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校对)第9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7/1163

  “你能够相信吗?面对三档九码的困局,旧金山49人的口袋四分卫陆恪居然完成了一次二十一码的地面持球冲跑,不仅轻松地拿到了首攻,而且还完成了两支球队开赛以来最长的一次冲跑,更重要的是,防守组球员们完全束手无策,陆恪几乎可以说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就戏耍了亚利桑那红雀的整个防守组。”
  “就是这支防守组,让卡姆·牛顿和拉塞尔·威尔逊两名跑动四分卫都陷入低谷,全场都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不知道应该如何持球冲跑;而现在,同样这支防守组,却让陆恪跑出了一次二十一码的地面推进,如此大码数的推进甚至比牛顿和威尔逊全场比赛各自的冲跑码数都要更多,这完成堪称是一大奇景!”
  “值得一提的是,陆恪的持球跑动动作潇洒帅气,轻盈而灵动的脚步在面对防守球员的包夹围堵时也没有任何慌乱,这绝对是一次质的飞跃!难以想象,就是这名球员,三年前刚刚登上赛场的时候,持球跑动的脚步还是如同老牛拉车一般笨拙,现在却已经完全成长了起来,如此跑动着实是赏心悦目!”
  “哇哦!让我们再次观看一下录像回放:准备传球,但陆恪却捕捉到了地面冲跑的机会,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选择了持球前冲,整个冲跑的时机选择堪称完美,把整个防守组的站位都提前捕捉到了,这也为陆恪赢得了一条笔直而宽敞的冲跑空间,皮特森错过了,柯蒂斯错过了,阿布拉汗也没有能够卡住。”
  “难以想象,真的是难以想象!”
  “如果这是马库斯·林奇或者弗兰克·高尔的地面持球冲跑,亚利桑那红雀此次地面防守的判断失误就可能直接导致丢掉一记达阵。当然,也正是因为持球冲跑的球员是陆恪,亚利桑那红雀防守组才没有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判断,而陆恪最终也选择了主动倒地,结束冲跑,没有贪心地想要持续推进。这可以说是一次悖论。”
  “但不管如何,旧金山49人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地面进攻。”
  “此次进攻之前,旧金山49人在整整一节比赛里总共只完成了一次首攻而已,但这波进攻完成两次首攻转换就已经推进了四十码,如此表现绝对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不是意味着,旧金山49人进攻组状态终于复苏了呢?”
  “我们拭目以待!”
  顺势倒地之后,陆恪就再次快速站立了起来,把橄榄球抛给了裁判,对着蜂拥过来的洛根和吉恩点头示意了一下自己没事,然后就可以感受到一股尖锐而锋利的眼神如同匕首一般朝着自己的后脑勺冲了过来。
  转过头,陆恪就看到了皮特森,气喘如牛地死死盯着他,目不转睛,那双隐藏在头盔阴影之中的眼神里透露出一股杀气来,似乎随时都可以把陆恪生吞活剥了,两个人的视线就这样正面碰撞在了一起,但陆恪却丝毫不惧,轻描淡写地瞥了皮特森一眼,而后就转移了视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比赛节奏上来。
  比赛继续。
  陆恪知道,现在是一个微妙时刻,表面看起来亚利桑那红雀的防守连连遭遇打击,但他们的士气仍然没有收到挫折,面对正面冲撞,反而会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展开还击,这也意味着进攻组必须更加细致也更加专注,只要能够持续施压,从这波对抗之中抢占到上风,那么局势就将发生微妙的转变。
  果然,随后一波攻防的对峙状况就证实了陆恪对比赛的解读。
  开球之后,亚利桑那红雀的防守明显体现出了层次感,防守锋线负责突袭冲传,线卫负责盯防跑卫和短传,角卫和安全卫负责二线防守,所有球员都按照各自的指责坚守在相对应的岗位上,尽管非常基础也非常传统,却也意味着防守质量能够相对平均,不至于出现明显纰漏。
