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509

  “卑职原左候卫虎牙郎将于钦明参见大帅,卑职代这两千多名弟兄们,感谢大帅的解救之恩。”于仲谋一进大帐,扑通就跪在了地上,大声的感激道。
  虎牙郎将,却是一卫之中仅次于大将军、将军、虎贲郎将的高级军官了,乃是从四品的军职。看这人不过四十四五岁的样子,却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军职,陈克复也不由的愣了一下。
  “平定尉迥之乱,又曾以行军元帅之职大败突厥的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大帅,是你何人?”听到他也姓于,陈克复不由得想到了于仲文,于仲文的祖父于谨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为北周八大柱国将军,和李渊的爷爷李虎,李密的曾祖李弼,杨坚的岳父独孤信等齐名;父亲于寔为北周大左辅、燕国公。于仲文北周时起就是一位高级将领,累立军功,封爵郡公。后来又参加了平陈之战,为总管。更是曾经为行军元帅,率军大破突厥,军功着著。
  可以说于仲文是隋朝关陇贵族集团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不过这人脾气不大好,曾经和宇文阀中的宇文恺发生过争夺,后又得罪过如宇文述等许多人。虽然打仗勇猛,但是在二征辽东时,却也是萨水大败的九军大将军之一,而且回朝后,还被宇文述等人集体将责任都推到了他的头上,最后宇文述等人都官复原职,唯独他个倒霉鬼六十八岁了,还被杨广弄死了。
  于钦明一听到于仲文的名字,忙抬起头道:“那是家父,卑职有一母同胞兄弟九人,卑职为长子。去岁萨水大败,也不知道家父如何了?大帅可有家父的消息?”
  陈克复愣了一下,没有想到这于钦明还真是于仲文的儿子,更没有想到,于钦明居然还不知道他父亲的事情。
  看着他那焦急期盼的目光,陈克复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
  于钦明目光暗淡,跪在地上,颓然的道:“九军失陷,丧师三十万,也许家父已经仙去了。”
  “令尊并没有战死辽东,他和宇文述等大将军都突围回了辽东城,不过陛下怪罪他们丧师,最后将他们下狱。九军九位统帅,其余诸将最后都平安出狱,唯有令尊最后却被所有将军推罪于他,所以陛下降罪于令尊。令尊已于年初的时候仙去了!”陈克复虽然有些不忍心把这个结果告诉他,但是想了想后,还是直接告诉了他,这事瞒的了一时,又瞒不了一世。
  而且他观这个于钦明虽然是关陇贵族世家出身,为人做派却比较通达,并不像是李节那样,虽然也是东北军的一员,却始终和军那些出身寒门的将领们划着界线。
  而且他觉得这人年纪四十来岁当上虎牙郎将,也并不全是因为他家世的缘故。如今他老爸死在宇文述等高级将领,及杨广的手中,这人怎么着也会和隋朝朝中的那些当权者有些芥蒂的,如果能将他留在东北军中,那么对他以后的事业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的他还是根基太薄,只有团结、笼络到身边的人才后,他才能够一点点的壮大。
  于钦明闻言之后,目光呆滞的望着陈克复,半天也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愣在那里,仿佛还有些不大接受刚刚听到的事实。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他的曾祖父,哪一个不是权高位重,甚至他整个家族,都是大隋排的上号的。于氏一族虽然还不能和宇文阀、李阀比,但是比起如裴阀来,他们以往都还是在他们之上的。可是如今为何?他的父亲,一位国公,一位大将军,当代于氏的家主,居然就这样的没了?
  “这都是真的吗?我于氏一族为大隋征战,军功累累。虽然萨水大败,可明眼人也都知道,那是非战之罪。为何却独独要我父亲承担这罪责?”
  看着一个五大三粗的四十多岁的大汉,在那里眼眶湿润,声音悲切,陈克复的心里也不大好受。不过一看到他那眼神,也猜出些他对大隋及杨广、宇文述的不满了。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杨广已经被他列为了敌人,这敌人的敌人,也就也是自己的朋友了。
  “人生不能复生,老国公虽然仙去,却也是六十八岁的高龄了,你也不用太过于悲伤。死者已矣,生者才是最重要的。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打算?如果你想回洛阳,我派一队人马护送你回去,不过你现在回去,却也前途未卜。毕竟当初令尊的死都是其它将军们推责而至,如果你回去,说不定他们又会对付你。毕竟你也是失踪一年多了,这个时候回去未必是好事啊。”
  于钦明沉默着没有说话,好半天才道:“可是不回洛阳,我又该如何?”
