就陷入了泥沼呢?仅仅只是因为跑卫的状态不好?还是因为四分卫的能力没有能够适应比赛节奏?连续两节比赛的高强度对抗,导致四分卫的竞争力直线下滑?
  陆恪的身体素质,确确实实让人担忧不已。
  整个上半场比赛,信息量太过庞大,吉姆需要一点点冷静的时间,理清思路。
  此时,鲍比·恩格拉姆的身影在球员通道出现了,脚步在吉姆面前停了下来,将手中的报告递了过去,没有多说什么,转身走进了更衣室里。
  在比赛过程中,球队经理特伦特·巴尔克带领着一个团队,在球场上方的贵宾室观看比赛,同时分析己方和敌方的战术,以及场上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他们会即时与教练组沟通,对球队的战术做出调整;另一方面,上半场结束时,他们会提供一份球员数据以及战术报告,提供教练参考,进而重新调整下半场的战术。
  鲍比递给吉姆的,就是这份报告。
  快速翻阅了一下报告,吉姆的眉头就不由紧皱了起来,视线落在了几组重要数据之上,陷入了沉思。
  ……
  与此同时,更衣室之中气氛也微微有些压抑,大家都可以感觉到球队现在的运转不顺利,但他们置身其中,只能管中窥豹,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调整。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不语、面面相觑。
  鸦雀无声之中,只能听到粗粝急躁的喘息声,空气渐渐就变得紧绷起来。
  陆恪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队友们,他知道,此时必须有一名领袖站出来,鼓舞士气,再次让更衣室变得热闹起来。
  一般来说,这份工作由四分卫来完成是最合适的,但问题在于,陆恪是一年生新秀,根本没有这样的资格,帕雷斯·哈勒尔森才是应该站出来的那个人,不过今天表现糟糕的帕雷斯现在已经自顾不暇了,又怎么可能帮助队友呢?
  这也是旧金山49人更衣室里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更何况,陆恪现在也没有精力活跃更衣室气氛。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打满全场比赛——至少是准备打满全场,自从高中毕业之后,他就没有能够打满全场比赛了,而且这还是NFL,职业联盟的最高强度,在西雅图海鹰的疾风骤雨之中,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
  仅仅在两节比赛之中,陆恪就已经遭遇了至少五次强力的正面撞击,至于那些次一级的碰撞和摩擦,那就数不胜数。海鹰队的防守组明显加强了突袭力度以及施压程度,陆恪只觉得自己像是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的一只小蝴蝶,即使全神贯注,依旧满身疮痍。
  身体素质的短板和运动天赋的欠缺,在第一场正式比赛之中,终究还是渐渐显露出来。
  当然,陆恪可以责备进攻锋线,他们的口袋保护不够严密;他还可以责备跑卫,他的冲球没有能够分担压力。
  但,谴责他人却不能解决问题,归根结底,陆恪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橄榄球的四分卫,对峙、冲撞、碰触,这都是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第一场常规赛开始之前,陆恪的日常训练任务再次完成了一个周期,收获了一个基础点数。
  当时,他选择加在了持球跑动这一项之上,六十一分变成了六十二分;但现在,他后悔了,他应该添加在身体素质的选项之上,六十四分的身体素质,在职业赛场之上,确实是不够看。如果今天的比赛可以取得胜利,他必须在身体素质方面添加点数了,但,前提是,他可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现在,比赛还有两节时间。
  ……
  “砰”,更衣室的大门被推了开来,吉姆·哈勃神情凝重地走了进来,看着死气沉沉的更衣室,他迟疑了片刻。但,最后还是没有为球员们加油鼓劲,也没有厉声呵斥上半场的表现,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下半场,我们必须打起精神来,战术需要作出一些调整。林奇!”
  第一个点名对象就是马库斯·林奇,跑卫。
  “还有亨特。下半场比赛,你们两个准备上场,和迪克森一起轮换。”吉姆率先开刀的,果然是表现不佳的迪克森,不过没有直接让迪克森下场,而是轮换。
  在橄榄球比赛里,跑卫其实还有细分选项:全卫和半卫。
  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全卫是比半卫大一号的跑卫。
  传统意义上来说,全卫的主要职责是作为领路员为半卫开道,或者冲击一些短码数。全卫的比赛技巧对于自身力量的要求很高,他们需要在开路的第一下,最快速地用自己的肩膀顶开对面的防守线卫,然后用双手抓住对面的另一个防守球员,保护身后的半卫或者四分卫。
  识别全卫的最好办法就是看阵型站位。事实上,严格意义上来说,全卫只会出现在一个阵型里,那就是“I”阵型,站在四分卫身后采取三点式启动的,一般就是全卫。
  全卫几乎是为了跑球而存在的位置,他们的体重更大、速度更慢,功能相对单一,现在整个联盟已经进入了传球进攻的时代,全卫的重要性正在渐渐下降;同时,不少跑卫渐渐发展成为全能类型,兼具全卫和半卫的能力。
  所以,全卫正在渐渐消失;另外,进攻组采用双跑卫的情况也渐渐消失。至于三跑卫,那就是遥远年代的复古阵型了。
  在旧金山49人的五名跑卫阵容里,仅仅有一名全卫,那就是肯达尔·亨特。
  一旦派上了全卫,那就是摆出了强力冲球的姿态;再加上冲球风格强硬、铁腕的马库斯,可以看得出来,吉姆还是希望跑球能够打开局面,否则49人将会非常被动。
  马库斯和肯达尔两个人都是新秀,双双蹦跶蹿跳了起来,就好像小跳蚤一般,那滑稽的姿态让更衣室的气氛稍稍得到了缓解。
  “陆恪。”吉姆没有任何停顿,紧接着就喊到。
  陆恪正朝着马库斯挤眉弄眼,表示庆祝,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连忙收敛了笑容,抬起头迎向了主教练的目光。
  吉姆长长吐出了一口气,似乎正在经历着激烈的心理斗争,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性格,于是双手插腰,干脆利落地说道,“下半场,我们开始散弹枪阵型的进攻。场上的指挥权交给你,至于整个战术走势,以及海鹰的防守阵型,我们还是会通过头盔内置耳机告诉你,你不用太过担心,放开手脚去做……”
  后面的话语都已经消失了,陆恪惊讶地看着吉姆,眼底流露出了不可思议。事实上,不仅仅是陆恪,其他队员们也是满脸错愕,随队来到烛台球场的科林·卡佩尼克更是几乎下巴脱臼。
  散弹枪阵型!居然是散弹枪阵型!