  陆恪用一次假跑真传的掩护动作把线卫的站位诱惑了上前,打破了防守基础战术的均衡;但防守组也同样制造了意外,防守端锋加莱斯·坎贝尔以一次快速突破的撞击,破坏了进攻截锋乔·斯坦利的重心,瞬间就形成了突破,与陆恪形成了面对面的一对一攻防。
  眼看着陆恪就要遭遇本场比赛的第三次擒杀,但陆恪还是在仓促之中完成出手,把橄榄球传送到了马库斯的手中。
  站在槽位附近一片乱局之中的马库斯捕捉到了坎贝尔突破的脚步,提前做出了转身停步的接应动作,然后就顺利地与陆恪形成了连线,但陆恪匆忙之中的传球施加了太多力量,反而是破坏了马库斯的接球手势,接住橄榄球之后,马库斯居然出现了掉球。
  千钧一发之际,马库斯以二次反应快速地在橄榄球落地之前重新抓住了它,然后抬头准备再次启动前冲。
  如此意外状况的耽误,却让马库斯将将好避开了外线卫马库斯·伯纳德(Marcus
Benard)的擒抱。
  伯纳德完全没有预料到马库斯的停滞,这使得擒抱位置被错开了,尽管他依旧竭尽全力地伸出双手试图抓住马库斯,但离心力和惯性的双重力量叠加却把他的身体完全甩了出去,这也使得擒抱根本没有抓实,马库斯一个前冲就轻松地把伯纳德甩开了。
  马库斯双手持球,把脚步完全蹬了起来,在密集人群之中跌跌撞撞地撕开了一条狭长的推进通道,在四名球员的包夹之中,愣是冲跑了六码,这才被安全卫柯蒂斯抱住了双腿,顺势倒地结束了推进。
  正如陆恪所料,防守组有些混乱,进攻组也有些混乱,双方在试图给对方施加更多压力的状况下都出现了一些失误,如果不是马库斯的二次反应足够快速,那么这就是一记传球未完成了;但同样如果不是马库斯的意外停顿,那么伯纳德也将直接原地擒抱住马库斯,推进也可能只是一码而不是六码。
  演播室之中,分析评论员正在回看马库斯的二次反应接球——他的确出现了脱手,也的确是在橄榄球即将触地之前再次接住了它,险之又险的一次接球,绝对是令人手心出汗,但成功之后也令人拍案叫绝。
  这也意味着马库斯的六码推进是有效的,绝对称得上是一次精彩的控球。
  球场之上,陆恪则正在让队友们镇定下来:耐心,耐心,还是耐心,越是对峙紧绷的时刻就越是需要耐心,他们现在最需要避免的就是操之过急,否则此前累积起来的微弱优势可能就又要拱手让给对手了。
  但二档四码的局面还是直接撞墙了:
  陆恪开球之后直接将橄榄球交给了马库斯,但进攻锋线的开路没有能够建立优势,反而是被对方的线卫抓住机会上位,形成了一堵厚实的城墙,直接把马库斯撞到在了开球线之上,没有损失码数已经是万幸。
  三档四码。
  陆恪深呼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思绪和情绪都稍稍稳住,而后就再次按部就班地展开进攻:防守阅读、直接开球。
  因为陆恪宣布进攻的节奏非常迅速,亚利桑那红雀防守组没有时间改变战术,依旧坚定了今天三档防守的一贯策略:前线轻微施压,二线重兵防守。
  此次,亚利桑那红雀甚至干脆只用了三名防守锋线球员来完成前线施压,根本无法对进攻锋线的口袋保护制造威胁——他们也根本就没有打算制造威胁,这给陆恪留下了足够的观察时间和调整时间。
  站在口袋里,陆恪可以看到短传区域里的克拉布特里已经形成了空档,周围五码区域范围之内根本没有任何防守球员,因为所有防守球员都散落到了中传区域,正在严严实实地覆盖着接球球员的跑动区域。
  但陆恪却完全忽略了克拉布特里的空档,脚步调整之间,朝着球场右侧斜前方的角落就送出了一记传球。
  这居然是……
  “彩虹传球!”
  “哇哦,我不知道这到底是预料之中还是意外状况,陆恪在一个扎实的口袋保护之中,直接放弃了短传区域可以完成接球的克拉布特里,也直接越过了中传区域正在寻找机会的洛根和博尔丁,而是选择了长传!”
  “毫无预警的一次传球选择!”
  “显然,传球目标是泰德·吉恩!但问题就在于,这一次传球的目标位置到底是哪里?吉恩正在快速突破!吉恩已经把速度提升到了极致,安全卫柯蒂斯·泰勒的速度没有能够跟上,现在两个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错位,泰勒没有放弃,而吉恩也还在持续前冲!”