  “我看不如这样,先不要把你还活着的消息透露出去。你先留在我军中,现下本帅也是打了几个大仗,到时我向陛下报捷的时候,就说你去岁战败重伤被俘,最后在这次我们攻破盖牟城时被解救。用不了多久肯定还会有战事,到时给你记上几笔军功,到时再把你的事情也一起告诉陛下,到时说不定不但不会有人问责,反而会受到封赏。”
  于钦明想了想也有道理,既然他于氏一族已经被宇文述等人全力扳倒了,这个时候如果他以曾经被俘虏的身份回去,想必那些人肯定不愿意看到一个未来的隐患好好的留在身边。说不定就会想办法,把他也给弄趴下了,以防后患,作为世家大族,这样的事情他也是见多了。陈克复说了几句后,他也明白了。
  “于将军原来也是虎牙郎将,又是于老元帅的长子,有道是虎父无犬子,现在我东北军坚守辽东正差你这样战阵经验丰富的大将呢。如果不嫌弃,我想邀请你来担任我东北军司令部直属军官教导旅的旅长。军官教导旅是一个即将组建的精锐部队,全旅将有三团七千兵马,而且全部都将是军中的精锐,并且还将负责轮训军中所有现役连长。这样重要的部队,我希望于将军能帮我带起来!”
  陈克复反正是开动三寸不烂之舌,一心想把于钦明给挖过来。虽然他也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但现在急需助力的陈克复也无法太过于挑剔了。
第171章
密林伏兵
  于钦明一听,陈克复居然要把一支七千人的部队交给他,而且这支部队还是从军中抽调出的精锐兵马时,一时也愣了一下。他过去虽然也是一位虎牙郎将,也是能直接统带的兵马也不过是两三千人,如今和陈克复不过是初识,他却敢这么放心地将这么多人马给他,一时也是有万分思量。
  “怎么,于将军不愿意?”陈克复笑着问道,他就不相信,一个带兵的将军,面对着这么一支兵马统兵权会不愿意。对于陈克复来说,如果将一个团或者其它的旅交给于钦明,他还真有不敢这么做。
  但是军官教导旅是什么部队?一来,这将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二来军官教导旅里的连排级军官将全部由参加轮训的现役连长们担任,这绝对都是由破军营老兵出身组建的新部队。而且这支部队又是司令部直属,到时只要他再调一个副旅长加一个旅参谋长过去,他根本不用太过于担心光杆而去的于钦明,会做出什么危害到他的事情。
  要想拉拢人,莫不过是升官发财,封官许愿。
  如今陈克复一心想着要造反,自然也是拼命地拉拢人才。这眼下一个这样的高级将领,自然也是不愿意放过的。
  于钦明打量了会陈克复,发现确实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的有心让他来担任这支兵马的大将。心里一时也是感动起来,虽然过去他也曾经有着世家公子的一些清高和纨绔,但是被俘虏之后,又被给弄去当了一年多的奴隶,每日里再没锦衣玉食,一天两顿永远也管了饱的麦粥,穿的都是遮不住身体的破布烂麻。每日不是挨骂就是挨打,这一年下来,什么富贵气质也没了,整个人倒是更加的坚韧了。
  于钦明单膝跪地,大声道:“得大帅如此看重,卑职定将全力以赴,绝不负大帅所托!”虽然他还不知道这个年轻的大帅为人如何,但只看他解救了众人,又为他着想安排,他也感到感激不已。哪怕是陈克复只不过是想拉拢他,他也并不放在心上。
  得到了于钦明的同意,陈克复心情大爽,直接又将那一众大小百余人的军官,全都调到了即将成立的教导旅,归到了他的部下。反正这些俘虏过去也是各个军中的,并不是原来于钦明的部下。
  即得一员大将,又得两千老兵,陈克复一时高兴,干脆召集军中一众营级以上的将领宴会。一来给众人介绍于钦明,二来也是大军连日来打仗行军的也累了,这个时候也趁机让大家放松一下。
  整个盖牟城中,除了当值的军官士兵外,其余的将士全都被赏赐酒肉,并宣布全军在盖牟城休息两天。
  一连两日,城中将士们都是没了约束,好不自在。直到第三日早上,大军才重新出发,这次又留了张合的第四师,由他们负责押送盖牟城中的俘虏,并由俘虏们运输从各山城中取来的物资。
