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精校)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559

  陈启新还要说什么,张问这时说道:“陈大人不用再审了,证据不足,孙大人无罪,散了吧。”
  后堂响起四点鼓声,众人呼道:“叩谢皇恩。”喊完各人从椅子上站起来,都摇头叹气,有的是遗憾,有的是表示鄙视……
  张问从大堂中出来,和首辅顾秉镰一起走了几步,左右看了看大家都散了,张问便没好气地说道:“这个陈启新,是怎么当上大理寺卿的?不是脑子进水的蠢材,定是反水投了三党!叫都察院的人弹劾他,大理寺卿别当了!”
  顾秉镰道:“那这案子难道这样就算了?这事儿可能就是三党那边的人干的……当然,也可能是咱们这边的人故意陷害,总之可不能这样就算了,否则这妖书如何对天下交代?”
  张问想了想,说道:“升沈光祚为大理寺卿,让他全权处理此案。”
  第七折
率土之滨
段三三
告老
  户部侍郎沈光祚改大理寺卿,品级无升无降,但是在妖书案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却上升了。沈光祚刚刚做大理寺卿,就“得到了检举”,一个小官礼部都事王嘉善与妖书的印刷有关。沈光祚便上奏朝廷调查王嘉善。
  一个都事七品小官,朝廷批复准以审讯,于是王嘉善便倒霉了。沈光祚一番循序诱导,王嘉善答应和新浙党合作,攀咬了很多个人。沈光祚并没有马上上书要求立刻三司法问审牵连的官员,而是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略,一开始并不动他们,而“收集证据、明察暗访”。
  在朝堂上沈光祚很克制,但是正因为这种不动声色,让此案愈发紧张。双方都知道一场剧烈的倾轧即将来临。
  当这次平静的朝会散了之后,众人走出承天门,沈光祚的一个老朋友田文贞劝道:“沈大人,这件事儿,你须得谨慎处理才是。”
  沈光祚淡淡地说道:“我自有分寸。”
  田文贞看着威严的城楼叹了一口气,低声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庙堂党争并非一年一月之事,如果把事儿做得太绝,待有一天时势轮回……咱们得给自己留条后路。看几十年前的国本之争,双方各有死伤,欠下的血债使得几十年的朝堂都不得安宁。沈大人不可不察啊!”
  沈光祚道:“妖书指名道姓地攻击我们,如果我们不给予有力的反击,岂不是自认是奸党?你想得太远了,虽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但是以后朝堂会是怎么一个格局……甚至咱们大明会变成什么样,谁又清楚?”
  ……
  到了第二天的早朝,新浙党依然没有大的动作,因为太后下旨沈光祚负责妖书案,沈光祚没有动手,新党这边的人也就比较克制。
  倒是三党出现了点异常:孙承宗请辞。
  这让百官都有些惊讶。孙承宗伏倒在地,说道:“老臣年岁已大,又有风湿之症缠身,请太后恩准老臣告老还乡,在风烛残年里能享天伦之乐。”
  众人心下疑惑,一时没弄明白孙承宗为什么请辞,是表示对朝廷不满?还是弃子认输?
  帘子后面的张嫣说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孙大人这样满腹经纶的大臣正是大明需要的人,请孙大人不要轻言请退。”
  孙承宗诚恳地说道:“老臣年岁已高,精力不济,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还占着重要的位置就是尸位素餐,请太后恩准,把部堂的位置让给有抱负有才能的人。”
  就在这时,兵部右尚书汪在晋也出列说道:“启奏太后,微臣在通州做知府时,虽然捡回一条命,却留下了隐疾,郎中言只有静养才能避免发作……请太后恩准微臣辞官养病。”
  刚才孙承宗请辞,张嫣还没觉得什么,但是紧跟着又一个兵部尚书请辞,这不是等于骂朝堂昏庸?所以张嫣有点生气了,考虑到两个都是部堂大员,张嫣也没有乱作主,她口气冷淡地说道:“你们要请辞,先把奏章走上来,我和诸大臣商议之后再予批复。”
  孙承宗看了一眼汪在晋,说道:“老臣谢太后隆恩。”
  汪在晋和孙承宗的关系非同一般,但这次请辞孙承宗没和别人商量,也没想到汪在晋也跟着请辞。
  众人时不时观察站在前列的张问,但是张问一直都没说话,这段时间,大明最有权力的大臣张问好像十分低调,既不提政略,也没有直接参与“妖书案”的争斗。
  散朝之后,三党的许多官员在兵部右尚书汪在晋的带领下,去了孙承宗的府上。
  孙承宗迎到门口,跺脚皱眉道:“你们是要干什么?老夫这里又没有红白之事,你们这么多朝廷命官来老夫这里来,不是授人以柄结党营私?”
  汪在晋没好气地说道:“恐怕结党营私不是咱们老三党的人,而是新党!”
  另一个官员道:“孙老,您真的要向朝廷交辞呈么?”
  “孙老不能离开朝廷啊,您要是走了,岂不是让那些奸党小人得志,霸占庙堂?咱们一定要和奸佞之徒斗到最后!”
  孙承宗抱拳道:“老夫真是身子骨不行了,无法再胜任部堂。请诸位同僚恕老夫连一杯薄茶也不能招待,你们请回吧。”
  “孙老、孙老……”
  孙承宗返身走回府邸,叫下人把府门给关了。外面的众官热情不减,纷纷嚷着要扳回局面,与新党斗到底。
  孙承宗谁也不见,却叫人把汪在晋从偏门带进府,因为他和汪在晋是生死之交。
  待汪在晋被奴仆带到孙承宗的书房,孙承宗便问道:“汪大人,你为何要请辞?”
  汪在晋道:“孙老要请辞,我也不贪图兵部尚书的官位……孙老与我的交情,比什么官位都重要。”
  孙承宗听罢有些感动,他长叹一声,说道:“人生难得一知己啊,老夫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隐于市井,能有知己一二喝酒,有什么不好的?”
  汪在晋道:“孙老为什么请辞?”
  孙承宗低声道:“在你面前,老夫也不说假话,其实老夫请辞并不是想借此威胁朝廷,更不是矫情清高……老夫是为了自保,留条老命。”
  “自保?”汪在晋摇头道,“还不至于吧?虽然上次那大理寺卿陈启新想把妖书案往您身上扯,但他就是个蠢材,最后不是丢官罢职了么?孙老三朝元老,在士林中声誉很高,谁敢糊里糊涂就动孙老,不得被天下士人骂千百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5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