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精校)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559

  其实余琴心也不喜欢这样,几个女人在一起,想说点甜言蜜语也不好意思说了,但是余琴心忍了:不能便宜了在背后说我坏话的袁绣姑!
  吴氏却没这么淡然,她脸色大变,正色道:“大(郎)……相公是朝廷命官,读书明理之人,岂能如此淫乱?”
  余琴心听罢秀美轻蹙,心道:念佛经念傻了,你不知道士大夫可比老百姓淫乱多了,什么朝廷命官读书人,不都喜欢女人?
  吴氏丢下手里的纸牌,对张问说道:“你现如今是国家栋梁,在外维护国法,在内也得立个家法,修身齐家治天下方不负祖宗!以后不要收些伶人回来把家里的风气搞坏了!”
  吴氏当着余琴心等人说“伶人”有些过分,其他三个女人顿时都十分不快,蕙娘冷冷地说道:“妾身倒是第一次听说有妻妾教训相公的,吴夫人的口气不小啊。”
  寒烟也不快道:“前些日不和咱们这些伶人打叶子牌(马吊牌是叶子牌的一种)打得很欢吗,真是翻脸比翻牌还快呢。”、余琴心见状心道:我好不容易联盟了你们几个,现在倒好,先窝里斗起来,那还有什么看头?
  她想罢便打圆场,笑嘻嘻地说道:“今晚相公到咱们这里来,妹妹心里刚欢喜得紧,你们倒好,在相公面前就吵起来了,这样可不好。”
  众人听罢觉得余琴心说的也有些道理,要是给张问的印象不好,以后就等着继续被冷落吧。于是都不再争执。
  张问刚才被她们说“打牌输衣服”勾起了满脑子的淫邪想法,这时听吴氏当面打这些女人的脸,也觉得有些过分。虽然她们是伶人,可跟了自己之后都很本分,都知道自己的男人对她们好,张问觉得她们没什么不好的,人家余琴心跟自己之前还是处女呢。
  吴氏红着脸,她平时为人贤淑,举止端庄,刚才也是一时气愤无意间才出口伤人,这时她一言不发,很是尴尬。
  余琴心笑了笑,说道:“咱们都是相公的人,都是一家子,也不用太计较,我有个化解芥蒂的好办法……”
  张问心道:还是余琴心见过大世面,识得大体啊。
  余琴心继续说道:“听说吴夫人平日里都寂寞得念佛度日呢,一定是相公太忙,冷落了她。今天我们就补偿一下吴夫人吧。”
  吴氏愕然道:“你们……想什么呢,我锦衣玉食还有什么好寂寞的,念佛只是望佛主保佑相公平平安安的,我们一家子才有依靠。”
  余琴心笑道:“吴夫人,相公都在外面劳累一天了,回来也不让相公轻松一些,老是说这些有什么意思。我们一起侍候相公,免得你以后又嫌弃我们出身不好。”
  张问不动声色,心道:四个美女一起侍候我?那敢情好……胸怀大志的人并不就不色,嘉靖皇帝那个老色狼在庙堂上也是手段娴熟,但是在后宫就淫荡得过分了,每晚都想搞十来岁的小处女,而且叫人在后宫贴满各种色情画,连陶瓷器皿上都有春宫,天子就是士大夫们的君父、榜样啊。
  “我要回去了。”吴氏涨红了脸,站起身欲走。
  余琴心递了个眼色,哪里会放过她,三个女人就围上去抓住她,余琴心回头对张问说道:“相公,您还等什么呢?”
