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285

  易风却不是这么看,汉王是皇帝之子不假,是亲王大总管不假,可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他易风是晋王杨广的私生子,不论怎么说,他最终都是和杨广是绑定在一起的,他们的利益一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的改变。起码,在如今是这样的。杨广和杨谅虽然是亲兄弟,可是却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这次杨谅派来人要酒厂的干股,还要包销所有的酒。这就是投石问路,易风若是软弱退让了,那接下来杨谅只会更加的得寸进尺。更重要的是,杨广会怎么看他?
  他已经选择了站队,皇帝的几个儿子中,他只能站到杨广这一边。这个时候他必须态度明确,动作强势,把杨谅的人抓起来,这是打杨谅的脸,但也是在向杨广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这种皇子争斗中,他的立场是容不得含糊的,必须明确站队。更何况,易风也不能容忍杨谅的贪婪之手伸到怀荒来。
  酒坊是如今易风手里最赚钱的一个买卖,十来万军队全指望着酒坊的利润供养了。
  怀荒赚钱的买卖不少,但花钱的地方更多。盐湖的盐很赚钱,但都用来换粮食了。怀荒的煤、铁等矿产,目前人力不足,其规模的产出也只能供应自己的生产需要,赚不了什么钱。军械坊那边,也都是紧着自己的军需供给,生产一些外销产品,也只是暂时能保证这里面不需要再额外投钱进去。
  糖的利润很高,但怀荒不产糖,都是从南方进蔗糖再加工,规模也一直无法扩大,利润虽高,但规模不大赚的也就有限了。
  短时间内,易风最大的赚钱买卖就算是酒坊了,茶叶得明年开始,钢铁军械等,也得慢慢扩大产能才能提高利润。就这么一个赚钱的买卖,好不容易才刚开始,杨谅就直接一只手伸了过来,开口就要一半干股,还要包销所有的产量,却只给出个只赔不赚的价格,易风如何能同意?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易风都得跟杨谅翻脸。
  至于说翻脸的风险,易风不是不清楚,但也没有其它办法了。
  “打狗还得看主人啊,要不把赵章等人放回去?”
  “没有必要。”易风坚定自己的想法。“放心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反正过几天我就得进京,到时候,还有的是各种明枪是箭呢。”
  “大帅入京,准备走哪条路?”魏征问。得罪了杨谅,河东那条路就不方便走了,本来从怀荒到京师,最近的路是自怀荒入大同,然后经云、朔二州,过代州雁门经太原,沿汾河南下,一直到蒲孤进蒲津大桥渡过黄河进入关中,直抵大兴城。可是现在跟杨谅翻了脸,再走这条路可就有些危险了。万一到时杨谅直接动手,安排点手下弄个盗匪抢劫什么的,可就冤了。
  对这个担心易风也是明白,点头道:“这次先下河北,到洛阳,然后经潼关进京。”易风还有件事情没有告诉魏征的是,他特意推辞进京时间,其实是已经和杨广暗中书信约定,到时易风和杨广会先到洛阳汇合,先见一面商谈一些事情。毕竟入京之后,他就是太子之子而非晋王之子了,那个时候就不适合再私下见面。有什么事情,得先拿出个章程来。
  “那就好,那就好。”魏征还真怕易风到时不听劝谏,要走河东这条路。
  这时高浅雪出声,“夫君把青莲和木兰带上吧,那两丫头还算懂事,你身边也离不开贴身人照顾的。”易风刚打完仗回来,没呆几天,又要去京师,她也实在有些舍不得。可她刚生产,根本不可能陪着进京。
  易风是打算带萧素美和陈婤进京的,这不是她喜新厌旧,有了新人忘旧人。而是出于更多的考虑,萧素美是杨广夫妇安排在自己身边的人,带在身边也能让杨广放心满意,二来他其实也想利用萧素美跟萧美娘的关系,看有没有机会反过来探点消息。而带陈婤进京,则是考虑到京师那边有不少陈婤的姑姑和姐妹在京,尤其是现在宫中得宠的陈慧儿更是新被封为宣华夫人。易风想要借陈婤跟宣华夫人拉点关系。
  “我这次会带阿婤和美娘入京,家里你跟蔷薇刚生产,府里也需要照应的人。青莲和木兰一直管着内府事情,要是都跟着我进京的话,府里肯定乱套。还是让她们留下照料府中事务吧!”
