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509

  风月主赤虎郎笑道:“公主殿下,没有想到一路上虽然艰辛,可是到了辽东后却这么顺利。虽然隋国皇帝回中原了,那年轻的隋军元帅却这么好说话。公主殿下,事情已经约定好了,我们何时动身回新罗?”
  金胜曼沉默了好一会才忧虑的道:“我观那位隋军元帅虽然年青,可是却英武不凡,帐下兵马更是精悍无比。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在隋国皇帝回中原后,单独将高句丽人打的接连大败,夺下大梁水以西的所有辽东之地。”
  源花飞云郎点点头道:“更加让人惊讶的是契丹和靺鞨不但臣服隋国,而且还派出了一万多的兵马协助隋国攻打高句丽。如此一来,高句丽看来是挡不住隋军了。”
  年轻的飞天之徒于川郎笑着道:“隋军越强不是越好吗?三韩半岛之上,高句丽一向是最强,这些年更是经常派兵劫掠我神国。如果这次我们和大隋联手一起灭了高句丽,那必然能解了我神国一直以来的弱势局面。”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隋国在高句丽西面,契丹在高句丽西北,靺鞨在高句丽东北,我神国居于高句丽东南。眼下隋国联军要南下攻打高句丽,如果灭掉了高句丽,以后我们就得直接面对着隋国、契丹和靺鞨。如今契丹和靺鞨居然先一步和隋军结盟,这对我们很不利,万一他们打下高句丽之后,契丹和靺鞨再继续攻打我神国,那如何应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金德曼看来,契丹和靺鞨与隋国联盟,一起攻打高句丽,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忧患。
  几个人坐在那里,面色沉重,如此一来,打倒了一头虎,结果反而要对面着一虎二狼,这样的局面谁也没有想过。
  好半天后,金胜曼道:“我想好了,眼下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和隋国的联盟。契丹和靺鞨都得听隋国之话行事,我们唯有加强与隋国关系,才能避免将来他们在拿下了高句丽之后,再向我们动手。赤虎郎,你带上一队人马,马上赶回神国,把和隋国联盟的结果告诉陛下,另外把眼前辽东的局势也全都清楚的告诉陛下,让他们早做应对。”
  赤虎郎疑惑地道:“公主陛下不和我们回去了吗?”
  摇了摇头,金胜曼道:“人数太多,路上很容易被高句丽人发现。所以你先把消息带回去,另外我留在辽东,再摸清下隋军的情况,二来也和他们加强关系。此次事关我神国生存,不容有失。”
  当夜,赤虎郎便带着二十人连夜出了新城,往新罗而去。
  正坐在书房和李奔雷、于钦明等人谈事的陈克复听到城门守军报告,笑了笑就算知道了。
  “新罗人连夜出城,看样子是回新罗了,可为何却只有这么点人回去,那美丽的新罗公主却不回去?大帅觉得他们真的会发兵攻打高句丽吗?”
  陈克复微微一笑道:“新罗人真的发兵自然最好,如果他们不发兵,也无所谓。如今辽东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咱们和高句丽人之间,只剩下了最后一战了。高句丽人赢了,我们自然是完蛋。但是只要我们守住了,那么完蛋的就是高句丽,我相信,新罗一定不会错过这次渔翁得利的机会的。该做的,我们都已经做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只能看天意了。”
  李奔雷笑道:“大帅放心吧,这一战,我们必胜!”
