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632

  那言语说来轻飘飘的,并不太认真。
  这时郭绍缓下一口气,轻轻说道:“朕忽然想起一件小事。”
  陈佳丽一副认真听的样子,趁机看着郭绍。
  郭绍沉吟片刻道:“朕微末之时,有一个好友。那好友十分贫寒,老娘去世时,却举债给置办了一副柏木棺材。他说老娘活时实在没能让她过一天好日子,死时怎么也要一副好棺材……”
  陈佳丽听到这里,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
  郭绍轻描淡写地说道:“彼时朕也很穷困,不过借钱给他了。因为朕明白他的心意,是遗憾……朕也经历过这样的遗憾。”
  郭绍说到这里露出勉强的笑容,“现在这一世,朕已经没有这种遗憾了。但心里不知怎么仍旧不满意,而今能做的,就是想让天下人都少一些这样的遗憾。让天下大多人吃饱穿暖,有志者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说完,宫殿里几个人沉默下来,连沏茶的周宪也微微侧目,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郭绍。
  良久后,陈佳丽声音有些异样道:“妾身愿意把自家的财货都拿出来,并且尽力说服别的商人参股。”
  这时茶端上来了,郭绍拿起一只小杯,“沈夫人请,你且信朕,朕一生最重诚信,天下规矩,以诚为本。钱一定会赚回来的。”
  陈佳丽轻声道:“雄主并不稀奇,最难得圣人有怜悯之心。”
  ……
  上京山岗上的大殿内,十几岁的年轻少年手持权杖,坐在虎皮猛兽装饰的椅子上,问旁边的萧思温:“消息属实?”
  萧思温沉声道:“应不会有错,臣的部下已经在东京商帮立足,使节也验明了这个消息。许国欲对日本国用兵,是因发现日本国山阴道有银矿。从各种迹象看,许国现在国库空虚,连军费也开始向商人筹集,现在或想从日本国挖矿填补军费。”
  他顿了顿又道:“不久前,许国使节派人见日本国国主,想册封其国主,以结君臣之义,似乎被拒绝了。以东京君臣穷兵黩武的做法,满朝震怒嚷嚷要打仗。可惜日本国似乎对此毫无察觉。”
  耶律斜轸道:“臣等对东岛也不甚知晓,但东海小国必然远非许国对手,所赖东海路远,许国有劲也使不上。当此时,若许国军力陷在东岛,或在那里吃大亏,都对大辽有利。反之许国若顺利得手,国力更增,大辽更加危险!”
  年轻的大汗皱眉道:“可是大辽向来不善舟船,没法增援东岛。何况大辽前者增援东汉(北汉)、平夏,都吃了亏,现在诸部恐怕也不情愿。”
  萧思温道:“大汗圣明。大辽心腹大患即许国,帮许国的敌国,便是为大辽谋。眼下大辽必不能出兵东岛,可派使节带国书,向日本国通风报信,让他们早做准备;也可派通晓兵事者,指点日本国兵马。”
  大汗耶律贤此时对萧思温言听计从,当即点头道:“萧公以为谁可胜任?”
  萧思温道:“杨衮。”
  ……离开大殿,萧思温立刻请杨衮前来商议。
  杨衮因为在平夏损兵折将,保住了性命,已被削为庶民,到萧府见萧思温时,他穿着一身兽皮,帽子都没戴,秃着一个头顶。人世起伏难料,杨衮在辽国也曾是有名的大将,也是贵族,多年手握成千上万的兵马叱咤风云,如今被夺了一切,乍看和一个牧民也差不多了。
  他虽然惨兮兮的,见了萧思温却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幸得萧公美言,不然吾命休也!”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你虽损兵折将,却非用兵不善,实乃时运不济,老夫觉杨将军仍是大辽之将才,若死惜哉。”
  杨衮听罢动容地以手按胸,鞠躬致谢。
  萧思温道:“不过平夏之战折损甚大,必得一人顶罪,杨将军被削爵罢官并不冤……近日有一桩戴罪立功的机会,杨将军勿负老夫苦心。”
  杨衮忙问:“卑职还能被朝廷启用?”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这桩差事别人肯定不愿意干,毕竟要冒舟覆之险去东岛。但没有将才见识者,老夫又不放心。”
  杨衮疑惑道:“萧公要遣卑职去东岛?”