  盖牟到扶余城却只有一天的路程,陈克复带着剩下的第一师、第二师一部、第六师、重步兵旅继续北上。
  在盖牟至扶余城之间,一路都是山谷林立,秋风吹过,满山的黄叶不到飘落。就在陈克复等人前方不远的一处山谷密林之中,隐藏着一支人马,人马全都卧伏于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摩哥,你说我们这样做会不会引起隋朝的怒火啊?万一到时,隋朝派大兵征讨我们,我们可顶不住啊?我看,要不,我们还是算了吧。”一长袍左衽,头上两鬓各留一绺头发,别处的头发全剃光的大汉有些紧张地道。
  那摩哥年不过三十岁左右,同样的是长袍左衽,腿蹬长靴。头上两鬓各留一绺头发,不过他身上的袍子却是貂皮的,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地位比较高的人,他扭头看了看身后同样紧张不已的族人,心里头也不断的犹豫。
  “孩儿们跟着我从几百里外来到这里,本来是听说那该死的高句丽贼渊太祚带着全部兵马离开了扶余城,我们想趁机来抢夺他们一番,也好报数次败于他手之恨。可你我哪曾想,居然突然杀出了支隋军,先取了扶余城。本来,我也打算带着人马回去,就当这次是白来一趟了。”
  “不过,那些该死的野猪皮居然也来了,而且还胆子肥了,居然敢围起了城,想要从隋军手中抢肉吃。既然那些胆心肮脏的野猪皮们都敢不要命的围隋人,我们高贵的白狼的子孙又有什么可怕的。而且,我们这次来到这里,并没有人发现,现在我们埋伏在这里,将这支赶去扶余城的隋人都杀了,到时,我们可以嫁祸到那些围城的野猪皮身上。据我们探子的报告,这支隋人可是有许多财物的。听说不远的盖牟城中,那些隋人抢来的财物都堆满了一座城,那些女人奴隶都有数万。只要我们伏击了这支隋军,到时盖牟城中的财物女人可都是我们的了。”
  先头说话的那男子还是有些担忧地道:“摩哥,我总觉得这事情不大合适。那隋人可是有好几万人,我们打的过他们吗?万一到时哪怕就是跑掉几个,也会引来大批隋军的报复啊。”
  摩哥有些不耐烦的道:“我说阿保窟你怎么这么没胆子?还是不是我白狼先祖的后人?这隋人虽然有好几万人,可是据我们探马的报告却称,这些人中却有大部份都是些一看就知道的新兵,真正的精兵没有多少。这次我大贺氏和你遥辇氏两大部族可是就来了一万骑兵,更何况还有达稽,纥便,独活,芬问,突便,芮希,坠斤,伏八部落的三千多骑。你不会以为我勇敢的白狼后代,还打不过这些比我们数量还少的隋兵吧?”
  这支埋伏在此的人却正是契丹族的人马,为首的被称为摩哥的三十年纪的男子,正是此时和遥辇氏部落联盟统治整个契丹族的大贺氏部族少族长摩哥。
  而那叫阿保窟的却同是两大部落之一的遥辇氏的少族长,本来这次突厥的两大统治部落召开了一次秋猎,按规矩,各部族的年轻战士们都得参加。结果在举行围猎的时候,契丹人却突然得知,死对头高句丽扶余城大将渊太祚居然率着所有人马南下了。
  听到这个消息,契丹族的各部族族长们,都感觉机会来了。以往和高句丽交战,契丹族向来输多赢少,每次战败,总要被掳掠走众多人口牲畜,损失惨重。如今渊太祚带大兵南下,扶余城这座要塞却突然空虚了,所以的契丹人都觉得他们应当趁此机会,东进扶余城报仇。
  不过,就在各部族集结了人马到了边界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听说好像高句丽的渊太祚是带着兵马去和隋军打仗了。而且居然打败了,已经有隋军北上了。一听到这消息,两个联盟统治契丹的大部族,及其下的八大部族都对此表示了犹豫。眼下隋军北上,很有可能隋军已经赢得了胜利,如果这个时候去抢扶余城,就有抢夺隋军胜利果实的嫌疑了。
  契丹虽然有十大部族,不过并不强盛。他们臣服于突厥的统治,但又每年上贡给中原王朝大隋。基本上突厥和大隋哪个也不敢得罪,而东面的高句丽却又连年劫掠契丹,可以说是过的十分艰难,完全就是在大隋、突厥、高句丽的夹缝中生存。
  和一个高句丽相斗,已经让他们快要支撑不住了,如果再惹上一个大隋,那绝对是灭顶之灾。各部族长开了个会后,就决定带兵回转,为了个扶余城,而却得罪强盛的大隋,这样的事情太不明智了。
