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精校)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559

  因此那次过结,郑贵妃心里一直记恨着张问,如果当时不是张问无礼地冲到西暖阁抢人,她现在也许就不在福王府,而在紫禁城了!
  还有现在的那个皇太后张嫣,郑贵妃也是又妒又恨,垂帘听政的本来应该是她,现在却让一个在她的眼里就是黄毛丫头的女人给霸占了。
  郑贵妃来到文昌楼,走进厅堂里,只见她的儿子正和一个老头子皦生光在围着一个火盆,目不转睛地看着里面,皦生光正眯着眼睛玄吹着之乎者也的东西。
  她走进来之后,福王也不来见礼,只顾听皦生光玄吹,她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冷冷地说道:“你什么都玩腻了?一盆炭火有什么好看的?”
  朱常洵这才发现郑贵妃正站在身后,忙站起身来,走到郑贵妃的面前,躬身道:“儿臣请母妃安。”
  朱常洵是个富态的中年人,小眼睛,朱家的子孙好像眼睛大的比较少。他身宽体胖,身着锦袍,举止有板有眼,很像一个谦谦君子的仪表。
  一旁的幕僚皦生光则跪在地上,给郑贵妃行跪拜之礼。
  因为刚才他们两个人很专注地在看那个火盆,郑贵妃也忍不住好奇看了一眼,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朱常洵道:“儿臣与皦先生正在用龟壳占凶吉……用火烧龟壳看裂纹,是祖先留下来的占卜旧法,儿臣心念我大明社稷,故为社稷占一卦。”
  “嗯,你心里还有祖宗的江山,我很欣慰。”郑贵妃听朱常洵说起了江山社稷,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将刚才的不快给抛诸脑外,她想起这次上天给自己的机会,便忍不住问道,“是凶是吉?”
  “凶。”朱常洵淡淡地说道,“所以,母妃说的那个事儿,儿臣觉得不要那么着急。”
  他说的那个事儿,是郑贵妃策划的:任太后的生日是冬月间,郑贵妃原本打算趁任太后生日为她祝寿,以期和任太后联系上。虽然任太后已经被张问一党控制住,但是她毕竟是当今皇帝的生母,在明面上谁也不敢拿任太后怎么样。
  只要和任太后联系上,再在紫禁城里安插进一点人,郑贵妃就有许多办法和张太后周旋,搞宫廷阴谋是郑贵妃的强项。
  郑贵妃听到朱常洵说别急,心里就老大的不高兴了,她皱眉道:“烧一块乌龟壳就能预料事情的结果,完全就是玄虚不实的无稽之谈。现在的机会多好!张问这小人霸占庙堂,专权倒行逆施,党同伐异,只顾自己的人,已经激起了天下的愤怒。这种时候,只要我们稍稍加一把劲,哪有不成功的?”
  她冷冷说道:“我手里有一些精挑细选培养出来的女子,可以借祝寿之机送到宫里,和任太后里应外合除掉张太后!没有张太后在宫里边为张问撑腰,张问的狼子野心就会更快地暴露出来,他名不正言不顺,那时候你再登高一呼……哼哼,大明的江山原本就是咱们家的,你看朱常洛那家子把祖宗的江山都弄成什么样了?你心里还有没有祖宗、还有没有社稷黎民?”
  朱常洛忙道:“母妃息怒,您听儿臣一句,现在还不到时候,更好的机会还在后面,咱们根本就犯不着在这时候冒这个风险。皦先生,你来把前日对我说的那番话对母妃说说,看是不是有理。”
  第六折
肯羡春华在汉宫
段三三
时机
  福王府的文昌楼里,朱常洵的幕僚皦生光恭敬地对郑贵妃说道:“请娘娘明鉴,内阁大臣张问最近将京营改制官厅、又将西官厅所属的西大营军饷提高三倍;兵部却欠着地方驻军数月的军饷未发……此事当然会让各地将士愤慨,不过这种不满情形还不到火候,况且臣认为张问会随即补发所欠军费、弥补不满情绪。所以现在还不到时候,咱们一定要沉住气,总有天道所趋的时候,咱们等的就是那么一个完全成熟的机会。”
  郑贵妃冷着脸说道:“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却要犹豫不前、坐失良机,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我瞧着这时候就是皇宫里那个张太后和张问勾结,才让他有恃无恐,只要除掉张太后,他张问拿什么来补发军饷?”
