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509

  心里这么想,杨广的话锋一转,淡淡道:“虽然北平之时,已经厚厚封赏过了。可如今陈克复立下如此大功,朕也不能如此草草封赏一下就行的。诸位看看,能不能在其它的金钱、土地等物之上再给予赏赐?”
  朝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察言观色的人精,杨广的话一出口,众里心里已经基本有数了。马上有大臣出列道:“陈破军如今封爵辽国公,实食封一千户,陛下可以加封至一千五百户,以未皇恩浩荡。”
  杨广一挥手,“就加封到三千户吧,虽如此,还是不足以匹配如此功劳。”
  又一位大臣上前道:“可以再荫赏其家人,不过陈克复至今未曾完婚,没有妻小。陛下可以多赏赐钱财土地,以示恩宠。”
  “那就赏钱一千万、绢五千匹。另再河北赐田地一千顷!”
  众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陈破军就得了万贯金钱,千顷良田,又一下子增加了二千户食封,可谓是赏赐极厚。不过除了一个光禄大夫,却再也没有人提给陈克复加官晋爵之事了。
  黄门侍郎裴世矩上前道:“陛下,此番辽东大捷,陈破军身为主帅确当为首功。不过辽东的其余兵将同样是有大功,陛下当厚赏重将。”
  “依你之见,当如何封赏众有功将士?”
  “回陛下,臣刚才已经看过由通事舍人带来的有功将士名单。臣觉得,李奔雷和李节二人,为辽东留守之副将,此番辽东大捷,此二人同样功勋着著。所以,臣觉得当重赏此二,李奔雷原为左翊卫虎贲郎将,只因二征辽东时战败降职。如今原左御卫大将军李子雄参与叛乱被处死,正好晋李奔雷将军为左御卫大将军之职。”
  “李节原为左备身府折冲郎将,此番又立下如此大功,臣以为当晋升为右武卫大将军。其余如郎将胡海、张合、刘铁柱、毛翊、鲁世深、陈青、陈贵、沈光诸将,此番皆下大功,当晋升为正四品武贲郎将,升调往各卫府。至于原各校尉军官,也当提升为鹰扬郎将,升调往各鹰扬府中。并且对各将赏以合适之爵位,赐以金钱土地。”
  裴世矩的话一落,裴蕴眼睛一亮,不由得转头对着裴世矩赞赏的看了一眼。
  表面上看来,裴世矩向皇帝建议大加提拔赏赐辽东将校。可是实际上,这却是一着厉害的杀招。意在瓦解陈克复的势力。大将军、将军、虎贲郎将、虎牙郎将,这都是高级将领,每个卫府中的数目都是有定数的。升了职,则必须轮调到其它的卫府中就职。陈克复无根无势,虽是南陈皇室出身,可是不过是一亡国皇族。大隋朝,他一点根基也没有,能有今天的一切,还是阴差阳错下,又得了宇文阀的帮助才有了这一天。陈克复手中最大的倚仗,就是他手中的兵权。过去他手中不过一万骑,裴阀并不放在心上。
  但是如今,陈克复却已经拥兵十万,而且还是在天高皇帝远的辽东。一不小心,就能拥兵坐大,这是裴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而眼下,表面上提议分赏诸将,可实际上却是分折整个辽东兵马。
  但凡是辽东军中校尉以上的将领,全都破格超升,然后直接调往其它各个卫府。皇帝奖赏功臣,这是陈克复这个一军主帅也无法干涉的事情。他干涉反对了,那就是阻挡部下的前程,到时还有谁愿意跟他一条心。不阻拦,那么军中各将校全都分调各个卫府之后,陈克复的那点势力也就四分五散,彻底散了。