  不过虽然一众老成稳重的部族长们不愿意掺和了,那些部族中的年轻人却并不这么想。大贺氏少族长摩哥主动请求撤兵时殿后,遥辇氏的少族长阿保窟也请求带兵殿后,就连八部族中也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带着一部份兵马在后面殿后。
  一众部族族长们,并不知道,这是因为摩哥听到野猪皮们出动后突然改的决定。他在得知野猪皮的部族联兵们也向扶余城赶来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想到就做,他联络了各族的少族长,请他们支持自己,和自己一起行动。
  结果才有了这些人的殿后请求,各部族族长们也没有想到这些,都是同意了他们殿后。结果在摩哥的带领下,两万余殿后的兵马,越殿越后,到了最后,干脆就不调头又直扑了扶余城。
  此时的摩哥已经是箭在弦上,又如何愿意打退堂鼓。对于从小就有野心的摩哥来说,这正是建立起自己威望的时候。只要这次事成了,那么他自己的部族不但能实力大增,也同样能让他在大贺氏中声望大涨,稳坐下一任族长的继承人。
第172章
爷孙重逢
  李奔雷和罗林自知道了自己的亲人们还有可能没有阵亡后,就一直定不下心来。无时无刻所想的不是希望能早日见到自己的亲人。
  当日在金山得到了陈克复的同意之后,就连夜迫不及待的赶往了盖牟城,不过满含着期望而去,只是可惜到了盖牟城,诈开了只有数百人留守的山城之后,虽然在城中找到了二次征辽时被俘虏的两千余大隋将士,可是找遍了所有人后却也没有见到那些自己民亲切熟悉的面庞。
  在审问了所有的贵族,又询问了所有的被俘将士后,不得不无奈地接受盖牟城中的那批人中并没有他们亲人的事实。有很大的可能是他们的亲人已经战死,又或者还活着,但也有可能被分到了平壤、汉城、乌骨、国内、扶余等大城中为奴隶。眼下平壤等地还是高句丽的地盘,他们去不了。
  但是扶余城却只是相距一天而已,对于都已经有些着魔了的二人来说,现在哪怕每一点可能性都是他们的全部期望。他们就如同一个溺水的人一样,看到了一根稻草,就不顾一切的想去抓紧。
  两人在将张勇的侦察团留守盖牟城后,就在第二天一大早赶往了扶余城。
  高句丽扶余城,隶属于扶余道,位于高句丽的西北部,整个扶余道,就如同一个楔子一样,一个尖角形的楔入了契丹和靺鞨的缝隙之间,尖头部位却又正好和室韦人接壤。整个扶余道地势狭长,向来这高句丽和辽西诸族的四战之地。
  此时的塞外诸族以突厥为最雄,而辽西诸部族大部份都还没有个统一的王国。如契丹、靺鞨、室韦全都是以部族为居,整个民族分为几大部族,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王。三个和高句丽接壤的部族明面上向大隋朝贡,可是实际上却是接受着突厥人的统治。
  但这个统治却实际和向中原进贡差不多,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平时依然是各自生活在世代居住的领土之上。如果突厥打仗,要叫他们出兵,则必须付出好处费。完全就和乡下的老农一样,哪怕你突厥人是村长,可是要我帮你干活,却也得付工钱才行。
  三部族占地辽阔,不过却是地广人稀,不过这三族的后代却是十分有名的。此时实力最强的当是契丹,和中原大隋王朝辽西诸郡接壤,受了很大的影响,也是一个慢慢走向部族联合的时代。而在经过了数百年的影响之后,契丹最终成为了北方的一代强国,连中原也被他们欺负了两百余年。
  而靺鞨此时还是属于七部族时代,又以居于粟末水边的粟末部和居于黑水边的黑水部为最强。靺鞨部的人多养猪却不养羊,妇女穿布裙,男子却都是以猪狗皮为衣。这个部族在唐以后也慢慢的受中原影响,统一联合,建立了海东强国‘渤海’,而被契丹击败后,黑水靺鞨的一部则最后演变成了女真族,强大后建立金政权,最后被蒙古灭亡多年后,披着野猪皮壮大的女真最后又发展成了满族,正宗的通古斯野猪皮,甚至最后亡了中原政权两百余年。
