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509

  位于铁甲骑兵冲击方向的是王伯当所率的骑兵,不过此时这些骑兵却早已经被自己的步兵给挤压在了狭窄的地带,停滞不前。由于距离最近,他们是最能感受到迎面而来的队伍的可怕气势的,江淮铁甲骑兵本身就是一支由身经百战的精锐将士所抽调组建,每一个成员都是久经战火的老兵,现在他们都抱着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念头来冲锋!强悍的军队是可怕的,一支强悍又毫不畏死的军队,那更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强军!
  铁甲军的队列之间,呼啸之中,时刻可以让人感受到那种如狮如虎般的可怕斗志,令迎面的魏军颤栗不已!
  大地在脚下剧烈的颤动,让阵前的魏军站立不稳,马蹄在耳朵边轰隆,整齐的铁甲骑兵队列沉重得象座巍峨的大山般,却急速地压向魏军阵列,前排的魏兵的连第一声惊呼声都没来得及喊出就被巨大的冲击力掀飞,再落在后排的铁蹄下,第二排、第三排……排列整齐的魏军步骑一排接一排的被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所冲倒,仿佛纸糊泥捏的一般不堪一击!
  “杀!”江淮骑兵的震天的吼声淹没了一片人马落地的惨叫、兵器碰撞的铿锵,在他们排山倒海的骇人攻势中,王伯当身边的轻骑连抵挡片刻都做不到,顷刻间就被这股黑色的铁甲洪流所淹没,而且覆灭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王伯当脸色大变,眼看不妙,呐喊着带领自家亲卫兵马冲杀上前,他要马上遏止重甲骑兵的冲势,数千魏军骑士乘着突然扩大的空间,纷纷踢着马腹,策动着战马重新奔驰起来。
  双方骑兵正面冲撞,就如同两个浪头正面冲撞,激起无数的飞溅的浪花,那就是双方骑兵的厮杀的刀枪溅出的火花!
  王伯当麾下的轻骑也十分的勇敢,但是他们手上的武器叮叮当当的敲在江淮军的铁甲上根本无济于事,而相反的,江淮骑兵的每一次挥舞,就有一个魏兵发出惨叫倒地!
  一会儿不到,魏军兵马就大片大片的被击倒,人马倒地就象那飓风袭过的稻浪。后续部队奋不顾身的跟随扑上,同样给那片坚甲铁壁打回,被铁蹄踩成肉泥!无论是人,无论是马,在铁甲洪流的重压之下,纷纷给揣倒在地,那势头,仿佛是一群刚刚放出牢笼的猛虎,饥饿的它们面对的却是一群肥美的牛羊,被猛虎一扑,便化做了其腹中餐。
  魏军的轻骑还要再战,可是他们四周的魏军步兵们,却是已经恐惧了。
  再精锐的魏军,也不过是一群农民军。在占上风的时候,他们会十分的勇敢。可一旦战斗时间过长,身心疲惫,又遭遇重挫,那么在敌军猛烈的反击之下,往往很难坚持的住。特别是此时,东关的滩原上,前后不过十余里地的平地上,却挤着十余万的兵马。
  良莠不齐的魏军,有的继续在往前冲,有的却已经在往后退,前进,后退,没有一会,密集的魏军就已经开始混乱。
  而恰在这时,原本只是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江淮排槊步兵大阵,却在一阵阵隆隆的战鼓声中,有节奏的分为了两大部。二百五十六人一个的小方阵,开始按着早已经习惯的步法将一个梯形大阵,拆分成了左右两个斜线方阵。仿佛是原本钉在魏军阵中的楔子,突然之间向左右爆了开来。
  这是一个致命的变阵,充满了王世充式的风格。王世充纵横多年,老奸巨猾,不管是为人还是领军,都充满了无数的后手和变化。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知道他还有什么后手。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所有的底牌掀开,狡兔三窟,可王世充却是狡兔千窟。
