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如菊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646


石头娘就不好意思地笑了,对俩人道,确实是这样。她又说,梅子现在就跟她当年一样。
说笑了一回,菊花便问道:“外婆,这蛋饺要用啥做馅儿哩?”
老人家道:“把那腌辣椒片儿跟腌菜剁碎了,做一些酸菜馅儿;把芫荽烫了,切得细细的,做一些芫荽馅儿;再用那酱调些橡子豆腐,做些豆腐馅儿的。”
于是,几人又忙了起来。菊花和刘小妹先制作鸡蛋馅儿。
石头外婆等她们将馅儿做好了,就打了七八个鸡蛋,加了点葱花,搅拌均匀搁一旁;嘱咐石头娘用茅草烧小火·然后在锅里刷了点香油,等锅烧热了,拿一勺鸡蛋到锅里,用锅铲把那鸡蛋汁不住地往四面赶,很快一张圆圆的鸡蛋煎饼就成形了。
老人家手快地拿了一点儿腌菜馅儿放在这煎饼的中央,再抄起锅铲·把煎饼对折过去,包住馅儿,压紧密了,翻过身又煎了一会,一个小巧精致的蛋饺就完工了。
如此反复,很快煎了两大碗蛋饺。
接着老人家玩花样似的不停地制作出一道道菜来,让菊花和刘小妹瞧得目瞪口呆,也不晓得她啥时候准备的这些东西。
一小团腌韭菜和红辣椒片儿切得细细的,放在一个大粗瓷盘子里·红绿相间,很是好看;再把张槐家拿来的腌鸭蛋煮了,每个鸭蛋切成四瓣,白色的蛋清托着油汪汪的红色蛋黄,往韭菜的四周一围·那盘菜就像一副静物画了。
泡了些干豇豆——菊花都没瞧见她啥时候泡的——用一小团肥肉炸了油,用干辣椒焖了,嚼了特有咬劲,兼香辣无比。
黄豆也跟菊花烧的不一样,菊花只是用辣子将泡过的黄豆焖出来就完事,她则又加了好大一勺酱,并一大把干虾米,又切了青蒜苗增香·于是看起来更下饭了。
小干麻鱼儿也不是煎出来的——老人家说那样费油——她用腌红辣椒片、腌生姜、青蒜苗跟小鱼儿一起滚下锅·爆炒了几下,撒些葱花就出锅了。闻着那股子酸辣的香味·直冲脑门,腮帮子就冒酸水了。
田螺除了像中午那样炒之外,又用酱爆炒了一个。
又切了些新鲜韭菜放进腌辣椒粑粑里煎出来,这辣椒粑粑就多了股子韭菜的清香,跟原来的香辣味道又不同。
红炖泥鳅里边浮着白色的豆腐,看了也是要流口水的;一条腌黑鱼自然是烧了腌菜。
唯一的一道大肉菜,是腊肉炒青蒜苗。
等菜都做好后,又用芫荽馅儿的蛋饺做了一道汤,盛在砂锅里;那汤里飘着鹅黄的蛋饺、碧绿的葱花和星星点点的金黄虾米,冒出的热气中透着股子芫荽的清香。
再加上些青菜,这晚饭的菜就凑齐了。
菊花和刘小妹正赞着,小石头“蹬蹬”地跑进来,递了个小筲箕给他外婆,里边是黑色的像娜木耳一样的东西。
老人家一见,高兴地笑了:“嗳哟!咋都捡到地皮了哩。”
她对菊花说道:“这东西喜欢长在湿草地里。我原估摸着还没到时候哩,没想到这就有了。石头,在哪捡的?”
小石头笑道:“在小清河边的一个洼地里捡的。我见外婆去年烧了好吃,就捡了些家来。”
菊花见了,也是认得的,应该也是类似菌类的一种东西。春天,只要是有心,这些天生地长的东西到处都是。
晚饭桌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大声谈笑着,神情比中午要放松不少,想到能暂时得到一夜的休息,那也是如释重负。明天的事明天再说么,日子还不是天天就这么过的!
赵三笑道:“三顺,你栽秧咋那样快哩?‘刷刷刷,就是一排,我在前边让你撵得七死八活。真是倒霉,早晓得就该跟在你后边。”
众人都笑个不停,那手捧着碗有些发抖——插秧插的,手腕使过了
张槐也道:“可不是,我跟了他一趟,就再不敢跟他并排了。跟在他后边也是不成的,被拉的老远,瞧了也难看。不晓得的人还以为我偷懒,其实我也是连直腰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刘三顺就不好意思地笑道:“很快么?我没觉得哩。”
郑长河笑道:“像你这样的,人家最喜欢跟你换工了——你一人干的活顶人两个人干的。”
累得半死,众人吃完饭也没心情闲话了,赶紧回家歇息,好为第二天的劳累储备力气。
接下来的日子,菊花就在厨房里忙碌不停,外加喂猪喂鸡喂鸭,真正地体会到了那份辛苦。原先虽然也忙,却没这几天连续不断、又紧张赶时间。
她觉得自己丝毫不比下田的人轻松,晚上洗完澡,往床上一倒,必定是睡到天大亮才醒·一个梦也没有。醒了也赖在床上实在不想起来,那浑身都酸痛不已。
而郑长河、杨氏和青木则是累得睡梦中也直哼哼。最要命的是早上起床,经过一夜的休息,那屁股蛋子反而疼得人挪不动腿。
杨氏见郑长河下床实在是吃力,安慰道:“今儿再栽一天,这身子习惯了·屁股就不会疼了。”
郑长河笑道:“我哪能不晓得这个理儿?往年第一天栽秧也没这么疼的,这都是去年歇久了,骨头上锈了哩。”
这才是真正的农家种田生活!
