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精校)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330

  高力士冲将过来便奋力一刀捅来,他的兵器长自然是率先攻击的。但薛崇训只看了一眼那步伐和身体各部位协调就知道这厮白生了一副很有气势的身材,于武技完全是菜鸟。就薛崇训所知的武技,实在没有高来高去的本事,不过一招一式配上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可以让砍杀防守更加有效,特别是武将们练的战场上用的招数,因为要对付身披重甲的人,都是设法花最小的力气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达到效率最大化……冷兵器杀伤,终究是靠人的体力。
  很轻松地避过了高力士的攻击,薛崇训脚下步调有板有眼,娴熟地一个转身,直接就欺到了他的近身。此刻的转身显得有些笨拙,薛崇训身上还穿着厚重的盔甲,头上还有三支角一样的搞笑玩意,整个一钢铁机器人似的。要是穿的是飘逸的长袍,这么一个身影应该是很潇洒的,薛崇训一边想着一边把手放到了腰间障刀手柄到。
  他配了两把刀,一把横刀一把短柄障刀,当时之时,要把很长的横刀拔出来实在嫌费事,用防身用的小型障刀基本已是够用了。
  “波!”一声金属机关的轻响,忽见有弧度的明亮刀身闪过冷光,“噗”地一声令人听得齿寒的仿佛利器割在麻袋上的闷响,就见鲜血随着刀的惯性被甩出来了,红的血、白的雪相映成辉,说不出是浪漫还是残忍。
  第三十二章
生死
  李隆基没有出来,应该不是怕出来被薛崇训杀了,如今这状况结果已然注定;大约因为他自持身份,毕竟当过皇帝的人,要自个出来见人实在有点掉价。
  于是没什么好说的,殷辞的骑兵便按部就班地发动进攻,守卫庄园的残兵败将死的死的,被俘的被俘,很快这地方就被解除了武装。众军冲进去搜索各处,把里面的人都抓了起来,然后寻到了李隆基的所在,将士们只是守在门口,并未贸然进入,要等薛崇训亲口下令才行……穷途末路,但出身血统明摆着的不是?
  薛崇训抬头看了一眼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说道:“也罢,毕竟是我表哥,进去听听他还有什么遗言。”
  他说罢把手里带血的障刀连同取下的刀鞘一齐递给旁边的家奴,刀具这玩意沾了血水容易生锈,家奴要洗净了上油,这些事情自然薛崇训自己去做。他大步向门口径直走去,两旁全是铁甲军士侍立,这处普通的别墅一时间变得就像军机重地一样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铁鞋踩得地上的积雪“嘎吱嘎吱”地响,薛崇训刚走进院子,忽然起了一阵骤风,将树上的雪吹得簌簌往下掉,漫天白花花的,倒让人一瞬间产生了错觉,仿佛此时不是冬天,而是在晚春,有白色的细碎花瓣飞落一般。
  “三郎就在里面,没别的人了。”房门口一个将领躬身禀报道。
  “身边连个随从都没有?”薛崇训随口问道。
  将领道:“没了,就他一个人。”
  薛崇训想起历史书上李隆基晚年把江山社稷搞得一团糟,老来凄凉孤独临终时,身边至少还有个忠心宦官高力士陪着……他微微回头,现在宦官高力士已经被自己在外面杀了。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传令下去,准备一些东西,毒药白绫短刃什么的,对了还要一口棺材,三郎的遗体得运回长安下葬。不论他干了什么事,身为李唐宗室陵庙里总归会供上牌位的。”
  将领抱拳道:“是,末将这就叫人去办。”
  薛崇训点点头一手挑开帘子,一手习惯性地要去提长袍下摆,却抓了个空摸到了冰冷的铁皮。
  刚走进去,就听见一个沙哑的声音道:“大郎来了,朕知道你会来的。”
  薛崇训循着声音抬头看去,只见一个披头散发身披盔甲的男人正坐在正北的榻上,面前的桌案上摆着一酒壶,杯子几个。薛崇训怔了怔,因为那人满头的长发竟是花白的,就如一个老头的头发一样……但很快就认出此人正是李隆基,虽然他和李隆基不是常常见面,但自己的表哥还是能一眼认出来的。
  在这一刻,薛崇训相信世上传言的一夜白发确实是真的。
  “哈哈……”李隆基忽然摇头大笑,满头的乱发甩得轻轻飘起,映衬着英俊的面孔,就像一个怀才不遇的狂生一般。但是那眉宇之间的忧伤如此明显,看得薛崇训心下也是微微一阵难过。
  遥记得数年前,在长安见这位太子爷,剑眉间英气勃发,沉稳敏锐的眼睛里有摄人心魄的目光。如今,那些东西去往了何处?
