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509

  “威信、仁义?这些能让你们打败那些该死的叛军吗?天下之人何其多也,不过是三万叛军而已,杀的好。”杨广击掌称赞。“传朕旨意,着加升王世充为江都通守,并赏钱一千万。命他统江淮军,彻底荡平江淮之盗匪。”
  听了这么个好消息,杨广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些。整日里尽听到各地造反,和朝廷军队吃败仗的消息,让他都认为朝中已经无将可用了。
  “陛下,辽东急报!”一名内侍上前禀报。
  杨广一听辽东急揶,整个人都站了起来,三两步走下丹墀,急忙招手道:“快,快将信使带来。”
  竺了一会,看到信使进来,忙止住信使行礼,“朕许你免礼,快说辽东军情。”
  “陛下,张须陀大将军十月二十六日渡过辽河,即遭遇辽人大军。辽人先是以十三万人对敌,张大将军大破敌阵,追杀十余里。”
  “好!跃马横枪,唯我张大将军。以一万八千人,一战大破辽军十三万人,虽然唯有张须陀大将军才能做到。当初陈破军在新城,以一千冲破辽军八万,现在又有张须陀一万八,破敌十三万。我大隋猛将何其多也,朕之江山永固矣。”不等那信使说完,杨广已经高兴的快要跳了起来。姜果然是老的辣,一到辽东就打了这么大的一个胜仗。
  “接下来如何?快说?”
  那信使看到皇帝这么高兴,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张须陀可是刚死了的,这不知道说出来会是什么结果呢。
  “后面,后面张大将军追击十余里后,接连遇到辽人的伏击,不过都被一一击败。到了傍晚时,张大将军的兵马大多已经分散开来,在一处山谷之中,张大将军的八千余人马遭遇了六万余高句丽、百济、靺鞨、室韦人的精锐联军。”
  “什么?高句丽、室韦、靺鞨、百济的联军?”杨广吃了一惊,他也是头一次听到,高句丽居然联合了其它几族。
  “是的,高句丽联合了辽西其它几个部族,联军二十万,辅兵三十万,共五十万人围辽东城。张须陀大将军到辽东时,他们已经围攻辽东半个月了。”
  一听说二十万兵马,殿中大臣都是脸色一沉,都隐隐感到了一线不好。唯有裴蕴和裴世矩两人却相视一眼后,嘴角扬起一丝笑容。
  那使者虽然担心杨广听到张须陀的死会迁怒于他,不过也不忚隐瞒,一五一十的开始讲述辽东的战事。
  “张须陀将军拼杀一夜,七进七出,救出许多受伤将士,最后却终是被辽人围住,死战力尽而亡。”
  “不可能,张大将军英雄一世,如何会这样的轻易的死大了那些卑贱的辽人手中?”杨广一双眼睛瞪的如铜铃一般。
  殿中无比的寂静,再也没有一丝声音。好半天后,宇文述对那信使道:“那辽东城如何了?陈破军将军现在如何?”
  一听问起陈破军,那吓的头也不敢抬的信使终于高兴了起来。
  “大捷,陛下,陈元帅取得了大捷,他全歼高句丽五十万人,乙支文德、高建武等联军大将全被授首。”
  这样的消息简直比刚才张须陀阵亡还让众人不敢相信,张须陀这么勇武,带着近两万精锐兵马都兵败身死。陈克复不过一万精锐兵马,虽然有辽东城坚城可守,可是最多能保城不失就已经了不得了,怎么又可能歼灭所有高句丽联军?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等那信使激动的在那里不断叙述着辽东战斗的经过后,大殿再一次的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无比的震惊。阵克复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一万人,变成了十来万兵马。
  当他们听到陈克复的兵马主动出击,两次伏击高句丽的前军,最后终于将其全歼时,众人都无比的惊讶。但是听到后面,辽东守城战时,一次上百万人的攻城战时,众人都跟着紧张不已。
  等到听完整个经过,每个人都像是经历过了一次辽东大战。
  太跌宕起伏了,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人都震动了。龙椅之上的杨广一开始是惊讶,后来是激动,再是高兴。可是听着听着,却慢慢的变得沉默,最后脸色阴沉,最后等那信使说完时,他的脸上已经是面无表情,看不出心中是何情绪了。
第267章
杨广赖帐
  “好!”