  “等等!”
  “端区!端区!陆恪的彩虹传球居然直接瞄准了端区!”
第1492章
大鹏展翅
  虽然二档四码用地面进攻没有能够取得预期之中的效果,转眼就再次面对三档局面;但这是预料之中的情况,陆恪没有任何慌乱,快速招呼着队友列阵,视线依旧在不停地观察场上形势,然后视线余光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防守组的场上十二人:
  为了防守三档转换,亚利桑那红雀对防守组进行轮换,显然是希望增加三档防守的强度,但轮换的球员却显得有些懒散,脚步不紧不慢地离开球场,丝毫没有警惕性,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陆恪此时当机立断宣布开球,那么对方就将面临“十二人犯规”,那么……这也将意味着——
  陆恪可以尝试任何冒险的进攻方案。因为即使进攻失败了,哪怕是被抄截了,哪怕是被抄截回攻达阵了,防守组也将因为“十二人犯规”在前,而导致后续所有的防守都将被判无效;但如果成功的话,顺从进攻有力原则,进攻组可以选择不接受“十二人犯规”,而接受进攻结果。
  换而言之,这就是一个漏洞,进攻组可以轻松占据绝对上风的漏洞;但想要利用这个漏洞来占便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因为“十二人犯规”就是转瞬即逝的事情,甚至可能不到两秒或者一秒的时间;也因为四分卫在电光火石之间就要完成进攻布局,绝对堪称是顶尖考验。
  整个联盟之中,阿隆·罗杰斯是最为擅长利用“十二人犯规”漏洞的四分卫。
  现在陆恪也做出了如此尝试。
  “攻击!”
  没有犹豫和迟疑,没有调整和安排,陆恪直接就宣布了开球,在第十二人离开球场之前就开启了进攻;而旧金山49人纪律严明的进攻组完全没有质疑陆恪的战术选择,伴随着陆恪的开球口号就瞬间前冲了出去。
  陆恪甚至没有安排进攻战术!
  但进攻组球员们却按照球队的习惯、遵循自己的灵感,有条不紊地就跑出了不同的路线,瞬间就把整个进攻阵型铺陈了开来。
  反观对面的防守组却手忙脚乱起来,他们甚至没有时间组织有效的防守阵型,只能根据训练本能来展开防守,整个防守战术就重新回归到了最基础的层面上来——因为忌惮陆恪的传球能力,仅仅派出了三名防守锋线冲传施压,其他所有防守球员全部后撤,层层叠叠地展开二线防守。
  从这一波防守就可以看出亚利桑那红雀为陆恪量身打造的防守战术基础了,前线防守始终没有放松警惕,但二线防守是重中之重,所有的变阵全部都是从如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来的。
  陆恪从中锋乔纳森·古德温手中接过橄榄球,在后撤步调整的过程中,捕捉到了克拉布特里的传球空档,但他根本就没有考虑,既然已经抓住了对方的十二人犯规,那么进攻战术就必须大胆,于是他直接忽略了克拉布特里,脚步在口袋保护之中稳步完成了调整,也没有给防守组留下更多调整空间,手起刀落就朝着球场右侧斜前方送出了一记传球——
  彩虹传球!
  传球出手瞬间,陆恪还是稍稍控制了些许,因为这一档进攻没有经过聚商布置,外接手的跑动路线和位置必然受到影响,在察觉到传球弧线之前很难一心一意地朝着端区全力冲刺;还因为陆恪的手臂肌肉状态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准,弧线和力量控制都远远不能说是精确,这也意味着他的传球需要拥有更多容错空间,不能太过刁钻也不能太过冒险。
  最终,陆恪送出了一记四十五码左右的彩虹传球,并且有意识地把传球弧线故意拉高,减少手臂力量的输出压力,也为泰德·吉恩赢得更多前冲的空间,期待着这一次大胆的进攻选择能够得到丰厚回报。
  完成传球之后,陆恪可以感觉到手臂肌肉微微发酸,即使放宽标准,现在就选择长传还是稍显急切了一些;但整体来说,情况还是在预料之中,没有失去控制,手臂状况也比预期好一些,这是好消息。
  视线余光快速扫描了一下,裁判果然扔出了黄旗,十二人犯规确定,现在就看吉恩能否完成接球了!