  如果不是王玄应崽卖爷田心不疼,那么江淮军的底牌是不会这么快的展示给所有人看的。
  王世充与李渊都是善于谋略,而又喜欢后发制人的人。可李渊在关键的时候,不到黄河心不死,有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和决心。可王世充却永远不会,他永远会给自己留下一些余地。就如同他被李密突袭,吃了一个大亏的情况下。却依然捂着手里的几张王牌不肯动用,反而在权衡之后,主动的搭上陈克复,试图借力打力,而保留住自己最后的实力。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充满王世充风格的变阵则更加的狠辣。
  原本在重骑的猛烈冲击之下,魏军的前阵已经有些混乱。这个时候。江淮步兵大阵主动变阵,如同一个木塞一样,像两边极力的扩展着,将五六万的魏军一下子从阵中央给分成了两半。
  一分为二,从梯形变成两道斜面,江淮步兵的攻击方向一下子从南北,变成了东西。不少的魏军根本还没来得及转变方向,江淮排槊兵的排槊就一排又一排的捅了过来,犹如排山倒海,又如孔雀开屏。
  不过这还不是最狠的,真正的杀招,永远是在最后面。
  东西两个斜面方阵不断地向左右推进,而真正的中心部位,此时反而成了一片空旷的开阔无人地带。只剩下了满地折断的兵器,及无数倒地的尸体。
  还有南岸边背水结阵的足足两万江淮轻骑,如果说江淮排槊步兵方阵是一块大砧板,即挡住魏军的攻势,稳住自家的阵脚同时,又能为骑兵们提供一个斩切敌军的砧板的话。那么重骑兵就是那把屠刀,重骑横出,极具冲击力的将对方原本稳定的阵形瞬间冲破,切割成一块又一块的小阵。
  步兵阵挡住敌军攻势,重骑兵破开敌军阵形,而真正歼敌的则是江淮军的轻骑。
  两万人的轻骑,将如同一把又一把的快刀,将所有被击破阵形,混乱无序的敌军一扫而光。
  前面的重骑依然还在冲锋,不到力竭,重骑的冲锋不会停止。
  王玄应一身金黄的战甲,连头上的盔缨,身后的斗篷都是金黄色的。此时他的心情无比的欢快,看着麾下的江淮军如斩瓜切菜一样的将一个个的魏军砍落,听着魏军惊惧地喊声,看着河北军惊讶的目光,他的心里只感觉到无比的得意。
  跨下的黄骠马在轻骑的阵前来回奔驰,他手举着宝剑,一遍遍的大喊,“江淮的勇士们,一击定胜负的时候到了。击败魏军的荣誉属于你们,为先王报仇雪恨的荣耀属于你们!勇士们,拿起你们手中的宝剑,驱驰你们跨下的战马,去收割属于你们的胜利吧!”
  “胜利!”
  此起彼伏的嘶吼起震天般响起,万马齐奔,铁蹄隆隆。
  两万轻骑顺着步兵打开的通道,分为两部,向着已经被重骑给冲破了阵形的魏军直冲而去。
  当轻骑兵飞快地冲击而至的时候,原本就已经支撑不住了的魏军,终于崩溃了。
  此时不论是王伯当,还是后方观战的李密,都发现了魏军极其不妙的处境。
  他们的正面已经被江淮军的重骑击败了,而现在,江淮军的步兵已经变阵,长槊直指魏军的左右两翼。更加不妙的是,江淮军在这个时候,将他们一直藏在后面的大量轻骑放出来了,骑枪同样直指左右两翼。
  魏军的阵列里,王伯当果断的下令,“敌人的骑兵开始冲锋了,全军稳住阵列,缓慢后撤!”
  王伯当的想法是好的,两军阵前太过于密集,堵在一起,只会被江淮军那排槊轻骑杀的越发的高兴。此时只有缓慢后撤,脱离战阵,离开对方那一排又一排刺出的步兵阵,在后面重新整军列阵。
  他的判断很准确,但他却忘记了,在这样的战场上,如果发起反冲锋,也许还会有点效果。但是他这撤字一喊,本就是农民军出身的魏军,却是立即转身就跑。在许多魏军看来,撤退和败退都是一回事,没什么两样。
  多个部队混杂在一起,兵马拥挤,你妨碍我,我妨碍你,根本难以移动,王伯当的一连串命令下去不过增添了部队的混乱!两翼爆发出一阵呐喊,令人惊惶,铁甲骑军的洪流飞泻直下,他们已经打通了前阵,现在兜了一个大圈,从后面向两翼杀过来了!
  江淮铁甲骑军再次开始冲击,军旗迎风呼啦哗啦的响着,刀枪锵锵铿鸣,他们专门挑敌人最多的地方冲击,倬着长槊,顷着横刀,扑向敌人壁立的人墙!
