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如菊第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46

  这天下晚,菊花估计橡子果晒得差不多了,便跑到院子里,穿着鞋子踩那晒得干干的橡子果,只听“噼啪”响成一片,果壳碎裂开来,那黄色的果仁就露了出来。
  郑长河坐在床上问道:“花呀,这么的能将壳去干净么?”
  菊花一边低头寻找那还未踩破的踏上去,一边回道:“能哩!就是有些弄不干净的,到时拢到一起,用棒槌捶几下,也就砸开了!”
  青木从学堂回来后,忙帮着用棒槌敲打起来,菊花则用麻袋将果仁往袋里捡。兄妹俩一直忙道天黑,才将这一批果仁收拾好。
  青木问道:“这果仁还要磨碎哩。这几天忙,要点灯晚上磨了。”
  菊花说道:“不碍事,直接用棒槌砸碎了泡也成。猪哪有那么讲究。等闲了,我们再磨一些,看能不能做菜吃。”
  青木瞧着菊花不相信地说道:“人咋能吃哩?那么苦!”
  菊花对他说道:“猪吃了都没事儿,不就等于替我们尝试过了么?你瞧这些天咱家的猪长了不少,说明这个橡子是个好东西,只是先前咱们不会弄,怕它的苦涩味儿,不敢吃罢了。如今既然晓得用水漂能去掉那味儿,干嘛不试试好不好吃哩?哥,你别管,我先少弄些试试,吃不死人的;要是好吃,那也是能做了来卖的。”
  青木听她将人和猪对比,心里很是别扭,又一想,小时候饿肚子时,也吃过野菜野果,这也没啥!于是说道:“明儿晚上我家来磨吧!”
  菊花点点头,她想,到时候你们就爱吃这橡子豆腐了。
  到大舅铺子开张的日子,杨氏去下塘集恭贺,菊花则在家里细细地烧猪下水,好让杨氏明天一早挑到集上去卖。
  因是第一天,菊花不敢多做,只做了一副下水。
  心肺和肠肚分开做,加了些腌菜,做好后混在一处,好方便下锅热;香酱是熬好的;又用醋辣椒青蒜烧了一斤小干鱼;菠菜等明儿早起,用盐开水焯一遍,加点儿蒜末和油调拌一下就好了,这样比较新鲜。
  傍晚的时候,郑长河盯着闺女把菜往瓦罐里装,装好了搬到院子里散热。
  那猪下水足足装了两大瓦罐,有十来斤重;香酱和鱼则用另外的瓦罐装的。
  ********
  以下非正文:
  有人质疑菊花不环保,她细声道:“亲们,后文根本就没有卖青蛙的情节,别纠结这个问题了。”《丑菊》只是平淡的种田文,平淡的作者一度担心会没人看;女主也不是强势女主,是喜欢清静的从城市逃回乡下的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所以,别看到一句话没见到结果就来质疑。作者很看重你们的意见,见了这样的帖子难免心里跟着纠结,又要想着如何解释,很影响写文哩。
  这章为啥要写?那是为了烘托丑菊情急之下把山上的、河里的、田里的资源全搜寻个遍的窘境——前面那许多章不都是在逼迫丑菊么?
  至于为何会起这样的念头,亲们,穷疯了的时候,从身边想办法不是最贴近实际么?这时候她要是还想到环保,那才莫名其妙哩!别说青蛙了,要是青木有本事从山上弄来一头熊,菊花也会把它剁巴剁巴给煮喽!(丑菊抱着赵大嘴送的老鳖坚决道:“我是不会放生的。晚上没菜哩。”)
  还有人叫她别“涸泽而渔”!丑菊无精打采、泪流满面地细说:那下塘集也就一小集镇,不是州也不是府,连县城都不算。人多也是相对来说的,而且是乡村人居多,几千人里面能有几百人舍得掏钱买菜,也算菊花的生意成功了,哪里就“涸泽而渔”了?虽然是一文钱一勺,他要是天天买,一个月可是三十文,乡下人谁舍得?
