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精校)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330

  只有太平公主一个人神情自若,她拿起茶杯捧在手里暖着手,淡淡地说道:“崇训就该这样无所顾忌地做任何事,世间万姓应该遵守的规矩对他就没有约束,他应该俯视众生为所欲为,古代的始皇帝为了修这地方的阿房宫敢驱使全天下的人,便是如此。”
  鱼立本小心地说道:“晋王很关心民生的。”
  太平公主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但秦朝传不过二世可不能怪在阿房宫身上,始皇帝在时为什么没人敢造反?”
  鱼立本忙道:“殿下英明,洞晓世间万物。”
  “河陇大捷之后我就明白了一件事……”太平公主沉吟道。
  其他人都不敢出声,只有当红的宦官鱼立本很受宠信才能接太平公主的话,应了一声:“是。”
  太平公主道:“当初我和李三郎争的时候,这天下只有崇训才有胆略率二百骑进宫,也只有他才可能以劣势一举击败东宫六率稳住禁军……”她仰头从窗户夹缝里看出去观察了一番黑漆漆的天幕,“我突然悟到天意,我其实不应该活到现在的,后面的日子都是虚幻的。一旦脱离了这个轮回,我什么也不是。”
  鱼立本急忙说道:“殿下万寿无疆,至少长命百岁才是天意。”
  她轻轻摇摇头,转头大咧咧地问玉清:“那晚让你侍寝,你觉得崇训的功夫还好么?”
  玉清看了一眼似笑非笑的太平公主,因为有其他人在场,她也不好说什么,便沉默不言。这里也只有玉清才敢如此“失礼”,胆敢无视太平公主的问话,位高权重者总会有几个宠爱纵容的人,并不是对谁都恐吓威慑。
  太平公主站了起来:“我也去泡泡温泉汤,玉清和我一起,鱼立本你们几个不用跟来了,办你们自己的事。”
  “是。”
  让玉清陪着泡温泉,她们会干什么荒淫的事,常呆在太平公主身边的人用脚趾头都猜得出来,只是不敢从口中表现出来而已。
  她们带着几个宫女走后,鱼立本和另一个宦官张肖便恭送到门口,并不随从而去。待人都走了,张肖才小声说道:“鱼公公,杂家怎么觉得刚才殿下那番话颇有深意啊……现在长安可都在关心着晋王的事,他手下那帮武将幕僚还对朝廷不满,他们主公建立奇功却未得到相应的待遇……”
  鱼立本冷笑道:“薛郎已经是亲王,立了奇功朝里能怎么办?已经没法封赏了!”
  张肖紧张地左右看了看,周围一个人都没有非常安静,但他还是把嘴凑到鱼立本耳边才小声说:“您觉得殿下准备怎么办?现在这情形无非两种办法:削弱晋王的势力,维护李家的地位;或者顺势……毕竟晋王是殿下的亲生儿子。我内里认为吧后者可能更大,刚才殿下那口话不就说明了问题么?”
  鱼立本谨慎地冷颜道:“上头的事少嚼舌头根子!”
  张肖道:“虽说咱们权微位低,可这上面的大事也关系咱们这一大帮人的前程运途啊,怎么能不关心呢?当然以咱们来说,自然希望殿下和晋王长久掌权,否则新主人上来,有咱们这帮子人什么事儿……心里也担心,毕竟殿下是高宗亲女,李家的人呢……”
  鱼立本忍不住小声道:“你不能这么想,现在李家那些皇子皇孙和殿下的关系多远!殿下要是把天下传给他们,能不能信他们给善终都说不定,后世撰的史书会怎么写殿下?这不是明摆着么。相比之下薛郎是她的亲生儿子,连自家人都信不过还能信得过谁,何况薛家的正妻也是李家的人这不还怀上了……家国天下,你得多琢磨琢磨。”
  “鱼公公高明,您的见识叫杂家等莫能望其项背啊……”
  第十一章
喷嚏
  长安城笼罩在茫茫的白雪和寒气中,今日宣政殿小朝,在京的一定品级的官员都陆续赶去参加,大伙一大早见完了皇帝才打算回到各自的衙门办公。现在太平公主和薛崇训都在华清宫,但理政中心并不在宣政殿,而是在外头的政事堂,以张说为核心一帮朝臣手里。故而见皇帝也就是个礼仪问题。
  中书令张说和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刘安在朱雀大街就碰到一起了,这会进了大明宫也一块儿向宣政殿走。旁边偶尔有官吏路过都拱手向他们恭敬地行礼,但他们也不必对谁都礼数周全,对于那些不怎么熟悉的人点点头就可以了。
  积雪中的宏伟宫室依旧挺拔,厚重的轮廓和大气的气势给人永远不会衰落的错觉;而其间的人就如蝼蚁一般渺小,衬托了皇权的牢不可动和世人的低微。但这仅仅是一种错觉,维护此间的力量依旧是人。
  这时只见政事堂那边有个官吏向大道上急匆匆地奔走了过来,走到张说和刘安身边时,一面抖着身上的雪一面说道:“我在政事堂门口等二位已经很久了,一早就听到风声,今上正在准备联名书……”
  “什么书?”张说见他一身是雪,估计已经不顾寒冷在外面站了很久了,衣服上的雪抖掉了不少,连胡须上都有雪花。
  “禅位!”那官员瞪大了眼睛说出两个字,脸色纸白。
  张说听罢怔了怔,和刘安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张说愣道:“薛郎不是还在华清宫?之前也没得到殿下的暗示呀。”
  刘安道:“我也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这种事……”张说皱眉略一思索,便当机立断道,“暂时不去宣政殿,咱们先到政事堂等一会,你马上去查五日之内长安和华清宫之间联络细则,不得错过一项!要快!”
