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509

  居高临下,看着这满殿的臣子,杨杲心中也十分激动。正思绪乱飞时,目光突然扫过居于最前面的陈破军,他突然感到惶恐,一种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惶恐!年幼却又十分聪慧的他,终于想起母后在夜深人静时对他说过的话。哪怕就是成了天子,在面对那人时,也得一切听他的。想到此处,杨杲一时意味索然,甚至心中忐忑不安,立时拘谨了起来。
  皇帝继位,一般都是前任皇帝临死之时,诸大臣与皇太子陪在身边。皇帝一死,各大臣立即拜见新皇帝,也就算是即位。不过新皇必须经过登基大典,才算是合法的成为了皇帝。大典一完成,新皇帝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登基大典是为新皇帝继位所举行的一个重要的宫廷仪式,登基大典会在老皇帝死后一个月之内择吉日举行。汉代一般要等一个月左右,唐宋两代往往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举行登基仪式,明清两代往往是半个月左右。汉代和明、清两代是先继位再举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是继位和登基大典同时举行。
  不过如今的皇帝杨广并没有死,他只是昏迷不醒,且人在太原,也并没有什么传书诏书,及三省六部的宰相大臣们的决议。不过如今已是隋末乱世,强者为尊,实力为王。陈克复拥兵几十万,据地二十多郡。又身为皇帝的女婿兼手握重兵的唯一异姓王,又是三公之位的司徒,和尚书省之首的尚书令。
  陈克复尊太子即位,虽然程序上有些不合规矩,但是毕竟太子是储君,在皇帝昏迷两个多月不醒后,他在河北继位也还是能说的过去的。毕竟此时,就算是反对者,也不可能拿陈破军怎么样。
  “朕今日即位,尊父皇为太上皇。另大赦天下。另外,河北、辽西、辽东、室韦租调二年,自余给复一年……”
  小皇帝坐在那和他幼小的身体有些不相符的龙椅之上,终于又想起了先前排练过的内容。嘴一张,立马将早已经背熟的话语说了出来。
  “加封陈破军为陈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大丞相、司徒,掌一切朝政。加九锡、假黄钺,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赐黄金……”皇帝那稚嫩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
  听到这些,就站在距离杨杲最近的陈破军也不由的惊讶了一下。他在先前的演练时,确实让杨杲背诵了不少东西,其中有不少的加封旨意。不过却没有加封他自己的,反正立杨杲也不过是一傀儡皇帝,他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他并不着急马上就加封自己,早晚都是一样。
  可是现在这小皇帝却突然自作主张的封赏了,而且封赏的内容让他也是吓一跳。加封陈王这还算是正常,毕竟他本来也是郡王,再晋一级也不算什么。可突然加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大丞相,这确已经是将朝中所有权利都交给自己了。虽然事实上,就算杨杲不肯将权利交给自己也没有,这一切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可他主动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根本不用想,陈克复已经明白,这肯定是有人在后面教小皇帝。而且只是微微一想,他也明白,这些时间杨杲根本无法接触到别人,所以这一切最大的可能就是萧后交给杨杲的。
  特别是听到后面加九锡、假黄钺,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些后,他更加是确定了这就是萧后教的。假黄钺是天子依仗,假黄钺,就是赐天子的仪仗给领兵出征的大臣为信物,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之意。这个南北朝时是比较普遍的,就算隋朝时,一般有威望的大将出征,也都能得到这个。
  可这个加九锡,却是十分的不简单了。