  安静的大殿之中,好久才传来杨广淡淡的一声好字。
  王世充诱杀三万叛军,杨广连说了数声好,还击掌大赞。可是现在陈克复击败二十万联军,全歼辽人,奠定了辽东的胜局,杨广却是半天后才一个好字。不少的大臣,已经猜出了些皇帝的心思。
  “恭喜陛下终得辽东,高句丽联军一败,辽东局势彻底平定也,三征高句丽终于成功,陛下武功更上一层楼。”
  杨广脸色平静,淡淡地道:“朕不喜得辽东,喜得陈破军一员虎将也。陈破军果真了得,当初朕于百万军中提拔他时,又何曾想到。当日一伙长,如今居然能以一己之力,拿下整个辽东。不但作战勇猛,善于奇谋,更加让朕高兴的是,陈破军居然还有如此点石成兵的本领。十万民夫,不过月余,转眼就已经成了十万精兵。如今大隋之名将多已经殒落老去,有此等虎将,朕之江山稳固矣!”
  只是本来一番赞赏臣子的话,却说的平平淡淡,没有半点赞赏的味道。
  作为皇帝,陈克复的功劳和能力已经让杨广有些不安和警惕。任何皇帝,自小都会习帝王之术,所谓帝王之术,不过是御下之道。讲究的就是一个制衡之道,对臣子之间的制衡,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制衡,甚么国与国之间的制衡。做到平衡,皇帝就能当的平稳。
  武将统兵,兵是皇帝最忌惮的。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皇帝开缰拓土,威慑天下。一不小心,也容易被武将掌握,成为威胁皇帝江山的利器。所以圣人说,兵者,凶器也。
  杨广的父亲杨坚是一位帝王之术掌握的极好的皇帝,一生之中,不管是统御臣子,还是对于国与国之间,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也正是杨坚将府兵制进一步的改革,才使的大隋朝名将名帅再多,却也没有拥兵自重的可能。
  现在陈克复一个平定辽东,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将。这样的将领,皇帝是很忌惮的。本来杨广派张须陀去辽东,就是想让他们一起平定辽东,到时平定辽东之大功也不落于陈克复一人身上。且张须陀这样军中有份量的大将在辽东,也能防止陈克复生出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当皇帝,不能指望着所有的臣子都是忠心的。而是要不给臣子有二心的机会,防微杜渐,才是最好的办法。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达到了一定的势力时,皇帝就必须开始抑制。现在陈克复已经到了让杨广警惕的边缘,再放任下去,就容易出问题了。
  “朕没有想到,张须陀大将军居然会如此早去,朕之大隋又丧失一员大将也。朕之江山,又失去一根擎天之柱也。传朕命令,赠张须陀大将军司徒,山东河南十二郡太守,赏赐其家人田地一万亩,钱一千万,让张大将军陪葬先帝陵寝,朝廷罢朝三日哀悼。”张须陀的死,确实让杨广能痛无比,这样一位忠心且又能战的大将,突然这么死了,让他无比伤痛,就如他说的一样,大隋的又一根柱子倒了。
  杨广为张须陀滴了几滴眼泪,对于张须陀的身后封赏追赠也十分的隆重,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顶级。
  好一会后,杨广才道:“辽东即平,那诸将也当论功行赏,各位爱卿议议,当给辽东将士何等封赏?”
  宇文述举笏出列道:“陛下得辽东,辽东诸将士劳苦功高,不过陛下之前已经连续厚赏过两次,所经臣以为,对于辽东将士可以下圣旨嘉奖,但无须再行赏赐。”
  虽然一直视陈破军为自己人,但是现在陈克复早已势力大增,陈破军还听不听自己的还是两说。更关键的是,狡猾的宇文述刚才已经听出了皇帝的一点心思。陈破军功劳太大了,皇帝已经有些隐隐的防范了。这个时候,自然不可能再一头撞上去,说要封赏了。如果这样说,那就是和杨广的心思相反,作为杨广的近臣,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既然宇文爱卿这样说,那就不再提升官职,赏给将士们钱财吧。赏辽东将士一百万贯钱,绢五十万匹!”
  “陛下,不可!”
  杨广的话一落,又一位大臣举芴出列,监礼官伸出笏板一指,示意他发言。
  黄门侍郎裴世矩反对封赏,“陛下,辽东诸将士虽然平定辽东,但是陛下对他们的赏赐更加丰厚,接二连三数次赏赐,早已经是让众臣震惊。辽东兵马不过十万,可是却有从三品以上三十余人,从五品以上一千多人,从九品以上者更是足有一万多人。陛下,我大隋之官职何时曾有如此多的空缺。这辽东一下子就拥有如此服紫穿绯之将领,这让天下其它将领怎么看?”
  说着裴世矩指着大殿中的群臣道:“陛下,这满殿文武大臣,服紫之从三品者也不过区区数十人。为何区区辽东一支兵马,其中的服紫者比大隋之金殿中的服紫者还多?陛下,如今国运艰难,天下盗匪四起,剿匪都需要粮草钱饷。各地槽运堵塞,京中粮食都不充足,各地粮米之价不断上涨,此时正当节流之时,又如何能如此厚赏。陛下,臣请求,不但那一百万贯钱、五十万匹绢不能赏赐。就是先前陛下曾经答应的那些赏赐也得酌情减小,特别是辽东将士之散官过高,区区一十人伙长也授从九品之散官,我大隋的官职真的如此之多?”