  说实话,李隆基是薛崇训的宿敌,但薛崇训打心眼里觉得这个人牛逼,无论外貌气质还是修养见识,都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人……能人、牛人,曾经不可一世名震天下背负着天下人希望的俊才,结局不过如此罢了,薛崇训顿时生出一股子似乎惺惺相惜的伤春悲秋来了,忽然有些颓然,不过如此罢了。
  回想起当初为了置之死地不择手段,各种伤天害理毫无道德廉耻的恶事做尽,现在这件事总算走到最后一步了,薛崇训却是没有多少得意洋洋的成就感……李隆基和自己有血缘关系,亲表哥,有多大的仇恨?可事实是薛崇训把他们家搞得家破人亡,现在连一个人都不剩了,只剩李旦在道观里避世万念俱灰地修所谓的道。
  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过薛崇训只是感觉有些许忧伤,并无多少不快。相比体会自己家破人亡的悲剧,看别人的悲剧,他妈的显然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儿。
  忽然李隆基收住大笑,神色一凝喝道:“见了朕还不行礼?”
  薛崇训怔了怔,然后抱拳弯腰道:“陛下万寿无疆。”他面无表情,并没有多少嘲弄的意思,更没有笑。
  倒是李隆基说罢忽然哼地冷笑了一声道:“可笑还是可悲?”
  薛崇训道:“既然三郎想听,我一向不太愿意扫别人的兴……不过两年前胜败难测,三郎倒是真的差点君临天下掌控一切,回忆起来我也有些后怕;而这回却没那么惊险,你一开始起兵,胜算机会就不大。”
  李隆基没搭话,疯过之后,就陷入了沉默。薛崇训问道:“表哥还有什么话要说,我洗耳恭听。”
  “表哥?”李隆基冷笑了一下,摇摇头道,“本来觉得应该有很多话说,忽然又觉得没什么好说的。现在我想的最多的倒是下面的东西,不知还能不能见到大哥、二哥……咱们兄弟五人也该聚聚了。”
  薛崇训默默地听着。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啥也没说,伸手拿起酒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满了一杯酒。
  薛崇训顿时问道:“酒里有毒?”
  李隆基淡然地点点头:“所以我就不请你喝了。”不知他觉得这句话有什么好笑的,嘴角竟然露出了一丝笑意。
  当他端起酒杯缓缓靠近嘴边时,薛崇训不禁说道:“就这样了?”
  “还要怎么样?”李隆基仰头一饮而尽。
  薛崇训默默地端详着他的脸,站着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他毒性发作。过得片刻,只见李隆基有了反应,拳头仅仅握着,脸上露出痛苦之色,嘴角一缕鲜血浸了出来。
  要死了,薛崇训颓然地低下头。
  就在这时,忽然李隆基慢慢地说道:“是堂堂正正地站着死,还是跪着苟且偷生?”