  ……
  没有战术布局,直接选择开球,这意味着什么?其实对进攻组和防守组来说都是一样的,这意味着基础阵型。
  亚利桑那红雀防守组在紧要关头就回归到赛前训练的基础阵型布局之上,而旧金山49人进攻组也不例外,但现在这支进攻组已经与陆恪并肩作战三个赛季了,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地知道陆恪的能力,不仅仅是传球能力,还有战机捕捉能力和比赛解读能力——
  如果陆恪没有任何通知也没有任何准备就选择了开球,瞬间进入无聚商进攻模式,这也就意味着陆恪把节奏和速度都提升了起来,他肯定抓住了某个漏洞,那么,进攻组的战术演变也可以更加大胆一些:
  进攻锋线把口袋快速回收,以收缩防守的方式来巩固口袋保护;而接球球员则如同天女散花般全面散落开来,就连马库斯都没有任何迟疑地直接沿着槽位冲了出去,足足五位接球球员全部都按照自己的比赛解读寻找着空档,因为他们相信,无论自己跑到哪个角落,陆恪都能够将橄榄球传送过来。
  泰德·吉恩选择了自己最为擅长也最为熟悉的一条路线,斜侧外撇直线冲刺:
  简单来说就是朝着边线稍稍拉扯一个角度,沿着边线附近的通道,一路埋头朝着端区方向全力冲刺,尽可能甩开角卫和安全卫的第一步卡位,为自己赢得加速和提速的空间,继而把对位防守演变成为追逐战,以自己的速度生吃对手,最后撕扯出接球空间。
  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路线,却是过去三个赛季以来,吉恩最为擅长也最为出色的一条线路,这也是陆恪和吉恩最经常完成的连线之一。
  果然!
  吉恩没有花费任何力气就甩开了皮特森和洛根的对位,如同一阵狂风般朝前冲刺,转眼就可以看到安全卫柯蒂斯正在调整脚步试图卡位的身影,但两个人的身体还没有形成完全对抗之前,陆恪的彩虹传球就已经出来了。
  第一时间地,吉恩的视线余光就已经捕捉到了陆恪的传球线路,整个传球弧线的轨迹立刻就在脑海里变得无比清晰,吉恩意识到,自己的速度还需要再提一提,小腿的蹬地力量就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踏踏踏的步伐就把整个前冲势头完全爆发了出来。
  柯蒂斯慢了半拍察觉到了陆恪的传球线路,却连骂粗口的时间都没有了,因为吉恩已经隐隐超过了他的位置。单纯依靠速度卡位,柯蒂斯根本就不是吉恩的对手,他只能用自己的手臂和上半身完成挤压,把吉恩的推进空间往边线挤压,破坏吉恩的跑动节奏。
  但此时的防守位置却非常尴尬。
  柯蒂斯必须面对着橄榄球弧线,以至于他就背对着吉恩,他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出吉恩现在的位置,只能依靠着自己的直觉完成防守,可是吉恩的速度真的非常强劲凶横,丢掉了身体对位优势之后,柯蒂斯无奈地用左手胡乱拍打着,然后就抓住了吉恩的头盔,此时也顾不上犯规了,就这样硬生生地往下拉拽——
  可惜的是,因为两个人的跑动节奏都在颠簸中,柯蒂斯的左手没有能够抓结实,下拉的力量也就没有能够完全释放,结果就是磕磕绊绊地用后背撞着吉恩,试图破坏吉恩的重心,然后持续朝前冲跑着。
  眼看着橄榄球就已经进入了下坠阶段,而吉恩的跑动越来越凶猛有力,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已经逐渐拉大到了一个身位,而柯蒂斯左手的控制也已经几乎松开,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破坏吉恩重心的努力,松开了左手,整个人直接飞跃起来,把双手舒展到了极致,试图提前破坏橄榄球的飞行轨迹。
  视线之中就可以看到,柯蒂斯整个人如同大鹏展翅一般飞跃起来,身体完全展开,飞行在了吉恩的侧上方,似乎从方方面面都把吉恩的视野和空间都拦截封堵住了,那舒展而轻盈的飞翔动作堪称惊心动魄。
  柯蒂斯的拼尽全力,立刻就让吉恩陷入了被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7/11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