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285

  一个接一个的宫中宦官领着旨意奔驰出城,传达着一道接一道的旨意。
  杨广是在睡梦之中被叫醒的。
  “殿下,宫中来人,陛下急召殿下入宫见驾。”侍女赫连山妃在门外焦急的禀报。
  “发生了什么事?”大半夜召见,杨广也是无比惊讶。
  大厅里,前来传旨的是皇后身边的红人,内侍省二主官之一的内侍张权,杨广心腹张衡的族兄。
  张衡见到衣衫不整赶出来相见的杨广,连忙上前一步低声道:“出大事了,皇太孙遇刺,二圣震怒,急召诸王与百官入宫。”
  杨广嘴巴张的大大的,半天没有合拢,皇太孙遇刺,天啊,他立即感觉事情不妙了。“太孙现在如何?”
  “据说太孙没有受伤,但是身边的侍卫死了七个。”
  杨广又一次震惊了,死了七个侍卫,那刺杀行动肯定不小。
  张权把自己知道的刺杀事件的消息全都迅速告诉了杨广,“殿下请早做预防,某来时四位宰相已经入宫,六部尚书以及三省诸侍郎等也都紧随入甘露殿见驾。高颎和柳述向陛下暗示,刺客的幕后主使是殿下。”
  杨广脸色一沉,“高颎倒是跳的欢。”高颎本已经被他赶出中枢,可这次高颎却反应迅速,刺杀一发生,得到消息后的高颎立即就跑出来了。顶着太师的荣衔,高颎平时已经非军国重事不理,尚书省里的事情他管不到了。可今天,太孙遇刺,这确实当的上是军国重事了,他跑出来参预其中,没有人能阻止的了。
  进宫的一路上,杨广也在想着一个问题,到底是谁策划了这次刺杀案?
  赶到甘露殿的时候,四宰相六尚书以及诸侍郎等都跪坐殿中,太子杨勇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甚至宗正寺卿清漳王杨雄都早已经到了,此外还有韩王杨昭豫章王杨暕长宁王杨俨等十余位郡王也都跪坐一侧。
  皇帝坐在龙椅上,皇后也破例的坐在皇帝一侧。
  在丹墀御阶之下,这次刺杀案的主角皇太孙杨林,此时正在向满殿君臣讲述他刚才那遇刺的全过程。易风没有换衣服,还是今日进宫时的那套,也正是他遇刺时的那套。本来遇刺时,易风根本没有受到什么真正的威胁,刺杀虽然突然而猛烈,可前后时间并没有多久,很快就被易风的侍卫和后来迅速赶到的红拂张出尘以及虬髯张仲坚率领的怀荒侍卫们给解决。从始至终,易风一直安全的趴在安全的马车厢里,毛都没有掉一个。不过来的路上,易风却是特别装扮了一下,身上粘了点尘土洒了点鲜血,甚至还把衣服拿刀划开了几处,头发也散落下来几绺,虽然没有真给自己来上一两刀弄个鲜血淋淋的伤口什么的,但这副模样也确实显得很狼狈了,让满殿君臣对于他遭遇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易风的口才很好,很有讲故事的天赋。虽然其实刺杀经过很短暂,甚至他从头到尾一直趴在车厢里,可却并不妨碍易风此时口若悬河的给殿上君臣们讲述一个险像环生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听易风的讲述,所有人都不由的为之震惊,本来还以为太孙既然没受伤那刺杀过程并不凶狠,可是现在他们才知道,原来当时情况是这么的危险,三十六个顶级的刺客,全都携带着见血封喉的抹毒劲弩,甚至还带着两具三弓八牛弩。
  三弓八牛弩,顾名思义,这种弩有三把弓,普通的弩依靠一把弓的弹力,而三弓弩,他拥有三把弓,通过部件相连,使得这种弩拥有三把弓的弹力。这种弹力有多强,八牛,意识拥有八头牛的力量,真正的重弩,攻城弩。这样的大杀器来刺杀太孙,而且一次动用了两把,外回数十把军用强弩,若非太孙殿下身边的侍卫们勇猛而又忠诚,拼命保护,又有太孙府侍卫赶到及时,只怕这位刚被册封才一天的皇太孙,就要殒命归西了。只死了七个侍卫,已经相当的幸运了。
  许多人都不由的赞赏皇太孙和其麾下侍卫们的勇猛,六十一人面对三十六个刺客精心设计的埋伏突袭,面对强大而猛烈的攻击,他们居然只死了七个,其中还有四个本来只是轻伤只因中毒救治不及才死的。甚至其实太孙府侍卫没有第一时间赶到救援,他们也已经自己击败了这些刺客了。太孙殿下果然不愧易虎之名,九头蛟之名更是名不虚传,都说太孙殿下以前混迹草莽,撕杀江湖,十二岁就能单独博杀猛虎,十四五岁就已经成为北疆绿林的扛旗者了,光凭着今天的这个表现,确实名不虚传。
  “天佑吾孙。”杨坚听完易风的话后,长叹一声道。然后目光从殿中扫过,尤其是重点在五位皇子的身上扫过,如刀锋一般锐利。
  现在杨坚看着这五个儿子,每一个都有嫌疑。
  冷哼一声,杨坚转头对负责三衙会审的御史大夫、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三人问道:“审讯结果如何,可查出刺客受何人指使?”
