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09

  “大帅,契丹人投降了!”于钦明一直就站在陈克复的一旁,此时一看到契丹人愿意降了,忙出声道。在他看来,虽然不知道为何这支契丹人会来突袭他们,但是既然隋军胜了,而且给了契丹人很大的伤亡,这仗也就打的差不多了。
  毕竟契丹人虽然在辽西诸族中算不是最强的,但却也不弱。如果这个时候,把这支契丹人全歼灭了,并不一定就是好事。那样很有可能引来契丹人的疯狂报复。眼下东北军身处辽东,面对着高句丽的强敌,少一敌总比多一敌好的。
  陈克复没有说话,只是继续望着契丹人的阵地。数轮的火球攻击,并没有真正的杀死多少契丹人,整个契丹骑兵还有五千人左右。按照之前的情况,契丹人的这些骑兵本来应当是有一万的,现在仗打了两个时辰不到,就已经死了差不多五千多了,而且密林的那一千也全歼灭了,等于契丹人已经死了六千,这还是没有计算前军的战斗情况。
  五千人,这是一支不小的力量。如果他现在接受了契丹人的投降,这还真的是不知道要如何处置。不过不管如何,契丹人突袭他在先,这已经是让陈克复十分恼怒的事情了。如果不能给敌以重大伤害,那以后不得是个人都跑来动他陈克复一动了。
  陈克复张嘴打了个哈欠,伸手拍了拍嘴,说道:“哎呀,这行军本来就困乏,又让这些该死的契丹人半路来吓我一跳。现在本帅困了,要去补个午觉,你们不要来打扰我啊。”说完对着张锦道:“没听到本帅我要午睡一会啊,快去搭帐篷。”
  说完跳下马,往山下的一处树荫中走去,张锦虽然搞不明白大帅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午睡,不过既然大帅吩咐下来了,那他就只好照办了。忙招呼着近卫连的骑兵们先一步跑到那山脚下,搭帐篷。
  于钦明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时愣在那里。他完全没有明白这个年轻的大帅怎么突然要午睡了。
  等到陈克复都走远了,他转头对着已经回到本阵中的李世民道:“大帅平常每天中午都要午睡吗?而且不分行军还是战时?”
  李世民笑了笑,“以往可没有听说过这个,估计这是大帅刚刚有了的习惯吧!”
  “那这怎么办?契丹人要求投降,我们是准还是不准啊?大帅走时也没有留个话啊。”于钦明有些哭笑不得。
  “大帅虽然没有下令,但不是没有表态嘛,那这事情就好办了。受不受降乃是一军主帅才有资格决定的事情,小将和于大人你可无此权利哦。依我看,大帅既然没说话,那就表示他暂时不想接受,一切照旧吧!”李世民笑了笑,“另外,我看将士们观战这么久了,也都看的有些无聊了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也一边练练箭法嘛,这样好的训练机会,可不要错过了!”
  帅旗下的几个传令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拿起红蓝双旗,挥舞了几下,旗语的命令很简单,攻击继续,全军自由弓箭射击!
  李世民敢拿主意,而且还下令让那些将士们射箭,当然也是心里有把握的。他在陈克复那紧皱犹豫不决的眉头间,就已经猜出了陈克复的想法了。陈克复有接受这些契丹人投降的意思,却又不愿意现在接受,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眼前的契丹骑兵数量还很多。
  五千人,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果这些契丹人少一些,说不定大帅就愿意了。猜出了陈克复的想法,李世民也十分的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又进了一步,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带兵冲阵的战场将军了,而是慢慢地向着姐夫陈克复这样的一军主帅的位置前进。
  得了命令的众兵将们,这个时候,自然也是纷纷拿起弓箭,开始进行了活人靶射击训练。有着那些前面的盾阵、长矛阵的保护,他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慢慢瞄准,然后射击。
  于钦明看看战场上的那面白旗,又看看那阵后山脚下已经搭起的帐篷,再看看那不断射箭的隋军将士,和那些不断倒下的契丹骑兵,心里突然也是若有所思!
