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精校)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330

  薛崇训无言以对。
  第五十七章
数学
  天子既不上朝也不看奏章,成日不见人。不过他在哪里在干什么人们还是知道的:蓬莱殿那么多人,还得轮换着侍候金城的寝宫那边的饮食起居。薛崇训不干皇帝的工作,暂时转行干起了著书立说的事儿。
  首先是写数学方面的东西,数学是一切理科的基础。他先从阿拉伯数字开始写,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很早就有了。薛崇训感到惋惜,玄奘大师大老远跑去天竺取回来了佛经,为啥不把阿拉伯数字带回来。这玩意很简单,但比起汉字来更适合应用于数学,主要便于立公式运算。
  佛经带回唐朝后还不是本土化了,很多去寺庙求神拜佛都很功利,在薛崇训看来那些经书真没起到多大的现实作用,反倒是阿拉伯数字很有价值。只是中原只重视圣贤之道,对这种东西不怎么看重。
  阐述阿拉伯数字的规则,包括小数点、四种运算符号都很简单,薛崇训一个时辰内都写完。这种东西附带文字注释,文人们一看就懂,完全不用担心。能读通四书五经的人,领悟这些东西不是小儿科么?古人显然没想象中那么傻。
  接下来是算术,他也不用写太多,本来现在加减乘除的算法大家都会,不然算盘是怎么弄出来的?薛崇训只需要举例各种算法用阿拉伯数字列式的例子就够了。
  到吃午饭的时候他已写完了这么大一部分,这是给官僚文人们看的东西,可以简略描述,不用长篇累述。若是以后要用这种东西编教材教孩童,那就是官吏们的事儿了,薛崇训不用亲自去干。
  他匆匆吃了点东西,又开始埋头专心写东西,反正其他事儿有宫女们侍候着,完全不用干别的。下午他开始进行代数、平面几何的写作,同时进行,一样写烦了就换一种。在代数方面,因为习惯和方便的原因,还是使用字母,毕竟甲乙丙丁夹在阿拉伯数字里有点奇怪,比如a就注音“诶”,b就“比”,就是个符号而已,等别人看习惯就无障碍了。
  几何方便比较麻烦,涉及到度量衡的问题,虽然秦始皇也重新规定过书同文、车同轨,但薛崇训考虑之后决定不引入米、分米这种单位,反正丈、尺、寸都是现成的,世人也用习惯成了共识,将就用就是,左右就是个衡量的单位。说不准以后中国在这方面发达,别人来学习还觉得尺寸单位更加正规……这玩意不是军事机密,薛崇训可以颁法令严禁泄露火药火炮的制造技术,但别族要想学这方面的东西,就无法保密了。
  什么方程式、方程组,平面几何证明等边等角之类都是简单的东西,薛崇训废寝忘食,到第三天就全部写完。就那么些公式和论证过程而已,初中生的小游戏。
  第三天开始涉及到向量、集合、函数,然后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这些东西时薛崇训就有点头疼了。记得前世高考数学一百三十几分,理综考了二百八十几,但时间过了那么久,这会儿干的事也不仅仅是做题,主要是要将每个公式的推论描述清楚,让别人信服。这就有点蛋疼了,很费力的事。
  他又想到高等数学方面更多的推论更加头疼,所以打算只搞出微积分就行,而且这段比较高端的内容不加入科举中。毕竟高等数学是应用现代技术中的,在眼下这种环境中没有实际价值只能当成围棋一般的智力游戏。
  金城公主的这间宫室中很快摆满了各种稿纸,被薛崇训丢得到处都是。他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就是写完一页就随手一丢,以为有人侍候着收拾,殊不知宫女们谁敢动啊?
