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509

  在关中宇文氏与中原群雄逐鹿之时,其军事要点在于几处关隘所控制着的山川险要。可是,当关陇地区内部许、周、秦形势混乱之时,关陇局势的控制却取决于对关中西北外围高地的控制。关中西北高地为关陇地区的军事重心,对于关中腹地局势的底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中西北外围高地,以陇山为主体,延及黄土高原之一部分,大致包括西面天水、平凉、庆阳至东部延安一线。这片地域地势较高,足以俯瞰关中。自这里径趋关中腹地较易,而自关中腹地仰攻则较难。
  这一带主要是高原山地地形,关中腹地的几条主要河流如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均源于这里,而呈向心状汇流至关中平原腹地。这些河流穿切而形成的山地低口,是西北地区与关中腹地之间的通道。经历代经营,形成一些军事重镇,比较重要的有庆阳、平凉、固原、泾州、陇西、天水、陇州。这些军事重镇一方面在抵御西北少数民族对关中的压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关中局势的底定亦有很大的影响。
  庆阳、平凉、固原地处泾水流域上游黄土高原,从这里经泾水河谷下趋关中之路非常平易。自秦、汉起这里一直是抵御关中西北部族进犯的重地。西汉时,这里俱属安定郡。郡以安定命名,寓意是关中的安定系于此地。兵书称庆阳“南卫关辅,北御羌戎。夫庆阳有警,而邠宁以南,祸切剥肤矣,形援可或缓哉!”
  称平凉“山川险阻,控扼边陲,屹为要会”。称泾州“山川环带,水陆流通。岭北有事,州实为孔道”。
  在隋末诸雄争霸,宇文氏、刘武周、薛举群雄争夺关陇的过程中,这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陇州和天水夹陇山东、西两侧而立,控扼沿渭水河谷穿越陇山之路。陇山本是关中的西部屏障,但若有一种势力自陇西东逼关中,则关中形势不利,所以陇州和天水对于陇山形势的控制意义重大。兵书称陇州“扼陇底之险,控秦、凤之冲,为关中重镇。”称天水“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屹为重镇。虞允文曰:关中,大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
  可惜这些战略要地,却基本被薛举所据,虽然宇文氏许国与薛举的西秦之间大小战无数,但双方反复拉锯,就算是强如宇文成都这样的猛将,加上卫文升这样的名将,最后也依然是只能龟守于陇山之后。在关中与陇右的争夺之中,战略主动权基本是全掌握于薛举的西秦之手。如果不是宇文成都当初重创了西秦,说不定长安也早落入了薛举之手。
  陇山以西,即陇西郡为其中一大重心。陇西在秦汉时即为陇西郡,史称其“翼蔽秦陇,控扼羌戎。盖其地山谷纠纷,川原回绕,其俗尚气力,修战备,好田猎,勤耕稼,自古用武之国也。诚于此且耕且屯,以守以战,东上秦、陇,而雍、岐之肩背疏;南下阶、成,而梁、益之咽喉坏;西指兰、会,而河、湟之要领举。巩昌非无事之地也。夫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固陇右,巩昌岂非都会之所哉!”