第189章
阿保窟降
  激战两个时辰,此时天已经到了下午的近黄昏时分了,陈克复就在这战场之上,钻进帐篷之中午睡,怎么看,怎么让人有种说不出的诡异感。
  整个战场之上,到处都是尸体,鲜血,还没有打扫的战场说不出的压抑,但是陈克复就这样的在战场上午睡了。一百多近卫连的卫兵和一队手臂上戴着红袖章的宪兵护卫在帐篷四周。
  陈克复当然不可能在这样的战场之上睡得着,他躺在帐篷之中的熊皮垫子之上,手枕脑后,开始在仔细的全面思量着这些契丹人。
  眼下不管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契丹人出现在此,都对他来说,意味着一个危险的信号。契丹族表面上现在是东突厥的臣属,而且契丹族东靠高句丽,北靠突厥,南面却又与大隋的辽西诸郡接壤。
  辽西诸郡,其中的辽东郡,怀远等镇都是近些年才从高句丽手中夺过来的。那些地方不过是隋军攻辽的前进基地,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势力。隋军的势力在北平郡以西,那才是隋军的势力之内。
  而契丹的南面边境离北平郡十分的近,如果契丹真的和他全面开战,那么到时契丹人就能很轻易的封锁隋军进入辽西辽东的通道。
  而且更让他妒忌的是,万一契丹人把东突厥也给弄了进来的话,那到时他可就真的危险了。东南是高句丽,现在他夺下了辽河中上游这一片地方,不但歼其兵马,而且还尽夺其钱粮人口。可以说高句丽现在绝对是与自己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到时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两面夹击他,他能不能安然的逃回中原都是一个大问题。更不要说以辽东作为他最初的一个立足之点了。
  本来此次北上,他就打了主意与和契丹、靺鞨、室韦这些部族联系上,看看能不能交易一下什么的。想以交易来打通各部族的关系,哪怕不能成为盟友,暂时的成为一个生意伙伴也是好的啊。反正最基本是不能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敌人,现在倒好,还没等他到扶余城呢,这半路上却被他心里未来的朋友契丹给袭击了。
  这支人马据他所看,最起码也是超过了一万二,甚至有一万三一万四五千人,而且还全是装备齐全的骑兵。这绝对不是哪个契丹小部族出来想打他的草谷。
  没有哪个部族小部族能拿出这么多的人马来,这哪怕不是整个契丹人共同的出手,也绝对是数个部族的联合兵马。
  他不想与人为敌,可是别人却要与他为敌。这让他十分受伤,眼下虽然契丹人战败想投降。但是这种投降说明不了什么,他全杀了,那契丹人肯定不会就此罢休,以后肯定就成了敌人了。
  而接受投降,如果不想和契丹人成敌人,那剩下的人他肯定得放掉不能杀,可是放五千契丹敌人回去,他又不甘心。想来想去,只好出这一招了,先拖一下,即不说不接受也不说马上接受,先再歼灭掉一部份契丹人再说。无论如何,这次他们突袭自己,也得让他们意思到事情的严重性,让他们付出足够的代价。
  “大帅,于大人来了!”张锦在外面大声报道。
  “请他进来!”
  于钦明一手铠甲,进来时发现陈克复并没有午睡过的样子,心里更加坚定了他之前的想法。笑着道:“于千军万马之阵前,大帅却能安然入睡,这份淡定从容,可真比晋之谢公还要胜上一分啊!”
  “呵,他那也不过是假装镇定罢了,后来还不是一听到胜得,激动的过门槛时,把鞋底都踢掉了。”陈克复笑了笑,“怎么于大人不在阵前观战,却跑到这后面来了,难道你也有午睡的习惯?”
  “大帅说笑了,我可没有你这份从容。大帅,契丹骑兵只剩下两千骑了!”于钦明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神关注着阵克复。
  果然,陈克复一听,神色间有一些不一样。
  “我记得刚才好像看到契丹人要投降的样子,只是以为我眼花了。张绵,你有没有看到啊?”