  御史大夫、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三人互相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由刑部尚书薛胄上前禀奏。
  “启奏陛下,经过三衙联合审讯,我们发现,刺杀皇太孙的三十六名刺客皆曾是大隋府兵卫士,但这些人在兵部名册上却都早明确记录为战死。”薛胄禀报的时候脑门都在淌汗,刺杀皇太孙的刺客居然全都是一群早已经“战死了的府兵”,这确实有些太过匪夷所思了。
  杨坚却对此并不为奇,大隋数十万兵将,就算开国之后总体上还算安稳,可也打过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对突厥和南陈都是用兵数十万的大战。此外,各种小规模的平叛等战事也时有不断,开国以来战场阵亡的将士不知凡几,如果有人假死也实算不得什么,随便一个统兵的将领都能做到。
  不过这个审讯发现,却更让杨坚相信,这次的幕后主谋身份不凡,能动用三十六名早已经死掉的府兵,却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既然发现了他们的身份,那还查到了什么?”
  “回陛下,这些刺客兵部记录的死亡时间,都是在开皇十年。但是他们生前却并非同一支兵马中,而且这些人籍贯也并不相同,他们来自各地,关陇河北河东河南山南江淮江汉巴蜀等各地都有。而且他们战死的地点也并不相同,他们都战死于开皇十年,但却是在不同的战场战死,有于北方与突厥作战战死,也有在江南平叛中与叛军作战战死,还有在西南与蛮夷作战战死等等,三十六人,每个人战死的地点都不相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都在开皇十年战死的,此外还有一个共同点,三十六人,兵部记录他们战死之时都是军中的都督。”
  杨坚皱眉,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如果说把几十个士兵假死,很简单,随便一个将军都能做到。可如这三十六个刺客这般,来自天下各地,在不同的军府中服役的府兵,在一年内死于各个战场,尤其这三十六人死时还全都是都督。都督是如今已经取消了的一个官职,勋官阶官职官中原来都有,在职官中由现在的队正取代,统领一队五十名士兵,属于朝廷正式官阶中最低级的九品武官。三十六名朝廷正式品阶的武官同一年假死,这可比随便弄几十个大头兵假死更难。特别是这些军官还是来自全国各地,更死在不同的战场上。
  开皇十年,距今已经过去八年多了。不管幕后之人是谁,那人都相当厉害,拥有极强的势力,要不然根本坐不到这一点。
  时隔八年,现在只怕要想追查这件事情很难了。
  “既然知道这些人的真实身份,那么就顺藤摸瓜一直查下去,你们还查到了什么?那九个活着的刺客交待了多少?”