  这股势头犹如狂飙,披靡一切,毁灭一切,雷霆般的声势,没有任何人,任何命令,任何统帅所能遏止得住!魏军的骑兵和步兵全部给这股毁灭天地的声威吓破了胆!位于铁甲骑兵冲击方向的部队,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给吓得死命的向后逃,但在北面,刚是数量更多的轻骑,往来如风一般的绞杀过来。
  后面的部队一个劲地向前拥挤,推着他们向前,相反方向的两股人潮碰撞,队列乱成一团,前面的队列是一片惊恐的叫喊:“让我们走啊!”后面却在喊:“上啊,上啊!杀了陈克复!”混乱象那石子投入水中激荡起的波纹,一圈又一圈的扩大。魏军的士卒一个个的倒下,如秋风中被收割的麦穗。
第692章
神兵天降
  东沟滩地上战斗激烈,黄河水战,抢滩登陆,阵列对敌,重骑显威,轻骑狂扫。从黑夜打到清晨,清晨打到午时,双方交战的兵马超过了十万之数,打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可至所至终,战斗最激烈的抢滩登陆的时候,战场上也没有看到河北军的旗帜,没有看到河北军的士卒。唯一能让李密等相信他们确实堵住了陈克复的,是离他们不过十里之遥的黄河河心洲的那数百艘的战船,和那巨大战舰上所飘扬的陈字大纛。
  好几次,李密站在东关岭上,用千里镜远远地看到过几次那陈字大纛下,陈克复穿着他那一身标志姓的铠甲出现在那五层高的战舰甲板之上。虽然距离太远,看的有些模糊,但李密依然相信,那确实就是陈克复。
  至于陈克复为什么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参战,李密则在心里认为陈克复一来是在轻视他,二来是想玩借刀杀人。用他们魏军的兵马,帮他消耗刚投靠他的王玄应的江淮军。特别是江淮军在战场上那惊人的战力表现过后,李密心里更认定了那借刀杀人的判断。
  江淮军这一次展现出的实力太过于惊人,连和王世充做了两年邻居的李密都吓了一大跳。那变化多端,既如乌龟一般打不动,又如刺猬一般全身是刺的步兵大阵,让李密一筹莫展。
  而随后江淮军突然使出来的五千重骑兵,更加让李密惊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一直以为那就是陈克复的辽东破军营重骑兵,或者是幽州铁骑。可是后来发现,那些冲锋的士卒明明穿的是江淮军的铠甲,打的是江淮军的旗帜时,他才阴沉着脸相信,那确实就是江淮军的重骑。
  这个发现,让李密的心中既惊且惧。魏军发展到如今,他也只有不过两万余精锐骑兵,就算把其它杂七杂八的骑兵全加一起,凑一块也不会超过五万人。而这五万骑中,真正如江淮重骑或者辽东重骑那样的真正强悍骑兵,到现在,他也只拼凑起了一只不过区区五六百人的小部队而已。
  可是现在,王世充的儿子居然不声不响的就一下子扔出了足足五千,装备齐全,训练有素,战力强悍的重装骑兵。这怎么不让他惊,怎么能不让他惧。
  不但是他,东关岭上的李渊、沈落雁等人也全者是看的目瞪口呆,若有所思。如果不是今天这一战,他们还永远不会知道,江淮军还有着这么强大的实力。
  而另一方面,王世充有着这么强大的实力,都主动的向陈克复示弱,上表称臣。这让他们这些还打算击败陈克复的人,心里都有了很大的震动。
  担忧之余,他们心里又在庆幸,幸好王世充这个老狐狸死了。可惜他暗中积蓄了这么强大的实力,最后却被李世民给毒死了。要是他现在知道他儿子王玄应居然为陈克复这么卖命,把王家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了,也不知道会不会从地下爬出来,再气死一次。
  有人愤怒,有人担忧,有人庆幸,可就是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其实东沟这里,除了王玄应的十万江淮军外,就只有陈克复的六百来艘战舰,和只有五千人的河北将士而已。
  谁也想不到,陈克复被魏军堵在了这里,居然还敢玩分兵,还敢打魏军的其它主意。
  兵者诡道也!李密等人忘记了,越是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其它越有可能。如果他们真的仔细研究过陈克复的平辽诸战,也许就会发现,陈克复当初击败高句丽,打的更多的就是这种仗。
  早在水战的数个时辰前,鲁世深就与郭孝恪两人带着足足三万河北将士在黄河南岸一处隐秘的滩地登陆,从那里经由一条特勤司所掌握的一条十分隐秘的小道,翻越邙山。
  特别司的密探不但要刺探军情,还要掌控各地的山川地形,绘制地图,收买、暗杀敌方人物,发展眼线、派遣潜伏间谍等诸多任务。