  萧思温道:“据东京来的消息,许国为夺日本国矿山,意欲对日本国用兵。大汗与诸臣(主要就是萧思温和耶律斜轸说了算)议定两件事,一是警示日本国君臣早做准备,二是为他们的军备战阵建议谋划。
  百年来中原、草原战事连年,战阵战术早已今非昔比;日本国孤悬海外,不能与时俱进,老夫觉得他们对阵上许军,必吃大亏!故须有人指点虚实,许军火药火炮攻城、火铳火炮之术,更是前无仅有,杨将军见识过,正可提醒日本军将帅。”
  杨衮沉吟不已,“东岛上不就是倭人,就算有人指点,他们能打过许军么?”
  萧思温道:“辽军未参战,日本军便是战败,也算不到杨将军头上。你只要被启用,无非是功劳苦劳之别。若是苦劳也无,现在看哪个贵族愿意去?”
  杨衮一咬牙,正色道:“卑职这条命是萧公所救,只要您吩咐,刀山火海卑职也要去走一遭!”
  萧思温语重心长地道:“许国心腹大患,此事杨将军必得尽力而为。另有一事,杨将军等人到了东岛,见识战阵,更能对许军战术更多了解,将来若辽许再开战端,也是大有裨益。”
  杨衮听罢拜道:“萧公所虑者远。”
  萧思温叹了一口气:“郭铁匠南征北战野心勃勃,河西到东海、幽云到南汉,连年扩张,辽西辽东物产丰美,必被虎视。当此国家存亡之时,不敢不虑也!”
  萧思温亲自筹办此事,上京曾经接见过东岛来的使臣,但朝廷从未派人东渡,无法直接调官船。所幸民间贸易一直没有断绝,渤海国旧地的人参、药材是日本国商人最喜购买之物;日本国的刀具、屏风、丝织物等在辽国贵族中也有人买。
  辽国官吏只能找到两国商人协助办这件事,于是杨衮和几个随从只能假扮成商人,混在商队里,先穿过高丽,再渡海去日本国。
  难怪辽国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不愿意干这差事,一路着实有风险。辽国和高丽还没撕破脸,不过关系实在算不上好,因为争夺渤海国地盘,两国一直貌合神离。如果使节被高丽人发现,结果会怎样便难以预料。
  好在商队这条路走得熟,也认识不少高丽人,陆路还算顺利,到了高丽南边,还得换船渡海。这也是契丹人极不愿意的事,他们本来是在草原上骑马的,平素河上的船都很少坐,忽然要乘船渡茫茫大海,根本就是提着脑袋干的活。
  大海上不比陆地,因商船不大,造得也不算结实,若运气不好遇到大风浪,海船一倾覆便无计可施,风险极大。
  杨衮站在陈旧的甲板上,一时间倍感凄凉,摇晃的孤舟,四面一望无际的海水,他感觉自己也仿佛这艘船一般,如浮萍飘荡,前途未卜。
第七百九十八章
迷宫与分享
  春季,东京皇宫着实是个舒适的地方。此时的中原气候湿润温和,没有平夏河西那边乍冷乍热的恶劣天气;皇宫地面大量的石砖,房屋多木质建筑,春夏之际植物繁茂,加上人员众多经常打扫,灰尘很少。郭绍每天清晨到金祥殿来时,总能感受到空气中清新的气息。
  他从銮驾上下车,自金祥殿后面进入建筑群,这片建筑群的后方格局复杂,廊芜迂回形同迷宫。
  及至东殿议政殿后面时,两侧侍立的宦官宫女一起躬身执礼,当值的宦官杨士良便提着拂尘小步走上来,弯腰道:“陛下,大臣们都到议政殿了。”
  郭绍点了点头。京娘也从前面走了过来,抱拳道:“禀陛下,兵曹司上京分司昨夜急报,辽国雇了商船,派使臣东渡日本去了。”
  郭绍听罢立刻说:“萧思温的奸细触角不浅,他们派人去日本,定是探听到了大许朝廷的动静。你传令皇城司,注意密查东京的奸细。”
  “是。”京娘道。
  郭绍遂径直进议政殿,果然见十几个人已经在里面议论纷纷,见到皇帝进来,他们便纷纷行君臣之礼。
  “不在大殿上,不必过于拘礼,你们都坐下说话。”郭绍和气地说道。
  众人拜道:“谢陛下赐坐。”
  殿中有短暂的沉默,大伙儿相当默契,这段时间是一种观望姿态,大臣们先要等等看皇帝会不会开口,然后议事。
  郭绍回顾周围,今天来的大臣一共十五人,包括九个文官、六个国公级大将……大许四百余州最有实权的大臣。皇朝政治,外面堂皇光明,实际非常不透明,关键的事都在后面捣鼓;一如这金祥殿的格局,前面宏大简洁,后殿形同迷宫。