  关中的正北方向,其防护的屏障有两重,自延安、绥德至榆林一带,西接灵武,东界黄河而接山西,此为第一重;由此往北,隔河套地区而阻黄河,此为第二重。延安、绥德至榆林一带,即秦汉时的上郡地区。秦、汉抗御匈奴、北周时防御突厥,这里都是防卫重地。
  上面是关中西北外围地理形势的大致情况。这一带均为高原山地地形,地势高峻,为关陇军事重心,对于关中的安全、关陇军事局势的控制意义重大。
  隋末之时,天下中心已经从长安转往东都洛阳。
  及到大厦将倾,四方群雄起兵之时,关陇之地也是风起云涌。
  郭子和起兵榆林,张长逊起兵五原,梁师都起兵朔方,薛举起兵金城,李轨起兵武威,周兆据上洛。
  当时关中之地卫文升为留守,最初卫文升并没有自立之心,杨广雁门被围,他起关中之兵北上勤王。最后等杨广病危,各方势力在河东大打出手,卫文升与宇文化及这支关陇势力代表兵败退回关中自立小朝廷之时,其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最终他们打着杨侑的名号自立了小朝廷,统一了关中,可陇上和陇右这些地方却全都落入其它枭雄之手。
  凭借着关中的四塞之险,虽然勉强维持了关中之地,可在对外扩张之时,却屡遭不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先天不足,关中外置的战略要地尽皆掌控他手,落了下风。
  宇文化及称帝之后,也曾经无数次想要以关中为中心,然后再扫平陇上陇右,然后以关陇为根基,得陇望蜀,平汉中,吞蜀中。那时后方安定,北可出河东,南下可图荆襄,东进可以图中原。
  只是这个战略布局虽好,可数年过去,也只不过勉强维持了关中稳因,扩张却是半步也没能迈出。始终局限在了关中这块平原之上。
  这是一个死局,天下的纷争渐渐激烈,每过一天,天下的统一又靠近了一分。各方势力大打出手,相互兼并,可关中却毫无变化,这一直是让宇文化及心中难安的地方。
  破局,唯有破局,关中的许国才有一线生机。可这局又如何破?
  关中之地,对于中原与蜀汉都有高屋建瓴,俯瞰之势。可相对应的,陇上、陇右、河西之地对于关中同样有俯瞰之势。不解决这个问题,关中就永远处于一个危险的僵局之中。
  正因如此,宇文化及才会如此热心于八国联盟,又急不可待的要暗中再结盟。一切,只是为了破了这僵局。
  之前,宇文化及一直结好于河西的李轨,因为西秦的薛举对关中有地利战略优势,而河西对陇西同样如此。那时他一心寄托希望于李轨,希望能利用李轨破了这僵局,可惜李轨据河西之地,地盘虽大,可终究还是边疆穷荒之地。兵微将寡,再加上李轨此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根本没有什么王霸之心。
  在他的挑拨下,西凉与西秦虽然与战争数次,可结果也不过是不温不热,完全就是另一个僵局。
  这个僵局太久了,久到让一向耐心的宇文化及都没了耐心。
  幸好,这个破局的时机终于要到了。
  萧关城中大校场,许、后周、西秦三国的军队已经陆续到达,十万兵马将一个偌大的萧关都挤的满满的。西凉国的粮草也正源源不断的运进关来,本来从河西运送粮草到关中,或者运到河东去,路途太过遥远,十分的划不来。不过,对于这次盟军出兵,李轨本来也并不是太愿意,再加上最近西北的吐谷浑部族蠢蠢欲动,似乎有复国的计划。而在西南面,高原上的各个部族间的战争也已经结束,一个强大的部族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虽然与高原相隔,可李轨还是感受到了这支新崛起的力量。在加上西北面的伊犁汗国似乎也在突厥人的支持下,有复国的野心。一时间,边荒的河西四周,压力倍增。
  西凉四处调兵遣将,实无余力再派兵加入联军。不过宇文化及和突厥当然不愿意就此放过李轨,这个时候,非友即敌。不加入盟军,那就意味着与盟军为敌。最后,李轨也只得无奈的以十万石粮草,和一百万贯钱算是入盟之费,了结此事。
  五万许军,三万后周军,两万西秦军皆已到齐。此次西北四国十万联军,宇文成都为元帅,刘武周的心腹大将苑君璋为联军行军司马,薛举部下大将罗睺为行军长史,李轨户部尚书安修仁为联军军师。
  此时各部兵马,与各家将领都已经到齐,唯有元帅宇文成都因为镇守潼关并未前来。联军暂由卫文升统帅,只等粮草到齐之后,便由卫文升率领前往潼关,然后与宇文成都交接,他则继任潼关大帅之职。
  萧关这边的情况,百里之外陇山之中的陈克敌却是早掌握的清清楚楚。这几日来,陈军早安排了一大批斥候混入了萧关城中,对于萧关城中的各种情报掌控的十分清楚。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夜色深沉,山谷林中的营间,陈克敌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到了最后干脆坐起,掀开帐篷,坐在树下吹着冷风,望着那无月稀落的星光。
  窸窸窣窣的声响从身后传来。陈克敌回头望去,却是胡海和徐世绩与苏烈、单雄信四人。
  “睡不着?”