  “刺客顽抗,什么都不肯交待,而且我们发现,三十六名刺客,除了那两个伪装成车夫的刺客,其余的三十四个刺客,早成了哑巴,根本说不了话,而那两个伪装成车夫的刺客都死在刺杀当场。”
  “哑巴?”杨坚怒极,“那就让他们写。”
  “这些人都不识字,更不会写字,幕后主使者早有准备。”薛胄无奈的回道,这个案子可谓是越审越让他惊心,事涉储君,刺客们动用了大量军械,特别是三弓弩这样的限制级重弩。而审查之后,却发现刺客都是八年前就死了的府兵都督,如今这些人却重现天日并刺杀太孙,且还一个个都成了哑巴,这怎么不让审案的他们心惊肉跳,他知道,他摊上麻烦事了。
第370章
当时就懵逼了的杨广
  听着刑部尚书薛胄的叙述,满殿的人都在猜测这个幕后人究竟是谁。
  杨坚目光一直在五个儿子的脸上来回审视,目光尤其在杨广的身上停留最长,到现在,他还是觉得这件事情嫌疑最大的就是杨广。
  杨广也在猜测着幕后真凶,比起易风遇刺这事,他心里此时想的更多的却是刺客背后透露出来的强大实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在八年前就已经从天下各地府军中把一批低阶武官神不知鬼不觉的“阵亡”弄走,然后这么多年来这些人就再无露面,直到这次突然出现刺杀太孙,尤其是这些刺客还都成了哑巴,仅从这一点,就可以想象,这个幕后之人的实力肯定极强,这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这人隐藏的太深了,这些刺客透过出来的种种,让杨广感到一阵心悸。他目光悄悄在几个兄弟之中打量,他觉得有此能力的也只有这几个兄弟了。
  不过他首先排除掉了秦王杨俊,这个兄弟往好了说是过于仁厚,说难听点其实就是懦弱,又贪于享受,这不是一个有野心和那样本事的。如果他真有那样的本事,那他也不会差点被自己的王妃给毒死了。
  排除掉秦王,剩下就是太子、蜀王、汉王了,当然,也不排除如杨雄这样极有名望的宗室。杨广目光一遍遍在这三个兄弟的脸上打量探察,杨勇坐在那里虽然脸上装着一副认真的样子,可眼里却有几分隐藏不住的喜色,似乎是对太孙遇刺兴灾乐祸,总之就是没有半分的慌乱。对于这个大哥,杨广是研究的很透彻的,杨勇从来就不是什么聪明人物。更加不会隐藏自己,说好听是率真,说难听说是愚蠢。杨勇所透露出来的神色,说明刺杀跟他没关,要不然他肯定不会是这副表情。如果说杨勇是在隐藏作戏,更是打死他也不会相信的。不是秦王不是太子,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蜀王和汉王了,蜀王是兄弟五个里面最勇猛的,还写的一手极好的书法,不过开国之后就一直镇守蜀中,天高皇帝远,一晃十几年过去,也没有人真正管教的到他,因此越来越跋扈。说他派人刺杀易风,倒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他久镇蜀中,也确实有这样的机会网罗一支秘密势力。不过蜀王和易风向来没有什么冲突,他刺杀易风,动机方面不够充足。倒是杨谅,杨广观察他时,杨谅感应到了转头冲他冷冷一笑,笑的有几分得意,甚至有几分挑恤。就这一笑,让杨广突然之间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在他看来,他的兄弟们都有嫌疑,那自己在皇帝眼中岂不也一样有嫌疑?张权可是告诉了自己,高颎直接向皇帝暗示幕后之人是自己的。这么一想,他脸色难看起来,从表面上来看,他比其它几位皇子更有嫌疑。
  可是自己根本就没有安排刺客,不说易风其实是自己的私生子这事,虽然易风成为皇太孙,让自己很是不满,可眼下他和易风还是暗中合作关系,杨勇一天不倒,一天太子之位不废,他也绝不会去动易风。
  “操,栽脏嫁祸!”杨广心里忍不住叫骂了一句,他想到了一个可能,有人刺杀易风,然后嫁祸于他。“是阿客!”他马上认定那个嫁祸自己的人是杨谅。这个最小的弟弟,一直仗着是皇帝皇后的幼子而极得宠爱,甚至也对太子之位生出几分妄想。去年他就藩河东,初次出京,就统领并州五十二州之地,成为诸皇子中地盘最大的亲王大总管。而且去年东征,他还主动请战,就是想要积累声望。可惜东征大败,三十万大军几乎尽没,给了他一个当头大棒迎头痛击。而在此后连续几次表现失分,又有易风的横空出世,使得他在皇帝面前地位大降,甚至最终并州被割走了十一州之地给了与他有冲突的易风。如今易风更是新被册封为了皇太孙,杨谅那狭隘的心胸,刺杀易风很有可能,而且还能一石二鸟,栽脏于自己。操,该死的杨谅,老子不会让你得逞的。一向老谋深算的杨广,一时间也有些要沉不住气了。