  第二天一大早,连续晴好了数天的好天气终于结束,陈克复一出门就感觉到一阵寒风吹过,让他不自觉的打了个颤。整个天空阴沉沉的,漫天都是银银细雨,地上一片湿漉。
  隋军的六千骑兵,带着新罗的一千骑兵,一起浩浩荡荡的返回辽东城。陈克复这次带来的骑兵是警卫营和中军的两个轻骑兵营,这三个营是整个辽东行营中最精锐的三支轻骑兵,其中的破军营老兵是最多的。而且这次扩编,这三个营并没有增加一个新兵,全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兵。
  此时陈克复骑着一身雪白的青骓,穿着那套拉风的亮银麒麟明光战甲,一袭银色大长披风。一马当先,在山道上策马奔驰。跑了一小会后,陈克复带着卫队登上道旁的一处小山坡,举目四望,山峦叠嶂,晚秋的辽东,遍山都是红色的秋叶,阵阵秋风吹过,片片落叶飞舞,说不出好的好景致,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一阵马蹄响起,一队骑兵策马来到陈克复的身边。
  陈克复回首看去,却是新罗公主金胜曼带着她的一队女兵来了。今日的金胜曼又是一套装束,她没有再穿裙装。而是穿上了一套金色的轻盔,大部份的地方都是皮甲,只有几个关键部份,镶嵌上了金黄色的铜片。整个铠甲做的十分的合身,腰间的玉带一束,整个人更是显得英姿飒爽。
  跨下一匹火红的战马,战马精神人更漂亮,大长的金色披风扣挂在肩上,头发束起,戴上了一个紫金冠的金胜曼,脸带笑容来到陈克复的旁边。一眼看去,更像是一个翩翩绝世佳公子。
第217章
秘密谈判
  “听说公主昨天派人连夜回了新罗,怎么公主没打算一起回去吗?”看着一身装扮跟个女精灵战士似的,陈克复不由的多打量了几下,昨天晚上光线不是很好,只看到公主脸蛋很漂亮,眼下才发现,原来公主的身材更好。
  看那身材凹凸有致,前凸后翘,蜂腰隆臀的。特别是跨于马上的那双修长大腿,战甲的甲裙之下,一眼就能看到这双诱人的长腿。
  而在颀长细腻的脖颈之下,那胸前的一块胸甲也制作的十分的诱人,并不如同普通战甲一样的平平板板,反而是按照公主的身形做出了起伏状。看那胸罩的形状,陈克复就已经能猜测出这位明眸善睐的公主,觉得是一个胸怀很宽广的人。
  手提一支马鞭的公主,微微一笑:“元帅如此年青却已经为大隋打下了一大片如此大好的土地,真是让本宫敬佩不已。本宫想留在辽东,一来作为大隋和新罗的联络使者,二来也是仰慕大帅的才华,想留在辽东和大帅学习。”
  陈克复哈哈一笑:“公主真是过奖了,在本帅看来,公主年芳不过二八。却能不远千里,带着区区千人,跨过整个高句丽敌境,前来辽东,这才是最让本帅佩服的。”
  “大帅不要如此多礼,我不过是一小国之公主,如何当的起大帅如此礼遇。如果不嫌弃,大帅称呼我一声小妹即可。”金胜曼对于陈克复也是充满了好感,而且想着今后新罗还要多依靠于这位年轻的大帅,不自觉的就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说出这话后,金胜曼也不觉得脸飞红云,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陈克复一听之下大喜道:“既然如此,那咱也就不用这么客套了。我以后就称公主为小妹,公主称我为大哥即可。”
  公主见陈克复答应的这么快,一时间高兴中又带着些娇羞。
  “大哥,我们攻打高句丽有几分胜算?”
