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精校)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559

  “奴婢何德何能……”刘朝根本就没有心理准备,这时悄悄看了一眼魏忠贤,见魏忠贤正在拼命给自己递眼色,刘朝急忙说道:“奴婢领旨谢恩,一定不负皇爷重托。”
  朱由校说完闭上了眼睛,他这样安排,是给魏忠贤一党吃一颗定心丸。张问显然是魏忠贤的对头,重用了张问,现在又重用刘朝,正好表示皇帝的态度,忠贤,朕还是信你的。刘朝是魏忠贤的心腹之一,九门提督关系京师内城九门的安全,这样的重要职务交给魏忠贤的人,足可表示出皇帝的信任。
  就在这时,张问抱拳躬身道:“禀皇上,臣还有一个请求。”
  “说。”
  “请皇上下旨,把刘铤放出来,当此危急关头,国家需要这样的猛将。”
  朱由校毫不犹豫地说道:“准奏。”既然重用大臣,这么点要求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朱由校说完,便说道:“起架回宫。”
  众臣高呼万岁,送走皇帝,然后才从地上爬起来,按先后离去。张问等在殿门口,待太监送来了尚方宝剑和圣旨,这才携带着东西离开紫禁城。
  张问来的时候比较急,是骑马来的,出紫禁城的时候,左安门门口已经有一顶轿子等着自己,是曹安派过来接张问的。张问提着尚方宝剑上了轿子,忍不住拔了出来观看,只见剑锋锋利,是名副其实的宝剑,又名“斩马剑”,连马都可以斩斩断。实际上它的无形价值,比它本身的功用大得多,“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有先斩后奏之权!
  张问家里还有两把尚方剑,都是天启皇帝所赐,现在手里这把已经是第三把了。张问心下感叹,天启帝对张家确实是恩宠不小。当下决定要全心做点实事来报答皇恩,实事上张问觉得当今皇帝是个好皇帝,他感怀之心有公心,有私心,毕竟他受当今皇帝的恩宠不小。
  八月二十日,大同、宣府等地总兵官率领数万援军到达,大同总兵官是朱彦国、宣府总兵官侯世禄,带来援军约五万人。张问穿上盔甲,挂尚方宝剑,带着一众侍卫来到德胜门,派出信使,把援军调入德胜门瓮城修整。
  张问也随即出了德胜门,带去了朝廷下拨的军饷粮草等物,在瓮城中扎下中军大帐,正式就任总督官职。
  两个总兵官朱彦国和侯世禄,张问都没见过,便先传唤二人到中军大帐相见,先认识一下。
  等了一会,就见着两个身披重甲的大汉走到帐门口,他们很自觉地取下佩剑,交给门口的侍卫,然后才走进大帐。只见两个人都长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左边那人要高出半个头,一张长方形的脸,留着一撮山羊胡;而右边那人虽然矮点,却更加壮实,最特别是他的一副肩膀,十分宽大,恐怕得比普通人的肩膀要宽出一半,圆脸,两腮都是络腮胡。
  左边那高个抱拳道:“末将大同总兵朱彦国,拜见张大人。”
  “末将宣府总兵官侯世禄拜见军门。”这个宽肩的壮汉是侯世禄。
  张问随即站了起来,客气地说道:“咱们抽空见面,也就是认识、了解一下,以便共同为朝廷效力。二位将军请坐。”
  两个总兵分别在两边坐下,都有些好奇地看着张问,因为张问长得实在太俊了,虽然穿着盔甲,照样给人一种感觉:公子哥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这样的长相令两位大汉有些怀疑。
  张问见罢二人疑惑的表情,笑了笑,说道:“我就是张问,想必你们都听说过我吧?”
