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如菊第5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6/646

  何氏笑着大声道:“照你这么说,咱们女人家煮饭、腌菜也是这么回事。前儿狗蛋娘还来问我,为啥她今年晒的酱味道不好,跟我细细地说了她是咋做的。后来我俩猜怕是煮的豆子还没霉透。她可难受了,说要重新再做哩。”
  &
  nbsp;这么一来,众人就纷纷说起来,又拿种木耳、养猪喂鸡等事来打比方。
  板栗等在一旁听了笑得前仰后合,说这些大人从读书扯那么老远,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们没在桌边坐,一人一盘子饭菜,齐排排地坐在地上的小桌椅边吃着。
  槐子见了,沉脸呵斥道:“笑啥?这些道理本就是相通的,是你们自己懂的太少,想歪了。书本上的学问都是先贤从生活中筛选出来,再著书立学的,难道还能凭空造出来?”
  青木看着这些娃儿摇头道:“该好好教导了,咋都成了酸书生哩!”
  菊花道:“吃过饭,你俩去帮他们洗洗脑。”
  葫芦等人听了不敢再吭声,闷头吃饭。
  这么一打岔,郑长河又想起刚才的话头,觉得女婿家书多,如今又有人教练武,闺女这是顾着娘家才操心弟弟跟侄儿,要不然她才懒得管哩,于是就答应让三个娃儿晚上来张家跟板栗一块读书习武。免不了又叮嘱菊花一番话,无非是娃儿还小,不要管太严等。
  菊花听了心里暗笑,面上却答应的响脆。
  杨氏闻言白了他一眼道:“打从来笀去县里上学。她二舅母那样惯娃儿的一个人,眼下都不惯孙子了,整天说来笀都是因为在大姑这才学得好。你倒越活越回去了,连她二舅母都不如了。”
  郑长河呵呵笑道:“我往后也不管了,都交给青木菊花管。”
  众人都不在意。心道这话早几年你就说了。有啥用哩?
  张大栓吃了一块肉,笑道:“要我说。咱们就该享福去,啥事都让小辈们多操心。等天再凉些,咱俩去林子里套鸡和兔子去。我说菊花。你往林子里放了那么些鸡。又没好法子逮,如今越来越多了哩!”
  不等旁人说话,黄豆正吃了一块肉,嘟着嘴巴接道:“爹。我也要跟哥哥来姑姑家睡。都走了,就留我跟妹妹在家。也没劲儿。姑姑,这个是啥肉哩?”
  菊花见他一席话问了两个人、两个问题,有些好笑,便道:“你不是还小么,到了晚上就要睡了,来了也是白来。再说,要是你也来了,那紫茄晚上不是更没劲儿?不如等你俩长大些,到时候再一块过来。哥哥也不是天天在这的,六天回去住两天。”这也算是过礼拜了。
  众人也纷纷劝他,黄豆无法,只能等长大,转而问那肉是什么肉。
  菊花跟槐子低头偷笑,红椒急忙对家里人一挥手,道:“不要跟他说,叫他猜。”一边却嘻嘻笑着低头凑到紫茄的耳边,悄悄地跟她说了。惊得紫茄用小手捂住嘴巴,眨巴着乌黑的眼睛看众人。
  因郑长河来了,张大栓就叫了刘黑子来作陪,听见黄豆问肉,刘黑子乐呵呵地答道:“这个肉哩,是黄狗肉。”
  黄豆吓得站起来失声叫道:“大黄的肉?你们把大黄杀了?”
  众人哄笑起来,板栗和小葱笑得喷饭,红椒也脆笑不止,山芋不明所以,听见说大黄,便对着门外叫道:“大黄,大黄!”
  随着他的叫声,大黄飞快地窜了进来,挨在山芋旁边,偏着脑袋用狗眼讨好地看他,接着又低下头,盯着小桌上山芋的饭碗,一副馋样。
  红椒忙挥手赶它:“狗!走远些。山芋,莫把勺子弄狗头上去了,沾了狗毛不好哩!”
