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509

  高句丽兵马渐渐接近,甚至站在城头之上就已经可以用肉眼看清楚他们。
  这并不是高句丽人的前锋部队,高句丽人的前军已经连续被隋军两次击败,最后一次更是两万人全军尽没。当日陈克复歼灭整个辽人前军之后,立马迅速后撤辽东城。
  在一路路的探马和特勤司的侦察中,整个高句丽大军的行进都掌握在了辽东行营的手中。眼前这支人马,特勤司早已经查清楚了,这支人马就是渊净水统领的西路军。
  全军从辽东半岛上的卑沙、建安等城集结出动,全军三万将士。不但如此,他们还在卑沙城会和了从海上赶到的东瀛人。数百艘的战船带来了整整一万东瀛人,东瀛人出去的数量让陈克复等将领都有些惊讶。
  这支兵马本来一天前就应当到了,不过在辽人前军在新城被歼灭后,这支兵马却停驻不前。直到乙支文德的大军上来后,他们才慢慢在和高建武紧紧地保持着大约半日日程距离后,慢吞吞的先一步到达辽东城下。
  四万西路军,其中三万是卑沙、建安的兵马。这些兵马历来是为了应付大隋从山东浮海东进,是过去高句丽中仅次于辽东城一线的精锐兵马。整个辽河中、上游辽军都被隋军歼灭,唯独辽河下游的这三万兵马没有受到任何打击。这次由渊净水统帅,三万人马倾城而出,属于整个高句丽北伐军的一支精锐力量。
  他们全都装备着明光铠甲,配备了长矛、弯刀、长弓,他们如蚁而聚,蜂拥而来。全军展开了一个漫长而又巨大的偃月阵型,缓缓推进。
  在总结了辽东城隋军的数次进攻习惯之后,年方三十的渊净水选择了小心翼翼的防御前进。四万人马就这样保持着完整的阵列,缓缓地向前推进,一直在到达了辽东城外十里处的六合城下时,才全军停顿。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辽军并没有进入六合城,甚至都没有派兵前往六合城查探,而是齐齐一个转身,反而选择了一个距离六合城和辽东城各五六里的中间地段,全军停止前进。
  四万人马,却已经如云一般,无边无际,站在城头看去,只见整个南门方向都是乌鸦鸦的高句丽人马。长矛如林,旗帜如海。辽军在城南六里处开始扎营,放弃了辽东城东的六合城空城。
  六里的距离很近,在黄昏的光线中,可以清楚的看见有大约一万骑兵已经摆出了进攻阵列,在他们的营地前防御。后面的辽人,一队队如同蚂蚁一样,开始砍伐附近的树木。
  不管是大是小,所有视线中的树木都被他们砍倒,用来制作攻城器械、大营栅栏、瞭望台、生火做饭、取暖。所有的辽军警戒的警戒,扎营的扎营,却还有一支人马没有动。他们大都身上穿着只有胸前和后背的两档甲,且有不少还是木甲、竹甲。拿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有长长的长矛,也有弯刀、斧头,所有的人都戴着一个大大的斗笠。这些就是从海上赶来的东瀛人,几十个东瀛人来到阵前,对着辽东城指手跳脚,哇哇大叫着。
  甚至有几个东瀛人还解下了腰带,对着辽东撒尿,那几十人不断的乱吼乱叫,那巨大的“八格牙鲁”的声音就连城头之上也能隐隐听见。
  “大帅,他们说的是啥?”