  这个计划不可谓不毒,可这计划却是一个正大光明的阳谋,就是陈克复也无法有半点阻拦的办法。而在裴阀的人看来,只要将那些将校调走,再调一批将校进辽东军中,那么陈克复哪怕就是手握再多兵马,也不过是一个光杆将军罢了,他们接下来有的是时间和机会,一点点的想办法对付陈克复。
第225章
四征辽东
  陈青跪坐在殿中,一开始听到杨广又是给陈克复加官,又是赏钱给地的,心里也是十分激动高兴。
  后面裴世矩提出重赏辽东众将时,他听到自己也一下子提拔为正四品的虎贲郎将,心里的高兴就别提了。特别是听到后面,还要给他们封爵位,心里更是充满了激动。
  前不久,皇帝陛下已经撤销了侯爵以下的所有爵位,也就是说,他最少也是一个侯爵。哪怕是一个再小的空头侯爵,那也是从二品啊。更何况,大隋的爵位可没有什么世袭不世袭的,凡是爵位都可以传给子孙后人。想他陈青不过是陈家庄的一个普通家厅,并不是如毛翊等人一样,是南朝贵族之家。
  加封为虎贲郎将,虽然一下子升了数级,可是和爵位比起来,这些却又显得无足轻重了。都说千里觅封侯,还有什么比封侯更让人激动的。
  不过越往下听,他越觉得不对劲,怎么到头来,他们这些辽东行营的将领基本上全都要被提拔外调。在裴世矩的提议中,辽东行营总管一级的将领,基本上都要升调往大隋各卫府中。
  各军级的将领全都升为了虎贲郎将,而连营一级的将领,都升职为虎牙郎将。要知道,大隋每卫不过有四个虎贲郎将,六个虎牙郎将。这十二卫加起来,也不过是四十八个虎贲郎将,七十二个虎牙郎将。再加上四府,也不过是多十六个正四品的折冲郎将。现在倒好,在裴世矩的计划中,辽东行营居然一下子要升两位十二卫大将军,十三个虎贲郎将,四十九个虎牙郎将,其余的正五品的鹰扬郎将、从五品的鹰击郎将、从五品武勇郎将,从武直郎将,一下子给提拔了一百多个。
  就感觉好像大隋的这些高级将领职位成了不值钱的东西一样,要多少就给多少。
  所谓事出反常即是妖,陈青虽然年轻却也不笨。用脑子仔细地想了一想,也差不多明白了前因后果。这么多的将军郎将,辽东行营是无法安置的了的。
  那么接下来,这些将领就必须全部调回中原各卫府之中。可是,这样一来,那他们辽东行营怎么办?他们和大帅的陈氏复国怎么办?难道和大帅拼死拼活,到了最后却要一下子化成了云烟?
  “陛下,小臣有话要说。”陈青再也坐不住了,他不能看着大帅的心血和计划就这样化为泡影。
  杨广微微一笑,“怎么,提拔你为正四品的虎贲郎将觉得太低了?那朕就再加封你为金山侯?”
  “臣谢陛下赏赐,不过臣刚才有件重要的军情忘记了禀报陛下!”
  “哦,还有什么重要军情忘记说了?难道你们还立下了什么大功?那现在一并说出来,朕一定重赏!”
  “陛下,这次小臣马不停蹄的赶回中原,其实是来向陛下请求援军!辽东现在十分危急,辽东城等被攻下的城池,随时有可能被辽人夺回。那些抢回来的钱粮器械,也随时有可能再被辽人夺回。就有刚刚组建的辽东行营兵马,也随时有可能会被辽人击败。”
  杨广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有些疑惑地道:“你不是刚刚说陈破军在辽东打了大胜仗,击败了七万八的辽军。而且攻破辽河一线一百余座城池,俘虏辽人四五十万,夺得粮草器械数百万计吗?为何,现在却又说的辽东如此危急?”