  “不要……”吴氏羞愤不已,想要挣扎,却敌不过三个女人,她们的手随即在吴氏的胸口上抚摸挑逗,余琴心更过分,居然吻上了吴氏的耳垂,添得吴氏心里一阵悸动。
  不多一会,吴氏的衣物就被人七手八脚地弄得衣冠不整,衣带解开,亵衣被撩起,一只奇尺大乳“腾”地弹了出来,寒烟坏坏地咬住了她的乳尖,吴氏几乎要哭出来。
  张问愕然看着眼前的淫靡场景,心里却欢喜得紧。他心道:后宫和庙堂一样,也需要平衡啊,有了对抗和平衡,自己才能为所欲为。
  第七折
率土之滨
段十八
普世
  有山有水的张府,借景湖之畔,亭台楼阁风景秀丽,又有美眷如云,当真是美不胜收。从腊月末到上灯节,张问没有办公,一直呆在家里,每日御女不下五人,这段时间他不仅没有休息好,身子反倒比忙于公务时虚了一头。
  夫人张盈劝他节制,可是张问被如此多的佳人诱惑,哪里还节制得住?饶是张问号称不倒铁枪永动机,也遭受不住,他只得一面狂喝补药,一面继续在花丛中打滚。
  刚过上灯节,通政司收到了一份公文,事关重大,必须张问亲自处理,他这才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走出来。
  禀报消息的官员说诸大臣都在礼部大堂中等着了,有点急,张问便决定骑马前往礼部大堂。他一脚踏在马镫上时,竟然双腿发软,连上马的力气都使不出。
  “妈的。”张问不服气,咬紧牙,紧紧抓着马背,就要踏着马镫向马鞍上翻,使了一下仍然没有成功。
  旁边的侍卫急忙来扶张问,被张问一把推开:“老子纵横天下,不信连马都上不了!”他憋足一股气,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终于翻上了马背。
  这时张问的脸都白了,额上上竟然密布虚汗,他呼出一口气,心道:美人有毒啊!
  在中侍卫的保护下,张问来到礼部大堂,只见首辅大臣、六部堂官侍郎、各寺卿等重要官员都在场,新浙党和三党都有。
  “下官等拜见张阁老。”众大臣纷纷上了起来,向张问抱拳行礼。
  张问回礼道:“诸位同僚都坐下说话,咱们就在这里小议,听说朝鲜国发生了宫廷政变?”
  顾秉镰将一份公文递到张问面前,说道:“新君的使团都派出来了,十天前就登陆山东,再过两天就到达京师了,因为正值过年,各衙门都歇了,这不中枢刚不久才得到消息。”
  张问一边接过山东递传过来的官报,一边询问具体信息。朝鲜那边的一些具体情况张问并不是很了解,只记得以前的国王是光海君李珲,朝鲜的其他王公大臣张问一个都不知道,不过礼部的官员都知道一些外邦的事儿,张问便询问他们了解状况。
  一个礼部的官员道:“新君是绫阳君李倧,有朝鲜国的世袭爵位,本来是朝鲜国王李珲的臣子。他通过政变夺取了王位,但必须得到我大明朝的承认,才能合法,所以凌阳君迫不及待地派出使团,希望得到我大明朝廷的认可。”
  是不是应该承认他们的政权交替,张问不敢立刻下断定,又问道:“李倧是如何夺取王位的,你给大伙简单说一下。”
  那官员便继续解释道:“凌阳君于两月前纠集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然后李倧即位于庆云宫之别堂……前国王光海君的亲信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光海君和家人被流放到乔桐岛。”
  这时吏部尚书崔景荣(新浙党大员)抱拳道:“张阁老,下官认为既然朝鲜政权交替已经完成,我大明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承认其地位,反正他们都是李家一脉相承的。”
  受崔景荣提拔的户部左侍郎,沈碧瑶的伯父沈光祚立刻声援崔景荣的主张,沈光祚是个清瘦的老头,须发飘逸倒也有几分风采,他说道:“此事应该从我大明朝的大政刚略上考虑,年前廷议三年内的朝廷政略是援助西北、增兵武备;对建虏的方略是三面封锁,即从朝鲜、辽西、山西三面:辽西固守重镇,山西方面军屯、同时打击向北私运盐茶铁粮食等物资的晋商,朝鲜方面固守藩国、禁止向建虏流通粮食。”
  “在这样的大政纲略下,支持朝廷新政权,可以更好地让朝鲜国配合我大明的方略,对我们实现海陆布局相当有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5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