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媳第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7/661

  王谏见他们领会了,也微笑。
  不过,这微笑落在靖康帝和方无适的眼里,有些奸笑的味道,和王尚书一贯儒雅正气的形象有些不协调。
  靖康帝指着王谏乐道:“王爱卿太阴险了!”
  方无适也觉得这一刻的王谏很阴险。
  王谏一脸正气凛然道:“不是微臣阴险,是他们心术不正所致。”
  李京和白英是他派给梁心铭的,结果不但没帮上忙,还与反贼勾结,偷窃梁心铭的水泥烧制技术,更反咬一口,诬陷梁心铭杀人抢功,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王谏是好惹的吗?
  这就让他们加倍偿还。
  经过这一阵说笑,御书房的气氛轻松多了,靖康帝脸上气色也好了,心情也好了。
  王谏又想起孟清泉,忙提醒道:“皇上,孟清泉勾结反贼,但其人已死,该如何处置?”
  靖康帝立刻变脸,狠狠道:“死了就完了?挖坟鞭尸!再令孟家将她驱逐出族,否则九族同罪!”
  王谏点头道:“吾皇圣明。”
  于是传旨给刑部左侍郎石万春旨,按王谏提议处置李京。这旨意就由王谏去宣。王谏是工部尚书,李京是工部的人,又是他委派给梁心铭的,他去正合适。
  接下来,便要商议调兵遣将了。
  王谏立即告辞,不参与军政。
  靖康帝也没挽留他,任他走了。
  方无适看着王谏出去,欲言又止,然皇帝留下他商议军情,他又不好追出去说话,只低头沉吟。
  靖康帝往下方一扫,只忠义侯一人,想着再叫几个臣子来商议军情,然在心里把要找的人挨个地掂量了一番,发现竟再也找不出一个来,不由怔住。
  大靖文武并重,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往若有此类重大军情要商讨,白虎、朱雀和玄武三王肯定要进宫的。
  然眼下情形特殊。
  四灵一个靠不上。
  从永平末年开始,大靖便设四灵护国,如今,青龙王自立门户了,安国和大靖并立;白虎王疑似谋反,自然不能叫林世子来;未查明真相前,朱雀和玄武也不敢全心信任,所以也不能叫赵世子和张世子来。在这紧要关头,皇帝身边除了忠义侯,竟多一个都寻不出来。
  左右相、王谏他们?
  他们治理经济民政能力都强,但文臣插手军政终究不妥,也不能听书生纸上谈兵。
  兵部尚书马亮?
  谁知有没有被收买?
  ……
  靖康帝不禁黯然。
  他意识到自己跟皇家太庙里供奉的历代先帝相比,能力不足,魄力也不够,想想若是英武帝遇见今日情形,必定能从容应对,而不似他这般抓不着头绪。
  他被乱臣贼子逼迫到如此境地,怎不激怒?一冲动就想传旨,将林子程打入天牢。仔细一想,又冷静下来。证据不足,万一弄错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那后果不是他能承受的。这跟之前对赵寅的处置是一个道理。
  方无适半天没听见动静,抬头一看,皇帝脸色又不好了,忙叫道:“皇上,该将三王召回京了。”
  靖康帝道:“召三王回京?”
  方无适重重点头道:“是!”
  靖康帝蹙眉道:“这……”
  三王中,只有一个人谋反,到底是不是白虎王,还需要进一步追查和搜集证据,才能一举歼灭。现在将人都召进京,打草惊蛇不说,万一敌国趁机发兵怎么办?
  方无适道:“皇上,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月,王侍郎那里肯定有消息来,定能确定背后主谋。”
  靖康帝道:“十天能有消息吗?”