  “陛下,辽东大捷确实没错,可这大捷却是行险而来。当日我破军营一万人马留守辽东城,辽东城中兵马也有万余,还有十余万百姓。最后大帅是凭着陛下当初留下的暗道才夜袭得手,一举拿下辽东城。而在那之后,更是利用了辽东城守将荣留王高建武的兵符印信,才先诱了安市城的兵马入了辽东城,来了个关门打狗。最后又同样以印信骗了扶余城守将渊太祚出城,在金山峡谷被我军伏击。”
  “如此之后,辽水一线已经没有了辽人兵马,剩下的全是空虚之城,我家大帅才有机会趁机拿下辽水一线百余城。不过眼下辽东已经在集结重兵,据我们擦马打探到的情报,辽人将在第一场雪之前,集结十五万大军攻打辽东城。我军大帅虽然有陛下命令征召了十万民夫为军,可是这些士兵都是新兵,如何打的了硬仗。”
  “无奈之下,大帅只好行缓兵之计,以辽人俘虏交换我军战俘,和辽人和谈拖延时间。不过这都不是长久之计,用不了多久辽人大军就会北上,到时正面决战,只怕我军力有不逮。所以大帅,特遣我来晋见陛下,请陛下火速发援兵,以此守住辽东之地。”
  话一落,整个大殿再次安静下来,谁也没有想到,事情还有这么一个转折。要按这样说,陈克复先前的胜利不过是侥幸。而眼下却是真正的危局,陈破军十万兵马只有一万老兵,可是辽人却有十五万人,虽然陈破军有辽东坚城,可是十五万打一万,谁胜谁败,却是十分明显的。
  攻城之战,以常规来说,攻城的一方,兵力只要达到守城方的七倍,那么城必破。而现在的情况,陈克复的兵马最多只能算个两万人左右,对方却是十五万,七倍有余。
  杨广也一下子沉默了下来,刚才裴世矩等大臣的奏对当中。已经成功的让最近本来就大受打击,而性格更加多疑起来的他,开始有些忌惮起陈克复来。
  毕竟陈克复是南朝前皇太子的嫡子,如今却在辽东手握十万兵马,更有无数和粮草器械,并还有坚城可守。辽东之地不比中原,那里大隋的势力根本鞭长莫及。
  眼下如杨玄感这样世受国恩的大贵族都起兵反叛了,更何况陈克复这个前朝的皇子。过去他不在乎陈克复的前朝皇族身份,是因为陈克复不过是一小将,带着三千人马,无足轻重。
  可现在不同了,陈克复年纪轻轻已经位极人臣,封无可封。更加关键的是,陈克复打仗的本事更厉害,凭一万人就能把大隋连续三次征伐都没有拿下的辽东给拿下了。
  现在他有兵有权有钱有粮有城,他作为皇帝就已经不得不提防起陈破军来了。裴世矩的分封提议,其余也不过是一个架空计划。他一眼就看出来了,不过他却只字不说,甚至是赞成的。因为陈破军如今已经功高震主,让他心生猜忌。
  可哪曾想,事情现在居然又还节外生枝,不管辽东是哪个人打下来的,杨广都绝不会放弃。特别是现在的这个时候,他需要辽东的胜利,来震慑天下。
  可哪曾想,辽东居然如此危急,那这个时候,再行分封架空之策却已经是不合时宜了。辽东本就实力不足,如果这时候,调回辽东的一众将校,那辽东必失。
  陈破军他可以晚一点再削权架空,可是辽东城却是一点也不能马虎。
  “传朕旨意,高阳郡各部兵马准备,朕三日后要率大将即刻北上,再征高句丽。”
  杨广的话一落,整个大殿中的大臣们都变了色。谁也没有想到,杨广这个时候居然要四征高句丽,一个个的脸色都十分的难看。眼下已经是九月中旬,如果这个时候四征高句丽,那么大军一路北上,等到达北平郡之时,已经要到十月了。那个时候,整个辽东已经进入了冬季,不说一路上的雨雪纷飞,路途泥泞难行,就是这寒冷的辽东北风,都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这大殿之中再坐的大臣们,正月从东都出发,已经随着杨广在外折腾了快一年了。大臣们年纪普通偏大,这个时候再北上辽东,那真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五贵之中的虞世基忙出列道:“陛下,万万不可!现在已经快到十月,这个时候行军,后勤根本无法维持。天寒地冻,道路艰难,极不利于行军。等我军到达辽东之时,最起码得两个月的时间,况且这样的气候行军,将士们定将有大部份冻伤,到时就是到达了辽东也无法做战。更何况,如今杨逆初平,但是天下盗贼蜂起,正是需要陛下坐镇中原,这个时候又怎么能再北上辽东呢?要出兵辽东,最起码也得等到冬季过去,明年开春之后才能北上。”
  杨广不满地道:“辽东之地,我朝先后征伐四次,损兵折将已过百万。如今陈破军已经拿下了辽河一线,此时怎么能就此放弃。朕当率领大军北上,趁此机会一举东平高句丽。”
  “陛下,辽东确实重要,但是还没有重要到需要陛下当此时节北上。我军现在高阳,距离辽东太远。而且如今陈破军已经拿下辽河一线,所以臣以为,陛下可从河北调派一员上将,兵不用太多,有三五万北上足矣。有辽东坚城,再有三五万精兵,而且辽东城中还有充足的粮草器械,不用再从中原输送,那么绝对能守住辽东城。只要坚守一两个月,到时辽东大雪封山之季,辽人只能退兵。如此,等到明年开春过后,陛下就可能派大军北上辽东,以辽东城为前进基地,一举东平高句丽。”
第226章
叔宝显威
  行宫中不算奢华宽敞的大殿之中,虞世基的话一落,就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拥护。现在谁也不愿意跟着再来一次四征高丽了,再征下去,大家老命都要没了。
  杨广有心想要不理这些大臣,可是想想如今辽东救急如救火,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呵以等他带着大军从这里赶去。为了他的绝世武功,为了踏平高句丽的目标,杨广只好强忍着道:“那依诸位爱卿之见,朕当调派哪位大将领兵前往?”
