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精校)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559

  旁边的岳托急道:“皇阿玛,可能是南人的奸计,咱们不能犹豫了,赶快北撤!”
  河流南岸,辎重弹药被点燃焚烧,不时传来“轰”地一声火药爆炸,四面黑烟弥漫,乱兵惊马到处乱跑,战场上一片狼藉。
  对岸的战车在河边排成一线,不断炮击掩护,步骑涉水而来。清兵冲破了后面的一个辎重营,却没捞到一点粮食。代善下令离开战场之后,他们奔走十几里地之后,不见明军追来,这才下令停下来修整。
  忽报锦州援兵中的步骑离开了车营大队,直上小凌河,满清众臣顿觉不妙,大都意识到明军故意将辎重营暴露在骑兵打击下完全是个诱饵,目的是为了拖延他们。
  粮食没抢到,很快就面临杀马充饥的境地了,众人纷纷进谏代善退兵。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东面秦良玉部主力离开了松山,正向小凌河下游调动。
  岳托忙道:“皇阿玛,现在我军战无粮草,小凌河下游被秦良玉控制,我等应立刻从锦州西面渡河,突出重围。”
  到了现在这样的境地,代善只得下令北退。
  小凌河上中游东西流向,从蒙古哈刺镇进入辽西走廊之后,经锦州转向,向南直入大海,现在是横在清军主力北退路线上的一道屏障。
  河防以锦州为中心分为两段,秦良玉部七八万人调往小凌河下游地区之后,极大地增加了清军从此段渡河的难度;相比之下,锦州上游防御比较空虚,因朱燮元部要重点防守锦州,兵力不足……待从南边过来的十余万大军到达小凌河之后,方能巩固上游防卫。
  代善遂决定从锦州上游渡河。
  正行进时,忽报边墙一带的明军骑兵离开了车营大队,正在迅速北上;锦州内也有一部骑兵出城向西运动。
  很显然这样的异动是为了在锦州上游阻挡清兵。于是代善下令加快行军,同时调令前锋骑兵一部赶到小凌河相机而动。
  前锋骑兵迅速赶到小凌河锦州上游时,发现北岸有大量的明军枪骑兵和一些骑马的鸟枪手。待清兵靠近河岸时,对岸的鸟枪手便从马上下来,用火器射击。
  明军步兵使用的燧发鸟枪,射程一百多步,直接便可以从对岸杀伤清兵;而弓箭的射程无法企及。清兵奈何不得,他们沿河寻到一处水浅的地方,试图涉水过河。对岸明军在河岸一直监视清兵的东西,不多时明军的一支马队也出现在面前,那些人从马上下来,排成火器队形向南岸的清兵射击。
  清军前锋将领见那股明军人数不多,便下令冒着铅弹涉水过河。清兵在水中行进缓慢,成了活靶子,中弹落水者不计其数,他们尝试了两次都未能过河,眼看附近更多的明军陆续赶来,他们只得放弃渡河,从河岸离开。
  第七折
率土之滨
段七三
日月
  九月初,辽西地区的天气已十分寒冷,很多京官不适应东北的天气,都穿上了袄子或大衣御寒。但是气温仍然没有低到让河水结冰的程度。
  小凌河南岸的清军主力粮草耗竭,迫不及待要越过小凌河,明军增调各路兵马在小凌河与清兵大战。永历五年初以来历时半年多的辽西走廊大战,已到了最后决定胜负的关头。
  时义州的六万清朝新军南下接应代善主力,明军参战兵力主要是锦州兵以及沿边墙北上的骑兵,双方人数相当,交战总兵力三十余万人。
  小凌河流域战况激烈,而宁远城这边依然很安静,甚至连炮声也听不见。张问一大早就站在城头等待消息,一站又是半天。因为是大战的日子,许多文武官员也来了城头。
  寒风时起时息,城墙上下安静无事,除了官兵经过时的脚步声和官员们小声的议论声,只剩下旌旗被风吹得“哗哗”的响动。
  张问一直都没有说话,却突然自言自语地说道:“关键时刻,还是没靠上战车,松岭下面的装甲师要赶到小凌河估计还得两天,朱燮元应该已经下令步军离开装甲师北上增援了。”
  这句话正好被刚刚走上来的熊廷弼听到,他便说道:“清军士气低落仓皇强渡,败北是注定的事儿,阁老只管等朱燮元传捷报来。”
  张问闻声回过头,只见熊廷弼正向自己拱手作礼,他便伸出一只手摆了摆:“熊督师不用多礼……这场大仗你没赶上恐怕有点遗憾。”
  熊廷弼想了想说道:“朱部堂在前面,下官在南线,也算参与了的,张阁老不也在宁远么?”
  张问心道我现在没升官加爵的必要了,还要军功干什么?
  熊廷弼搓了搓手,又说道:“这两天天儿真冷,建虏要涉水半身泡在河里真够他们受的。河上的所有桥梁和渡船都被朱燮元烧了,从锦州城倒是能过河,可建虏没时间攻打锦州。上午报来的消息,章照率骑兵正和南岸的建虏对冲,看来建虏想脱身没那么容易,这一仗打下来,咱们对建虏的优势将进一步拉大……”
  张问道:“等锦州的仗打完,我要回京师了,辽东事还得靠你们主持。”
  “朱部堂也要回京师?”熊廷弼忙问道。
  张问听到这句话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笑意:“等大战结束之后,看情况商议决定。”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走了上来,抱拳道:“禀张阁老,京师来人了,是玄衣卫的人,她想见见您。”
  “哦?”张问听到是从北京派来的玄衣卫,便回头对玄月说道:“带她去谯楼。”
  “是,东家。”
  和熊廷弼告辞之后,他便来到东城谯楼上接见了来人。那人进来之后取下头上的黑纱帷帽,张问顿时认出来:她是巧娘,经常跟在张盈身边的人。
  于是张问便道:“盈儿派你来有什么事?”
  巧娘的脸蛋身段确是真生得巧,娇小的身姿看起来有种南方烟雨的感觉,有些柔弱。不过张问知道她的头脑肯定不弱,要不然不会得到张盈的赏识……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是很考验头脑和手法的。
  果然巧娘还没回答张问的话,便看向后边的玄月轻轻点了点头以示招呼,这个小动作倒是巧妙,给足了玄月的面子。
  她轻轻上前了两步,低声说道:“夫人让属下赶着告诉东家,太上皇醒过来了。”
  “什么……太上皇?”张问随即意识到这个太上皇是指天启皇帝朱由校,喜欢木工那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5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