看的人觉得充满田园野趣,身处其中的人细数着一个个日出日落的日子,拿脚步丈量着那一块块的田地,撒着汗水踏出一层碧绿的嘉禾。
田里栽秧的人、家里烧饭的人,都苦挨着这日子,总算过去了大半。
郑家、赵三家和张槐家的秧插好后,就去帮刘胖子插秧了。
青木跟张槐的农忙假也结束了·于是郑长河、赵三和张大栓就去给刘家帮忙。菊花答应过刘小妹,自然是要去帮着烧饭的,家里就交给杨氏照应了。
刘家也是跟菊花家一样,土墙茅草屋,不过要大些罢了。一溜五间屋子·旁边的两间明显能看出是后来接上的。一个大院子倒是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正房后边拖了一大间厨房,厨房的后面,还有一个后院,种了好些菜,还有刘小妹口中说的桃杏李等果树,一口水井,就在菜地旁边。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勤劳的农户人家。
厨房里,刘小妹的娘和她大嫂正忙着·见小妹带菊花进来了·忙高兴地招呼她,又说难为她来帮忙;她大嫂只是对菊花笑笑·并未出声。
刘小妹的娘圆圆的脸颊,矮矮圆圆的身子,正是刘家身形的典范。看来这“跟爹跟一个,跟娘跟一窝”也是有些道理的。
菊花微笑道:“小妹可是帮了我好些天哩,我来帮两天也是应该的。婶子有啥事就安排我做,不要客气。”
小妹娘忙答应了,拎了只小桶过来对她说道:“你跟小妹去杀了这泥鳅吧。我不会弄这东西,滑溜溜的,抓不住。她三哥昨儿在田沟里折腾了半天,才兜了这么些。”
两人便去后院角落里杀泥鳅。
菊花见刘小妹的大嫂很是干净利落,便心里诧异为何从没听见小妹说起过她。她虽然很好奇,但瞧这情形,只怕这姑嫂不大合得来,里边又是一本家常里短的故事,不然小妹肯定会跟她说的。
谁知小妹似乎晓得她想啥似的,杀着泥鳅,边小声跟她说道:“我大哥娶亲后就分家了。这也没啥,成亲了都是要分家的。可是我大嫂古怪的很,少跟人来往,连我们也不大亲近。她的东西你别想沾;不过她也从不来沾你的便宜。这算啥事?一家子搞得跟仇人似的,我娘白养了个儿子了。怄了几回气,就不大来往了。也不晓得她今儿咋来了,真是太阳打西边出哩!”
菊花听了就想,这世上的人是各色各样的,她嫂子这样的孤拐性子,六亲不靠的,也不是没有。这种人其实蠢得很,不跟人沾边,那等你有事的时候找谁帮忙?跟旁人少来往也就罢了,跟自家婆婆也不来往,那兄弟姊妹都疏远了,你男人也孤单不是。
小妹就气恼地说道:“娶了一个这样的。要是我二哥娶回来的还不好,那日子可就没法过了。借了一屁股债送聘礼,不晓得这人是不是像人家传的那样贤惠。我娘就是因为大嫂这性子孤拐,听人说这闺女是个灵泛的,才咬牙借钱,答应了她娘要的彩礼银子。”
她也不知如何安慰小妹,这些家常话听了也就罢了,却是无法帮着出主意的,要不然怎么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哩,就是因为各人想的不一样,自己的行事方式未必适合旁人。
她只能对她说道:“你家四个哥哥,虽然一个个地跟着娶亲,负担重,可要是安排妥当了,发家也快的很。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哩。乡下人兄弟多,那是家宅兴旺发达才会有的。我爹跟我哥哥都是一代单传,等我哥哥娶了亲,也要多生几个才好。”
第一百零九章
这样的儿媳妇
她不过是随口安慰的,谁知刘小妹却自豪地说道:“那是菊花你不晓得,我二哥手巧的很,编的篾器好精巧;我三哥摸鱼兜虾更是一把好手,我家的荤菜全靠他哩;我四哥也聪明,他都不大看书,夫子都夸他学得不错,说要是再用功些,跟杨子一样出彩哩。我家的活计,只要我爹安排好了,那干起来快的很。要是我大哥没被那个女人管住,你说我家是不是好热闹?小时候,我都是被哥哥们捧着长大的哩。我这名儿也不是我爹起的,因哥哥们老是‘小妹小妹,的叫,人家就叫我刘小妹了。后来叫顺口了,也懒得再改。”
