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精校)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559

  或许沈碧瑶并不擅长与人交往,包括和她的亲人。
  她穿着一身洁白的襦裙,裙炔上的浅色刺绣恰如其分,即不俗也不妖,衬托着她那张平和的俏脸,就像仙子一般如果把青楼头牌出身的寒烟比作妖的话,便可以把沈碧瑶比作仙。
  妾身见过相公。几个字犹如珠鸣玉响,没有一丝杂音。
  此情此景,张问顿时觉得自己脱离凡间,平静到了极点这里不是渲淫的理想地方,不过张问经常想来,大概就是喜欢这种感觉。
  翠丫呢?张问很随意地问了一句,他可不想和沈碧瑶如此拘谨。
  沈碧瑶道:和奶娘到院子玩去了,要不叫她回来请安。
  算了,让她玩。张问一面走进暖阁,一面说道,刚才你不是在弹琴么,我一来就停了,你继续弹一曲我听听。
  相公先坐下吧。沈碧瑶扶着他坐到对面的软塌上,然后才走到古筝后面。
  两个白衣女子时刻跟在张问的身边,端茶送水,照顾得无微不至。
  在这样平静的气氛中,琴声悠扬张问不太懂琴,根本听不出里面的音律好在哪里,不过他心里在想:余琴心在音律上造诣很高,她和沈碧瑶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张问很遗憾自己不通琴艺,根本分不出好坏。
  他左右看了看,只见房间里除了薰炉、琴棋等物件,主要还是各种机械的模型,北面一张大桌案上放满了文书和图纸眼前的摆设让他突然悟了:沈碧瑶的琴声悠扬致远,每次听到她的琴,就像身处原野一般开阔;而余琴心的琴,清幽雅致,如梦如幻,她追求的是艺术上的东西,有些虚无。
  待沈碧瑶一曲弹罢,张问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不过隐去了和余琴心的比较在她面前说别的女人,总归不太好,女人永远都有嫉妒心。
  沈碧瑶认真地听完张问的评价,顿时嫣然一笑:相公不懂音律,却比懂的人还懂。
  类似的话,余琴心也说过。
  张问微笑道:你相公只是悟性高而已,学无止境,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学习的。
  沈碧瑶不善言谈,只是浅浅地笑了一下,粉腮上露出一个小酒窝。
  其实每次张问来这里都觉得有点闷,和沈碧瑶的性格有关系,但他也喜欢这种平静。他是一个善于学习和适应的人,既可以感受到热闹的愉快,也可以感受到宁静的舒心。
  他有些好奇地在房间里左右走动了一圈,注意到摆在这里的模型和上次又不同了。
  这是什么器械?张问指着一个新奇的玩意问道,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沈碧瑶道:那是以汽御动机,织造行那边刚刚试用成功,我便叫人做了个模型,留作纪念。
  哦!我想起来了,上回我去西山,在房山府的纺织作坊里看到过这玩意,当时他们说还不能用,敢情现在可以用来带动纺车了?
  第七折
率土之滨
段四八
大虾
  张太后因有孕在身,不适合在人前露面,已搬到了西苑居住,下旨内阁主持朝事,诸大臣商议处理。朱由检失踪之后,没人来继承皇位,张问与众大臣商议拥立新君。
  现在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自然就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几个儿孙,血脉再远就说不过去了。神宗的儿子,除了天启皇帝的父亲、福王,其他儿子都已在各地就藩,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时刻处于厂卫密探的监视之下。
  朝里经过商议,想拥立桂王朱常瀛为帝,这时却有大臣弹劾桂王荒淫无度,常与数名家奴同御一女,将女子活活折磨致死,令人发指云云。
  然后大家又考虑万历皇帝的其他几个儿子,无一不是昏君的苗子关键是这一辈人的年龄都不小了,很可能不好控制。
  最后总算确定了下来,由万历皇帝的孙子、桂王的儿子,年仅五岁的朱由榔继位,明年改年号为永历。继中兴皇帝后,这是连续二任幼主,明室的衰微开始不可逆转地进行。
  天下士人情绪复杂,有的无限伤感,免不得伤春悲秋悄悄写下许多令人潸然泪下的诗词;有的认为这是天道,盛久必衰衰久必胜之类的规律;有的觉得当此格局交替之际,正是发迹的大好良机而更多的人,意识到天下将变的时候,想的是如何保住已得的利益,比如:我的土地会不会因为政权交替被人夺走,我的商铺会不会受到影响是固定资产牢靠还是黄金白银牢靠,是声望名誉重要还是官位权力重要?
  当张问从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走过,看着人间百态,思考各种人的心理,也是感概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在这时,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吵闹声,街道两边许多人都驻足观看。张问有时候爱看热闹,见状便加快了脚步,想上去生了什么事儿。
  只见街道中间有两个穿短衣的人正在扭打,其中一人对围观众喊道:他偷了我的钱袋,反而打人,这是什么道理,乡亲们快帮我!
  张问身边的玄月见状,对旁边的一个便衣侍卫递了个眼色,侍卫便欲上前帮忙,不料这时张问喊住了他:有胥役来管,我们先看看。
  侍卫听罢便走了回来,护在左右。
  就在这时,只见那小偷从怀里摸出一把短刀来,众人哗然。小偷面对无数的围观众,扬了扬刀子,恶狠狠地说道:最好少管闲事!
  周围不下百人围观,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挡,小偷拿着短刀逃跑时,路上的人都纷纷让开道路,以至于小偷长扬而去。
  我的钱啊路中间那人大哭。围观的人们这时开始义愤填膺地骂那小偷,同时好言宽慰受害者破财消灾云云。
  戏看完了,走吧。张问淡淡地说了一句,带着几个侍卫继续在热闹的大街上行走。
  街面上一片太平盛世,各种酒楼食铺客人爆满,又有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三个月的国丧已过,还有歌妓粉头吹拉弹唱,公子少爷调笑取乐,更增吵闹。街边的招牌一块比一块做得花俏,店家的笑容一个比一个灿烂,里面的货物玲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眼前的一切让张问很是满意,虽然朝政格局多有动荡,不过对民生没有太大的影响,是他张问一党保住了这繁华似锦。
  过了一会,张问招了招手让玄月上前,然后问道:玄月,刚才那个小偷如此嚣张,你可知道为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5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