  而当此最弱的室韦族,分为五大部分﹕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基本上就是还处于原始社会,其国无君长、无赋额,部落首领称为“莫贺弗”。但是他们中的一支部族,最后却诞生了让整个大陆都震憾恐惧的蒙古族。
  赶到扶余城的李奔雷,可谓是既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他在进了扶余城后,终于在扶余城中的贵族奴隶中,发现了四千余二次征辽时被俘虏的隋军将士。
  而且当天他就在那些早已经被折磨的不成了人形的奴隶之中,找到了自己那永远也不会遗忘的面孔。他那年轻的孙子,李承义、李承礼、李承智三兄弟。三个二十四五岁本正当风华正茂的孙子,此时却一个个都只剩下了皮包骨。那深陷的眼窝,那肌黄的面孔,让李奔雷都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他的孙子。是那曾经高大健壮,年不过二十四五就已经成为了正六品越骑校尉的孙子。
  一番的惊喜重逢之后,老爷子也忙问起了他们的情况。
  “那日我们都陷入高句丽的包围之中,战场之上我们三兄弟和爷爷您失散了。后来一直和手下的弟兄们坚持到了第三天,我们遇到了父亲和叔父,不过那个时候他们俩都身负重伤,战马也都遗失了。我们又收拢了一些败兵,到了第五日,终于在一处山谷中被辽人大部围住。大家拼死厮杀,只虽倒下的兄弟却越来越多,最后我和承礼和承智都被辽人的弓箭射下了马被俘,父亲和叔父却不幸死于乱箭之下。本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祖父了,不曾想还有今日。”老大承义说到当日的事情,一个坚强的汉子也忍不住的落下泪来。
  虽然找回了三个孙子,可是一听自己的两个儿子却全都死在了辽人的乱箭之下,心里不由得又是一痛,差点昏了过去。
  强忍着悲痛,老爷子厉声道:“是男子汉的就擦去眼泪,男儿流血不流泪。天保佑,原以来我李奔雷的二子三孙俱已经阵亡,当日你们祖母听到你们俱失陷阵中之时,就整日以泪洗面,没多久就先走一步了。现如今虽然两个儿子终究是去了,但好歹还给我李家留了三个孙子。你们如果还是我李奔雷的孙子,就加入东北军中,拿起马槊,多杀几个辽狗为你们父亲报仇!”
  “祖父放心,我们一定要亲手带着兵马踏平平壤,为父亲报仇!”
  一旁的罗林找遍了所有的俘虏,却没有发现父亲的人影,问了好多人也不知道他父亲的消息。此时站在一旁,实在忍不住了,对着三兄弟问道:“三位大哥,你们当日在萨水可曾知道我父亲的消息?家父就是左翊卫将军罗虎!”
  三兄弟的老大李承义看着罗林着急的样子,打量了他几遍后道:“你可是罗林!”
  “对,我就是罗林,你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有我父亲的消息?”罗林一见李承义居然认出了他,忙激动的抓着李承义的手道。
  李承义脸色暗淡了一下,有些歉意的对罗林道:“我们被俘的前一日,曾经汇拢了不少的败兵,后来我们一起躲入了一个山谷之中。当时有一位将军受了很重的箭伤,被他的几个亲兵抬着也躲在山谷之中。那位将军长的和你很像,我听那亲兵说,那将军是左翊卫将军罗虎大人。”
  “啊!那我父亲如何了?”罗林这是头一次听到他父亲的确切消息,一时激动的紧紧地抓着李承义的胳膊问道。“他是不是最后也被俘虏了?那他被高句丽人押到哪个城去了?”
  李承义有些不忍心看罗林的那期望的脸,“当时罗将军的箭伤很重,射在了脖颈之上,大家慌乱逃亡之中,又没有大夫伤药。在那山谷之中,令尊的箭伤已经有好些天了,而且发起了烧,那时已经连神智都已经模糊了。只是说胡话的时候,总是喊着罗林的名字。在高句丽人发现我们之前的那个晚上,令尊就已经仙去了,他最后的时刻还喊着你的名字。我刚才一见你和罗将军长的很像,所以猜测你可能就是他的儿子罗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