  “哦,那也好,就听夫君安排。”听到易风要带陈婤和萧氏入京,不带青莲和木兰,高浅雪心里微微有些不舒服,但脸上不动声色,没有表现出来。事情,也就这么说定了。而慕容蔷薇在一边,则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声表达过自己的意见,倒是陈婤和萧素美,都十分吃惊,并没有想到易风这次入京,会带上她们两个同行。
第265章
前夕
  黄昏是美丽的,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映照着西边的霞云,绚烂而又美丽。对于明天就要起程上京的易风来说,这是一个好兆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本来大兴城早有天使到来,将天子的诏书宣给易风。进京之事是天子亲自宣诏的,只是说实在的,易风一推再推,直推到眼看着离元旦不过半个来月的时间,再拖下去就要赶不及年前入京,这才不得不最终定下了进京的日子。京师之行,是不可避免的。到了如今这个地位,不管是做为一府总管还是皇孙,他都必须进京面圣。
  易风推迟进京时间,倒不是害怕进京。走到如今这一步,易风其实对于眼下自己的处境把握的很准确。如今的他,最大的依持并不是那个皇孙的头衔,也不是武州总管之职,最大的依仗是自己手上的十万兵马。尽管这十万兵马在李靖的眼里,不过是个好听的说法而已。但这是确确实实的十万兵马,哪怕现在还非精兵强将,但这支兵马所处的位置却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如今的大隋来说。就是凭借着自己的这支十万大军,以及自己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易风明白自己在大隋皇帝的眼中,已经是个很重要的人物,重要到无法轻视,甚至超出了那个皇孙的名头。
  有了手上的十万兵马和怀荒地盘,易风在杨广的面前地位大涨。同样的,有了这些依持,这次进京易风也是有恃无恐,并不担心害怕。
  入京之后,易风并不担心会回不来。怀荒军由他一手创立,虽然朝廷在这里设置了武州和总管府,但这块地方朝廷都是通过他这个武州总管来控制,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直接控制。怀荒这块地方,更像是岭南那些地区,名义上是朝廷的州县,但实际上真正的控制者却是那些百越俚人。易风对如今这个天下共主杨坚,还是有些了解的。杨坚最擅长的是手段,高超的政治手腕,讲究的是御力。当初他篡夺北周皇位,甚至到后来他对付突厥,以及占据岭南,无不如此。杨坚很少直接去硬碰硬,他更喜欢迂回,喜欢用权谋手段。杨坚很清楚武州总管府的真正底细,也明白塞外怀荒的形势,他就会明,武州总管府虽然新设立不到一年,可却实力不俗,最关键的是这块地方是由易风一手建立起来的。若是把易风留在长安,换个人来接替这里,根本掌控不了这支势力。而若是由现在总管府的文武里提拔一个出来,既找不到这样威望的人,也得不到什么有效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的局势,一场大战在即,武州军是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个时候换将,这支势力很难发挥大用。不管如何,由易风来统领武州军和武州总管府,依然是最好的局面。
  易风也绝不会放弃这支兵马和地盘的,怀荒和武州军就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立身根本。一旦失去了这支军马和地盘的掌控权,他自己只怕就再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了。更不用说,他如今还隐约有了一些更激进的想法,想要把自己在怀荒实施的方法推广到更大的地方,挽救这个刚经历三百年动乱统一恢复的文明。
  何况就算撇开这些虚无远大的东西不谈,麾下十余万弟兄,怀荒几十万人口,都归于他的旗下,大家共同在塞外建起了这片家园,自己又怎么可能半途抛下他们?