  “自然是十成十的胜算,高句丽如今大部份兵马都已经被我歼灭。剩下的也不过十来万人,还多是残弱之兵。再者就连统兵之将乙支文德、高建武等辈也不过皆是我手下败将而已。不出三月,我们就能彻底击败高句丽人。”
  金胜曼在一旁心中充满了敬佩,十几万大军,在这位年轻的大帅眼中,居然如此风轻云淡,好像十几万人不过是几千人一样,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轻轻秋风吹过,将陈克复的银色大长披风吹起,让整个人显得更加的英武自信。
  大军回到辽东城,和契丹靺鞨人一样,新罗人也被安排进了辽东城中军营。而新罗公主金胜曼则被安排在了陈克复的帅府之中,本来陈克复是想安排到旁边的一处大宅之中的。不过毛伯却非要安排进陈克复的元帅府,陈克复也就没有在意。
  回了辽东城之后,除了偶尔带着金胜曼参观一下军营,以及各军的对抗演练,平时陈克复也不怎么去管他们。反正这些人和契丹靺鞨人一样,在他的眼中,如今不过是一个帮手。真正最让他在意关注的,还是辽东行营十三万大军的训练,以及和高句丽人的和谈。
  行军司马毛喜全权主持各谈事宜,半个多月过去,他已经成功的和平壤城的渊子游给联系上了。有了渊太祚和渊氏的几万被俘虏兵马这张王牌在手,渊子游不出意料的选择了和隋军接触谈判。
  为了表示诚意和麻痹对手,陈克复这边在一联系上后,就主动的先挑出了十来个渊氏一族的旁系子弟送还给了渊子游。大梁水西岸,这里不知何时突然搭起一了一座大帐,此时帐中正坐着隋军辽东行军司马毛喜,在他的旁边是数位隋将。在帐中的另一侧,则是高句丽大对卢渊子游的代表渊太齐。
  这次的会面,渊太齐代表的只是渊氏部族,双方之间的会面完全就是避开高句丽王朝的。对此,毛喜也没有半点意见,反正他们已经早已选好了渊子游为突破口。
  先把渊子游拉进和谈来,慢慢地再让渊子游出面,把整个高句丽王朝拉进谈判之中。当然,隋军并没有真正的打算和高句丽人和谈,只不过是打算行缓兵之计,顺带再交换回一些俘虏罢了。
  大帐之中,毛喜让士兵带上了那十来个被挑选出来的渊氏子弟,笑着对渊太齐道:“大隋和高句丽本来世代友好,而且高句丽也世代臣服于我华夏。只是如今却兵刃相见,双方血流成河,这都不是我们双方想看的到。眼下,我们大帅有意和高句丽开启和谈,停止这种两败俱伤的惨烈情况,以求和平共处。”
  “毛大人,是隋国先来攻打我高句丽的吧,现在又来谈和平,这不是很好笑吗?”渊太齐和渊太祚是一个辈份的,不过他却已经五十多岁,一直都是跟着族长渊子游在平壤做渊子游府中的一个总管。此次他得了渊子游的命令,私自北上,来和隋军谈判,以求换回被俘虏的数万渊氏子弟和族人。
  “过去的事情就不用提了,如今我家大帅提议两家和谈,为的是两家都好,可不是我们怕你。我们整个辽东都打下来了,难道还怕再和你们打上一场?”毛喜目光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言语中却十分的不客气。
  渊太齐一下子被堵在了那里,说不出话来,眼下高句丽大败,是个什么情况他自然清楚。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渊氏一族,经过此次大战,实力已经折损了一半以上,不但族长的嫡次子战死,就是嫡长子也被俘虏了。更加关键的是,整个渊氏部族北方的兵马全都丧失,可以说是遭受到了严重打击。
  眼下渊子游已经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如果不能通过这次和谈,把渊氏的部族人口和兵马换回来,那么等到有南方支持的高建武一派的人马恢复过来了。那么,在高句丽灭亡之前,首先就是他渊氏要被先灭亡了。
  “毛大人,这是我家族长的和谈提议,你看下。”渊太齐直接递上了一张纸。
  渊子游的和议条件倒很简单,隋国和高句丽以辽河为界,隋军兵马全部退过辽河。另外隋军释放所有被俘虏的高句丽人,而高句丽则归还他们手中的五万被俘虏的隋军将士。
