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精校)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483

  “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真不啻从天而降也。讽读再三,殷殷致意。若以逆成尚稽天讨,为贵国忧,法且感且愧。惧左右不察,谓南中臣民偷安江左,顿亡君父之仇,故为殿下一详陈之。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法待罪南枢,救援无及,师次淮上,凶闻遂来,地坼天崩,川枯海竭……”
  云云。
  洪承畴接到史可法书信,读罢叫人递传京师。又写了一封信去招降刘泽清。
  刘泽清接到洪承畴的招降书,聚心腹部众幕僚商议。
  一幕僚一本正经地说道:“赵谦居南京,任用心腹,排斥异己,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我等多不信任。而明皇年幼昏庸,不晓政务。清国入关,势如破竹,不久定能定鼎天下,我等反抗也是无益,如不顺应天命,只有覆亡一路。卑职请将军察之,降了清国,攻破南京,当立首功,为将军与诸公谋条生路。”
  众人听罢纷纷附和,投降才符合淮安多数将领的利益,有担忧洗牌之后利益不保,不愿意投降者,也不敢和众人作对,只得默不作声,投了弃权票。
  赞成投降的人占多数,有幕僚又说道:“明朝文武,多有降清国者,皆保官职田地,大势所趋,我等应效仿之。”
  刘泽清以为善,决定投降。
  于是众人不再议论是否投降的问题,而开始争执怎么投降的问题。
  刘泽清觉得自己有数万大军,洪承畴给的好处太少,条件太苛刻了。众将也是赞同,纷纷提议要求洪承畴给军饷粮草。
  刘泽清便叫通文墨的幕僚写了一封信。信中十分委婉地透露出愿意投降的意思,但表面上是不愿意投降,目的就是讨价还价,争取点好处。
  书信递往洪承畴的行辕时,洪承畴正躺在床上,头上敷着一块毛巾。他虽然是南方人,但中了功名之后几十年,一直在北方,初到南方水土不服,而且因为身体一日比一日不行,支持不住,躺倒了。
  洪承畴只觉得头疼欲裂,老眼昏花,房间里一股子汤药味。
  这时长随走了进来,说道:“老爷,刘泽清回信了。”
  “哦……”洪承畴有气无力地回了一声,在奴婢的帮助下,强自坐了起来。长随急忙躬身将信呈到桌子上。
  洪承畴用微颤颤的手拿起放大镜,看了一眼书信,眼前黑白模糊一片,完全看不清楚,便说道:“李……李生,给老夫读读。”
  “是,老爷。”长随小心拿起书信,念了起来,洪承畴只听见了前边一段,头疼又烈,后面的完全没有听见,额头上汗水大滴落下。
  奴婢们大惊,急忙扶洪承畴躺下。长随只得放下书信,退了出去。
  扬州的史可法闻得清军按兵不动,与刘泽清书信往来,仰天长叹,叫人笔墨侍候,准备写遗书。
  幕僚问为何如此着急。
  史可法回头对幕僚说:“刘泽清本有降意,现在东夷又派出汉臣洪承畴招降,刘泽清定会降清,届时两路汇合,有十万大军攻扬州,我已报必死之心,愿诸位能众志成城,坚守两月,为我大明赢得最后的时间。”
  幕僚部将曰:“愿随大人死战!”
  史可法遂紧急动员扬州百姓参与防守,慷慨激昂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
  因史可法在民间士林有些声望,响应者许多,扬州城戒严,工匠赶修器械,作出一副决战到底的姿态。
  段三二
投降不投降
  “老爷,喝药了。”一个奴仆端着一碗汤药在床边说。
  丫鬟忙拿枕头把洪承畴的头垫高,然后喂他喝药。洪承畴因为在床上躺了几天,头发没有好好梳理,花白的头发散在枕头上,面色憔悴,愈发显老。
  一个老郎中一边给洪承畴把脉,一边捻着胡须思索。
  这时,长随走到门口,说道:“肃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派人来了,奴婢言老爷正在养病,但是来人说有要事见老爷……”
  “快……快给老夫穿衣服……”洪承畴微颤颤地说。
  奴婢丫鬟等人急忙为洪承畴更衣梳辫子。洪承畴已经剃发称臣,故头式也变了,要梳成一根大辫子。
  过得一会,长随带着一个同样梳着辫子,穿着马褂的人进来。
  “马褂”见洪承畴躺在床上,房间里一股子汤药味,便问道:“洪老有恙乎?”
  洪承畴拱手道:“身体虚弱,恕老夫不能相迎。水土不服,年迈不支,偶然小疾。”
  “洪老请稍安,不必多礼。”马褂客气道,“肃武亲王屯兵徐州已半月,欲乘胜直取南京,不知那个刘泽清是降还是不降?”
  洪承畴这才想起刘泽清的信,大概是不降的意思,便喘着气道:“刘泽清暂且还不愿降,待老夫身体好转,再试试……”
  “马褂”听罢不再多言,站起身道:“洪老请静心养病,在下就不多叨扰了。”
  “送客。”
  豪格听罢“刘泽清大概是不降”,已失去耐心,传令全军,向淮安进发。
  刘泽清等部众闻罢大怒,刘泽清以为奇耻大辱,一剑斩木案,骂道:“清狗欺人太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