  她们大多连大字都不识一个,眼前这满地的运算公式在她们看来形同天书,万一妄动了皇帝找不到自己放的东西怪罪下来,也许都不用他金口玉言,金城公主就得拔了她们的皮。
  送饭的宫女小心翼翼地退出宫殿时小声议论,一个宫女说:“皇上在写什么东西啊,都好多天了。”另一个道:“可能在算天道国运,咱们别多嘴。”
  里面的薛崇训已经念叨了好几遍“有铅笔就好了”,但大伙都不知道什么是铅笔,自然没地方给他拿。金城公主传来鱼立本问,鱼立本也是闻所未闻。
  薛崇训写的那些东西,从阿拉伯数字开始前期她都看懂了,后面比较复杂的公式牵涉到更多公式,她短时间内无法记住全部公式,所以推理过程就看得云里雾里。不过她倒是清楚薛崇训大概在写什么东西,正如他口中所言“数学”。
  他已经快十天没换衣服洗澡了,形象几乎是蓬头垢面,别人要侍候他沐浴更衣,他还要火。一日正情绪烦躁,有个宫女不小心惹到他,被他直接下旨拉出去打了一顿,打了个半死。除了吃喝拉撒睡,他是整天都在捣鼓那玩意。内侍省还按要求做了各种各种稀奇古怪的工具。
  金城也挺郁闷的,虽说薛崇训成天都呆在这里,却不像以前那样坐聊时不时投以让人心动的目光,而今完全当她是木头人一般,更不去浴池偷看她洗澡了。宫殿里到处都是纸,连墙上都贴着各种图形。而且这样的日子还不知要持续多久,完全看不出薛崇训有停笔的意思。
  宦官杨思勖来禀报,杜暹在营州继续挑起战争,率兵从燕郡守捉东进攻击哥勿州,抢劫屠杀各族胡人数万帐,朝臣十分不满认为不利于安定边境,上书要撤换杜暹的奏章堆了一大堆。
  结果薛崇训道:“又没打败仗,紧张什么?哥勿州不是前唐安东都护府的地盘吗,收回来没什么不对,东夷要痛快点投降哪来那么多事?杜暹带兵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不知轻重的人,他自有分寸。”
  杨思勖忙劝道:“杜暹在西域时部下只四千人,就敢长驱直入小勃律与吐蕃军大战。现在手握十几万兵马,只怕开疆辟土之心太切,稍欠长远考虑。”
  “管他的。”薛崇训道,“政事堂不是想要程千里去修城?等我想好这事之后,再换杜暹不迟。”
  第五十八章
是非
  “陛下还在金城公主那里?”孙氏来到蓬莱殿外面时正碰到一个女官,便问了一句。那女官答道:“是,快一个月了,陛下未出门一步。以前还能见着他在四处走动,近来是一回也见不到了。孙夫人要见陛下么?”
  孙氏道:“不见了,我过来看我的外孙女。”她一面说一面从余光里注意着身边一个宫女的表情。那宫女名唤小倩,是太平公主那边过来的人,孙氏用脚趾头都猜得到她在自己身边是干嘛的。别瞧小倩恭恭敬敬的和其他侍女没有什么两样,但谁知道她回头会不会去见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为了皇室的体面,没有张扬薛崇训和孙氏那档子事。在场的人听她问皇帝在哪里,最多以为孙氏是关心自己的女儿得宠问题;可那小倩应该知道点什么,孙氏感觉她在身边就有种说不出的难堪。那种好像随时被人窥视和监视的感受很不舒服,孙氏也不能支开这宫女,更不能想办法除掉。打狗还得看主人,她是没办法反抗太平公主的。
  薛崇训呆着的地方、金城公主起居的宫室并不在蓬莱殿正殿中,而属于西边的附属建筑群。蓬莱殿以前后两大主殿建筑群为主体,前殿的区域是皇帝起居活动的地方,北边的正中宫室作为皇后的寝宫;除此之外在周围还有许多较小的房屋建筑,有嫔妃女官的寝宫,也有宫女内侍住的地方。于是孙氏等一行拾阶而上,进了主殿中的走廊前往皇后李妍儿住的地方。
  这时见走廊对面迎面来了一群人,李妍儿正在前面,孙氏见状心下欣慰道:妍儿倒是越来越懂礼数了,出门这么远来迎我。