  抖了抖手中的纸张,毛喜都不由的气乐了,“渊大人,这就是你们大对卢的和议条件?你们当我是三岁小孩子好糊弄,还是觉得我们大隋真的怕了你们?你们要明白,刚刚打了大败仗,战死了二十多万兵马的是高句丽。我们大隋如今已经据我大梁河以西所有土地,麻烦你们在提条件前,也先用点脑子,如果你们就这样的诚意,我看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和谈的了。大家这就各自回城,点齐兵马,兵对兵,将对将,好好的决一死战。”
  说完毛喜起身一甩袖子,就要离开。
  渊太齐哪肯就这样,忙起身拉住毛喜的袖子,低声道:“毛大人,和谈和谈,总得谈了才行。如果大隋对这个条件不满意,可以再重新谈,本人代表大对卢,全权做主。”
  “既然如此,那好,我家大帅的条件是两家休兵,从此以大梁水为界,互不侵犯。高句丽必须释放所有被俘虏的隋军将士,并且得将平壤城外的隋军将士尸骨垒起的京观拆除,所有尸骨必须好好地收敛,送回我军。并且,高句丽国王高元,必须上表向我大隋天子表示臣服,以后称臣纳贡,世代不绝。作为回报,我大隋愿意释放包括渊氏一族在内的所有被我军俘虏的高句丽将士,并且以后只要高句丽臣服一天,就一天不再起兵攻打高句丽,两家从此世代友好。”
  毛喜的条件一说出来,那渊太齐的脸色一下子完全黑了。比之刚才毛喜的样子更加难看,隋军开出的这个条件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和谈条件,直接称之为他们高句丽的投降条件还差不多。
  按照这个条件说的,等于高句丽就要放弃掉整个大梁水以西的广袤领土。基本上就等于一半的高句丽要割让给隋朝,这其中可是包括了辽东城、新城等两百多个大小山城,近百万的子民。不但如此,他们还得释放所有的隋军俘虏,还得上表称臣纳贡,这根本就是一个让高句丽投降的条件。这样的条件,根本不会有任何人同意,只要是一个高句丽人,就绝对不会同意这样的和谈条件。
  强自克制着要愤而离开的冲动,渊太齐咬牙切齿的道:“毛大人,这就是你们的诚意吗?如果你不是来戏耍我的,那么你们就应当拿出真正的和谈条件来,而不是开这样的玩笑。”
  毛喜也不生气,只是笑着道:“既然渊大人对这个条件不满,那我们就重新开始商议这个和谈条件吧,不过,有件事情要先说在前头,在和谈期间,如果你们高句丽人敢打破现在的局势,对我们用兵的话,那么就别怪我们不客气,到时我们会第一时间用数万渊氏族人的鲜血祭旗!”
第218章
一次娶三
  “该死的,只要等我把我们的人马换回来了,我一定要将辽东的所有隋军斩尽杀绝,我要在辽东城下再建起一座五十万人的京观。我要让他们明白,我们高句丽人不是好惹的。”
  平壤城中的大对卢府中,一头花白头发的王国东部大人、大对卢渊子游愤怒的将手中的书信扯得粉碎。不但如此,整个书房中的装饰家具一下子全都遭受了殃及,名贵的文房四宝,紫檀木的书桌,墙上名贵的字画,一样一样珍贵的东西全都在渊子游的怒火之下,支离破碎。
  辽东一战,高句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失败。而他渊氏一族同样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他的嫡长子,王国西北军统帅,高句丽年青一代中和高建武比肩的渊太祚兵败被俘。而立足于北方的渊氏一族更是遭遇了灭族之祸,整个渊族辽东数万族人,一万家族私兵,数万家族奴隶,无数的家族财产全都没了。
  消息传回平壤,让渊子游这个高句丽第一权臣,满头乌发一夜之间就白了一半。
  正当他在平壤准备为家族的子弟准备发丧之际,那该死的隋军居然又秘密找上门来要和谈。
  遭遇了前所未有打击的渊子游,根本没有多加考虑,就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管家渊太齐前去和谈。他的想法也很简单,先稳住隋人,把部族的子弟和族人给交换回来。