  薛崇训沉吟片刻,疑惑地琢磨着这句话:他是指起兵之前就已经意识到失败了?之所以要孤注一掷,是像死得轰轰烈烈?近十万唐军在黄河南面血拼内战,国力消耗巨大,他这个轰轰烈烈倒是挺奢侈的。
  他正想问李隆基是不是这个意思时,发现他已经歪在榻上,好像已经死了。
  薛崇训上前几步,在他的鼻子上一探,又解开他的盔甲按在胸口挺了一会,除了还有些温热,心跳已不见。
  “来人。”薛崇训回头喊了一声。
  一个将领走进来抱拳道:“王爷有何吩咐?”
  “棺木准备好了,就把他的尸体洗干净换身衣服。”薛崇训想了想又道,“去取面有国号的旗帜来。”
  过了一会儿,那将领便抱着一面折叠好的锦旗进来了。薛崇训接过来抖开,只见上面有个“唐”字。他便展开轻轻盖在了李隆基的身上,转身往外走。
  走出门外,发现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于是薛崇训干脆就和张五郎等部下在这庄子里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起来时,这场战争几乎已经收尾,很难再有打斗的场面。薛崇训以为战胜之后想血洗洛阳敌系,把李隆基一党的人屠杀以泄愤,哪想得真赢了,他突然觉得没有必要。便下令:禁止滥杀,一应罪臣看押送长安交由司法部台论罪;查明罪犯事迹登记造册,卷宗送大理寺。
  部将开始集结四面军队,准备开拔洛阳光复原被叛军占领地区的统治权。薛崇训等待的当口,忽然想起一件小事来,便找来宇文孝说道:“叫人查查,俘虏官吏幕僚里面有没有叫姜长清的。”
  姜长清何许人?当初薛崇训送金城公主和亲那会,遇到麻烦跑路,结果跑到陇右廊州地界时,运气不好遇到这厮是李隆基的旧党,遂暗算薛崇训,差点没要了他的命。
  薛崇训相信一切都是要还的,你要弄死老子,老子和你讲仁义道德?
  很快宇文孝便回禀确有此人,薛崇训便下令道:“查明此人的家眷贯籍,叫张五郎……还是让殷辞干,协助宇文公把他们全部灭了!”
  宇文孝也不多问那货和薛崇训到底有什么芥蒂,他毫无压力地说道:“薛郎放心,现在这混乱的情况灭几家人是小事一桩,本来就是李隆基的党羽。”
  薛崇训想了想又说道:“崔日用他们家的人在地方上招兵买马,也参与了叛乱。崔家的、和崔家联姻的,男丁全部杀,斩草除根省得以后找我的麻烦。”
  有时候杀人如此简单,一句话就是几百口人的性命。那崔日用出身河南大族,人脉亲戚都很宽,一句“全部杀”,除去奴仆,就算是有血缘的男丁,没有几百人根本不可能。何况下面的人一旦动起手来,谁有空一个个查,多半有很多无辜的人要受牵连枉死。
  当此之时,几万大军刚经过大战,要血洗李隆基某党羽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根本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谁敢替谋反的人说话,莫非你以前和他们有什么秘密来往?
  第三十三章
进城
  薛崇训集结军队之后便径直向东都挺进,李隆基及其重要部下已死,洛阳守军是不可能再抵抗的,此去大概是没有仗打了,只需接收权力,维护治安就可。
  路上遇到了户部侍郎刘安,这厮两年前就投靠了薛崇训,东都政变时正在洛阳管漕运,居然还没死!
  他见着了薛崇训就大哭起来,说是在洛阳的家眷都被杀光了,呼天抢地悲惨之极。薛崇训听罢正当神色黯然时,旁边有个官吏实在看不下去,没好气地说道:“刘侍郎妻儿老小都在长安,洛阳宅邸只有一些侍妾吧?如今留得青山在,再纳几十个便是。”
  刘安一面抹眼泪,一面说道:“朝夕相处却是难舍旧情,她们受我牵连而死,如何叫人不伤心涕下?”
  薛崇训这才留意看了一番他的神情,眼泪倒是真的,但实在没看出什么肝肠寸断的难过,他便随口安慰了几句,又好奇地问道:“乱党怎么会放过刘侍郎?”