  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黄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鞋)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则。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宫矢。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禾巨鬯。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加九锡之礼,自汉朝时起。本来是表示皇帝对大臣们的巨大荣誉,一般大臣接到这种赏赐都会拒绝。但也有接受者,而且历史之上,这些接受的人都是十分有名的人,且大都是篡逆之臣。这也使得,加九锡到了后来,就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王莽被汉朝授九锡,后建新朝。曹操被汉朝授九锡,其子曹丕建立曹魏。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其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孙权被曹魏授九锡,后建东吴。桓玄被东晋授九锡,后建桓楚国。南朝四朝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然后创立新朝。
  陈破军的祖辈,陈朝的开朝皇帝陈霸先当年也是接受了梁朝的加九锡之礼后,就篡夺了梁国,自立陈朝。
  而且陈克复也知道,在历史之上,后来李渊先是立了代王杨侑为天子,后来又让其给自己加九锡,最后建立唐朝。占据洛阳的王世充也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后自立国号郑。
  只是没有想到,如今他倒是头一个从隋朝加九锡的大臣。这样一来,无疑等于是向全天下的人宣示,他立了一个傀儡皇帝,自己打算篡位。这突然的变故,让陈破军有些恼怒。
  他一时也猜不出,这究竟是萧皇后为了保住杨杲的性命,而主动表态示好,还是萧后明知而故意为之。心中转了几圈,总觉得以萧后这样的女子又岂会不知道这些,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萧皇后的故意而为之了。也许是对他逼迫操纵他们母子命运的不满,也许还在为那天晚上之事而心怀怨恨。
  但不论如何,这件事情已经让陈克复十分不满。按他的意思,他立杨杲为天子,也是要在其它人之前,先把天子立了出来,如此也能对他收服河北的兵马,及河北各地的地方官及大族士家有一些帮助。毕竟立了杨杲为帝,那他打的旗号依然是尊隋,如此一来,也能更好的收拢河北的军心民心。在局势未明朗前,他原本是不会做这些什么加九锡一类的事情的。除了引起一些人的反弹,根本不会有半点作用。
  登基大典还在继续,一道道的仪式,繁复无比。
  在大封了陈破军之后,杨杲后面总算没再出什么差错,一切都是按照先前教的来做。按陈破军早先的授意,杨杲在尊杨广为太上皇之后,又尊萧后为皇太后。其余如哥哥辽王杨暕也加封为齐王,还有杨昭的几个儿子,他也都一一加封。就连几个叔叔的儿子,也一一加封。加封了皇室之后,又将大隋的那些世家门阀中的权臣们一一加封。
  王世充被加封为楚王、尚书右仆射、长安留守。李渊被加封为唐王,尚书左仆射、江都留守。宇文化及被加封为许王,太原留守。卫文升加封为秦国公,洛阳留守。裴仁基加封为吴国公,丹阳太守。杨义臣加封为河间王,荥阳太守。
  那宣旨官捧着整整一大盒的诏书念了大半天,才将新皇帝的加封诏书念完。陈克复十分大方,将整个隋朝如今最有势力的那些大臣全都加封了一个遍。
  特别是那些握有军权的大臣,不过这诏书中虽然大加封赏,却也不是那么简单。陈克复对李渊等人不但升官,且直接封王。但是却又给他们调派了新的官职,基本上新官职都不是他们以前的大本营。如李渊封唐王,他经营许久的大本营是河东是太原,可陈克复却让皇帝任命他为江都留守。如今的江都,谁都知道,那里早被陈朝大军三面包围,陷入困境。
  而本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封了楚王之后,却又被封为长安留守。长安可是关陇世家的老巢,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入关内,去了却是抢占卫文升和宇文化及的地盘。其余各大臣也都差不多,丹阳郡如今改成了陈朝的建康郡,陈破军让他去做丹阳太守,这岂不是让他以一人之力,独自面对江南数十万大军。就算他有十万河北军,也不可能对付得了陈朝。