  只要等人换回来了,那么到时高句丽马上北上攻打隋军,把隋人赶回辽河西岸去。攻打隋人的计划本就是他提出来的,整个高句丽朝中所有贵族大臣们都一致同意的。所有人都明白,如果在明年之前不能夺回辽河一线,那么高句丽灭亡就在不远处。
  而现在,他渊子游为了能先把族人换回来,一边在暗中拖慢调动兵马,一边却在和隋人秘密和谈。可是半个多月过去了,这些该死的隋人,却无比的麻烦。
  谈了一个多月,对每一个条件都要斤斤计较,而他们本身提出的条件却又苛刻无比。以至于双方谈了半个多月,到如今,他们也只换回了三十来个部族旁系子弟,另加百来个老弱妇孺。让他最在意的儿子渊太祚和弟弟渊盖铜这两位领兵大将,隋军却死死的握在手中,不肯换回来。
  按这样的速度,再谈三个月都不一定能全部达成一致,把儿子换回来。可是如今整个高句丽上下已经疯了一样,各部族领主大臣们,已经全都达成了一致,上下一心叫嚷着要发大兵北上辽河以西的所有领土。
  他明白这些人叫的如此响的原因,他们已经搞清楚了辽东的局势。隋国皇帝杨广早在一个多月前已经带着几十万大军回到了中原,留守辽东的是一位新崛起的隋将陈克复,所统兵马不过只有一万余人,其余的全都是群民夫。
  所有的高句丽人现在都急着北上,急着要去赶走那支隋军,然后重新瓜分整个辽东的势力分布。
  可是别人能这样做,偏偏他渊子游不能这样做。那些该死的隋军手上有他渊氏一族的大半族人和他的儿子弟弟。如果他们现在北上了,那么隋军恼羞成怒了,必然要杀了他的族人和儿子。投鼠忌器,他现在只能小着心和隋人慢慢应对,其它的什么要求他都愿意答应,只要能把儿子弟弟及部族的族人和兵马换回来就行。
  发泄了一通之后的渊子游,对一直站在那里的渊太齐信使轻声道:“不管隋军提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他们,关键是把族人先交换回来。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先想办法把太祚和盖铜两人交换回来了。我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朝中大臣贵族们都在叫嚣着要早日北上。按现在的情况,早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军队就能准备的差不多了。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隋人纠缠了,为了表示诚意,先把我们手中的剩下的一万隋军俘虏拿去交换太祚和盖铜回来,最低限度,你们也得在一个月之内把太祚给我换回来。”
  满地狼藉之中,一头花白头发的渊子游咬牙切齿地说道。为了能换回最有本事的嫡长子,渊盖铜已经冷血的表示在关键时刻可以放弃掉所有其它人。
  几天之后,一万已经做了一年奴隶的隋军俘虏被分批秘密送到了大梁水边。
  不过任渊太齐巧舌如簧,费尽了口舌,隋军最后在考虑了数天之后,结果只同意用渊盖铜和两千渊族妇女孩子交换。毛喜表示,如果高句丽要换回渊太祚和他的兵马,那么就必须将其余剩下的数万隋军俘虏一起交换。
  对于隋军来说,这个和谈本来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根本就没曾想过真的要和谈。可是谈到现在,半个多月过去,居然能意外的换回了一万俘虏,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真正的意外之喜。
  已经进入了九月中旬的辽东,早已经属于了冬季,除了还没有下雪,整个辽东都是天寒地冻。辽东的十多万隋军和几十万民夫工匠,此时都已经换上了由高句丽那些妇女俘虏们加工赶制出来的冬衣夹袄。虽然达个时代棉花还只是一种花,还没有棉布棉衣,但是有了充足的布匹后,厚达数层的夹袄罩衣,倒也能足够抵挡这辽东的严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