  辽东南城楼之上,有人问陈克复道,他们都知道陈克复有一个小妾是东瀛人,想来应当听的懂那些话的。
  陈克复当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毕竟后世的人就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么一句日本话的。这是一句难听的骂人的话,八格就是马鹿的意思,这其实还是跟中国的那个指鹿为马的成语有关。
  赵高的指鹿为马所有人都知道那是颠倒是非黑白的意思,不过到了日本人那里,那些脑子蠢的东瀛人却有了不同的理解。在他们看来,连马和鹿都分不清楚的人,那就是笨蛋、浑蛋。所以日本人骂八格,就是骂人是笨蛋。但是如果后面再加一个牙路,那就又不一样了。牙路,野郎的意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马鹿杂交的野种、畜生,这是一句相当恶毒的话语,相当于中国的狗杂种。
  陈克复脸色阴沉难看,在他的心里,一直就很讨厌小日本鬼子。隋唐时是孙子,屁颠屁颠的派使臣来中国学习各种知识礼仪。结果后来却忘恩负义,成了养不熟的白眼狼。宋明时的倭盗,清末以后的一次次入侵,抢夺了无数中国人的财富,双手沾满了华夏儿女的鲜血。
  就这样一个小岛上的野人,居然敢自称天皇。大隋没有派兵去打他已经是邀天之幸了,他们居然还敢派兵掺和到大隋和高句丽的战争中来,这些人还真是狂妄的不得了。早晚有一天,他一定要灭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野人国。
  “哪位将军敢率一营骑兵出城一战,挫敌锐气!”陈克复看着那些耀武扬威的东瀛人,转身对着身后的众将道。
  众人刚刚已经听完了陈克复翻译的东瀛人骂人的话,这个时候早已经快要气炸了。几个无敌的野人,也敢如此辱骂他们。张合、刘铁柱、陈风、陈林、李世民、郭孝恪等将纷纷请求出战。就连老爷子李奔雷也被气得够呛,一定要出城给那些野人们一个教训,李节这个时候也不甘落人后,强烈要求出战。
  眼下大兵压境,城中的将士们也大都有些紧张担心。这个时候,陈克复急需一场胜利来激发士气,哪怕是一声小小的胜利也行。
  看着众将的表现,陈克复十分满意,从众将身上一一扫过,李世民兄弟那是步兵将领,派他们出去不合适。郭孝恪带的是重骑兵,这个时候还不到用他们的时候,转了一圈后,陈克复沉声道:“将令,李节、张合二将带五千轻骑出城与敌一战。注意,切不可恋战,小挫敌军锐气即可回营。陈风、陈林你二人率五千骑兵做好准备,随时接应二位将军回城!”
  四人齐齐抱拳,高兴的大吼一声:“得令!”特别是李节,他这个将军,自从入了破军营后,陈克复就再也没有给过他机会带兵上战马了。眼下,陈克复居然让他领兵出战,他心里不由万分激动起来。
  天边还有最后一缕余晖,南城门一阵吱吱呀呀的响动,慢慢打开。吊桥一落下,早已经点齐了五千骑兵的李节和张合二将,一马当先,率先出城。
  “擂鼓,为两位将军助威!”
  咚咚咚的牛皮大鼓声响起,五千精锐的轻骑兵此时就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向着辽人大营直奔而去。
  隋军的突然出击,将辽将渊净水吓了一大跳。他可不想这个时候和隋人先打上一场,谁都知道这些隋人是些疯子,一不小心就要落败身死。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叔叔,数万族人如今可还全都在隋营里面。
  不过眼下隋人已经来到阵前,渊净水大声吼道:“列防御阵,全军不得出击,稳住阵脚!”
  久经训练的辽东半岛高句丽兵马,快速的丢下手中的武器,骑兵退入步兵大阵之中。一列列的盾牌手持盾在前,紧接着是长矛手,刀斧手,弓手、弩手。这是最保守的防守做战之法,将骑兵收入阵中,就是完全打算弄成一个乌龟防御阵,让敌军无处下手。
  东瀛人的带后主将满脸不屑的对渊净水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渊将军的做法可不是一名武士应有的荣誉行为,我不会接受这样可耻的避而不战的。”
  渊净水黑着一张脸道:“苏我太郎将军,我是联军统帅,你当服从我的命令!”
  “不不不,我大和只是收了你们的条件后,同意出兵对付隋国,可没有说来了后要接受你的命令。我的一万勇士除了我的命令,谁的命令也不会接受。隋国不过是来了几千骑兵,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真是让人看不起。怪不得,两万前军居然让辽人全歼了,既然你们不敢出战,就让我大和勇士出战吧,让你们见识一下,我大和的勇士是如何的英勇!”