  “是,卑职马上去办。”
  二人走进政事堂坐了一会,但见其他几个宰相都不在这里,也不知还没进宫还是已经去宣政殿,张说冷笑了一下也不说话。刘安倒是提醒道:“要不要先通知其他相公?”
  “他们在各衙门消息灵通着,用得着咱们多此一举么?”张说道。
  等了许久,便有下属官吏查明了文档卷宗报到政事堂来了,张说急忙翻看起来,刘安也凑了过来。张说浏览了一遍喃喃道:“华清宫倒是派过几拨人来,但从名单上看这些人不可能负责如此大事。”
  和张说比起来比较儒雅的刘安也顾不得稳重的风度了,急不可耐地说道:“这么看来,今上干的事并没有得到殿下的授意?”
  “这不明摆着么?”张说撸了一把马脸上的大胡子道,“他也太急了……”
  刘安露出一丝嘲意,“前阵子薛郎大破吐蕃五十万,回朝之后在含元殿面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未跪,今上毫无办法,又听说神策军上下对朝廷的封赏不满,何况那八千精锐还驻扎在长安……今上是吓的。”
  “啊……切!”张说突然打了个喷嚏。刘安听罢愕然看着他:“张相公可得注意身子,这天气越来越冷了。”
  张说忙掏出手帕捂在鼻子上:“你说得对,天儿一冷容易风寒,大家都得将息着点。”说罢又“啊……切”地打了个喷嚏,而且突然还咳上了。
  “我这副模样面圣恐怕要被御史弹劾,来人,笔墨侍候,我写个条呈上去,得回家找郎中抓副药吃吃才行,唉,年纪大了骨头毕竟不如年轻人。”
  刘安呆鸡似的坐了一会,突然也“咳咳”地咳嗽起来,还站了起来在痰盂里吐了口口水,“我也感觉不太利索……”
  张说一本正经看了一眼他,只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让人察觉的笑意,“不过也太巧了,我这真是染了风寒想偷偷懒,刘相公羡慕就不能想想其他事儿么?”
  刘安汗颜地抱拳拱了拱手,也不好说什么。
  俩人弄明白了事情就开溜,但也有很多大臣反应迟钝的,硬着头皮去了宣政殿,然后李承宁拿出那联名书让大伙签字画押……这事儿就难办了,禅位的人姓薛,这么大的事谁都会惶恐不安,签名也不是不签也不是。
  也有正直的官员当场就大骂:“陛下如此作为,百年基业毁在亲手,以后还有脸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李承宁穿着金黄的龙袍在上面坐立不安,无言以对。
  又有人粗着脖子说道:“陛下不仅自坏基业,还要陷太平公主殿下和晋王于不义!”
  李承宁叹了一口气道:“诸位不解朕的苦衷,当初朕就不想登位,就是大家非得让朕坐这个位置,现在是如坐针毡……如果你们觉得禅位不成,那朕退位好了。”
  就连一向正直敢言的宰相李守一都看不下去了,没好气地说道:“陛下究竟想怎样?臣就不明白,此时谁说过陛下有什么过错?凡事讲个名正言顺,如果有人明目张胆地逼迫陛下,臣等第一个站出来据理力争,可没有人这么做,陛下究竟为什么要召集臣等为此荒谬之事!”
  被一帮子人这么一劝,本来决定干的李承宁又动摇了,他左顾右盼惶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良久之后才说:“容朕三思,明日再朝。”
  大伙已经顾不得面子和礼仪了,很多人当场就摇头叹息。
  散伙之后,李承宁乘驾回到蓬莱殿,他的母后赵氏忙上来问事情怎么样,李承宁脸色苍白道:“朝臣们都反对,说我那样做就是大唐的罪人,我一时害怕就改口说退位,想着吧我撂挑子不干了换一个人,别人爱咋咋地……”
  赵氏见他的肩膀都在抖,顿时怜惜地拂其背好言道:“宁儿别急,翰林院有两位学识谋略都很好的先生今日正好来了蓬莱殿,你让他们给你出出主意。”
  这时就见两个儒士走了过来跪倒在前见礼呼万寿无疆,李承宁将他们扶了起来问策。翰林院的官……虽然才学没得挑,但有些人尚未有机会到要害衙门历练,缺乏经验,光是纸上谈兵。不过赵氏母子现在也找不到别人,那些掌权的大臣哪个愿意实心过来帮他们出主意的?