  “回大帅,契丹人确实在向我们请求投降,之前打白旗要求投降的那人被火球烧死了,他们现在又派了一个,正在阵前苦苦哀求着呢。”张锦如实的回答道。
  “哎呀,看我这眼睛,真是昏花了,上天也有好生之德,既然契丹人都愿意投降了,那就赶紧接受吧。下令全军停止攻击,不要再造无端的杀孽了。”陈克复无耻的道。
  陈克复的命令一出,马上有亲兵赶去传令,各旗兵们再次挥舞旗帜,将行令止,整个大军也一下子停止了攻击,安静了下来。
  契丹阵列中,原本的七千人,此时只剩下了两千人,小小的一片地方,到处都是人尸马尸,那一个个火球基本上把整个契丹人阵地上的尸体都给点燃了,到处都是一团团的火焰,冒着呛人的黑烟。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去在意这些人,看到隋军终于停止了进攻,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每在这里多待上一刻钟,总会有无数的契丹骑士们倒下,然后被那漫天砸落的火球击中,最后连个完整的尸首也没有。
  瓦台的一件皮裘此时也是处处焦痕,刚才他也被隋军的火球击中一次,不过命好,那火球是先击中了他的亲兵,然后才又击中了他,他在地上懒驴打了好几个滚,才算是把火给灭了,可是那身漂亮的皮裘却不成了样子。不过此时他也没心情关注那些了,只要还留了条命,就已经是长生天保佑了。
  他脸色苍白,语气颤抖着对一旁的阿保窟道:“隋军是不是已经接受了我们的投降了?”
  阿保窟也比瓦台好不到哪去,刚才这小半个时辰真是对他的最大煎熬,求生不得,想求个痛快死也不能的那小半个时辰,都快让他疯了。
  “应当是吧!”阿保窟咬着牙轻轻地道。
  “你去集结队伍,让他们把兵器都丢到一边,我们弃械投降!”
  “可是万一隋军不肯接受我们投降,我们先就弃了械不是自找死路吗?”瓦台瞪着眼道。
  阿保窟无奈的笑了笑,“不肯接受?如果隋军不肯接受,我们拿着刀兵就能躲过这一劫吗?我们弃械,表明投降的决心,说不定隋军真的就从了。如果他们不肯接受,哪怕我们拿着再精良的武器,也一样逃不过一死。而且还会是最痛苦地死,总之都是一死,你是愿意被火球活活的烧死,还是愿意被一刀砍死?”
  “是啊,横竖是个死,我瓦台好歹也是一部族之少族长,我情愿被一刀砍死,还来的痛快点。”说着率先将手中的弯刀丢到一边,转身对自己的亲兵们道:“你们还愣着做什么?等着火球来烧死吗?还不快去通知所有人弃械,集结等待隋军的结果。”
  对于弃械投降,没有一个契丹人反对。一把把的武器丢在地上,一个个骑士从马上跳下,走到一边。对于他们来说,早已经不抱什么活的希望了,唯一求的就是能有一个痛快点的死法。
  陈克复从帐中出来,首先就看到了那满地堆积的刀兵,还有那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士兵们。
  “看来这些契丹人真的是被打服了,早知道今日,又何必当初!”
  “前军的情况如何了?”
  毛翊上前回话道:“回大帅,契丹前军两千骑兵,已经被我军围歼,只逃走了百余城,都向着北方逃去了。之前密林投石车那里坐镇指挥的那位契丹将领,却是此次契丹人的主帅,不过却是让他带着百余人逃脱了,此是属下失职,请大将军责罚。”
  “跑了就跑了吧,今天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个意外。那些高句丽人现在怎么样了?”陈克复对于那契丹将领跑了并不是太在意,战场之上,想要全歼一支部队,且没有漏网之鱼,除非是事先最就安排计划好,又有天时地利才行。今天他们被契丹人伏击突袭,本来就已经是处于不利之势。
  眼下不但打赢了这仗,而且基本上也都将对方的兵马全灭,已经是十分的难能可贵了,战阵之时,跑掉对方一个主帅,已经不算的了什么事情了。
  “知道对方什么来路吗?可知对方主帅的身份?还有这支兵马的情况?”这些东西才是陈克复真正最在意的,他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契丹各别部族所为,还是整个契丹人的谋划。
  “回大帅,我们只是初步审讯了几个受了重伤没跑掉的俘虏,据审讯结果,这支伏击我们的人马,契丹十大部族人马都有,其中以主掌契丹的两大联盟部落大贺氏和遥辇氏的人马为主,他们两部族人马各五千,其余的八个部族人马合共三千。跑掉的那个是契丹两大联盟部落之一的大贺氏部族的少族长摩哥。此次我们被伏,就是他的计划。”
第190章
以夷制夷
  “不过据俘虏交待,好像之前契丹各族正在开什么部族会议,却突然接到探马发回的消息说是扶余城的渊太祚倾兵南下,扶余城空虚,所以他们想来扶余城劫掠一票,以报多年来被高句丽劫掠之仇。”
  陈克复有些奇怪地看着毛翊,问道:“既然他们是来打扶余城的,为何却又成了伏击我军?难不成已经打下了扶余城,又在这里设伏,防止我军北上扶余城?”