  “是啊,你们也睡不着?”
  “呵呵,都这个时候了,哪睡得着,只等明天天一黑就要动手了,这个时候满脑子兴奋呢,哪睡得着。”胡海笑道。
  “担心吗?”陈克敌轻声问道。他虽是主将,可对于其它诸将,还是很客气的,毕竟任谁一个也比他更加资格老。
  胡海咧嘴一笑,微微月光之下,映出他那满脸的淡然。“有什么可担心的,只是今天的这情景,让俺老胡想起当年在辽东的时候,记得那一天也是晚上,陛下背着李奔雷元帅从中军大营回来,然后很认真的告诉我们。说陛下有令,让我们破军营为全军殿后,留在辽东坚守半月。呵呵,那个时候破军营只有三千人啊,而辽东,那是高句丽人的地盘,就在十里之外的辽东城,就有数万敌军。可是,那个时候弟兄们没一个害怕的,心中有的全是热血沸腾!”
  陈克敌失声一笑,是啊,自己怎么会这么以为呢。胡海是什么人,哪怕他暂时贬谪,可他也是陛下身边的元佐啊,从辽东起兵开始,经历了多少大战,多少次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担心呢。在看看身边的其它几人,又哪一个不是百战悍将,只怕他们现在根本不是担忧,而是兴奋吧。
  “我的马槊早已经饥渴难耐了!”夜风中,一直沉默着的单雄信突然匝舌道。
  夜风习习,霜露微寒。浓厚黑云压顶欲摧,远处站岗哨兵,手中长矛如钢铁般坚定不移,连同身侧骏马,被星光剪影成一个阳刚、坚强的形象。
第904章
大纛传令
全军出击
  “呜呜呜……”
  悠远绵长的号角声在群山之间起伏回荡,刘武周缓缓抬头远眺,只见一面火红色大纛正从南方低矮的山梁后面冉冉升起,紧随大纛之后出现的,则是一大片绵绵无际的长枪之林,战旗之海。那一片冷森森的寒刃,几欲映寒暗沉沉的天空。风徐徐吹过,掀起一波波如浪一般的红色盔缨之海洋。
  紧接着出现的,便是汹汹人潮。
  人数上千,无边无际,兵马过万,漫山遍野!
  数以万计的许国士兵汇聚成了一股红色的海洋,更如天边的那片晚霞,铺天盖地,无边无尽。紧随在那面鲜红大纛之后,士兵如蚁附聚,滚滚而来。先锋的许军已经进入到了伏远弩床的射程之内,而更多的士兵却还依然在源源不断的从山岭之中涌来。
  刘武周一身黑色铠甲,手扶腰畔横刀,心中异样的苦涩。
  此时他正站在萧关北面的陇山山脉鸡头山上,鸡头山如一只引颈啼晓的金鸡,他此时所站的位置就正在鸡头的花冠之上。鸡头山,一个虽小但却绝非无名的西北小山。
  翻开史册,便能惊讶的发现,远在上古之时,轩辕黄帝便曾经登此山祭天。太史公的《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后来秦一统六国,始皇帝巡视西北,也曾经登上此山。史书记载:“秦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
  黄帝与始皇帝都曾经先后登上此山,这座山自然也便成为名山。
  鸡头山在萧关之外,可谓是出了萧关西北门户的第一道名山。正因如此,刘武周与薛举两人这一次便秘密会盟集结于此。借着出兵会盟之际,刘武周和薛举都在各自调来了应参加盟军之数外,又暗中调集了一支精兵一路潜伏开到了萧关之外。
  限于秘密性,数日来两家潜伏于此的兵马都是分数批悄悄调来,到此时两家已经聚集了五万兵马,还有更多的兵马正在分散成小部兵马悄悄而来。只等着宇文成都带领盟军出兵河东之后,突起发难,给予宇文化及致命一击。
  这一切计划是如此的天衣无缝,可现在结果却让人无法接受。