  杨坚给联合审理刺杀案的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三衙三天时间,三天之内限期破案,时间一到案子破不了,三衙上至主官下至书吏,到时全都问罪降职。同时杨坚又下旨给京师禁卫以及畿辅的府兵,让他们四处搜寻刺客余党寻找可疑之人。
  皇帝震怒,下了死命令,京师内外各衙各部顿时鸡飞狗跳。
  有压力就有动力,仅仅过了一天,顶着巨大压力的会审调查终于有了可喜的进展。
  薛胄望着手里的那纸文字,还有那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名和红指印,又抬头望了望大理寺少卿杨约,脸上神色有些古怪。
  “这……”
  杨约站在薛胄等三位三衙主官面前,心里也充满苦涩,他当然知道薛胄这神情的意思。薛胄手上的那张纸就是刚刚亲自呈上的,是刺案的最新进展,也是极为价值的突破,可却也是要人命的突破。三衙精锐组成的联合调查队根据各种蛛丝马迹,一路顺藤摸瓜,终于在大海里捞到了一根针。一个能让三衙大松一口气的定海神针,他们在城南的一个看似普通的废弃仓库里,突袭逮捕了数名可疑份子。而经过迅速审理后,终于有了吐口,他们果然跟刺案有关,虽然这些人交待的内容有限,但却表明他们正是为刺客提供马车的人。然后他们又顺藤摸瓜,在南郊的一个农庄里抓获了另一伙人,这些人正是为刺客伏击太孙提前在城中那条街道上踩点的。他们又顺着往上查,审出了这两伙人的联络上线,并成功的逮捕了那人。不过当逮捕到了那人后,杨约却惊住了,因为他认识那人,虞孝仁。
  京师认识虞孝仁的也许不多,但听过他名字的人绝对不少,因为虞孝仁是前年刚获罪被处死的前尚书右仆射虞庆则,曾经的朝中四贵之一,与高颎、苏威、杨雄并称四贵的虞庆则。虞庆则获罪被处死,但虞庆则的妻儿子女却并没被处死,只是除官发配岭南。这个虞孝仁曾经也是京师有名的贵公子,风云人物,和宇文化及并称为京师四公子的人物。杨约自然认识他,还很熟。
  杨约认出他时相当震惊,除了因为虞孝仁是虞庆则的儿子外,还因为虞孝仁还曾经在晋王府任职,为晋王亲信私兵的库真大都督。
  杨约当然清楚自己兄长杨素与晋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杨素和杨约之间的关系,还是由他居中牵线的。皇太孙刺案,现在是通天的重案,虞孝仁居然牵连其中,更要命的是,晋王还跟这虞孝仁有些扯不清的关系。可逮捕虞孝仁的时候,杨约这个大理寺少卿也只是个副领队,带队的是御史台的治书侍御史刘行本。刘行本还有一个新兼职,北伐东路军行军司马,辅佐皇太孙。就算他想隐藏这件事情,也不可能。最终,这件事情无法隐藏的递交到了薛胄等三衙巨头面前。
  虞孝仁被捕之后,保持沉默,什么也不肯交待。但抓到他就足够了,三衙联合调查队直接顺着他这根藤已经往下摸下去了,而且收获不错。
  “虞孝仁发配岭南之后,被晋王亲自派人自岭南琼州岛带走,此后再无踪迹,直到被你们逮捕。而你们之所以能发现并逮捕他,是因为他就是安排人手为替刺客提前踩点收集太孙出行路线情报,以及安排人为刺客提供行刺马车的那人?”薛胄一边问,一边声音都微微颤抖了。他娘的,按这样的结果,那刺案背后的主谋已经水落石出了,当然不是虞孝仁。前宰相之子虞孝仁在这个案子里只是一个联络人的角色,可这个小角色却极为重要,他在刺案中有重要作用,而这个家伙,更是直接把刺案的真正幕后主谋给暴露了,主谋已经呼之欲出,正是晋王。
  杨约也知道现在一切证据线索都直指晋王杨广,可他根本无法隐瞒或改变这个事实。
  “加派人手牢牢看住虞孝仁,杨少卿立即随吾等入宫面圣。”牵扯到了晋王,虽然这个结果并没有怎么太让人惊讶,可薛胄还是很有些不安。娘的,皇家的争斗,居然被自己给碰上了,这得有多倒霉。
  薛胄等人急忙入宫见驾,将审查的结果如实禀奏皇帝。
  本来就心里暗暗怀疑着杨广的皇帝一听到这个消息,愣在当场,一张脸迅速的变的阴沉下来,然后他猛的一挥手,手中正拿着的那枚名贵的玉如意顿时在地上摔成无数碎块。
  “虞孝仁现在何处?”