  这次入长安,易风也有自己的谋划打算。他要凭着手上的这支兵马,再加上自己的皇孙头衔,他要更进一步的稳固自己和怀荒这支异军突起的势力。我命由我不由天,自己的命运他只会由自己掌控,绝不会交到别人手中。
  具体的虽然还得走一步看一步,但基本上,这次入京,一场明争暗斗是必然少不了的。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和杨广达成进一步的联盟。当然,在杨广看来,则会将此示为易风对他的忠心,易风无所谓杨广怎么想,他并不真的忠于杨广,只是清楚自己必须得有一个合作盟友,杨广则是现阶段最合适的那人。
  美丽的黄昏下,白虎台上,易风有些思绪起伏难以平静。他此时的精神处于一种无法抑止的亢奋之中,那并非是因为对于即将起程入京的兴奋,对他而言,虽然人还在怀荒,可对于入京后的那番即将到来的剧烈争斗早有了准备。现在他心头升起的更多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那是种激昂。是对自己的理想的期盼,一种对理想的尊崇。他缓缓踱步出厅,登上三层阁台的廊庑,手抚着栏杆,目眺远方的彩霞。
  腊月里的寒冬黄昏下,淡金色的夕阳余晖洒在天地间,平添了几分萧瑟感。
  前面是已经正在开工中的城建工地,到处都是忙碌的工人,再远处,是城外那一块块杂乱而无章的棚户区临时聚居点。这些棚户区与后面一墙之隔的怀荒城内进然有序,繁华的景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不过用不了多久,这片杂乱无章的棚户区,就将被崭新的新城区所取代。
  在南门外,一大群人马聚集,这里明日启程南下的队伍。
  这片新兴的繁华之地,不久之前还只是一片荒芜。但在百年前,这里却是北魏朝的六镇重地,驻守这里的是国之肺腑。等几百年后,没落的金王朝与新兴的蒙古部族在此展开了一场生死大决死,五十万金军与十万蒙古铁骑在此决战,蒙古击败了金军,金人输了战争,也输了整个中国。蒙古赢得了这场战争,即打败了金朝,也赢得了中原,并进一步征服了大半个世界。
  如今怀荒的兴起,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他建起这座怀荒,又能带领怀荒的军民们走向哪里,走到哪一步?
  这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突然在他耳畔响起:“三郎,你在想什么?”
  易风回头,是慕容蔷薇。那俏丽的身影,依然那么苗条,根本看不出她刚刚生产过。
  易风笑了笑,“你怎么不多在屋里休养,你现在是在做月子呢,白虎台上高,风又大,当心吹着凉了。”
  慕容蔷薇这几天一直想找机会跟易风单独相处,她是想找易风认错道歉的。从扬州回来后,对怀荒的巨大变化她也是十分惊讶意外。得知猛虎盟已经名存实亡后,她也有些黯然。这个时候才知道猛虎盟曾经内乱过,右使和八大堂主不是死就是囚,连当初父亲收下的义子十三太保,都死了两个,软禁了十个。一时心软,慕容蔷薇最后做主,把那几位软禁的堂主和十位义兄弟以及一批猛虎盟的老兄弟都解除了软禁。对于这事,高浅雪没有插手,当时留守的怀荒官员们也都保持了缄默。她本来觉得自己做的并没有错,觉得自己放了那些老兄弟们,也是为易风的名声考虑。可谁知道,那些人一自由后,立即暗地里联络了一些地痞无赖儿,竟然暗中在那些临时聚居地做起了这些违法的勾当。
  易风雷历风行毫不手软的处置了那批无赖儿,可却对那些无赖儿后面操纵着的十太保等猛虎盟老人无一过问。慕容蔷薇觉得易风这是在给自己面子,同时也是在责怪自己。之前易风回来后,虽然对她和儿子王珪都很好,可是却也因为二房和大房那边突然有些紧张起来的气氛批评了几句。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易风反而对她一句话都没说,她觉得易风这回是真的生气了。她跟易风相识数年,看着他从一个少年变化成如今威震一方的大帅,却觉得一直看不透他。“三郎,高亮他们做的那些事情我先前并不知道,不过这事情是我做错了。当时只考虑着毕竟你们曾经都是我父亲膝下义子,你们是义兄弟,他们被你关着虽然也是罪有因得,可传出去毕竟对你名声不好。我一时自作主张就解除了看押,却不成想,竟然出了这样的事情。”
  “你并没做错什么,是高亮他们不知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把宽容当成了可乘之机。”
  “你一定是生我气了,一定是,我看出来了。”慕容蔷薇上前一步,紧紧的搂住易风的一只手臂,不依不饶的追问,甚至带着些娇媚。虽然这有些故意撒娇的意思,但她也确实有些为易风如今这种气质所吸引打动,越发的觉得如今的易风更加的成熟,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怎么可能?我生谁的气也不会生你的气啊。只是明天就要起程入京了,你和浅雪刚生产,我却又要离开,感觉很是愧疚。”