  这样的一通加封,明摆着就是不怀好意。如对李阀和裴阀,对他们的加封都是调去江南,如今那里都是陈朝的领土,又怎么去的了。而对王世充、宇文化及等人来说,这封赏却是十分的好,不但封王加官,而且还将太原、长安、洛阳这些好地方都给了他们。他们倒是愿意接受,不过如此一来,却是等于抢夺了其它人的地盘,各方必然矛盾重重。
  陈克复倒也没有想过靠这么点伎俩就取得什么效果,他这不过是搅浑水罢了。反正封王也罢,加官也罢,这些不过是张口就来,又不要本钱的买卖,开的全是空头支票,自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如果真的能挑拨了各方势力的关系自然是好,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
  如果真有人贪图那些王位官职,接受了杨杲的旨意,那就等于是变相承认了这北京的朝廷。拿一些空头封赏,如果能换来承认,将来以这大义名份,却也不会吃亏的。
  加封了隋朝那些文武大臣之后,杨杲也开始对辽东军进行封赏。
  这个封赏却是真心实意的,获封者全是辽东军文武,陈克复也是相当不客气。他早就拟好了一张大名单,基本上也就按着三省六部制度拟的名单。按着那些职位名单,陈克复一个个的将辽东文武安排到了那些位置之上。虽然今天登基的是杨杲,但是这朝廷的官员却须是自己的。
  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只要把皇帝一换,年号一换,不就又是一个新朝代了。所以陈克复对于这份名单十分认真,与辽东的文武大臣们商议许久,按照如今辽东小朝廷的职责官职分布,将人员全都转入了北京朝廷之中。对于三省六部,他只做了些许小调整。
  虽然之前封赏了不少的朝廷职位给李渊等人,不过陈克复却不管这些。就算封赏了他们,陈克复依然将那个位置再一次封赏给辽东文武。
  封赏过了辽东文武后,陈破军倒也没有忘记河北的这些官员。
  军队投降之后,各部队打乱拆散,重新混编入辽东军各支兵马之中。校尉以上军官全都调出了军队,一部份转入讲武堂学习进修,一部份转而成为文职官员,甚至不少直接待职。而那些河北各郡的地方官,反而要比较受陈破军的欢迎。各郡县的地方官,除少量无能无才者被清除,大多数官员都是进行降级对调其它地方。而比较有才能者,则会提拔重用。
  杨杲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握着那枚金镶玉传国玉玺,将内侍捧到自己面前的一道道诏书加盖玉玺。这玉玺,正是自秦时一直流传到大隋的传国玉玺。
  作为代代相承的皇帝玉玺,这玉玺也和那龙椅一样,代表着皇帝的信用,也是王朝正统的象征。陈克复当初见到这玉玺的时候都是十分惊讶,他都没有想到,张锦将萧后与太子劫回来,居然会带着将玉玺也带回来了。
  雁门之围时,城中朝不保夕,特别是那日突厥人都抢下了西城门,皇帝也上了城头。萧后担心玉玺有失,就将玉玺亲自带在身边,哪料到,最后却被张锦阴差阳错的带到了辽东。
  萧后知道陈破军的意思,知道他最终还是要篡隋自立。为了儿子的性命着想,萧后虽然将玉乐玺隐藏的很好,可却也不敢一直藏着。最后当陈破军将南阳公主与出云公主送去相逢时,她也把这传国玉玺交给了他。
  能意外得到这传国玉玺,陈克复自然是十分高兴。不说有了这传国玉玺,杨杲登基即位更显得正统,就是他将来得天下称帝,这玉玺也是十分需要的。
  历史上,玉玺几得几失。
  隋末时,玉玺也是由萧后藏在身上,最后让她一直带到了突厥草原。也正因为此,李唐得了天下之下,一直没有传国玉玺。这让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十分遗憾,幸好后来唐朝和突厥大战,李世民大败突厥,接回了萧皇后。
  回到中原后,萧后也就将玉玺带回献给了李世民,从此后李唐才有了传国玉玺。
  王朝一统之时,有没有玉玺倒是并不太重要。可是在隋朝末年之时,对于混乱的天下来说,这玉玺却是十分重要。有了太子杨杲,有了传国玉玺,北京朝廷的正统性就大大提升。
  而有了正统性,虽然不能命令李渊、王世充等人听令。但是对于陈克复来说,在接下来面对那些新投降的河北军,以及那些占领地的河北地方官府百姓,甚至士族大家,都是十分重要。
  甚至看着这玉玺,看着一身冕服的杨杲,陈克复已经打算,让这小皇帝直接传诏河北各郡,让他们马上归入北京朝廷。他就不相信,如今杨广远在河东昏迷不醒,江南半壁江山已失,面对着北方大军压境的辽东大军。在如今有了杨杲这新皇帝,有了这盖有传国玉玺的诏书,他们这些河北地方官,难道还会看不明形势?