  裴蕴起身道:“时间紧急,臣推荐左武卫大将军裴仁基将军领兵增援辽东。裴仁基将军如今就在河间郡,离辽东不远。且裴仁基大将军帐下有五万兵马,其中更有一万精骑。更兼其长子裴行俨有万夫不当之勇,号称万人敌,其次长裴行俭足智多谋。上阵父子兵,打虎还须亲兄弟。由裴氏父子三人领军北上正当合适,可令裴行俨先率一万骑兵北上,裴仁基大将军领两万步兵紧随其后,如此辽东之危可解。”
  裴仁基身为左武卫大将军,可是本身却也是裴阀在军中的领军人物。眼下皇帝已经开始对陈破军产生猜忌,那么现在调派裴阀人马北上辽东,等先解了辽东之围。那么接下来,皇帝肯定会分封架空陈破军,如此一来,辽东就将落入他裴阀的掌控之中。
  裴蕴打的什么主意,站在殿中的宇文述一眼就看出来了。今天他也已经看出皇帝对陈破军产生了猜忌之心,所以这半天来,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对于宇文述这个老狐狸来说,陈克复过去就是他宇文阀用来对付裴阀的一枚棋子。如今枚棋子如此快速的崛起,已经有了失控的趋势,这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适当的时候打压下陈破军,让他无法脱离他宇文阀的掌控,这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但是现在裴蕴要横插一脚,想把裴阀的势力插进刚刚夺下来的辽东。这却是宇文述所不愿意看到的,敌人要做的,那必然是他所要阻止的,这就是他的斗争法则。
  “陛下,当今我大隋最强的兵马,分别是陛下身边的骁果军、陈破军的破军营、张须陀的八风营、王世充的淮南军、涿郡罗艺的铁甲骑兵。此五支兵马才是真正的天下最强兵,御史大夫那是言官,执掌御史台。平时风言奏事,弹劾官吏那是他的职责。但是说到兵马军事,这可就非他强项了。至于御史大夫所说的裴仁基父子,虽然也是军中上将,可是和陈破军等五支兵马来,那就要差远了。”
  “你”裴蕴有心要反驳,可是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宇文述所说的五支兵马,确实是天下强兵。司马德堪所统率的一万骁果军,那是从整个数十万府兵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个都是武艺过人,骁果健壮之辈。他们如今就在高阳,是皇帝陛下身边的亲卫。
  而陈破军的破军营应当是五支兵马里面成立最短一支,而且现在已经被整编扩军融入辽东行营的十万兵马之中了。但是这支兵马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自组建起,经历数场大战,却无不一败绩,而且取得的战绩更是无比的骄人,因此,宇文述将他列为天下最强兵之一,没有人敢说个不是。
  张须陀原是齐郡郡丞,山东之地最近几年来一直就是叛乱盗贼多发之地。张须陀几年来一直在不停的和叛军盗匪做战,可以说他的部下完全就是一支百战之兵。如今张须陀官从河南讨捕大使,手下掌握着三万兵马,而其中有一万最强的兵马,就是八风营。八风营不但是一个营头的名称,而且还是张须陀自创的八营阵的使用者。张须陀就是靠着八风阵和八风营,在山东河南百战百胜,无人能敌。
  至于王世充,则是此时五人里面最没有名声的一个。一个胡汉混血,且最初还是一个西域商人的养子。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给他混了一个江都的郡丞。但是为了十分聪明,给皇帝办了几件事情,都十分的不错。最后受命招募淮南民壮为兵,征讨南方的盗匪。他由此组建了淮南军,在江淮连战连捷,打的那些叛军盗匪到处落荒而逃,望风而降。
  到于涿郡的罗艺,本身官职不高,只是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下四虎贲郎将中的一位。罗艺本人任气纵暴,和上司李景不和,还曾经诬蔑李景谋反,不过却都没成功,反而多次受到李景的凌辱。不过但凡那种刺头有性格的人,也一般都是那种有本事的人。罗艺也是这么个人,脾气特差,但带兵号令严整,所部十分有战斗力。他的防线就在突厥人的家门口,所以他的兵马正是骑兵,而且还是一支铁甲骑兵。
  铁甲骑兵,也就是和陈克复当初在新城大破乙支的那支骑兵一样。罗艺的铁甲骑兵,正是大隋最正宗的甲骑具装。涿郡在隋初又叫幽州,那地方乃是平原,平原之正是使用甲骑具装的最佳战场。多年来,在与突厥的数次交锋之中,他的这支铁甲骑兵将突厥人打的没有半点脾气。在突厥人那边,他的这支兵马称之为幽州铁骑!不过他的兵马不多,只有五千骑兵,其实铁甲骑兵三千,骑轻兵两千。
  一听到宇文述提到这几支最强兵,杨广不由的高兴起来。捋着胡须笑道:“朕富有四海,拥最强甲兵。那些跳梁小丑之辈,朕何须放在眼中。宇文爱卿,依你之见,却是要调派哪支甲兵增援辽东?”