  三天前,十一月初三,萧关的十万联军便已经在卫文升的率领下移师向东,一路奔着长安潼关而去。这关中西北第一门户萧关,也被移交给了晋王宇文成趾接防。
  事情进展如此顺利,按计划,只要再等个半月左右,到时宇文成都便会带着许国的精锐进入河东,与陈破军给相互厮杀在一起。
  而到了那时,两国早就已经将国内所有的兵马都调至了萧关之下,一鼓可下雄关,然后瓜分关中。
  望着山下的无尽许国士兵,还有那鲜红大纛,宇文帅旗,刘武周心中满是苦涩与迷惑。
  直到天明前的最后一刻,在外巡游的游击哨骑才发现了这至少超过五万之数的许国大军突袭而至。
  突袭,这是一场真正的突袭。
  没有任何的预兆,原本刚刚才到任不过几日的宇文成趾突然率大军趁夜杀出了萧关,一路直攻鸡头山。出兵之迅速,攻击之准确,甚至让刘武周一度以为薛举暗中倒向了宇文化及,他们早暗中达成了什么盟约,准备把他的后周瓜分。
  可事实上,这次鸡头山上不但有两万后周将士,还有薛举的太子薛仁杲率自率三万兵马前来。薛仁杲如果只是一个无用之人,刘武周还会相信薛举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可世人皆知,这西秦太子薛仁杲号称万人敌,真正的万夫不挡之勇。单论勇武,在当初隋军将门之中,与唐国公李渊四子李元霸,宇文化及第三子宇文成都,裴仁基第二子裴行俨,四人都是并称的一第一勇猛。甚至比起河北薛世雄的四虎,北平罗艺的三杰,以及荣国公来护儿的第六郎,都还强上一档。
  薛仁杲不但勇猛,而且善于统兵布阵,且治朝理政的本事丝毫不差,可谓是西秦中仅次于薛举的二当家。这样的太子,薛举是绝不可能拿来牺牲的。更何况,发现许军的第一时间,薛仁杲就已经前来与他相商,如今更是领着兵马下山,成为第一道防线。
  又是一骑探马飞到,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来的是宇文成趾,他带来了整个萧关的所有兵马,五万大军。
  以刘武周所掌握的情报,在卫文升率联军东进之后,萧关所有的兵马加起来,只有六万。如果去除掉其中的一些后勤辅兵不算,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左右。现在,五万许军全数都出现在了这里,那已经说明,虽然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无疑他们的行踪暴露了。而且肯定还是在盟军出发之后才被暴露的,要不然,来的就不会是宇文成趾,而是卫文升了。
  许军五万,刘武周有两万,薛仁杲有三万,说来他们也有五万。
  说来后周与西秦的联军还在山上,是守势。许军连夜而来,是攻方。
  不过刘武周心里却连一点的胜算也没有,为了保证行踪,两家的这五万人马基本上者是分成数股潜行而至。山上连个像样的营栅都没有,不但如此,两军都是轻装而来,根本没有挟带重甲与足够的器械,甚至连粮草都没带上多少。
  而许军来势汹汹,倾巢而出。
  刘武周现在心中唯一的一点胜算,就是许军的统帅是宇文成趾,而不是宇文成都或者卫文升。而他们这边却是由他与薛仁杲亲统。
  鸡头山的那个鸡嘴尖的位置,鲜红的中军大纛之下,新任萧关大帅的宇文成趾一身耀眼亮银鱼鳞甲,跨坐白马之上,此时望着还处于混乱之中的鸡头山,嘴角泛过一抹冷笑,右手轻轻向前下一挥。
  刹那之间,大纛下顿时数十骑传令骑兵飞奔而出,向着各阵前奔驰,大声传令道:“晋王军令,停止前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