  现在北京朝廷给他们一个机会,相信这些人知道该如何选择。而且陈克复也没有期待河北那九郡望风归降,哪怕是有一小部份人心动,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第491章
长孙王妃
  这一日,陈克复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在一系列的仪式中,骄傲、惶恐,各种情感轮番袭击着他。虽然他指挥过千军万马,虽然他也曾经想像过有一日这般站在朝堂上,但这一日,仍然非同寻常;这一日,仍然如梦幻般美妙。
  虽然今日的登基大典并不是他的,这是杨杲的登基即位大典。但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大典是他陈克复的。至今日起,这北京朝廷,将以他的意志为主宰。
  今日朝堂大殿之上,那些跟着自己的辽东军部下们,也都是展露出了欢乐的笑容。他当然明白大家的心态,以往虽然大家跟着他,但心中总是还有些忐忑,毕竟怎么说也只是一反军。但是如今不同了,他们挥师中原,进军河北。虽然今日大典,表面上是扶持了隋太子杨杲称帝,但谁都明白,这个朝廷是陈大帅的。
  当年东魏、西魏、北周、北齐、大隋还不都是如今天这般而来,用不了多久,都已经加九锡的陈王,就将成为皇帝。原本他们心中看到陈深在江南称帝,心中还有些担忧。毕竟如果大帅真的一切听南方陈朝的,那么大帅只能是太子。而他们这些跟着大帅的人,自然也要降上一级。能跟着大帅成为开国之臣,又有哪个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反而要成为那陈朝的小官小吏呢。
  陈克复虽然还有些怪萧后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故意搞出加九锡、封大丞相这般的举动,让他一手安排的计划有了些意外。但是看着那些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的辽东军文武,甚至是那些新归降的河北文武也是一脸轻松的样子,心中也是明白,这事说来有利有弊。虽然会对他接下来的布局会有些影响,但却也让跟着自己的人心中安稳了许多,想想最后也就将此事放在了心中。
  虽然皇帝之位暂时让给了杨杲来做,不过陈克复却也没有客气,他也没有再居住在宫外,而是直接住进了临朔宫。不但他住了进去,他的女人倒也全都住了进去。
  就在这登基前的这半个月里,妾侍苏我野丽纱终于生了,怀胎十月,平安的生下了一个女儿。丽纱前面刚生,没几天,契丹族的公主阿丽娜也平安产下一女,跟着靺鞨族的公主玉兰没几天,也平安生下一女。说来也奇怪,到如今,陈克复有四个儿女。但除了那少数人知道的与新罗公主生下的一子外,其它的三个居然接连生下女儿。
  辽东文武实际上对于陈破军的妾侍生产比较在意,毕竟除了那个没有名份,也不能见光的新罗王太孙是他的长子,这三个妾侍所出,都将是他的长子长女。
  特别是长孙无忌与高士廉两人,更是心中担忧不已,虽然陈破军早说过,会娶长孙为正妻。但是陈破军毕竟不是普通人,走到这一步,只要不出意外,将来都是要称帝的。历朝历代的太子之争都是十分的厉害,如果让那三个小妾先生下了儿子,万一其中有特别聪明的,那将来无疑会对无垢的地位有很大的影响。
  还好在边续大半个月的紧张之中,终于迎来了一个个的好消息。接连三人都是生了女儿,这让长孙无忌和高士廉都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不过也正因为一边要忙着安排杨杲的即位大典,一边要忙着照看三个要生产的妾侍。他与长孙无垢的大婚也不得不向后推迟,虽然三个妾侍之中,最初也只有对苏我野丽纱比较喜欢,对其它两个完全是政治利益联合才娶的,但陈破军是现代人穿越。哪怕平时聚少离多,在一起也少有交流,但总算对他们也还是有情义,他不能在他们生产的时候,自己却一边去大婚。
  三人生下的都是女儿,心中也是无比叹息,毕竟如果生下儿子,将来还有很多机会母凭子贵。不过陈破军到是不怎么在意,对他们也是极尽温柔,充分的尽着丈夫的责任。
  实际上,陈克复也高兴他们生的是女儿,以三人外族的身份,生个女儿反而是好事。如果他们生的是儿子,将来反而会不免卷入那些争斗之中去。
  虽然以前就知道金胜曼帮自己生了一个儿子,但终究是从没有见过。这些天他天天要去看看自己的三个女儿,看着那团小小的生命,一下子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以往出死入死,沙场征战,虽然是拿着命拼搏,却从没有这般感觉。等到今日即位大典一结束,感受到北京城中无数人那复杂的目光,陈破军的目光也深沉了许多。
  直到走回寝殿,直到看到正在那里等候着他的长孙无垢,他才终于挥散了不少沉重的感觉。
  “殿下!”长孙对他行礼,长孙行的是对亲王的礼仪。
  陈破军低头看自己,身上仍然穿着冕服。他已经是亲王,且又刚加了九锡,九锡之中有一样是衣服,就是只比天子冕服少了日月星辰十二章,及平天冠上少了几道琉珠。但是这套冕服穿上,无论到朝堂到寝殿,却让人觉得陈破军比杨杲更像是皇帝。
  “无垢,快帮我换下朝服。”陈破军笑着道,虽然还没有大婚,但实际上不过是缺了一次隆重的礼仪罢了。
  “殿下要自称孤。”长孙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