  慕容蔷薇点了点头,却是安慰道:“男子汉大丈夫就当如此,哪能整日窝在屋中,为妻儿所羁绊。你是干大事的人,我知道。”父亲曾经是慕容蔷薇眼中最厉害的英雄男子,凭着一骑一枪,打下了怀荒猛虎盟这块偌大的基业。可是自己的丈夫,却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自己接替父亲之后,猛虎盟早不复重前,不但势力地盘缩小许多,江湖威望也下降很多,甚至就是勉强维持的猛虎盟,实际上也早就内乱丛生。可自己留在江南这段时间,把猛虎盟交给丈夫代掌,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他就把猛虎盟变了个样。如今以当初猛虎盟为底子,已经新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怀荒府。这是一个有才能的男人,比自己的父亲更厉害。
  慕容蔷薇越来越喜欢易风,甚至觉得这种情感好像越来越浓烈,甚至让她开始对丈夫别的女人有了妒忌之心。她甚至越来越难以接受其它的女人夺走丈夫对她的爱,总想独占丈夫的感情。特别是当生下儿子王珪后,她更加嫉妒起高浅雪来。原本刚与易风成婚时,高浅雪早已经入了门,她还觉得自己面对高浅雪时总是低了一等,觉得是自己在三郎和高氏之间横插了一脚,自己是那第三者。可现在,她却觉得那个第三者是高氏和她的那个孩子。而对于丈夫身边越来越多的女人,她表面上假装不在意,心里却越发的恨起来。可看易风平时的性子,却似最讨厌后院的这些争斗的。之前大房二房刚有了点苗头,立即就被他一顿训斥,两边倒是老实了不少。
  不过想来想去,慕容蔷薇觉得自己在帅府后院还是有些人孤势单。本来当初放十太保他们出来,也是打着这些人毕竟都是猛虎盟的老人,又都是父亲膝下的义子,想着将来还能做为外力借用的时候。谁知道他们却是这么的不争气,正路不走,专走斜道。
  偏偏自己和高浅雪同一天生产,却就晚了那几片刻时辰,结果高浅雪的儿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这一下,高氏的地位越发的稳固起来,而且高氏的妹妹还在总管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替丈夫掌控着大半个家的钱袋子。另外高氏原来的那两个陪嫁丫头青莲和木兰,也早被收了房还得了抬举,她们不在怀荒的时候,就一直管着府里的大小事情。现在她们回来了,又多了几房妾侍,可后院依然是这两人总管着。就在昨天,丈夫更是给了这两丫头莫大的荣耀,进一步抬举了两人,已经级了七姨娘和八姨娘的称号,连月例银钱、使唤丫头数目、居住院子等,都和其它几房一样规格了。
  慕容蔷薇现在感觉极大的威胁,可想来想去也找不到什么好的法子。最后觉得后院这边,只有一个季氏出自猛虎盟,跟自己关系是相好的,可怎敌的过高氏人多势众。
  “三郎,有件事情我想跟你提下。如今青莲和木兰既然抬举做了姨娘,那就是主子了,再让她们管着院里的杂事,就有些降了身份。我觉得,那些杂事就交给下人们去做。正好,我身边的侍书侍剑你是知道的,跟着我多年了,以前也一直帮我管着院里的事情。要不,让她们两个来管事?”
  “这些小事随你意就行。”
  慕容蔷薇欢喜道,“那两丫头也算是我的陪嫁丫头,我看要不今晚我就让她们过来服侍你,明天让她们梳了头,抬举个婢妾身份,也好管事,反正都有前例在的。”
  易风回头看了眼蔷薇,马上差不多猜到了她的想法打算,苦笑了一下,但并没有多说什么,该说的他已经说过了,再多说什么也不会有什么用处。天下间的女人都一样,争风吃醋似乎是天生的本能,她本来以为慕容蔷薇这样的女子不会如此,却不料她居然也会用这样的手段来固宠,简直是让他相当意外。不过看着慕容蔷薇那期盼的眼神,最后易风也只能一笑而已。
第266章
保险
  第二天清早,大阳刚刚露头,易风一行浩浩荡荡的就出城启行了。
  怀荒城南门定远门外马路上,披红挂绿,五色旗幡迎风招展,像是过年办喜事一样。威武的八百近卫团全都身披明亮藏青色胸甲,火红锦袍,外罩火狐皮大氅,腰佩铜虎头斩马剑,全都骑着枣红色的漠北铁蹄俊马,威武的列成骑队排成行。几十张号角吹响,数十面大鼓擂动,一辆辆的马车缓缓的驶出城门。
  紫色的帅旗上绣着白色猛虎,风中猎猎翻舞,易风头戴紫金冠,身披绣金紫色战袍,神情肃然的策马立于路旁。谘议参军魏征、主簿徐德成、骑二营主将秦琼、车二营主将来整,步一营主将王保等都精神抖擞的骑马立于他的身后。易风的身躯比年初来时更加精壮了些,这近一年来的征战在他的脸上留下了铁与血的印记,连原本那青色的胡茬也已经长成寸许的短髭,稍加修剪过后,配上那张刚毅的脸庞,古铜色的肤色,让人很自然的会忽视掉他才十九岁不到二十的年纪,让人感受到的只有一位年轻统帅的威严。
  西行入京的队伍不断汇集,易风目光一一扫过,对身后的王保说了声,“启程吧。”王保点了点头,便策马上前传令,高喊:“大帅令下,启程!”