  说完苏我太郎扛着他的那把大刀,对着部下的东瀛人叽里哇啦一大通后,那些东瀛人全都咆哮起来。一万东瀛人全是步兵,他们提着长矛、长刀,越过高句丽人的阵地,迅速的摆开了一个大纵深步兵长矛方阵。
  渊净水站在那里一言不发,继续指挥着部下的三万人马结阵,只是看向东瀛人的眼神,却是十足的不屑。
  “大帅,隋人强悍,战力绝伦。这些东瀛人就这样冲上去,绝对讨不了好的,甚至一个不好就会大败,大帅,要不要把他们叫回来。”一名对卢官道。
  “哼,本帅不是没给他提醒,是他不遵守本帅将令。他既然如此目中无人,那么就让隋人教训他一顿也好,让他也知道知道,他们不过是我高句丽花钱请来的一条狗。”渊净水冷笑着道。
  “可是他们毕竟是我们的联军,如果就这样看着他们被隋军击败,那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处,还请大帅三思。”
  渊净水笑道:“这个本帅自有分寸,我也不会让他们真的被隋军灭了的,只不过是打算让隋军替我好好教训一下他,让他们以后不要那么嚣张。等到他们吃了亏后,我们再把他们救回来,即可以打击他们的气焰,也能卖他们一个人情。”
  “高,大帅果然是高明,如此一来,以后这狂妄的东瀛人不但要感激大帅的援救之恩,以后还会更听话。”
  六里地,五千隋军转瞬即至,李节看着辽人摆出这么一个古怪的阵势应战不由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四万的人马,居然三万人在后面摆成了一个乌龟阵,前面一万人却又主动跑到前面来列长枪步兵阵接战,他怎么看,都怎么觉得这辽军将领有毛病。不管哪一本兵书战策上,也没有这样的打法。
  不过他此行的目标就是要挫敌锐气,既然辽军这么配合的摆了这样的一个阵势,他也就不再有半点客气。
  长枪阵配上弓弩部队,这确实是对付骑兵的好策略。
  不过他们却忘记了,他们要对付的是隋军轻骑兵,这是一支装备既好,战阵又丰富的兵马。而东瀛人虽有长枪,可那长枪却不是中原人那种最长有七米,最短也起码有四五米的长枪阵。东瀛人普遍矮小,身高不过五六尺,他们持的长枪其实不过是一长矛,长不过八九尺,并且他们的弓箭也少,且还大都是那种不是很强劲的软弓。
  眼看隋军奔近,苏我太郎一声大吼,那些头戴斗笠的前列东瀛人纷纷将长矛放下,斜斜的指向隋军,犹如一只刺猬突然张起了身上的短刺。
  中间的弓手们这个时候,也纷纷张弓搭箭,将手中的羽箭射了出去。一阵箭雨过去,能射中高速奔驰隋军的少之又少,那些射中的箭支,大都也被骑士身上的明光甲纷挡住了,除了少数几个倒霉的士兵伤亡外,隋军根本没受什么损失。
  来无不信非礼也,东瀛人的箭刚落,隋军骑士们的手弩却开始发威了。三连射的弩每个骑士就带了两把,根本不需要上弦,端上手弩,高速奔驰中对着那些结阵的东瀛人就是一轮射击。
  东瀛人的铠甲只保护胸背两外,而且除了那些军官外,士兵所穿大多数是木甲、竹甲。一万东瀛人连个铁头盔也没有,全都是戴着竹斗笠。
  手弩射程远,射速快,劲力强。一轮五千支弩箭呼啸着钉入东瀛人阵列,那些简易的铠甲根本无法阻挡隋军的弩箭,一个又一个的东瀛人惨叫着被弩箭射的止不住的后退。一声紧似一声的惨叫,第一轮,就足有数百人死亡,其余伤者还有数百。
  隋军依然在快速奔驰,五千骑兵围绕着一万人的东瀛人步兵方阵,高速奔驰,每隔一会就射出一支弩箭,一把手弩有三支上好的弩箭,他们带了两把手弩,有六支弩箭,五千人就是三万支弩箭。
  除了最外围那些有大盾守护的东瀛士兵,其余的东瀛人全都处于隋军的射程之内。如雨一般不停歇的弩箭雨,压制的东瀛人连头都抬不起来。除了第一轮的箭雨,后面东瀛人就没有组织起像样的对射,除了零星的羽箭偶尔射出,这些东瀛人完全就是被动挨打。
  照这样的势头下去,这些东瀛人根本撑不了太久,就会被逼近的溃散。到时失去了阵列的护持,那才是东瀛人的末日到来。三万支弩箭射尽,隋军又从背上取回了骑弓,继续射击。
  李节骑在马上一双眼睛都快要笑的看不见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本来只是来强打一下辽人,占点便宜就走,小挫一下辽军士气。可结果却是这么一个让人惊讶的结果,辽人居然派出了一万东瀛人前来送死,看着这不断倒下的东瀛人,他估计,他们至少已经杀死了两千人。
  苏我太郎此时已经没有了半分嚣张,脸上满是惊恐。那一个个倒下的大和战士,让他心如死灰,面色惨白。他此时再也不提什么大和勇士,什么武士精神了。一声声嘶哑的咆哮不断响起,快到崩溃边缘的东瀛人开始不断地在隋军的箭雨之中,缓缓向高句丽人的阵列后撤。
  “大帅,东瀛人损失惨重,我们出兵接应他们回来吧!”