  二人先后说道:“久仰张大人威名。”
  张问知道这种时候用不着谦虚,便点点头道:“本官科举出身,祖上并未有从戎,但本官研习兵法多年,辽东歼灭建虏三万、活捉敌酋,福建平定叛乱、扫荡敌寇、活捉叛贼叶枫,都是本官所为……当然,具体战阵还是倚仗了将士效死朝廷的忠义勇敢,本官只是布置方略而已。今番与二位将军协作,本官统协安排方略,还望二位相信本官的能力、严谨施行,必可驱除敌寇建功立业。”
  两人听罢相互对视一眼,将信将疑地拱手道:“末将等一定戮力杀敌,以报国恩。”
  他们也不是完全怀疑张问的能力,正如张问所言,他是文官,当然不用长得一身肌肉、一副猛不可挡的模样,也可能是依靠谋略取胜的。
  朱彦国这时说道:“还请军门明示,对我等有何安排?”
  张问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道:“目前除了左安门还在秦良玉的手里,建虏已经控制了外城六门,因为一时没有拿下左安门,他们为了防止援军威胁他们进攻内城,于是在左安门外也布置了一支兵马,阻挡援军。你们目前要做的事就是击溃左安门外的敌兵,打通和外城的联系。”
  朱彦国又问道:“左安门外有多少人马?”
  “大概一万余骑兵。”
  另外那个宽肩的侯世禄听罢急忙插话道:“末将愿提本部兵马击溃这支人马。”
  张问见他一副彪悍的模样,当即就同意:“那好,咱们就全军绕到左安门外,由侯将军打头阵,先行打通左安门,和秦将军取得联系。”
  既已安排妥当,第二天一早,五万官兵就开拔出了德胜门瓮城,行进到左安门外五里地外扎下军营,然后命令侯世禄出战。
  张问站在中军营门口,开着浩浩荡荡的步骑离开大营,向北挺进,一时旌旗猎猎人马沸腾分外壮观。建虏在护城河外驻军一万余,侯世禄的步骑兵马大概三万人,约二比一的兵力,又是初来乍到锋芒正盛,而且这些兵马都是常年戍边的边军,战斗力应该不弱,张问认为胜算很大。
  五里地的距离,很快就听见了枪炮声,还有隐隐的喊杀声,两军应该打起来了。张问站了一个时辰,腿都站麻了,便回到帐中等待消息。
  不料一直等到中午,都没见着报捷的信使。午时过后,才有一骑军士来到中军,走进大帐,对张问和朱彦国拜道:“禀军门、朱将军,侯将军所部冲杀数次,未破敌阵,建虏反击,两军转战数里,不分胜负。”
  朱彦国站起身道:“军门,敌军阵营已动,末将请带一万兵马侧击建虏,定可大获全胜。”
  “张问同意了朱彦国所请,令他带一半的人马增援,自留下另一半人马守备中军,以为前线策应。”
  到了下午,仍然没听到获胜的消息,这时又有军士来报:建虏另一支人马从永定门出来,直奔中军。
  帐中左右坐着的部将听罢纷纷建议张问带着中军转移,因为中军兵力不加。张问想了想道:“建虏是骑兵,相隔只有几里地,我们跑不过他们。况且中军一动,会动摇朱彦国和侯世禄所部的军心。立刻下令组成车阵,死守大营!”
  明军部队多有战车火炮火枪,以战车围成阵营,配以枪炮弓箭,防御能力很好。张问下令死守不动后不久,建虏兵临近阵营,帐篷外很快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没过多久,硝烟味也散进来了。
  一个将领奔到门口,说道:“大人,咱们被包围了。”
  张问镇定道:“那又如何?建虏要分兵守备六门,又要监视左安门秦良玉的两万人马,还有一部和朱彦国侯世禄游击,能抽出多少兵马围我们?命令各部,坚守不动!”
  也许是张问的态度感染了众将,加上车营防御能力极强,建虏未能破阵。一直打到酉时过后,夜幕渐渐降临,建虏撤走了人马。入夜之后,侯世禄和朱彦国也带兵回到了中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5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