  幸运的娃儿们,生活在幸福的二十一世纪,以为买东西都跟在超市似的,尽往购物篮里装就是了。他就没见过一分钱也要掰成两半花的日子。就算是一文钱,对乡下人来说,也是要算着用的,哪能天天买,隔三差五地买就不错了。
  就跟看这文的似的,每天点击上万,投票推荐的也不就才几百么?(打个比方,绝不是抱怨,我也曾经历手中无票的日子,书友能来看我的文不知道多荣幸呢)
  所以呢,别再叫菊花郁闷了。还有,先打个预防,这猪下水也卖不长,该歇火的时候顺理成章就歇火了,可别再质疑了,卖几个月就家去种田了,拢共也没赚二十两银子。说好了,再有这样的帖子我可不回应了。
  如今穿越这行当是越来越难了,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叫人咋活哩?
 
第三十三章
开张大吉
更新时间2012-4-14
17:03:48
字数:3018
 那些小鸡围着菊花叽叽喳喳叫着不肯走——那香味吸引鸡啊,眼巴巴地瞧着菊花跑进跑出地忙活,也不肯招呼它们一声!
  郑长河挥挥手,将鸡娃们赶远一些——不一会它们又回来了——问菊花道:“估计能拿多少勺?”
  菊花听爹问,忍不住笑道:“总能卖个四五十勺吧!”
  她瞧着那柄大木勺,有些心痛——这要是在她前世,哪会卖得这么便宜!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卖得和前世一样贵的话,那猪下水的成本肯定也会涨价。
  等杨氏兴高采烈地回来,细细的跟他们说了大舅的铺子在集上啥地方,来了多少人恭贺,第一天开张卖了多少杂货,末了还不忘了说,这铺子离二里铺确实近,往后卖菜也方便。
  这一晚上,郑家一家人都是兴奋的,躺在床上一时半会儿也睡不着。
  菊花尤其激动,自己也没有条件和本事来点石成金,只能脚踏实地的养猪养鸡、做小小的一文钱的生意,希望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青木睡不着,干脆默诵白天学的功课。
  月光从门缝里漏进来,照在地上像一条白练,几条白练横在地上,就有些杂乱!他背一会书,又看一会地上的月影出神。
  另一间屋里,杨氏和郑长河还在窃窃私语,他们在估算明日这菜能卖多少钱哩!
  第二天,天还没亮菊花就起来做凉拌菠菜;青木帮着娘把那些瓦罐和锅勺放进两只大竹篓,又把他爹给背到堂屋自己的床上——不然待会人都走了,菊花一个人可搬不动他。
  一切弄好后,青木就挑起那担承载着全家希望的菜肴和杨氏走入蒙蒙的晨光中——他要送杨氏一程。
  菊花瞧着渐行渐远的娘和哥哥,忽然觉得胸口有些空荡荡的,就像前世考试结束交卷后的感觉——剩下的只等成绩出来了!
  若是成绩好,自然是开心不已,并勉励自己再接再厉;若是成绩不好,多半也不会老是消沉,难受两天便重新整顿心绪,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等下次再考。
  可在等成绩的过程中,心里却很空泛,没着落,不知该干嘛!
  于是,这天上午,菊花和爹就一直心不在焉,老是一个劲地瞧向院外的那条通往清南村的小路。
  家里只有菊花一个人,当然无法将郑长河连床一起弄到院子里,因此他只能呆在家里,通过那并不宽敞的大门望向外面。
  所幸菊花的脚踏实地感动了上天,她的小本生意在这小集镇上并未被人唾弃——杨氏还不到中午就回来了。
  看到杨氏身影的那一刻,菊花极力地克制自己,才没有冲出院子去迎接。
  她微笑着回屋对郑长河道:“爹,娘家来了!”