  渊净水同样是满脸的惊讶,甚至有些惊慌,这支隋军太强了。“快,全军缓步向前推进,把他们接应回来,稳住阵脚,不得冒进。”
  呜呜长角声响起,高句丽三万人开始迈着整齐的步伐,保持着完整的阵列向前推进,接应东瀛人。
  辽东城头观战的陈克复看着隋人阵形稳固,笑着道:“城下一战,李节、张合两位将军已经重挫敌军士气,高句丽人虽败却阵形不乱,再打就是胶着战了,鸣金收兵!”
第238章
隋末枭雄
  夜幕已经降临,但是整个辽东城上城下,方圆数十里,却并没有黑。
  有如泄愤一般,辽东城外所有高句丽人的村庄茅屋,贵族领主庄园等都被辽人一把火点着了。熊熊火光直冲天际,而辽东城外的所有树木都已经吹伐一空,大的留做攻城器械,小的削做尖桩立营栅。
  一堆又一堆的篝火燃起,将整个辽东城外照的亮如白昼。在火光之中,辽人前军依旧在不停的安营扎寨。打桩的,挖壕沟的,安鹿角的。还有一队队的人马在辽东城和辽营之间,开始挖一个个的陷马坑,并且将一根根三尺多长的尖桩打落地下,只留一个小腿高的尖桩在外面。
  这些都是专门防止辽东城中的骑兵出城袭营的办法,如果是运动野战,这些防御工事可以说是没有半点用处。可是围城的时候,这玩意却是一种十分厉害的手段。密密麻麻遍布城门之外的小腿高的梅花鹿脚,和那数不胜数的陷马坑,绝对能让任何一支想出骑袭营的骑兵欲哭无泪。
  整个城南就仿佛一下子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无数和士兵就如蚂蚁一样的在叮叮当当的卖力干着。城南已经成了一片光秃秃,所有能看得见的障碍物都被清除了。
  一座巨大的木质营寨已经在无数的篝火中慢慢建成,那高高的栅栏木墙,上面还有用树木搭起的栈道,一排排的弓箭手布满上面,紧紧的防守着大营。
  大营四面各树起了十余根足有七八丈的了望知台,站在上面的士兵能清楚的将大营内外收入眼底。
  黄昏时的一战过后,陈克复将城中剩下的十四万兵马,和三十万民壮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城中剩下的两万骑兵都没有安排上城,全部分别留在四个城门附近的临时军营之中。
  剩下的十二万兵中,有后勤、工兵营两万八千人,他们分为三班,每四个时辰轮换一次,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保持最佳的状态。其余九万步兵战兵,同样分为三批,每次三万人,再领十万民壮上城协助防守。如果辽人攻城,则会再紧急抽调兵马上城。
  城中的将领也做了安排,分成了两班,轮流值守四城。
  小挫辽军之后,陈克复就让各军封堵四门,严禁兵马出城。也正因为隋军不再出战,渊净水的兵马能不受干扰的完成了整个大营和城外的防御工事。
  这一夜,城内城外,都没有人入睡。虽然陈克复已经安排了轮流防守,但是众将没有一个能安心回去睡得着的。就如同一个妻子正在房中生产的丈夫一样,每个将领都无声地站在辽东城头之上,一直将目光注视着远方。
  辽东的冬天很冷,可是此时众将的心里同样沉重。虽然一直以来,他们还没有吃过败仗,但那赢得才靠各种奇谋胜算。不过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力降十会,再多的计谋有时也会苍白无力。
  如果辽人凑齐二十万大军围城,那么到时,就真正是场绞肉之战。没有什么可取巧的,凭的只能是真正的实力。
  “张须陀将军估计还要多久才能到达?”
  陈克复也忍不住对身后的特勤司统领,虽然特勤司每天都要向他通报一次张须陀援军的情况,但这个时候还是忍不住地问了出来。张须陀的援军,就是他们心中最大的依靠。
  以陈克复的判断,如果盟军契丹、粟末水靺鞨、新罗能帮他将室韦、黑水靺鞨、百济的兵马弄回去。那么以他现在的实力,他根本不担心会败。只有调走了那三支高句丽的联军,那他有百分百的把握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不过这样的胜利不是他所愿意接受的,如此一场几十万人的大战,如果就让他陈克复的辽东行营来打,那么早后的结局再好,他也一样得付出沉重的代价。辽东行营的兵马就是他最大的倚靠,他一点也不愿意自己的实力被削落。
  从杨广调派张须陀和苏威东进辽东,他就已经嗅出了一丝不好的感觉。杨广对他生出猜忌之心了,他不是一个忠臣,没有什么可坦荡的。杨广对他有防范,他就得更加的防范,而唯有手握重兵,才是最好的出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