  却见薛家河中公主也在那里,李妍儿只叫了一声娘,而河中公主款款行礼,客客气气地说:“宁国夫人安好。”孙氏因此可以判断李妍儿是送河中公主的,并非专程来迎接自己。孙氏受封宁国夫人,爵位上还没皇帝的亲妹妹二公主大,但一大家子都是沾亲带故的,孙氏终究是长辈,河中公主先见礼确是一个乖巧人,给人一点傲气架子都没有的感觉,挺招人喜欢的。
  孙氏微笑着还礼,留河中公主叙话,河中公主委婉拒绝了,笑称自己也住在承香殿平常都能见到,而小公主薛夏州却不能天天见着。
  小公主没有被带出来,还在宫中让奶娘带着,另外有两个小宫女陪着玩。孙氏去了皇后寝宫才见到自己的外孙女,薛夏州的眼珠子很明亮模样儿也聪明,还记得孙氏,见面就叫了一声“外婆”。孙氏满面笑意疼爱地去抱她,当薛夏州扑进她的怀里时,她的眼中又闪过一丝难以让人察觉的神情……外孙女都能叫人了。正好不远处的梳妆台上有一面铜镜,孙氏抱着小公主时从铜镜中看到了自己的脸,模模糊糊的看起来好像并不老,却依然叫人百感交集。
  孙氏脸上不自然的表情很快就不见了,她若无其事地逗起小公主来。李妍儿在旁边说道:“听说陛下在浴池看见了金城姑姑沐浴,因此就迷上了……而且金城是故意让他看到的,她真的是那么有心计的人?”
  “河中公主说的?”孙氏皱眉问道。
  李妍儿道:“她也是听宫女们私下议论才知道的。”
  孙氏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冷笑:“那你怎么不追问是哪些宫女?你是皇后,有权处置后宫中的人!行,就算河中公主不认识或者不记得是哪些人在议论,那她在哪里听到的总该记得,在何时听到的也该记得吧!这宫里的人平常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哪些人什么时候应该在什么地方错不了,你问明白了立刻让人查,是谁在造谣或者宫女们根本没造谣一查就能清楚……这些事你就不能自己多用心想想?”
  李妍儿见孙氏脸色不好看,一见面就责怪自己,自然不太高兴,有些委屈地说:“一定要查么……要是查出来是不是又要有人丢性命?上次有个昭仪跳井死了,我总觉得那边的人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还是别了吧……”
  孙氏叹了一口气道:“现在当然不能再查了。河中公主一说这事儿,你就该马上追究造谣者;当时都没追究,刚才河中公主又碰到我来这儿,后来才去追究,不是明摆着我在指使你,那我不就把河中公主得罪了?她在承香殿那么招太平公主疼爱的,以后为娘住在承香殿不得时时都要小心?”
  李妍儿松了一口气:“那不追究就是了嘛,何必去弄出是非来呢?”
  “是非不是你装聋作哑就躲得了的。”孙氏苦口婆心地说,“金城公主的心思比你活络多了,而且彼此是亲戚从小就和你玩得好,现在住在蓬莱殿这边,你应该和她多来往避免产生隔阂。既然有流言说她心机重,你作为皇后知道了此事,就应该顾情谊站出来帮她;你却当作不知道,金城公主会怎么想?”
  “姑姑人很好,她不会怎么想的。”李妍儿忙道。
  孙氏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就算是母女之间,她也开不了口正大光明地向李妍儿灌输人心险恶之类的东西。况且旁边还有小公主的奶娘和皇后几个近侍在这里(小倩等人没跟到皇后的内室中),孙氏是相信这几个人不会把自己宫里的事儿往外说,但当着外人她仍然无言以对。
  孙氏的脸上再次浮现出了忧虑之色,李妍儿忙宽慰她几句,她却不全是因为女儿的那点小是非,不过刚才的那件事影响了她的心情而已,有时候情绪的忍耐程度只需要多加一根稻草就无法淡定了。
  她甚至想:母女俩的身份要是对换就好了,让她自己拥有皇后的身份地位,绝不会变成这般窘境……正所谓下棋的不急,观棋的急:占着棋盘上的大好局面结果步步烂招,怎叫人不心慌?