  郭绍今日穿着一件旧的紫色袍服,打扮得寻常朴素,但他坐在御座上,精神依旧。
  他保持着一向的言行风格,神情锐利,言辞清楚语速较快,干脆地开口道:“朕今日有个事要与诸位说,皇室与各地商家将建立‘海贸钱庄’,首期原股价值约一千万贯,枢密院、政事堂、内阁各主官,现在是九人,每人占股百分之一分利。”
  忽然说出来,殿上没什么反应,估计大伙儿还没回过神来。
  郭绍也先停了一会儿,静静地等着,等着他们明白是什么概念……商人们先出资三百万贯作为海上进取的军费,这些资本只占股百分之三十几,那么海贸钱庄原始资本总额便大约是一千万贯。臣僚每人占百分之一,就是十万贯资本的分红。
  十万贯是多少钱?若论对粮食等基本物资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一亿多元人民币;而且这样换算非常保守,因为后世的粮食生产能力比现在强得多,而且现代社会的财富总数对于古代也不是一个数量级。
  另外,十万贯只是原始股。以后海贸钱庄扩大规模后,比例不变,资本总额还会成本增加!
  郭绍相信大伙儿明白的,人对自己的利益总是很上心。
  果然不出所料,王朴首先起身拜道:“陛下待臣等已厚,如此厚恩,臣等何德何能敢要?”
  立刻大伙儿都附和,故作推拒,“臣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有俸禄,不敢受此大恩……”
  郭绍知道这都是礼节罢了,并非真心推拒。就好像他登基时还推辞了三次一样。
  郭绍也不是钱多得没处花,这等“厚赏”实在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认为是必须的一个环节。他觉得“分享”是一个组织非常重要的基本,到了这个地位的文官,如果不能从扩张中分享好处,他们肯定不会支持现定的国策;而战争国策也不能只靠军队,战备、军需、征召等等都需要各衙门协同。
  后世大明太祖就用失败的治国理念实践了一些事的不可能性。明太祖给官员发低工资,剥皮填草严惩贪墨,可是明朝官僚士绅显然自己想办法弄到了更多利益。
  郭绍需要与他们分享,才能保障整个大局的进展。禁军大将已经从皇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有决策权、统摄百官的大臣也该到参与分羹的时候了。
  郭绍嘴上当然不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当下便一本正经道:“尔等不得再推拒,在座诸公,为朕与大许朝殚精竭力,朕焉能薄待?”
  大臣们听罢感激涕零,连宰相范质也一起跪伏在地,千恩万谢,十分感动。毕竟郭绍不止停留在嘴上嘉奖,是很有诚意的实质作为。
  魏仁浦朗声道:“天子如此厚待,臣等敢不忠心?”
  李谷慷慨道:“陛下英明,臣子忠心效死,老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郭绍坐在那里,脸都笑烂了,看起来对大伙儿表忠十分受用的样子。不过他还没有被一群人捧得昏了头,当下便道:“不过朕尚有一事要与诸公商议。”
  “陛下下旨便是,臣等维陛下是尊!”
  郭绍点头道:“好!朕以为土地兼并太甚乃历朝历代的最大积弊,而诸位乃百官之寮,应为天下之表率,从今往后,咱们君臣约法三章,各家及三代内亲属占地总数不得超过三百顷,何如?尔等放心,朕总不会亏待你们。”
  顿时无人急着表态,都在侧目看其他人的姿态。
  史彦超笑道:“你们这些文官,从了罢!咱们封爵厚禄,不也高高兴兴地交了兵权?”
  众人听罢顿时愕然。不多时王朴率先表态遵旨,大伙儿也跟着纷纷赞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6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