  手枪阵型和散弹枪阵型,橄榄球比赛里最常见的两种进攻战术。
  前者重视传跑平衡,传球和跑球都有可能,甚至四分卫可以自己持球完成推进,花样繁复,变化多端;后者集中火力,横刀立马的摆出传球架势,硬桥硬马地展开正面对决,将四分卫的传球能力最大化。
  同样的战术,在不同球队手中,可以演变出不同的威力,根据四分卫的能力、跑卫的能力、进攻锋线的能力进行不同的搭配组合。
  选择散弹枪阵型,这意味着吉姆·哈勃选择了全心全意地相信陆恪的传球能力!
  对于一名一年生新秀四分卫来说,对于一名职业生涯在NCAA和NFL叠加起来才第一次首发的四分卫来说,简直匪夷所思!更重要的是,这名四分卫还是一名华裔球员,今天的比赛才刚刚创造了历史!
  现在,吉姆居然选择了信任陆恪?
  吉姆·哈勃确定没有脑子进水吗?吉姆·哈勃确定没有丧心病狂吗?吉姆·哈勃……确定是吉姆·哈勃吗,而不是一个克隆人之类的吗?吉姆·哈勃确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第135章
孤注一掷
  吉姆·哈勃宣布让陆恪使用散弹枪阵型之后,更衣室里的气氛有些怪异。
  “吉姆。你喝醉了?”这是克雷格·罗曼的第一反应,不是喝酒,而是喝醉。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失心疯的话,吉姆是绝对不可能做出如此决定的。
  虽然人人都说,进攻大权掌握在四分卫手中,而佩顿·曼宁在进攻之前临时更改战术,混淆视听,并且寻找漏洞、完成传球,这一项能力更是为无数人津津乐道;但在联盟之中,其实真正的进攻大权是掌握在主教练和进攻组教练手中的。
  真正能够掌握主动权的四分卫,寥寥无几。
  甚至于,球队之中主教练和四分卫产生战术分歧,主教练控制力太强,拒绝给四分卫任何机会,但四分卫却开始反抗,在赛场之上擅自更改战术,最终导致双方撕破脸,要求球队管理层选择站队,此类情况,联盟之中比比皆是。
  选择散弹枪进攻,这不意味着主教练将战术权柄交给四分卫,只不过是选择了一种可以将四分卫能力发挥到极致的战术罢了,算是战术手册之中无数选择中的一个,真正的战术控制权还是在主教练手中。
  但,这一决定却意味着,吉姆相信陆恪的传球能力,吉姆相信陆恪的场上判断能力,同时,吉姆也将整个进攻组的火力都寄托在了陆恪的肩膀之上。
  这就足够惊世骇俗了!
  即使是站在一旁的基普·克莱斯特也是瞠目结舌、目瞪口呆,更不要说其他球员们了,就连陆恪自己,一时间也呆愣住了。
  所有的视线都灼热而尖锐地落在了吉姆的身上,但对于吉姆来说,这也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
  他知道,他都知道,什么身体素质不过关,什么新秀四分卫的场上判断能力有待打磨,什么传球能力在对抗之中必然有所下滑,什么传跑平衡需要稳定,什么一年生的赛场表现起伏太大……那所有的考量,他都知道。
  他不是傻子。
  但吉姆还知道,上半场的数据统计不会说谎。
  第一节比赛,49人的进攻还是以传球为主,陆恪的防守阅读、传球判断等等,表现都十分出色,尤其是前面的八分钟时间里,整个进攻虎虎生威、有声有色,两个达阵之外,进攻的推进也令人满意。
  第二节比赛,吉姆调整了战术,更加注重传跑平衡,一方面是担心陆恪无法肩负重任,一方面也是希望跑球打开局面,但49人的进攻顿时就陷入了泥潭之中,跑球和传球的效率都直线下降,一次都没有推过半场。
  数据统计显示,他试图让跑卫来分担传球的压力,反而拖累了传球的效率。
  整个数据报告的最后,来自数据分析师的建议是:建议增加传球比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11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