  一个儒士问道:“陛下在宣政殿是怎么做的,宣布退……那事了?”
  李承宁道:“朕只说要三思,明日再朝商议。”
  那人松了一口气道:“陛下现在不能丢下了,您要是这么消极退位,人家很容易就能重新扶植一个李唐的后人上去,然后该咋办还咋办……可这样大功就不是陛下的了,往后的处境……”
  另一个人反对道:“你怎么能这般劝陛下?!大唐李姓正朔,岂能说改就改的?难道是太平公主那家子派人来逼迫陛下?”
  李承宁道:“那倒没有,可事儿不是明摆着么?神策军就在长安他们一直说咱们李家亏待了薛崇训,虎视眈眈的;而禁军又不听咱们的。那日在含元殿你们没瞧见,薛崇训连跪礼都省了完全目中无人身边一帮从战场上回来的悍将,身上还有股子血腥味儿。我现在晚上觉都睡不着,做梦也梦见乱兵杀进宫里来了……”
  赵氏听着十分揪心,她哭道:“这李唐的社稷也不能全落到咱们家可怜的宁儿身上啊,现在朝廷这么副景象更不能怪咱们,宁儿刚被人推上皇位的时候,就已经那样子了,咱们说了也不算根本没人听,这能怪咱们吗?那些大臣动不动就拿祖宗基业压宁儿,好像是他弄成这样的一般,他们就是想见着我的儿子被人逼死才高兴!长安的那些武将口无忌讳见人就说皇帝应该给他们家薛崇训的功劳封赏,这是什么意思?都封成亲王了,再封不就是想要李家的江山么?刀都在别人手里,别人想要宁儿有什么办法?你们给评评理。”
  第一个儒士叹了一口气道:“还是得主动立功,毕竟薛氏与李家也是姻亲,他的母亲也是李唐公主,既然陛下不能扭转乾坤不如与之相好,皆大欢喜。”
  俩谋士也说不到一块儿,另一个立刻就摇头晃脑道:“这事没那么简单,您也说了,太平公主不也姓李?咱们李唐也不是没人,太平公主的实力可不比薛氏小,她干嘛要背叛李家祖宗?”
  “您真是只读圣贤书不想世间事,就说武周那会儿,女皇改朝换姓,太平公主可有什么不满意的?她可是在周朝过得顺风顺水,这朝里怎么捣腾,都是他们一家在那里弄,换什么名号有何关系?太平公主是愿意顾个李唐名分把大权交给远亲,还是给自家儿子?”
  那儒士听罢愕然道:“您的胆子可太大了,这么说太平公主殿下,就不怕隔墙有耳把你抓去砍头了!”
  这时李承宁都皱眉了,气道:“你们要吵回翰林院去吵!请回罢!”
  二人忙住了嘴,忙怏怏告退。
  李承宁待他们走后抱怨道:“母后找的都是些什么人,这俩人是怎么混进翰林院的?”
  赵氏道:“我觉得他们有个人说得挺有道理,武周当位时,也没见太平公主怎么样……”
  第十二章
野心
  长安搞出那么大的事,就不是留守的中书令张说可以“权衡利弊妥善处理”的了。宣政殿的小朝刚刚结束不到半个时辰,政事堂派出的信使便快马加鞭直奔华清宫,不到半天工夫就到了。
  奏书很快到了内给事鱼立本手里,因为他是常常侍奉在太平公主身边的人,东西给他可以最快地到达太平公主的手上。
  鱼立本先去禀报太平公主,这时她正在长春殿里泡温泉。芙蓉湖岸的大殿常常用来欢宴,后面的这座长春殿才是太平公主在华清宫起居的地方,内设温泉汤池仿佛四季如春,故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鱼立本到了地方,得知太平公主正在沐浴,就不便进去,虽然他是宦官不算男人,不过宫里就近侍候贵妇们起居沐浴更衣的人还是以宫女为主。他便把信交给了一个相熟的宫女那进去。
  传递了这边的消息,鱼立本心里一琢磨,又赶着去星辰汤那边去了,薛崇训住在那里。问明白了所在,鱼立本便上了温泉一旁的阁楼上,只见薛崇训正坐在栏杆旁和人下棋。有一个当官的老头坐在对面,另外还有一个中年人坐在中间捻着下巴的胡须饶有兴致地观看。
  “鱼公公请坐,我这正落了下风呢。”薛崇训头也不抬地说。
  鱼立本提着拂尘疾步上前,红色的长袍被踢得上下翻飞,他一边走一边说道:“长安有事儿,打搅了几位。”
  那官员一瞧鱼立本的表情,便知趣地不约而同站起来抱拳道:“老夫先行告辞,改日再来与王爷对弈。”
  薛崇训回了礼,然后问鱼立本:“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在长安闹了一出,召集大臣要联名请薛郎登极,他要禅让帝位!”鱼立本道。
  薛崇训愕然道:“怎么突然闹这事儿?咱们又没逼他……母亲大人可对今上有什么举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