  方无适道:“应该不会太久的。”
  跟着又道:“但兵贵神速,我们要提前布置。京城距离边疆遥远,皇上不妨先下密旨,分别召三王进京护驾。恐怕圣旨还未到边疆,王侍郎的消息就来了。到时,皇上再下第二道圣旨,让其中两王带兵擒拿反贼。那时候,三王都在进京途中,若反贼提前有了布置,咱们也能及时应对,不至于耽搁了时机。——微臣猜那人定早有布置。”
  靖康帝眼睛一亮。
  现在无法调兵遣将,是因为还不能确定谋反者就是白虎王;一旦确认,朱雀和玄武就活了。
  不过,玄武王派侄儿挥军关内、逼近京城,靖康帝想起来还是不舒服,总觉得玄武王也蠢蠢欲动。
  方无适又道:“皇上也不必担忧北疆。西北玄武关,微臣有两个属下去年才调过去,任职副将军,可通消息;北疆朱雀王那里,严大人不是才来了奏折吗。”
  严大人,即严暮阳。
  靖康帝已不是刚登基那会儿了,已明白当年左端阳举荐严暮阳去北疆,有私心在里面,然严暮阳不负所托,到北疆后,尽心尽力,不仅将当地经济治理得有声有色,与安国的外交商贸也大有改观。
第575章
最年轻的正三品官
  半月前,严暮阳差遣属官和孙子严楚瑜进京面圣。
  他在给靖康帝的奏折中称:安国将在八月中旬派遣以青龙王为首的使团出使大靖,一为去太庙祭祖,二为商议两国和平共处,缔结兄弟。
  这次安皇封二皇子为青龙王来大靖祭祖,也是想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能齐聚太庙,告慰太祖皇帝和英武帝在天之灵。他安国的国主原来就是青龙王,在大靖的国主面前是臣子,虽然现在不承认了,但此番青龙王前来大靖皇家太庙祭祖,却只能执臣子礼,这是说好的。
  能让安国退一步,严暮阳功不可没。
  北疆有朱雀王和严暮阳在,当无大碍。
  当然,也不排除严暮阳记恨被排挤,和朱雀王勾结谋反这个可能。若真是这样,那也是命中的劫数。眼下却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身为帝王,若没一点识人的眼光,只管多疑猜忌,优柔寡断,绝难当大事。
  靖康帝又想到更深一层:玄武王和朱雀王的家眷子孙都在京城王府,等于人质,而白虎王的家眷却在荆州大巴山内,只有林子程一人在京,其中利害,一目了然。
  靖康帝把身形一正,目中射出坚定之色,沉声做出决断:“就按方爱卿说的,传旨密令三王进京。
  “再暗中解除赵世子幽禁令,命他随时候旨待命。
  “再命龙影卫将林世子暗中控制,严防他离京。
  “持朕虎符,传令西大营姜伟福,调五万兵马,护送传旨钦差去徽州,归世子方磐统领……”
  方无适连声答应“是”。又道:“皇上此举甚妥,派姜伟福去徽州,谨防反贼夺取江南。京城内有微臣守着,城外西大营还剩五万兵马,足以应对反贼突袭。”
  这是假设白虎王谋反是真,做出的最佳应对。
  白虎王在西疆,刚才密令三王进京,就是让玄武王和朱雀王节制他的。除此外,白虎王的老巢在荆州,也不知他在大巴山中畜养了多少兵马,首先要防止他们出兵攻占江南,第二要防止他出兵攻打京城。
  方无适奉召进京后,便料到会有这一天。
  他从不打无准备的仗,早和兵部尚书马亮筹划安排军需粮草等物资,做好了各项准备,并令西大营随时待命。一旦战事需要,军令一下,西大营的兵马随时可以开拔。
  他做好了准备,还要皇帝能决断。
  所幸,靖康帝没有让他失望。
  这一刻,靖康帝身上爆发出煌煌天威,英武帝若在天有灵,也会用赞赏的目光看这个后世子孙。
  靖康帝做出决断后,原以为方无适会反对,或者补充一些提议,结果他并无二话,似乎认定了白虎王谋反,认定了赵世子无辜,并对张世子存有戒备之心。
  靖康帝忍不住问:“爱卿可有异议?”
  方无适道:“皇上安排很好,微臣无异议。”
  靖康帝问:“朕没有提张世子,忠义侯不奇怪?”
  方无适严肃道:“诚王之死尚未查清,张世子……皇上防备他也是应该的。”
  靖康帝道:“爱卿不怀疑赵世子了?”
  方无适忙道:“赵世子不是还关着么。”
  靖康帝疑惑地打量他,总觉得他藏着什么内情。
  方无适想了想,道:“关于张世子,微臣建议皇上得空去瞧瞧敬懿皇贵太妃。敬懿皇贵太妃在宫中年久,也许能记得先帝时的一些宫廷秘事,能为皇上提供些线索。”
  靖康帝看了他半晌,才点头道:“朕得空会去。”
  靖康帝认为,忠义侯一定知道些什么秘密,而且是与先帝有关的,只是身为臣子不便妄议皇家事,故而才提点他去找张太妃寻求真相,他谨记在心了。
  接下来,君臣继续商量。
  接着,靖康帝又传左相苏相和兵部尚书马亮进宫,就安国使团进京、靖国公押运往江南的军火被劫等事磋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7/6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