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青恋第1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1240


主要还是为紫茄的亲事,还有预备三女进宫的事,并过年之事,将一应摆设动用之物全从库房搬了出来,另外还添置许多,偌大府邸整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回事报信、采买运送东西等,没个歇的。
不说张郑两家,自英武帝归来,大靖京城沸腾了,除了招商、皇上选妃和安皇进京,还有一事:来年是大比之年,各地学子也逐渐云集京都。
眼下且说招商的事。
皇上免三年农税,令户部尚书赵耘想法子充实国库。
赵耘会生儿子,但是不会生银子,虽也拟了不少经济对策,却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长远规划,解不了眼前窘境,便和黄豆日夜筹划。
黄豆心中一动,就去找姑姑。
郑氏想了想,道:“我是有点想法,也不知行不行。你先提出来请皇上定夺。等定了,先尝试着慢慢做,千万不能急。还有,你不许跟人说是我说的。”
黄豆大喜,忙不迭点头。
郑氏便如此这般告诉了他一番话,又取纸笔来,反复解说。
黄豆本是灵透的,当即领悟了,越听越心惊。
姑侄两个研商了两晚上,连张杨都瞒着。
择日,黄豆便对英武帝提出了一项规划:扩建大靖神都!
近几年,大靖连灭三国,又有边疆和海外诸国来朝圣,神都作为大靖天子坐镇之地,人流物流逐渐扩增,其繁华昌盛早超越从前,城内房价一涨再涨,最后有钱也难买。
城内挤不进,商家民众便在京城外面买地建房,或搭个棚子经营过路生意。几年下来,京城四周竟聚集了许多人,形成了好大一片“外滩”。
郑氏便针对这一情形,仿照她前世投资基本建设,让朝廷在“房地产”上捞一把之外,还能带动经济发展。
征得英武帝初步同意后,黄豆和赵耘先去城外勘察,又请来园林名家、工程好手以及善画之人等。
忙得人仰马翻,才将新城规划出大概,形成图纸和文字。所有款项来源和建造程序,也一一注明,然后才上呈皇上宰相和朝廷重臣商议裁决。
不用说,大多数朝臣都反对,觉得不可行。
英武帝却道,既不动用国库银子,试试何妨。
当下,他便传旨大靖各州府:朝廷要扩建京都。现在东华门外,以原来南北长度为准,往东拓展十里宽的地域建新城。
因京城非比别地,若是任凭商家和民众自己购地建房,必定不成个样子。所以,朝廷会统一规划建造。然后发卖。
发卖时,为方便民众,附有新城详细图样,各坊市街道、居民住所、酒楼商铺等,皆可在图上查看。以供买家参考。
另,凡是在预定期限内先交银的,朝廷将按内城同类房价五成计算;超过期限。则竞价预购;若不想预购,等朝廷建造完成后,实地查看了再买的,则要按以后的市场价计算。
这是郑氏严格叮嘱黄豆的。
大凡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让人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她可不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这点子一出就能圈到银子。所以,她制定了几个步骤:
首先,就是抛出巨大的价差诱饵。先把人吸引过来。
其次,有了第一批捷足先登的人,其他人再来。便以人多房少为由,以竞价的方式拍卖,价格就涨上来了。
第三。物以稀为贵,等抢的人多了,剩下的便水到渠成。
最后,东华门外的新城建成了,那西华门、南华门、北华门的规划便可依次分期进行,不然,京城从整体上也不规整。
通过这种方式筹得第一批银子,并不算完。京城扩大后,东西南北商贾巨富云集京城,物流通畅、商业发展、商税增加,因减农税而藏富于民的银子,便回流到国家手中,还不会引起百姓怨言。
如此行事,前面的不成功,后面就不启动,降低了风险。
圣旨一下,各世家大族、豪门富户和商家百姓,纷纷震动。
世家大族就不说了,这样的事怎么能少了他们呢,他们并不缺银子;豪门富户为了巩固根基;商家是为了生意;连小老百姓也不甘寂寞——那房子是分档次的,也有许多小铺面,买不起贵的,买间小铺子,在京城做小生意多好!
大家都不是傻子,也知道朝廷是为了筹银子。
只是,这条件实在太诱人了:这时候不预购,等新城建起来,再想用这个价在京城买房买铺子,那真是痴心妄想。
至于会不会坏事,则没有人担心。
因为,这可是朝廷发的圣旨!
就算没银子,把房子盖起来抵债就是了。
“吉祥”之盟后,朝廷又发了安国向大靖称臣的邸报,大家更有信心了——如今的大靖,正如日中天,真正的天朝上国!国富民强,这便是最好的信誉!
开张预售第一日,赵耘和黄豆生恐冷场,特意约了各大世家来捧场,另外,各王公大臣也都要卖皇帝个面子,或多或少都出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12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