  朱常洵忍不住皱眉道:“母妃!国之大事,咱们不能去依靠阴谋诡计获得,只能正大光明地动手。皦先生说得对,只有顺应天道,事儿才能顺理成章地成功,大势只会越来越有利于咱们,万不可着急。”
  郑贵妃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便哼了一声:“我是怕你长时间安逸享乐无所事事,消沉了向上的意志。”
  朱常洵长身道:“这几个月来,我与朝廷内外的官员多有联络,如果我胸无大志,何必如此招人提防?”
  “你有胆子冒着谋逆的嫌疑结交大臣,却没胆子给任太后祝寿?”
  朱常洵正色道:“我是列祖二宗根正苗红的后嗣,在乱臣贼子专权的时候、意欲匡正社稷,正大光明,何必遮遮掩掩的?张家的人知道我结交大臣又怎么样,他们现在不敢动我!但是通过阴谋去算计张太后却不同,大道上说不通,这样的事我们没必要去做;现在宫中明显已经被张家一党把持,在内廷里强弱明显,成功机会甚微。所以这样的事没有必要去做,古人云动如九天、静如九渊,我要动手,就要一击必中!”
  “好!好!”郑贵妃听罢突然连叫了两个好字,朱常洵平时喜好声色犬马、性格也温和尔雅,他偶尔散发出一股子杀气来,让郑贵妃很是欣慰,郑贵妃说道:“你能这样,我就放心了。”
  皦生光趁机进一步说道:“娘娘只管放心,天道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朝廷财政困难、内忧外患,张问却要穷兵黩武:那一天总会到来,在大伙都被张问折腾得活不下去的时候,就是王爷天命所归之时!”
  ……
  为了平息各地驻军的情绪,张问只能上书请奏内帑再发二百万两到兵部补足所欠军费,他上台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不仅户部耗竭,内帑为了军费和赈灾已经前后调拨了四百多万两银子出来。
  不久山海关熊廷弼又上了奏报,辽东因为干旱欠收,按照以往的经验,后金国可能会在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入关劫掠。这份折子一上来,许多言官弹劾熊廷弼消极怠战、空耗国家钱粮,要求朝廷予以罢免问罪;时张问当国,力阻言官对熊廷弼的不利言论,熊廷弼这才幸免于难。
  冬月十七,是皇帝的生母任太后的生辰,许多皇亲国戚上表给任太后祝寿,而此时任太后只能在冷宫里面过生日。张太后看了这些奏表,她的压力也很大。这些日子以来,关于朝廷里的事儿,她就没听到过好消息,不是内廷密报福王有谋反迹象、就是国库亏空,还有辽东那边的蛮夷可能又会打到京师来。
  张太后忐忑不安,在张问上表请奏内帑拨银的时候,她便召唤张问进宫商议朝事。
  这次张太后并不是单独召见张问,与张问同行的,还有兵部尚书朱燮元、兵部侍郎杨鹤、工部尚书王韶。
  王韶都年逾七十的人了,头发胡须全白,脸上布满了沧桑的沟壑,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但是精神头却很好,身上的红色官袍也烫得平整非常。
  一行四个人去了乾清宫西暖阁觐见张太后,他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不过只有张问的补子是仙鹤,其他有两个人都是一品官,却故意没有穿鹤袍。
  他们走进西暖阁,见太后张嫣正坐在北面的软塌上,他们便齐齐跪倒叩拜。
  张嫣穿着青色的宫装,身上的金玉饰物一应按照礼制装扮,但是那身呆板的衣服并不能完全掩盖住她妙曼的身材,因为是端坐的姿势,她的髋部弯曲,便绷住了裙腰,呈现出了温软圆润的曲线。她是单眼皮、饱满额头,脸上的肌肤玉白娇嫩,小嘴柔软富有光泽,白里透红的红颜与身上那身看起来很老气的青色装扮很不相称,但是又别有一番韵味,让她看起来更加有内涵。
  “诸位大臣,平身吧。”张嫣的声音软软的,犹如江南的糯米一样的味道。她伸手作了扶的手势,可以看见她带着一副镶着珠宝的尖尖假手指……这副假手指给人妖艳之感,可张嫣的面相却是清丽端庄的类型,反差有点大。
  张问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顺手去扶了一把旁边的工部尚书王韶,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子了。王韶对于张问的尊重动作报以感谢的点头。
  随着张问年近而立之年,他已经变得成熟了,他懂得去尊重老者、懂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这时张嫣说道:“我今天请几位国家重臣过来,是想听你们说说三件事儿,东夷、藩王、国耗……王体乾,你给大臣们算算,今年内帑都拨了多少银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5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