  又或是她和薛崇训的那档子事没被太平公主知道也好,她就可以留在李妍儿的身边,像以前那样替女儿出主意照顾她。
  有些事真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好处不能全部占尽。那件不能见光的事当初不收敛,在太平公主的眼皮底下迟早要败露,然后才会叫她选择要么去承香殿住要么出宫去居住……那时她已经没有选择了,就算抛开个人的情绪也不能选择出宫。
  她太了解薛崇训了,薛崇训是不可能容忍她像其他贵妇一样找面首的。在他看来有人动他的女人比异族进行战争挑衅还要难以容忍,一怒之下血流成河只是拂袖之间的事。就像以前崔家本来还没对金城公主怎么样,就落到抄家灭族的地步,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薛崇训干得太过分,但有些人的性格真不能以常人度之……虽然本来就是毫无意义的。
  如佛家所言,凡心未了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执念。
  孙氏同样有执念,当她在不断说教女儿明智对待问题的时候,自己不也在钻牛角?她明白自己,就算薛崇训能容忍,她也绝不会去养汉子。或许是出身士族,受儒家礼教影响太深的缘故,孙氏实在没有李唐时的贵妇们那样放得开,而且在矛盾中也无法放弃善恶黑白礼仪廉耻的观念。所以武则天不是谁都能当的,她能毫无压力地杀自己的儿子,能正大光明霸气地收后宫,在观念上已经冲破了圣贤、典籍、伦理道德制造的强大秩序和牢笼。
  在孙氏看来,在一个男人面前脱光衣服是一种被征服般的屈辱,在薛崇训面前也不例外。但是薛崇训在她心目中足够尊崇强大,(或者是合法的关系)她便会接受这种屈辱,就无所谓失去尊严了;就如男人们对天子下跪称臣,从来不觉得有失尊严,反而觉得荣光得很:上跪天子下跪父母,上合周礼下合尊卑理所当然。
  于是她注定会在矛盾中徘徊,一面是年轻守寡的尴尬,一面是女儿的大好形势需要克制对薛崇训的思念,而且近来发现了一些事这种思念愈发强烈起来。当她看到与自己有血脉关系的外孙女也有种难以言表的不亲近感。
  第五十九章
脉象
  孙氏去了蓬莱殿回来,果然太平公主很快就知道了。太平公主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承香殿,大明宫更是很少出去,但对于偌大的宫廷却是了如指掌,朝廷里的政务也瞒不过她的眼睛。
  太平公主便召孙氏见面,本来也不打算说什么,孙氏过去又没干别的事。不过太平很能威压别人,见面不提那事也能起到敲打提醒孙氏的作用。在太平公主心里是不愿意孙氏和薛崇训死灰复燃的,一则这种宫廷丑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二则她就是听不得这种事。
  正中软塌上的太平公主打量着孙氏,每次她想起孙氏和自家儿子有一腿都会忍不住多打量几眼这个女人,究竟是怎么勾引到薛崇训的,因为薛崇训身边六宫粉黛显然没必要非得干这种丑事。但每次太平公主也觉得不过尔尔,这次也不例外。孙氏的面相作为前唐郡王的侧妃还算配得上,额头饱满面部光洁五官端正,只是颧骨微微有点高,脸也显得瘦了点,不是公认的旺夫富贵相,所以她出身不错也只能是侧妃。身材也是不错,虽说看起来不那么圆润饱满,胜在丰腴而凹凸有致,特别是胸高而腰小。只不过她到底是满过三十的人了,皮肤再怎么保养鼻梁两侧就看得出来年龄,特别和旁边十几岁的年轻宫女一比,就完全没有小娘那种嫩气的感觉。
  太平公主毫不掩饰地打量孙氏,说道:“你的脸色缺血色。宇文姬,你给孙夫人把把脉,开几副养气色的汤药。”
  宇文姬只得应了一声,她今天正巧过来送养宫的药丸,所以还在这儿。太平公主平日很注意养身,因为年到中年更注重内在的调养,宇文姬医术精湛名气又大自然是首选之人,而且宇文姬也是女人自然懂得更多除治病之外的法子,说起话来也方便。
  却不料孙氏忽然露出了慌乱之色,这会儿太平公主更生疑窦。孙氏忙道:“谢殿下恩,不用了吧……我今天偶感不适,没什么大不了的。”
  太平公主道:“偶感不适,正要把脉瞧瞧。”
  孙氏无言以对,找不到更多的借口推辞,脸色更加苍白,一点血色也无。她看起来很紧张的样子。
  宇文姬站了片刻,见状便走到了孙氏的对面跪坐下去,好言道:“就是把把脉,孙夫人不必担心。您是长辈,又同是女子,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孙氏只得把手从宽袖里伸出手来,慢吞吞地放在宇文姬的手上。宇文姬淡然而自信地轻轻把手指放在孙氏的腕上,她虽然还年轻却从李鬼手门下出道很多年了,脉象怎么样一掐就知。但宇文姬很快就不淡定了,她的黛眉轻轻一皱,放开手撩了一把袖子再次切脉,连呼吸都屏住看起来很专心严肃。
  片刻之后,宇文姬抬头看了一眼孙氏,孙氏递了个眼色,用十分微小的幅度轻轻摇了摇头。宇文姬脸色十分不自然,眼神微微一变。
  太平公主问道:“怎么?孙夫人怎样了?”