  有大臣反对,“陛下,这辽东诸将之赏赐虽然确实有些过于优厚,但是金口一开,便是御言。这赏赐的旨意都早已经由通事舍人带去辽东,此时辽东已经拿下,却又要减免,这岂不是让将士们寒心?”
  裴世矩寸步不让,当时不知辽东情况如何,危急之中,设立勋格太重,如果执行,以后将士的功绩又比照什么标准来酬劳?再说奖赏的总数实在太大,如果直接从运河仓储取用,国家数年来的艰辛积蓄将耗费在此等事情上,一旦有急,又将如何?所以,只能斟酌执行。
  那位大臣也是个牛性子,对于自己坚持的东西也不肯松口,争到最后,干脆大声地吼起来,“如果朝廷这样失信于将士,将来有事,又有谁愿意出力?”
  杨广坐在龙椅之上一言不发,一直面无表情的看着大臣们争辩。这个时候,突然起身,站在丹墀之上,冷冷地道:“你是不是想让辽东将士以后都记着你的人情,来感激你?”
  这可就是诛心之言,杨广的话一出,那大臣再不敢说半句话,跪倒在地,连呼死罪。
  宇文述这个时候忙出列道:“陛下,其实还是有变通之法。既不损朝廷之威名,又不会让将士们心生怨愤。”
  “哦,爱卿有何妙策?”
  天下天天剿匪,又连续进行了三征辽东,前面又是修东都,挖运河,把一个富足的大隋朝确实给折腾的快底掉了。这个时候,辽东即平,杨广也不愿意再拿出这么多钱粮来了。特别是那些将士们的官职,给官就得给俸,当时封赏的时候没有注意,现在才发现,这居然是一万多个官职。哪怕是一个从九品的散官职,这一万多人的俸禄加起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更何况,辽东十余万人,还全是征召的士兵,这些不同于府兵那些自带装备的战士。这些人呆在辽东每日都要付给粮饷,不但人吃马嚼,末了还得发给军饷,每一笔都是一个如同无底洞一样的开支。
  “陈破军不是有奏表随信使送到吗?他说现在辽东还未平定,辽东辽西数族正对辽东虎视眈眈。如果这个时候朝廷撤军,那么必然引来其它部族的进犯,到时我们灭了高句丽,辽东却反而又会落了其它辽西部族之手。所以他向陛下建议,在辽东开设鹰扬府,将那些辽东的将士和民夫等,全部留在辽东屯田驻守。朝廷只要在辽东分给他们土地,那以后他们就是府兵,从此朝廷再也不用负担他们的粮饷。而且如此一来,十余万辽东将士就能常驻辽东,确保我大隋对辽东的彻底占有。”
  “而且对于先前陛下答应的赏赐,我们也可以变通一下。将圣旨中先前赏赐给众将士的官职和钱粮改一下,将这些全改成辽东的土地。辽东东西一千余里,南北两千余里,如此大的一块土地,土地全是我大隋的。只要陛下给将士们多赏赐点土地,那么众将士定然欣喜,大家只会感谢陛下的恩赏,又有哪个会再心生怨念。”
  杨广听后沉默不言,宇文述说的很有道理,如此一来,朝廷不用撤回辽东兵马。有十万兵马,就能继续保持对辽东辽西各族的震慑。而且这样一来,关键的是朝中不用拿出一分钱来赏赐给那些将士们,所有的军功都可以用辽东新得的土地来换先前答应的赏赐。只是,如此一来,这辽东将士却要留在辽东,这却是他有些不愿意的地方。
第268章
分封齐王
  “休朝一个时辰,三省六部主官及宇文述、裴世矩、裴蕴、虞世基等大臣到后殿顺华阁议事。”杨广扫视了一眼殿中大臣,淡淡地道。
  殿内监唱喝道:“陛下有旨,休朝一个时辰,三省六部主官及宇文述、裴世矩、裴蕴、虞世基等大臣到后殿顺华阁议事!”