  山芋忙点头,用小胳膊护住自己的竹碗,对大黄道:“我的。”小葱笑着过去将大黄赶开。
  黄豆这才发现弄错了,便问刘黑子:“刘爷爷,你不是说这是黄狗肉么?”
  刘黑子笑得满脸白牙:“就是山蛙,比青蛙大许多,一个都有三四两重,我们都叫它老黄狗。晚上用火把一照,好逮的很。往常没肉吃,我常逮了给黑皮和葡萄他们打牙祭的。”
  葫芦等娃儿恍然大悟。
  郑长河用筷子夹起一块蛙腿肉,就着灯光仔细地端详,一边笑道:“我倒没怎么吃过这东西。往常我跟大栓就喜欢逮兔子。”
  刘黑子笑道:“兔子不是难逮么。这东西容易弄,不过好些人不吃。太太倒是蛮喜欢吃的,我就多逮了几回。”
  说得菊花有些不好意思,在吃上她的确不怎么忌讳,再说,这东西肉质细嫩,比鸡肉都细滑,干嘛不吃?
  正这么想,青山便嚷嚷说这黄狗肉比鸡肉还好吃,要爹也逮些回家明儿烧了吃。
  张大栓等三人就笑着商议,等吃过晚饭就去山路上捉山蛙。
  一时饭毕,刘黑子果然带着张郑二人,提着灯笼,拎了个麻袋去山林里逮山蛙;葫芦和板栗几个读书的娃儿则去了书房看书;杨氏跟何氏带着小孙子小孙女在院子里纳凉说闲话。
  槐子便引着青木回到东厢,菊花也带着刘云岚过去了,他们有事情商量。
  四人在外间落座,菊花帮他们都倒了茶,便商议起建作坊的事来。
  ******感谢妹妹们对丑菊的支持,月末求粉红******
☆、第五百二十七章再建作坊
  
  原来,快要到收橡子果儿的季节了,那山上有两千亩橡树,橡园后山顶上还有四百亩,这些都是六七年的橡树,一季果子能收多少,那不是个小数目。
  哪怕一亩地只收三百斤,两千四百亩山林,也有七十二万斤果子;就算少一半,也有三十六万斤。
  但基本只多不少,因为一亩地就算只种三十棵树,每棵树只需收十斤,就够这个数了。可是,一亩地根本不止三十棵树,一棵树也许收不到十斤果子,平均下来也差不多够了。
  这还是指那些已经成林的橡树,而专门培植了用来种木耳的橡树林,也有两三千亩哩,也是能收些果子的,不过要少些就是了。
  去年的橡子果儿收了几十万斤,家里喂猪喂鸡根本用不了,也腾不出人手来制作橡子面粉,只得贱卖了出去。今年会更多,随着树木长大成林,以后也会越来越多,直到稳定为止。
  于是槐子就跟菊花商量,跟青木合作建立一个作坊,专门生产橡子面粉、山芋粉、藕粉以及山芋粉丝,让青木来管理,张家是抽不出人来管的了。
  “这坊子要建在小清河边上,借着水力带动石磨,不然用人来推磨肯定不成。”槐子对青木道,这问题他显然已经考虑了很久。
  菊花摊开记事簿,用鹅毛笔飞快地记录。
  青木点头:“就建在村里碓房下游……”
  不待他说完,刘云岚忙打断他话道:“我觉得还是建在上游好一些。小清河从小青山流出来那一段,水特别急,水磨安在那不好一些?再说,下游都是田地,不如山边自在。”
  菊花笑道:“云岚姐姐说的对,还是在山边好一些。那儿的地也好买,若是在下游,咱们的坊子杵在田地中间。人来人往的,也烦的很。”
  青木对媳妇夸赞地笑了一下,道:“那就按云岚说的,建在山边。我本来怕村里人会说闲话。说我们挡住了碓房水势,若是建在小青山出来的那个拐弯地方,离村里碓房远了,也就不怕了。”
  槐子点点头:“这样碍不着村里碓房。”
  清南村有钱后,就在河边建了一个碾米的碓房,省得吃米面要去集上兑换,或者在家用石臼舂米。
  青木敲着竹几道:“这事得赶紧。要造水轮,配石磨,还要调试,还要配筛网,事情多着哩。再说,咱们这个可不比村里的碓房,用量大,怕是两个水轮都不够用。我回头去方家请一个师傅来帮忙。他们老做打稻机的,对这类东西在行。”