  喊罢,八百近卫中担任开路先锋的一个都百骑已经在一面杏黄开路旗的指引下,率先开拔,轻驰南去。
  入京的队伍很庞大,易风绝不会忽视自己的安全,尤其是在刚得罪了汉王杨谅,同时还一直被太子视为肉中刺的情况下。这次入京,易风把自己的八百近卫全都带在身边同行,此外,还将旗卫队的一百旗卫安排在队伍左右暗中保护,三个情报机构也早早派出人马打前站,按预定好的路线做好准备侦察工作,收集情报。另外易风还以护送进献给天子的一万马匹和诸多礼物为由,又抽调一千名精锐战士充做护送礼物的人员,跟随同行。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明面上八百骑兵护卫,但那一千名随从也是精锐之兵,另有一百旗卫和特科等三个情报部门人员打前站,又选择的是走河北经河南与晋王在洛阳汇合然后同行入关中进京的稳妥路线,以确保万无一失。
  前队已经开拔,高浅雪和慕容蔷薇抱着儿子领着一众帅妾女眷前来送行,被易风委以留守重任的高伯、裴增等也一起前来送行,还有大量中原的商人们,也选择带着正要返回的商队一起随行。跟着易风庞大的队伍不但安全有保障,而且还能借光免掉许多路上关卡收费,说不定还能有机会与易帅搭上点关系,许多本来并不在这个时候返回的商人们,也都把时间改到这个时候。
  高伯已经越发年迈,虽然如今的日子不再东奔西走,提心吊胆,可一松驰下来,反而苍老了许多,须发已经全白。老人端着一杯酒递给易风,“一路顺风,早去早还。”
  “高伯放心,最迟二三月,到时我也就回来了。”这个时间是易风根据他对隋朝与明年大战的时间推测的,朝廷与突厥之战势在必行,已经无法再迟缓。一般来说,突厥人南侵,都会选在冬季,那时正是秋高马肥之时,尤其是北方天冷,入冬之后不但战马存了一层膘,而且牧民们也有了时间集结作战,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原北方那些宽阔的河流,在夏季时会是突厥战马难以逾越的天险,可一到冬季,却会成为一片坦途。今年冬天突厥人肯定打不过来,皆因大隋早已经成功的在突厥人的后方扶持了一个亲隋突奸突利小可汗。都蓝可汗要大举南侵,首先就得先摆平这个背后的隋朝钉子。然后才能放心的大举南下,另外他们还在联络西突厥的达头可汗,东西突厥汗庭相距万时之遥,使者来往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易风所知道的历史记载,这场战争也确实要到明年的春季开打。
  隋朝选择春季末动手,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春季正是夏季到来之前,那个时候河流开始解冻,草料却开始已经即将用尽,战马进入最瘦弱的一段时间。时节不利于突厥南侵,对于进攻草原的中原人来说,却影响不大。而且,朝廷也需要这么多时间来动员这场举国大战。
  只要战争开打,易风肯定能提前一步回到怀荒。这样一场大战,就算当今富有四海的天子也必须得拿出全部力量来对待,易风的怀荒军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且实力不小数量不菲,在这场大战中,天子肯定会把这他支力量派上场。而且除了他易风,天子也不可能派另一个人来指挥怀荒兵马出阵,因此易风坚信,等到年后朝廷做后出战的最后准备后,他必然就能回到怀荒。