  说完又自已摇了摇头,“这不可能,李奔雷将军虽然只带了四千骑兵北上扶余城,可是扶余城城坚墙高,乃是高句丽西北第一要塞,没有数万人是不可能拿下扶余城的。极大的可能,是他们的主力人马围住了扶余城,正在攻打,又怕我军的到来,所以事先派一支兵马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伏击我们,以此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攻破扶余城!”
  毛翊摇了摇头,“大帅虽然说的有理,不过这回却猜错了。契丹诸族趁着各部族正好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召集了四万大军准备东进,打下扶余城,抢夺城中的钱粮人口。”
  “不过,他们的人马刚刚到了契丹和高句丽的边境时,就已经侦察得知高句丽扶余城的渊太祚是领着兵马和我军战斗去了。而且还知道了我们已经打败了渊太祚,正率着大军北上扶余城而来。那些契丹各族族长们一商议,都怕惹到我们,就决定退兵了。”
  “退兵”陈克复一愣,“既然他们退兵了,那这些人又如何解释,刚刚你不是说那逃跑的正是这支兵马的主帅摩哥,而那摩哥却又正好是大贺氏族的少族长?难道说是大贺氏不甘心空手而回,打算单独出兵吃份独食?”
  “事情差不多是这样吧,那几位族长们决定回兵了,不过那位少族长却不甘心。所以如今了各部族的少族长们,集结了一万三千兵马,说是要为大军后队。结果撤兵的第二天,摩哥就带着这一万多人奔扶余城来了。”
  后面的事情也就简单了,摩哥带着人马过来,还没到扶余城却发现,不但他们来了,隋军居然已经有一支兵马进了城,而且东边的靺鞨族居然也来了,而且兵马和他们也差不多。且比他们先到一步,已经快赶到扶余城下了。
  想来想去之后,他也犹豫了,结果探马又告诉他,有一支三万人左右的隋军,押着三万多的高句丽俘虏,正往扶余城赶来。而且那支兵马装备十分精良,各种刀兵器械都有。
  这一下子,摩哥琢磨了半天后,不打扶余城了,直接去伏击这支隋军。按他想来,他一万多骑兵,伏击一支以步兵为主,且又带着众多俘虏的隋军一定是能马到功成的。而且到时拿下了这支部队,那收获同样也会是十分丰盛的。草原部族最缺少的有两样,一是铁器,二是人口。
  而眼下,不用去攻打已经有了两方人马的扶余城,只需伏击了这支隋军,他们就能得到精良的铠甲器械数万套,俘虏数万,这样的好事还去打什么攻城战。虽然他带了百来余投石车来,但是对扶余城这样的要塞城也没有多少信心。但是打伏击,打野战,哪怕是一对二,他依然是信心十足的。
  陈克复听了半天,总算是搞明白了这件事情的始末,原本所有的事情并不是契丹的那些当家做主的人搞出来的。而是下面的少壮派们搞出来的,弄明白了这事情,他的心里也轻松了不少。
  不管如何,如果只是这样,这件事情还算没有发展成最坏的情况。
  “你刚才说这靺鞨族也来了,而且昨天就已经差不多赶到扶余城了?那扶余城现在如何了?”
  这事情真的跌宕起伏,一波未平,居然一波又起。一个突然半路杀出的契丹族还没有搞定,这居然又冒出来了一个该死的野猪皮靺鞨族。
  “大帅放心,据那些俘虏交待,他们在昨日晚上伏击了一队从扶余城中出来给我们送信的信使,据他们说,从扶余城信使身上的搜出的信上说,昨日靺鞨族一到,就开始建造器械,准备攻城。结果李将军主动派兵出战,一战歼敌两千多,而且迫使靺鞨人后退了三十里。来信主要是告诉我们,希望我们能早点率大军北上,那样就可能不战而逼靺鞨人退兵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