她说着眼睛都红了。
菊花听她把几个小胖子夸成一朵花儿,忍不住就笑了——这妹子瞧哥哥,那都是好的。
两人收拾好了泥鳅又收拾小鱼儿。
刘小妹家过年也没杀猪,家里也不宽裕,这桌上的荤菜全是河里田里捞上来的。两人跟着石头的外婆在厨房里忙了几天,也晓得配些花样了,把那些田螺、泥鳅、小鱼、虾子,以及家里的鸡蛋,配上或腌菜或韭菜或辣椒,也烧了像模像样的一大桌子菜。吃的人照样赞不绝
这刘家兄弟四个,老大虽然分出去单过,这爹娘家里插秧,总算也回来帮忙了;其他三个兄弟,因为前些时候东家帮一把,西家帮一把,到刘家插秧的时候,来还工的人就不少。
瞧着那黑压压的一群庄稼汉子,拥进屋里吃饭,刘小妹伸了伸舌头、撇撇嘴道:“怕是杀头牛都能吃完哩!吃了晌午饭还要准备晚饭。唉!菜不够,难死人了。好在我三哥早些时候网了不少小麻鱼晒干了。”
菊花安慰她道:“也不怕,咱跟着石头外婆也会了不少菜。你看,光蛋饺不就做了两个菜了么。这些鱼虾也是能做出好些菜来的;你哥哥还捡了那么些田螺漂在那,添一样东西就换了个花样,咱们多想想总能把这两天应付过去。”
正说着,刘三顺拎了个篓子进了厨房,笑着对小妹道:“昨儿下的黄鳝篓子,瞧收了不少黄鳝哩。我把小的都放了,也能烧两大碗。”
刘小妹见了大喜,忙接了过来兴奋地说道:“又多了一道菜哩。菊花,用青蒜苗炒炒,再添些东西,烧三碗也是成的。”
菊花笑着点点头。
刘三顺见妹子为菜发愁,忙问道:“那么些鱼还不够吃么?还有田螺和泥鳅哩。”
刘小妹白了一眼道:“总不能全都烧小干鱼吧,总得多几个花样。那么些人,不多烧些菜,几筷子下去,碗就见底了多难为情。”
菊花忙道:“这就够了,数数也不比我家菜少了。”
这时,一个比刘三顺要稍高的青年走了进来,提着一道腊肉,笑着对刘小妹道:“小妹这道肉给你。也是一碗菜哩。”看他的长相肯定也是刘小妹的哥哥。
果然,刘小妹愕然地望着他道:“大哥,你拿这肉来,嫂子晓得么?要不晓得,一会该怄气了。你还是拿回去吧。”她大嫂打了个转又回家了,不在这。
她娘也走进来,接过话茬道:“你又找气受?哪里就差你那一道肉了?快拿回去吧。”
刘大顺脸就红了,不自在地说道:“娘瞧你说的我连一道肉的主都不能作了么?甭说了,我拿来了就不会拿回去的。我去吃饭了。”说着找了碗筷添了碗饭就往堂屋去了。
刘小妹见哥哥硬气起来就欢喜地笑道:“娘,烧就烧了,还怕她不成。养个儿子吃点肉还要瞧她的脸色,说到天边也是她没理。”
她娘叹口气,对菊花笑道:“你瞧这娃儿说的啥话?我怕她干啥?还不是心疼儿子。闹一场,儿子最生气;闹得家宅不宁的,难过的是儿子。除非狠心不要这媳妇,不然阄来阄去,终归倒霉的是儿子。你们年纪小,以为大吵一场就能完事,要是那么简单,前几回吵得还不够狠?我就想,反正她也是维护家里,也没把东西往娘家捞——倒是从娘家捞了不少回来——人也勤快,所以我就忍了。她手紧省的还不是你哥哥的?再说,她也没从咱这要东要西的。她生就这孤拐性子,你想把她改过来,怕是难。”
说着这话,到底还是把腊肉留下了。三人收拾了一番,也在厨房里开始吃饭。
可是,不等饭吃完,小妹大嫂就走进来,也不说话,两眼四处一扫,就瞧见挂在厨房墙上的腊肉,便走上去,解了下来,提着转头就走。
菊花端着饭碗,张大嘴巴瞧着这个干净利落的小媳妇,完全被她的举动惊呆了:这世上还有比她二舅母更那啥的人?她二舅母虽然讨嫌,但是外婆只要真生气了,一放脸,她还是不敢闹的。不过转头就恢复原样,老毛病始终改不了就是了。
小妹娘怒气冲冲,把碗往桌上一掼,举着筷子说道:“秋凤,你干啥?”她刚才虽然说了一大通,可是看到儿媳妇这副无情的模样,那也是忍无可忍。
秋凤停了一下,也没回头,说道:“我把我家的东西提回去,不成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6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