  “还是得多加小心,过去猛虎盟占据着怀荒数年也无人问津。一来是当初的怀荒不过是一个塞外苦寒偏僻之地,一无所有。虽然地处重要之处,但早些年突厥依然势大,朝廷也一直厉兵秣马,但还没有到能够完全压制突厥的力量,因此虽然开皇三年和开皇七年两次征伐突厥,但实际上这两次大战更多的是突厥人自己的内战,隋军其实只是担当着一个帮手的角色。帮着一边打另一边,却从未真正对抗过整个突厥。因此,朝廷与突厥之间都互相小心警惕,朝廷虽然得了突厥的称臣,可实际上中原不过是只得了一个名头的称臣而已。在北方,特别是与东突厥的边境,早已经从当年魏的六镇,退到了长城脚下。漠南草原,基本上都为突厥人占据,明为朝廷主动安置内附突厥人,但实际上突厥依然实力强劲,朝廷也根本无法阻止突厥人占据着阴山脚下草原。北方两道长城,第一道长城内的云朔二州,包括如今新置的这妫州,实际上根本没什么人口,只有一些军镇做为警戒之用,这些地区都不过是实际上与突厥人之间的缓冲地带。至于我们现在的怀荒,更是都没有被划入朝廷的疆界之内,只是做为隋与突厥以及东方各大胡族之间的一个缓冲界线。”说起这些,高伯很是了熟于胸,“可这些都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是朝廷暂时无法打败突厥时的一个策略而已。如今朝廷准备多年,户余百余万,口四千余万,兵甲百万,粮草更是堆积如山,战马数十万。而突厥则在内讧和朝廷离强合弱的打击下,越显势弱。决战时机到来,这场战斗必然会让大隋成为天下最强王朝,突厥人无法阻止。此战过后,突厥必然真正依附于大隋。到时,朝廷的疆界将向北推进,不说马上占据整个漠南地区,但起码阴山以南,将为朝廷实际控制。怀荒本就是燕山、太行、阴山重要的山口,是草原东部与中原北部最重要的通道山口,这样重要的位置,只怕朝廷不会轻易的落在别人之手,定会想方设法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何况,咱们怀荒如今还是个摇钱树,聚宝盆啊。”
  高伯很担心朝廷会借这次机会,把易风留在京师,然后派一个大将来取代易风,夺走怀荒军的控制权,再把整个怀荒给拿下。
  易风承认高伯对于大局的把握感确实很好,但他熟知历史。他知道大隋与突厥之战马上将开始,就在明年春天开打,而且会取得大胜。另一方面,他知道等打败突厥之后,大隋就会开始转而进入到内部权利的争斗白热化时期,太子杨勇将被废而晋王杨广将立,到时还有秦王杨俊早死,蜀王杨秀被定罪软禁。接下来的几年,都将是隋朝内部的激烈争斗时期,而天子杨坚也老了,他不会有精力和雄心再去开拓疆土什么的,他最后的几年,只会是昏招迭出了。只有等到杨广上台后,大隋才会重新把重心转向外界,转向更广阔的边疆。但离那个时候,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放心吧,怀荒谁也抢不走。这里的兵马是我招募选拔的,这里的城市军镇是我一手建立起来的。”易风还有一个最大的依持是,这里有十万人马,也只有自己能养的起。换个人来,他能得到怀荒,能占有怀荒镇,但他绝不可能得到怀荒所有赚钱的买卖。只要易风抽手,怀荒市集还在,但能够帮着供养这么一支大军最重要的财源将不再。到时,就算是朝廷,也不一定有钱拿来养这么一支大军,尤其是一支待遇如此高的军队。而没有了现在这种优厚的待遇,怀荒军还可能存在的下去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易风相信,若是朝廷控制怀荒军却拿不出这么优厚的待遇来养军,这支军队根本维持不了几天就会散掉。
  只有他易风,能养的起这么一支大军。丰厚的将士待遇,一直是怀荒最沉重的压力,但其实也一直是易风手上最可靠的一个保险。
第267章
山寨
  年节近在眼前,忙碌一年的人们也终于得以开始欢喜的准备年货,就算过去的这一年日子再艰难,可到了这时,也得扯些新布买些鱼肉,准备好好过个新年。对于百姓来说,这段时间是花钱的日子。而对于那些商人们来说,这段时间却是一年中最忙碌也最赚钱的日子。不但州城县城里的商铺各种货物堆积如山的摆出来,甚至许多商家还组织伙计拉着货物在乡间的路边渡口搭起草市,趁着年节前的这段火爆的日子,赚取过年前最后的这一笔钱。