  刘安道:“早先我就意识到情况不对,借口考察漕运出了东都,果然没几日,那姚府尹便暗地勾结李三郎叛乱……当时衙门里那个惨啊,半数以上的同僚被他们当场屠戮,不半日,乱兵便四处搜查逃脱的官员及家眷!洛阳城里变节的叛党,个个手上都沾满了同僚的血,王爷定然不要轻饶他们!”
  他不断强调严惩凶犯,同时也趁机和李隆基党羽划清界限。如果刘安当时没跑掉,刀架在脖子上后是不是要投降变节也难说。
  薛崇训说道:“朝廷自有论断。”他这时忽然想起,上回来洛阳也是刘安接的,想来和他倒是挺有缘。
  一行人在军中一面说话一面赶路,大军并未停止,一直向东挺进洛阳。本来距离洛阳就不远了,还未到中午他们便到达了城池西面。
  果然没人抵抗,只见城门敞开着,城中官吏将帅都在外面站着束手投降。
  薛崇训抬起手来,一旁的部将便传令大军原地停止。薛崇训带着众将幕僚及飞虎团卫队从大路旁边策马向前,走近之后,便见城门口的官吏纷纷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命运的将领。
  悠扬的小雪花依旧在飘,周围一时间显得很安静。此时此刻,只需要薛崇训一句话,全副武装的军队就可以把这些人全部屠杀了泄愤。虽然洛阳是大唐的城市,屠城显然不行,但战争时期纵兵屠戮一部分有罪的人是完全无压力的。
  薛崇训发现前方的伏倒的人群中有个人站着没跪,定睛一看,原来是姚崇。这回名士姚崇可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要不是他易帜,李隆基起事都很困难。
  原本这个时代有许多牛人名人,包括本应大展宏图的明君(玄宗),以及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名臣,其中就包括面前那个鹤立鸡群般站着没跪的姚崇……可是现如今薛崇训亲眼看着他们一个个凋零了。
  包括身边的王昌龄,本来可以在诗歌上名垂青史的,但被薛崇训委以信任之后,有很多正事要忙,恐怕诗歌成就是达不到一定高度了。何况一首诗出名除了本身写得好,也有名人相互吹捧的因素。
  薛崇训忽然有些很异样的感觉和心情,夹杂着许多情绪,就是没有了杀心。他便在马上很平和地抱拳道:“姚相公别来无恙?”
  姚崇怔了怔,或许是没料到薛崇训对于始作俑者之一的他这么客气,他沉默了片刻便直身大声道:“要杀便杀,多说无益。”
  薛崇训还真不想亲手杀他,如果杀了名士,就算世人不会说歹话,后世的人恐怕要给安个迫害忠良的恶名,何必呢?而且除了公事政见上的对立之外,薛崇训对姚崇并没有什么恶感,甚至还感到有些惋惜……反正姚崇因为要为内战负责,恐怕是满门抄斩的罪了,无论哪些官来定罪,都不可能赦免。
  但见姚崇还很有道理的样子,薛崇训忍不住便说道:“此次战乱,死伤者数以万计,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者难以胜算……姚相公就没感到丝毫羞愧?如果你当初不反,李三郎起事都不可能!好、很好,您的心肠叫人好生佩服!”
  姚崇脸色微微一变,“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当此社稷堪危国难当头,我等不振臂而起匡扶正义,难道要坐视小人霸占庙堂祸乱天下!”
  “国难当头?”薛崇训笑了笑,用一种语重心长一般的口气说道,“姚相公等把自己看得太重了,缺了你们,地球……那个日月照样运转,这雪下完了,明年开春庄稼照样可以长得很好。大败西北敌寇六十万,开疆辟土;整顿漕运,粮赋畅通,天下大治……缺了李三郎缺了姚相公,咱们大唐帝国是不是就要灭亡了,啊?”
  所有人都不想自己变成歹人和罪恶的一方,薛崇训后面的部将官吏听罢一阵大笑,听得非常受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