  有了特勤司所掌握的那条小道,哪怕悬崖峭壁,哪怕是号称连“鸟都飞不过”的禁区,哪怕是被人称之为无路可走的地方,鲁、郭二人的兵马却穿越自如。他们所走的那条小道,一般意义上来说,确实是条死路。
  因为那小路的北面,直接就是面对着黄河。可是一般人不知道,对普通人来说,也许这是条死路。可对于拥有数万人的河北军,而且还是一支拥有专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工兵部队的河北军来说,只要有一条小路,他们就可以弄出一条大路。普通人无法翻越的山涧、崖壁,却无法阻挡河北军。
  为了不引起魏军的发现,三万人摸着黑,小心的在邙山的山岭山涧之中行走。从天黑后没有多久就上路,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时,才终于翻越了那本不过百丈来高,数十里长的邙山。
  队伍前那名头发花白的特勤司成员,向着鲁世深行了一礼,“将军,再翻过这个小山岭,前面就已经可以下邙山了。然后前面就是村庄农田,再往东走二十里就是洛口仓城了。”
  鲁世深重重地拍了拍这个向导的肩膀,他知道这个老汉虽然是特勤司的成员,实际上却只不过是特勤司在各地发展的一些外围的外围的眼线而已。不过对于这老汉的感激,依然是发自内心。如果不是他的带路,他们根本不可能在那隐秘的山里,找到这样的一条小道。
  越过了邙山,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任务完成了一半。
  此行鲁世深带着三万人马翻越邙山,他们的任务就是绕过李密的大军,从他们的背后绕到洛口仓城。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力,攻下这个已经只剩下了两万守军的洛口仓城。
  据特勤司的情报显示,洛口仓城此时囤积了足足两千万石粮草。这个数量,让陈克复都有些心动。不过要攻下洛口仓也许有机可乘,可要想夺走这里面的粮草,却是不太可能。
  洛口仓城就在洛水入黄河口的上游约二十里处,这是隋朝兴建的最大的一个粮仓,有可存粮八千石粮食的粮窑足足三千个。仓城靠近黄河与运河,运输方便。而另一面,他又正好建于洛水边上,仓中的粮食也十分方便运往东都洛阳。
  而在防御上,洛口仓城的东北角不过四五十里,就是汜水虎牢关。往东南二十里,则是连接着洛阳与荥阳的通道百花谷。西北角不过二十里则前有黄河天险,次有邙山为屏。西南角也不足二十里之遥,就是东都城的东面屏障偃师。
  而从地理上来说,洛口仓北面有黄河、邙山,南面有洛水、鄇山。两山两水相间,还有两关相守。这是一个运输方便,易守难攻的险地。
  不过现在,不走寻常路的河北军却突然从没有路的北面,越过黄河、翻过邙山,出现在了没有兵力防御的东北角。距离洛口仓城,不过二十余里。
  而且此时,存着两千万石粮草的洛口仓城,居然只有区区两万人马。
  也许李密怎么也不会相信,洛口仓还会有什么危险。毕竟在通往洛口仓的三条通道上,他在洛口聚集了十二万人马,而在百花谷也聚集了五万人马。就是西面的偃师,也同样有五万人马。洛口仓城处于四周的二十二万大军的包围之中,无论怎么样也是极其安全的。
  四月的暖阳当空,邙山南面山脚下的一处山谷中,鲁世深与郭孝恪两从所率的三万河北军就隐伏在这附近的各处。
  巡视完一遍各处的岗哨,鲁世深才回到营帐之中,郭孝恪也刚刚从另一面巡查回来。军中还有不少的校尉们,也已经聚集到了营帐。
  就在他们刚刚到达这里时,前面派出去的探马突然回报,洛口城中突然开出一队队的兵马,往北而去。当时吓了所有人一跳,还以为他们的行踪已经被洛口城中的敌人发现。
  营帐一掀,斥候营的张校尉大步走了进来。
  “打探清楚了,那些兵不是冲咱们来的,他们是往洛口去增援的。”
  郭孝恪微微一愣,“可查证过了?”
  张校尉点了点头,“我的人抓了两个舌头,分开审问后,两人的话都对的起来。他们确实是接到了李密的军令,让他们赶去洛口增援。刚刚出城的人马,足足一万人,现在洛口仓城中只剩下了一万人而已。将军,这是个好机会,要不咱们直接攻城吧。”
  “按计划,咱们河北军五万人,除了咱们三万人翻越邙山,绕过李密来偷袭洛口仓外,殿下也将率一万五千人去奔袭同样空虚的虎牢关。而张大帅则带着剩下的五千人与舰队,拉着王玄应佯攻洛口。这王玄应虽然有十万人,可李密在洛口也有十二万人,怎么现在李密却突然紧急从洛口仓城抽兵前去增援,这有些不太正常啊。”军司马疑惑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