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青恋第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240

  黄初雨听红椒跟爷爷说了半天,忍不住也显摆道:“《女诫》就是说,女儿家要有‘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要以夫为天,对公婆曲从。”
  见红椒一脸懵懂的模样,又好心地解释道:“反正就是要顺从听话,夫君和公婆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顶嘴,不能反对,夫君可以再娶,女儿家不能再嫁……”
  她止住不说,因为红椒张大了嘴巴,满脸诧异。
  “那要是嫁了个不成烂器的人,又赌博又吃酒,整天不干正事儿,还打媳妇跟儿子,还偷人东西……反正就是坏透了,婆婆也是个不讲理的,那也要听他们的话?”
  因为太不可置信了,红椒质疑的声音不自觉地就高了一大截。
  这问题黄初雨如何能答?
  她所学有限,在家又备受宠爱,尚不知如何应对这类恶劣的人生情势,亦不大清楚人性之复杂,自然就疑惑了。
  黄豆忍不住叫道:“红椒妹妹,你甭瞎说!姑姑咋会把你嫁给不成烂器的人哩?”
  见黄初雨点头,红椒被惊到了,正要跟她细问这《女诫》的内容,因而不耐烦地答道:“要是我倒了八辈子血霉哩?这事儿也没个准的。再说了,娘说过,人是会变的。有些人当时瞧着像好人,过后就变了。不对!不是变了,是他当时装好人,我被他骗了。这世上有的是骗子。”
  黄豆气道:“你就那么笨,咋能随便就被人骗哩?我平日都怎么教你的?再说了,姑姑跟姑父是干啥的,他们不晓得帮你挑个好人家?”
  红椒转头对他,气鼓鼓地说道:“你咋这么喜欢跟我抬杠哩?我都说了,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不成么?这人要是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缝,咱们家不是好端端的叫人把山给烧了么!我自个也不想那么笨,所以我才要上学。娘说,还要多经历些人和事,这样才能更聪明。”
  黄豆听了,瞅着红椒面色变幻不停。
  不成!他可不能让红椒嫁给那样不成烂器的人,还是他娶了红椒妹妹算了。
  家里几个姐妹,小葱姐姐厉害的很,要是夫君不成烂器,能把他打得满地找牙,还不敢龇牙;紫茄么,虽然温顺了些,要是夫君不好了,他们兄弟四个加上板栗哥哥,也能把那家伙打得满地找牙;香荽就更不用说了。再说了,都说三岁看老,这娃儿看上去好像也不是个省心的。
  说起来,就数红椒脾气急躁些,容易吃亏,所以还是自己娶了她吧,搁在身边也放心。
  就在他心里转着无数念头的时候,小初雨也被红椒的话给惊住了,对未卜之前程充满恐惧。
  要是她也倒了八辈子血霉,遇见那样一个人家,该如何是好?
  她自然不会想到“打得满地找牙”这一类手段,恓惶之下,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黄豆:黄豆哥哥待她一向很好,爷爷又常夸他灵气灿然,前程未可量也;郑爷爷郑奶奶和郑叔郑婶子都喜欢她,紫茄也喜欢她,那嫁给黄豆哥哥不就好了?
  细细想来,这主意真不错,按《女诫》所云,对黄豆哥哥和郑叔郑婶他们曲从就不算委屈了。
  于是,黄初雨小姐坚定地立下了嫁黄豆的心愿!
  黄夫子丝毫不知孙女的想法,他也被红椒一番话勾起忧心。
  他年近古稀,初为人孙人子,继为人父,再为祖父,又学贯古今,当然知晓红椒所说的那种情形并非倒八辈子血霉才能遇上。
  以黄家之家世,黄初雨将来就算不会嫁入钟鸣鼎食之家,亦会是诗书翰墨之族,其内宅复杂曲折类同官场,非“曲从”二字能应对完全的。
  便是他跌宕一生,名声虽显,亦有不得志之处;而初雨只学贤良贞静诸般教导,他日若为人妇,如何应对自如,周旋妥帖?
  他看看初雨,再看看红椒,两个小女娃同样天真烂漫,若以目前情势论,初雨定比不上红椒能应对洒脱。
  衡量再三,他更坚定了刚才的想法。
  于是瞪了小弟子一眼,拉回正题,问红椒道:“若是你嫁了个不成烂器的人,你当如何?”
  红椒斩截道:“当然不能听他的话了!明明是错的,干啥要听?《三字经》上也有这样话,是说三纲五常的:‘父子亲,夫妇顺’。我娘说:父慈子孝,夫妇和顺,这才是对的。要是男人不成烂器,不是贤夫,也不是慈父,那就是失了纲常。咋还能听他话哩?要是不问好歹就听他的话,子子孙孙这么传下去,那不是一家子都不成烂器?”
  说完,用怀疑的眼光瞅着老头儿:“是黄爷爷教初雨《女诫》的?那要是夫君把家里银子拿去赌博输了,也不能管?要是他拿了家里东西去卖哩?要是他偷鸡摸狗哩?要是婆婆狠毒哩?”
  黄夫子捻须的手停住不动。
  三纲么?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再者,《大学》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可见,欲要齐家治国,必先修身,此乃根本;己身不修,何以为夫纲?何以为父纲?何以为君纲?
  三纲若是不问皂白,一律顺从,何来汤伐夏桀、武王伐纣?
  三从四德若是不论曲直,一概遵循,“夫死从子”将置孝道于何地?孟母因何要三迁、断机杼,何不从子?