  怀荒城南下平坦的大马路上,此时更是商队不绝。虽然离过年已经没有多些日子了,若是往年,那些跑塞外的商人们要么留在塞外过年,要么早已经回到中原家乡。但是今年却不比往年,越是到了此时,路上的商人们却是越多。临过年前,怀荒城开始敞开供应白酒,这让之前一直有钱也进不到白酒的商人们早就眼睛血红了。哪还管的着马上要过年了,对于能大把赚钱的白酒生意,商人们就算是这个年在雪地里过了也无所谓了。谁也不能肯定,这拔白酒出货后,以后怀荒是不是还能一直这样敞开供应了。有些消息灵通的大商人已经隐约打探到些消息,据说北疆明年极有可能会有战事,一场大规模的战事。怀荒处于塞外坝上,无险可守的地方,虽然今年主动与铁勒人作战取得连胜大捷,可谁知道明年会是怎么个情况。万一明年战事波及到怀荒,这独此一家的白酒可就再也没地方进货去了。存了这份心思,商人们蜂拥而来,不辞辛劳的运输着大车大车的白酒南下。本来怀荒一下子放出一百万斤的白酒来,还以为会让白酒的价格下跌。但却不料想到,因为这战争传闻,使得那些商人们大肆的购买白酒,许多商人根本没有白酒出货渠道,却也拿出所有的现金来购买白酒,他们打的却是趁现在有机会拿到酒就买下来囤积。白酒的品质那么好,如此的受欢迎,之前的市场刚培养起来,却一直处于饥饿状态,商人们都清楚,就算明年没有战事,这白酒囤积起来也绝对不会贬值吃亏。
  大隋禁酒令下达已经三年,酒价也跟着日渐上扬,到现在,官方的酒坊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难得出现了怀荒这样一家如此胆大的酒坊,不但没有如那些中原私酿的地下酒坊一样违禁酿造的酒大多是质量下降,反而开发出了全新品种的白酒,并且产量还如此之高。朝廷禁私酿不错,但朝廷并不禁饮酒。卖酒当然也是不禁的,许多来怀荒买酒的商人都是有门路背景的,他们当然也在官坊买酒,因此可以正大光明的卖酒。不过官坊的酒量一直供应不足,现在有了怀荒的白酒,正好满足饥饿的市场。
  在这股火爆的白酒囤积风潮中,怀荒放出来的这一大批白酒价格反而不断上升,越往后卖,等待抢购的商人越多,酒坊甚至不得不把剩余的酒放到了交易所拍卖。而且在这火爆的状况下,白酒供不应求,连现在新扩大产能后的酒量依然供不应求,而使得怀荒的白酒竟然产生了期货交易。大量的白酒订单签订下来,交货的日期不得不排到了半年以后,而现在就连这些订购单居然也成了一项热门的抢手货。许多来的晚的,胃口大的商人们,拿不到现货,订购单又排的太晚,急于拿货的他们便开始向那些手里有交货期早的订货单的商人们寻求交易,这使得那些订货单居然也成了抢手货赚钱法门,许多商人转手把订货单子卖了就已经快速的赚了一笔。然后有的商人购进订货单后捂在手里不放,但有些商人见订货单也越炒越高,也开始转卖,结果也跟着赚了一笔,这使得订货单价格不断上涨,交易所内最热闹的商品俨然不再是实物商品,竟然成了这些订货单子。
  年前的怀荒市场越发火爆,奚霫契丹等部落商人们也前来赶场,带来大批的牛马骆驼、东珠鹿葺皮货人参等,从中原商人们手里换取布匹丝绸瓷器铁锅等。
  易风带着庞大的队伍南下的一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匆匆北上怀荒的商人们,还有不断带着购进的大批货物追击易风队伍一起南下的商人们。幸好怀荒到大宁的这一路,早已经整修过一遍,如今是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马路,可容四车并行。
  “这大马车果然是个好东西。”徐德言骑着一匹白马与易风同行,看着那些南上北下的商人们都带着四轮马车,不由的叹声道。易风也暗自观察过,商人们携带的马车基本上都是由怀荒马车坊生产的。在怀荒生产四轮马车前,中原也有四轮马车,但那是没有转向功能的四轮马车,充其量只能算是大号的两轮马车,而且还没有两轮马车转向灵活。这种笨重的四轮马车一般只是在一些大的城市及周边使用,用来载送货物。而一旦离开城市街道和附近,更远的地方就很难见到踪影了,关键就在于缺少转向系统,在路况更差的地方很难适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