  郑长河的定力显然要差很多,他身形一震,猛地直起腰,背后靠着的枕头立即滑落一旁,要不是腿不能动,他怕是要从床上蹦下来。
  “家来了?在哪哩?”一边伸着脖子对外张望。
  菊花上前将他背后垫的枕头扶正,让他靠好,这才说道:“爹,你急啥?娘马上就到门口了。别乱动,看碰了腿就不好了。”
  等杨氏挑着竹篓眉开眼笑地进屋,菊花终于松了口气,笑眯眯地给杨氏送上一杯冒着热气的菊花茶,然后等她述说今儿卖菜的情况。
  郑长河却毫无所觉地迫切问道:“咋样,可卖完了?”
  杨氏先喝了几口水,白了他一眼道:“当然卖完了。菊花做的那样好吃,咋卖不完?你是没瞧见,都抢哩!卖完了还问明儿有没有哩。”
  郑长河立即呵呵地笑起来!
  杨氏转向菊花说道:“今儿要多做一些。不够卖哩!”
  菊花问道:“卖了多少勺?”
  杨氏从兜里掏出个布包,一边抖得哗啦响一边说道:“猪下水卖了六十勺。还拿了些把你大舅哩。小干鱼卖了八勺。”
  菊花睁大眼睛道:“咋有那么多哩?”
  郑长河也吃惊地瞧着杨氏。
  杨氏得意地跟他们说道:“是你大舅说的,要是买的人少,那就一勺多拿点;要是买的人多,那就拿平平的一勺。那也不少了,吃两个馒头够了。”
  停了停,她又说道:“就是有点儿麻烦,好些人没有碗哩。不过,我跟他们说了,叫他们明儿带碗来——咱家可没那么些碗把他们用。”
  菊花瞧着杨氏掂着手中的钱袋,乐呵呵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这真是,第一天做生意,娘就领会到其中的窍门了,看来她是有经商天赋的。
  她又问杨氏道:“今儿只卖了早晨的,要是连中午也卖的话,那一天得做多少合适哩?”
  杨氏认真地想了想,默算了一回,道:“怕是最少要做三副下水。三副肯定能卖完。这些人是单买下水吃的,瞧见还送青菜和香酱,甭提多高兴了。都说青菜的颜色好味儿也好,酱的味道也香,从来没有一文钱花的这么值过。那些没有碗的人急坏了,愣是等人吃完了他才借来洗洗再买。”
  菊花终于“咯咯”笑出声了——这生意前景大好啊!
  原本以为是小生意,但她忘了,平民百姓的消费是最巨大的。只要他们买得起,那买的人就多,那市场潜力就无限。只怕往后买这菜的人不会仅限于码头干活的汉子们了,三副下水也肯定是不够的。
  可是,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这下塘集太小了,一天最多也就杀三四头猪。
  下午,菊花把杨氏今天带回来的三副下水全部都烧了。
  晚上,一家人草草吃了饭,都忙忙碌碌、跑进跑出的,搬罐子、喂猪喂鸡、给橡子果换水,砍黄心菜并洗好备用,直忙到天漆黑才洗漱上床。
  那下水就焖在锅里也没盛起来。
  菊花改变了方法,不用大火烧,而是借着柴草的温火余热,在锅里慢慢地焖着,这样等第二天早上再盛起来,既入味,又酥烂,还省柴草!
  这回,三副下水加腌菜烧出来,分量实在不轻,青木第二天早上一直把他娘送出好远才回头。
  可是,今儿杨氏还是早早地就回来了。
  郑长河见了她着急地问:“不是说要卖到中午的么,咋现在就家来了?是不好卖?”
  杨氏笑得满脸开花,嗔怪地瞅他一眼道:“就你瞎说!咋不好卖?卖得可好了,一早上把中午的也卖光了,只好家来啰!”
  菊花愕然地张大嘴巴,好一会才问道:“咋那么些人买哩?”实在是出乎人意料了。
  杨氏咧嘴笑道:“除了干活的人买来送馒头和窝窝头吃外,还有好些人是买了带家去的。花两文钱能买一碗肉,要是搁以往,我也会买的——生猪肉可是都要二十文哩。买两文钱的下水家去哄小娃子多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