  “陛下,五支早强兵马,破军营已经在辽东。骁果军为陛下禁卫,片刻不能离开。淮南军远在江淮,却是水解不了近渴。剩下的就只有幽州铁骑和八风营了。幽州铁骑就在涿郡,离辽东最近,不过罗艺所部兵马不过五千,人数太少,而且他们一向在北方防范突厥人。如果调他们增援辽东,却又耽误了对突厥的防守。”
  “所以臣觉得唯一适合的只有八风营,眼下据我所知,张须陀将军正率军在涿郡和河北盗匪做战。依照张大将军的威名,相信用不了几天,必然击破那处之盗匪。陛下只需给张大人发一道圣旨,让他接旨后不必南转,直接东进辽东增援辽东城,如此,正好解辽东之围。”
  大殿之上,杨广坐在那里沉默了一会,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过最后,杨广还是面带着微笑道:“拟旨!”
  “传朕旨意,加封陈破军为光禄大夫,统领辽东行军元帅府兵马,其所奏请的辽东行营所有大小军官将领全都批复通过。另,李奔雷、李节、毛喜三人著升为从二品右光禄大夫,并加封勋官从二品上大将军,李奔雷晋爵扶余侯、李节晋侯盖牟侯、毛喜晋新城侯。辽东行营七军行军总管俱提升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勋官大将军,另由尚书省拟赐侯爵位。七军行军副总管、行军司马、行军长史著升为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上开府仪同三司。”
  杨广念一句,下面就有专人赶紧记一句,这是正式的圣旨,不是皇帝的手敕。按正常的程序,必须是皇帝提议,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盖章,通事舍人负责宣诏,如此才具有法律意义。
  这份圣旨很长,考虑到眼下辽东的局势,杨广没有马上按先前裴世矩之议,分封辽东诸将,再升调回中原。而是给辽东行营各营军官升了散官和勋官。散官和勋官代表品级,但本身没有实职。杨广升他们的散官,等于是明确的先将辽东诸将的官级品轶给提上去。
  眼下辽东行营的诸将所任的都是行营军职,这是一个临时职务。而提升了散官和勋官,就是明确了他们的品级,以后辽东行营解散,那么就将按照他们的散官品级,等候新的实职任命。这个时候一般都是降级任命,偶尔也有升级任命的。
  辽东行营诸将,陈克复是从一品最高级散官,李奔雷、李节、毛喜三个副职则升了从二品的右光禄大夫。除去陈克复这个兼职行军总管,剩下的六个行军总管为正三品,二十一个副职为从三品。而且三个元帅府副职和六个行军总管全封为侯爵,一次晋封几个侯爵。
  营总管提升为正四品的散官正议大夫,副营职为从四品的通议大夫。团校尉为正六品建节尉,副尉为从六品奋武尉。队正为正八品的怀仁尉,队副为从八品的守义尉。就连各伙伙长,都被破格加了一个从九品的立信尉散官。
  整个辽东行营的所有军官的散官都给的很高,基本上都是高出了自身实职的两三个品级。但是真说起来,除了品级看上去高点,领粮饷的时候,能多领一点外,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用。这些都是虚职,散官只有连同实职一起,那才是真正的代表着权利。光有散官,没实职,那还一样的什么也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