  槐子双手抱住后脑勺,往椅背上一靠。舒坦地出了口气,笑道:“你只管去好了。我前儿跟宋管事透了个口风,他说这事容易的很,不过是派个师傅来帮忙罢了。”
  遂又商讨了投入的人手、钱财等事项,议定所有投入财物由两家分摊,干活的人手则由郑家安排,张家只派一个账房过去,为的是方便青木日后管理。
  因橡子果是要作价卖给作坊的,张槐便说张家只占四成股,郑家占六成。青木点头无异议,便这么定了下来。
  商议完后,刘云岚微笑道:“来喜新盖了院子,从集上的园子里搬出去了。正好咱把那园子修整下,前面盖几间铺面,家里这些东西就好对外卖了。”
  青木呵呵笑道:“你想开铺子?我原说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只管在家干活的,连木耳都是搭在槐子一块卖……”
  菊花忙道:“哥,云岚姐姐可是很能干的。先前不过是在家生娃忙家务,如今就着这个机会,开个铺面,做顺手了的话,往后就好办了。咱们也不能样样事都指望来喜,他那可真成了杂货铺了,啥都卖,不像个样子。”
  几人都笑起来。
  槐子对青木笑道:“再难,你也要尝试着做哩。咱们得慢慢走出去,不能老是指望旁人来卖东西。我还要趁空去三元县,买地种竹、置办铺子,所以下塘集这儿还是由你来开个铺面比较好。我跟菊花也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来,嫂子有能耐,为啥不去赚这个钱?又不是没地方开铺子。”
  青木摆手道:“甭说了,挣命去做吧!这日子咋越来越忙哩?”
  槐子笑眯眯地说道:“急啥?葫芦眼见着就能帮你了。”
  说笑一会,就听外边笑闹起来,原来是刘黑子他们几个人抓山蛙回来了,便一起出去看。
  院子里,几个小娃儿围着那鼓鼓的麻袋,惊叹不绝。
  黄豆踮起脚,就着刘黑子手上的灯笼,对着那张开的麻袋里张望了一眼,诧异地问道:“咋是黄皮的,不是青皮的哩?嗳哟!好大个,跟癞蛤蟆一样。”
  紫茄拽着红椒本想上前去瞧的,听他这么说,慌忙缩了下脖子往退后,不敢再瞧——癞蛤蟆她可是见过的,难看死了,身上还冒白浆。
  红椒见了,小大人似的安慰她道:“紫茄不怕。这黄狗比癞蛤蟆长得好看些,身上没那么多小包包。”
  郑长河乐呵呵地对小孙子道:“要不咋叫黄狗哩,不就是因为它披了一身黄皮。黄豆,明儿让马奶奶烧一大盆让你吃个够。”
  黄豆听了兴奋地拉着爷爷后襟直跳。
  黑皮另拿了个麻袋来,要分一半让郑长河带回去。结果往外倒的时候,一只山蛙跳了出来,一身土黄色的麻皮,约莫有男人拳头大小,连蹦带窜地往西跨院里逃去,引得青山等人大叫起来,跟在后边撵。
  何氏急忙道:“不要撵了,随它去。”
  小娃儿们止住脚步,大黄却狂叫着追了过去,那山蛙早跳进树丛中去了,它身高马大的,反而找不到那小东西。
  等分好山蛙后,青木和槐子又请了两位长辈去厅堂,说了建作坊的事。
  郑长河跟张大栓相视一笑,道:“随你们咋办。爹这把老骨头就帮你们跑跑腿,再就是田地里的事,爹也能管管,让你们少费些心。”
  张大栓笑道:“对,那个是咱老本行,这些作坊啊、生意啊啥的,咱们就不大熟了,你们只管按自个想的去做,不用问我们老的——问了也白问。”
  四人都笑了起来,于是定下这事,明日就由青木和槐子张罗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6/6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