  群臣纷纷走出大殿,冬天清冷的空气一吹,瞪时在殿中小心翼翼许久,疲惫的身心也清爽了许多。皇帝这个时候休朝,明显是要和三省六部的大臣,还有皇帝的近臣们先商议出结果,然后才会到殿下来宣布。众人摇了摇头,也无意去管这些事情。
  顺华阁是紧靠高阳行宫天元殿的一个阁楼,此时高阳中掌握大隋最高权力的皇帝和数位大臣,在此紧急商议。会议一共有除了民部尚书樊子盖外的五位尚书,还有宇文述这位大将军,另外还有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世矩,内史侍郎虞世基等四位天子近臣。
  隋朝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三省长官为宰相,但是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一般不授人,所以下面的左右仆射才是最高。门下省长官为纳言,内史省为内史令。尚书左右仆射和纳言、内史令共为宰相,而其中又以左右仆射为真宰相,纳言,内史令为假宰相。不过杨广当皇帝后,对于空缺的官职很少再任命,三省四个主官,如今只剩下了纳言苏威这个假宰相,其它的全是空缺。
  本来一次最高级别的政事会议,来的却没有一个宰相,这也算是隋朝朝廷的一大奇观了。
  杨广突然中断朝会,将朝几位重臣叫来开会,诸人差不多也明白了。刚刚讨论的正是辽东之事,那么现在肯定还是要讨论辽东的事情了。
  咳嗽了一声,杨广道:“叫诸位来议事,朕是打算将辽东的事情先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后,再在朝堂上公布。有些事情,诸位大臣知道就行,不必让所有人一起议论。要议的事情只有一件,辽东已经拿下,接下来朝廷怎么处理?各位都是朝中重臣,大家说说吧。”
  内史省主官空缺,内史侍郎虞世基现在就是内史省的最高长官,除了没有名义,他也算得上是半个宰相。一听杨广的话,忙道:“辽东现在既然已经平定,那么自然再不能让那些辽西诸部给捡了便宜。臣认为,朝廷当在辽东改郡县,仿汉之时,设立郡县,派遣官吏,如此就如陛下当初平定吐谷浑一般,彻底将辽东变为我大隋之疆土。”
  虞世基的话一落,杨广脸上终于显露笑容,当初他登基没有多久,变亲率兵马,将一个偌大的吐谷浑给灭国,改成了河西且末四郡。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是让他十分得意的一件武功,一听到虞世基说起吐谷浑,杨广笑着道:“虞爱卿言之有理,东征耗费了我大隋巨大民力,自然不能再让别人捡了便宜去。汉之时,曾立乐浪等四郡,如今我们平定高句丽,当立郡县,诸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辽东兵马的问题?先前宇文爱卿所奏,有些道理,你再详细的说说。”
  宇文述明白皇帝的意思,关键还是不放心陈克复一人拥重兵留在辽东。毕竟天高皇帝远,谁能知道陈克复手握重兵久了,会不会生了什么心思来。他们不能全去靠陈克复的忠心,而是不能给他有这个机会。
  “陛下,辽东之地虽已平定,但是目前刚定,必须有兵马来震慑辽西诸部。不过如今已经是冬季,中原各地盗匪又末平息,所以中原暂时无法调兵入辽。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将那些辽东将士改为府兵,辽东行营有兵马十余万,七军将士。当初是因形势紧急,所以临时征召了这些士兵。但是现在辽东即平,辽东行营也当解散,不能一直保留。”
  杨广当然也想解散辽东兵马,但想着辽东的局势还要靠这些兵马,而且突然解除大将手中兵马,这也不太合适。不管如何,一个将士手中握有太多兵马,朝廷却又没有可以制衡的办法,这是不妥的。权利过于集中,特别还是兵权,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裴蕴冷笑几声,“只怕陈克复不会这么配合吧,如今他在辽东手握十万精兵,诺大一个辽东他一言而决。陛下要是解散他的兵权,宇文大人就不怕他造反吗?”谁也不知道陈克复是什么心思,会不会造反不过是众人的担心,以防万一。但是裴蕴却直接说了出来,其实就是在故意陷害陈克复。让皇帝对陈克复起疑心,不再重用他。
  “这个不用担心,我们可以慢慢来,首先,我们可以将辽东设郡县,派官吏。辽东地大,依臣之见可设七郡。如此我们再行府兵之制,将陈克复部下的十余万兵马全部改为府兵。十二万人,全改为府兵,七军兵马,全分到七个郡之中。十余万人,可分为一百个鹰扬府,朝廷可将这一百个鹰扬府都归入左屯卫,如此陈克复应当就没有什么理由反对朝廷的安排了。”
  “如此,这些兵马虽然都还是在左屯卫大将军陈克复的统领之下。但是这些府兵战事结束之后却要解甲归田,到时十余万人除少部份当值外,其余的都回家务农。而且,行营一解散,依府兵之制,凡府兵调动十人以上队伍,必须经兵部批准发调令才行,且陈克复等军中大将,也须依例将还于朝。”
  杨广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办法,如此辽东兵将也都归入了卫府之中,一切都有了制度,也就正常了。看来陈克复还是明白朝廷的想法的,他上书改兵马为府兵,这还是能显现忠心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