  宇文姬忙转身向上面屈膝一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什么也说不出来。太平公主的口气加重再说了一遍:“孙夫人怎样了?”声音已露出了威压,宇文姬顿时感受到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压力。她不得不承认太平公主天生有那种霸道的气质,就这么一句话,也说得不算重,但宇文姬竟然一点撒谎的勇气都拿不出来。
  沉默了一会,宇文姬总算很小声地说道:“孙夫人……有喜了。”
  孙氏的脸色顿时红一阵白一阵,变幻反复,她实在还没想好要告诉太平公主,主要因为内心里对太平公主有种莫名的畏惧。她都是做外祖母的人了,可面对太平公主时却好像晚辈一样的心情。
  太平公主身边的女道士玉清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微的嘲意,转瞬又变得面若冰霜。她可能不是想嘲笑孙氏,而是笑薛崇训……孙氏自从进大明宫后没出过宫门半步,连一个男人都未曾见过,当然除了薛崇训。显然玉清用脚趾头都猜得出来是谁把孙氏的肚子搞大的。
  而当场最淡定的人就是太平公主了,忽然冒出这么一件事来,她仍然面不改色,淡然问宇文姬:“几个月?”宇文姬答:“四个月。”
  太平公主瞟了一眼孙氏的腰,却是看不出来,这才有些诧异。孙氏红着脸道:“我是打算向殿下说出来的,但还没准备好,所以衣服内用绫带系过。不是存心要隐瞒,请殿下恕罪。”
  “谁的?”太平公主又问。
  孙氏愣了愣,心道不是废话么,但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不仅需要查时间,还得她自己亲口承认……因为薛崇训贵为天子,身边那么多嫔妃到现在还没皇子,如果她产下的是儿子,极可能会是帝国唯一的继承人。所以孙氏从来都不觉得怀孕就天塌下来了,没人会动她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实在……感到非常羞耻,对谁都难以启齿。她想找机会先告诉薛崇训的,结果薛崇训成天见不着人。
  她便垂首用蚊子扇翅膀一般的声音答道:“陛下的。”
  太平公主回顾周围威严地说道:“这里的人,敢对其他任何人说半个字立刻灭九族!”周围的近侍听罢忙跪倒在地,伏身在地板上,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她很满意近侍们的表现,然后转过头来说道:“你不能再留在大明宫了,明日一早就让羽林军护送到华清池善养,一定注意将息保胎。”
  显然太平公主觉得这事儿更多的是好事。当今的晋朝不只是薛崇训一个人的王朝,她太平公主至少拥有一半的江山,母子俩谁享江山享得久还说不定,太平公主修道之后觉得自己可能活几百岁呢。至于这江山以后姓什么,那是她死后的事,何必太在意……而且薛崇训的后代坐江山,还会给她一个好评价,没哪个子孙后代蠢到说自己祖上开国之君的亲妈是坏蛋的。
  晋朝要稳固,皇帝没有继承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所以太平公主极希望孙氏能生一个儿子。在国家社稷的重要面前,这儿子是谁生的不重要,只要是薛崇训的就行。
  太平公主又下令道:“去把崇训给我叫来,让他别成日写那天书了!”
  第六十章
孝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