  “未嫁从父”,然女子未嫁时大多听其母教导。
  “既嫁从夫”,若其夫德行不修,其妻一味曲从,岂是事夫之本意?
  此理昭然,后世薄夫,做出许多不合理文辞,穿凿附会,却充当圣人之意。究其根本,还是私心作祟,任凭己意取用罢了。
  是以世人皆知“妻不贤,夫则休之”,却少人知晓“夫不正,妻可改嫁”。汉《白虎通·嫁娶》定丈夫可以休妻,妻不能离夫;然唐律除义绝外,又增和离,自是应世情所需,补前朝之不足了。
  凡此种种,哄哄愚民犹可,如他这样人,心中自然另有见解。
  求收藏求推荐!
  
第038章
决定
更新时间2013-3-29
8:18:55
字数:2185
 正转念间,忽听黄豆道:“《大学》里边说,‘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黄夫子转头瞅了他一眼,不许他逞口舌之利,《大学》的精义,岂是他眼下能领会尽的?
  黄豆被夫子严厉的目光吓了一跳,急忙把下面的话咽了回去,引得红椒十分疑惑。
  就听黄夫子言道:“若是夫不贤,当然要劝止。”
  想着不能误人子弟,他便正身肃容,将《大学》中修身齐家的道理略解释了些,又引述《孟子》“尽心”章中的词句,言明男子若是不以正道用人,便是自己妻子也难以使唤。最后说《诗经》“宜其家人”和“宜兄宜弟”,阐明“一家仁,一国兴仁”的道理。
  红椒虽然认真听了,却还是懵懂。
  她也不管许多,皱眉问道:“黄爷爷没见过那样人吧?哪能那么容易就劝好了。有那不讲理的,根本不管媳妇死活,你还让初雨听他们的话?”
  黄夫子在小女娃那疑惑的眼神下,气势居然弱了下来,试探着问道:“你见过?”
  红椒一抬下巴道:“当然见过!我家就有个佃户是这样的。他奶奶总是把他家的东西拿了去给他大伯和二伯。他大伯就好赌博,他二伯喜欢喝酒。他娘省吃俭用,还要挨他奶奶骂,说他爹被他娘克死了。哦,他爹是被烧死的。就是我家那年起了一场大火,烧死了许多人。”
  小女娃说着声音低了下来,有些伤感。
  忽又抬头道:“这不能怪他娘。我娘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死了那许多人,都是媳妇克死的,哪有这样的?”
  黄豆忙道:“万元家如今不是好多了么。他奶奶如今也不敢随便来打秋风了。”
  红椒辩道:“那是因为万元长大懂事了,悄悄护着家里,才好了的。就这样还要年年送银子给他们哩。要是按初雨说的,凡事都顺着公婆,那不是万元的娘要一直累死累活,自己儿子闺女还吃不好,还穿破烂衣裳,还要把银子送婆婆,让大伯赌博,让二伯喝酒?这是人过的日子么?”
  黄夫子哑然。
  他说的修身齐家等道理,是君子必修的根本,对这些乡野村夫愚妇而言,那不是对牛弹琴?便是兴学以教化民众,也非一日之功。
  再者,诗礼之家就没有此类恶行么?
  心中冷笑:不过是更隐蔽罢了。
  他看着红椒眼神深邃:这女娃儿才这么点大,于人情世故上,比初雨懂得多多了。即便这样,她还想跟初雨交结,说初雨懂许多她不懂的东西,特地跑来说服自己,让初雨跟她一块去上学。
  老头儿郑重问道:“若是你嫁了不成器的人,他又不听你的劝,婆婆又待你不好,你又当如何?”
  红椒毫不犹豫地说道:“不跟他过了!就算被休了也不跟他过。说啥一女不嫁二夫,那都是哄人的,千万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黄豆起身断喝道:“红椒,你瞎说啥?”
  翻眼怒视她:就这样子,他要是不娶她,嫁去旁人家,还不晓得会惹出啥事哩!
  红椒惊觉失言,急忙捂住嘴,可是已经晚了,黄夫子跟初雨目瞪口呆地望着她。
  小女娃后悔极了:咋一不小心就说出来了哩?
  红椒聪明不下于黄豆,又跟着娘学了好些书,还常跟葡萄姑姑或奶奶去作坊和养鸡的园子转悠,与佃户下人打交道,基本上形形色色的人都见识过,那是极为机灵的。当下眼珠一转,说了一番话,让黄夫子也捻须点头。
  “我是说:真是日子没法过了,才不过了。不然遇见那死不改的烂货,天天打我,难不成我要去上吊跳河么?黄爷爷说对不对?”
  黄夫子见她警觉失言,微微点头,意味深长地捻须笑道:“你不会倒八辈子血霉的。”
  他决定了,让孙女去学堂,不说认识各样人了,就冲这个红椒,也要让她去。
  或许,让孙女多见识些百姓伦常,再让儿媳妇对她辅以贞静贤良诸般教导,加上自己指点,想必等她嫁人后,能在夫家应付自如、周全妥帖。
  就这么的,黄夫子答应让黄初雨去学堂读书,顺便,还推荐了一位老夫子给女私塾。
  当然,他跟黄豆不是这么说的,而是说有位落魄的年老秀才,生活困窘,想为他在私塾里谋一份教书的工,好挣些束脩,让黄豆去跟娘和姑姑说这事。
  黄豆自然满口答应。能为夫子尽绵薄之力,小娃儿觉得十分荣幸,拍着胸脯说一定把这事给办成了。
  葫芦和板栗等人听了,都猜这个落魄的士子是啥样人,值得黄夫子亲自为他引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2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