  “微臣等派人严加看守,在大理寺衙门。”薛胄如实回道。
  “立即派人将虞孝仁带来。”杨坚说完后,又向一旁的王海喊道:“你立即去给朕把晋王带来,立刻!”
  杨广听到召唤时,正在皇城的门下省衙门里等候,自昨天夜里受召入宫见驾后,杨广和其余诸王一样,一个也没有得到允许出宫的命令,全都只能呆在门下省的院子里等侯。实际上,诸王自昨夜到现在,都彻底的和宫外隔绝了消息。
  杨广惴惴不安的跟随王海来到甘露殿,出乎他意料的是,殿中只有皇帝一人,再无他人。
  皇帝面色肃然的盯着他,“虞孝仁这人你记得吗?”
  杨广不知道皇帝为何这个时候提起他,当下点头,“虞孝仁是虞庆则之子,曾经担任儿臣的侍卫大都督。”
  杨坚依然冷冷的望着杨广,“朕也记得他,记得前年虞庆则因谋反被处死后,朕念及虞庆则对朝廷多有贡献,因此并未牵连其妻儿子女,只是将他们流放岭南。可是现在有人告诉朕,虞庆则此刻就在京师。晋王,关于这,你可有什么要告诉朕的吗?”
  杨广感觉事情不妙了,皇帝这个时候提起虞孝仁,只怕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虞庆则谋反一案,其实很多人都明白,那不过是皇帝的欲加之罪而已。杨广和虞庆则的关系说不上亲密,但和虞庆则之子虞孝仁关系却不错。虞孝仁是个纨绔贵公子,之所以到晋王府任职为将,其实不过是按照关陇贵族子弟们出仕的惯例而已,这些关陇贵族的子弟成年后,几乎都是先从诸王的侍卫军官或者皇帝的侍卫做起。不过虞孝仁在杨广手下为官时,确实跟他关系不错。虞孝仁这人出身高门贵族,身上也些纨绔习气,可却并不算坏,反而还很有些本事,能文能武,蛮对杨广的脾气。加之他又是当朝宰相之子,因此杨广对他也多有笼络,上下之间关系确实处的不错。
  后来虞庆则获罪被处死,虞孝仁被发配岭南,杨广也知道这谋反案其实是子虚乌有的,加之他也一直在秘密招兵买马培养心腹,因此也就找了个由头,等案子风声过去后,便派人把虞孝仁给悄悄带出来了。这事本来只是小事一桩,皇帝处死虞庆则只是对这位强势的宰相的猜忌防范而已,虞庆则一死,皇帝自然也就不会再去管那被发配到岭南去的虞孝仁。杨广把虞孝仁救出来后,虞孝仁对杨广自然是感恩戴德,从此唯命是从。从那以后,虞孝仁改名换姓,换了一个身份跟随着杨广,为他效力。这次入京,虞孝仁自然也是跟随进京,不过一直在暗处而已。却不料,现在皇帝会问到他。
  当下杨广不敢隐瞒,连忙承认自己确实把虞孝仁带走,不过他解释说自己只是念及当初虞孝仁跟随自己一场,并无其它意图。
  “果真如此吗?”杨坚冷笑,“若真如此,你为何不禀报朕而要私下带走虞孝仁。为何让虞孝仁改名熊献忠替你行走办事,你再告诉朕,为何这个如今改名熊献忠的虞孝仁,他会安排人给刺杀杨林的刺客收集皇太孙的出行路线,为何要安排人给刺客提供行刺的马车?”
  杨广闻言浑身一震,失声道:“不,这不可能,虞孝仁绝不会这样做的,他为何要行刺太孙?”
  “这个应当由你来告诉朕。”杨坚冷哼,他没想到到了此时,杨广还要死硬不承认。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陛下,儿臣真的与刺杀案毫无关系,儿臣也绝不会派人去刺杀太孙,你要相信我。”杨广心里一时间全乱了,真的慌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虞孝仁居然卷进了这个刺案之中,他根本毫不知情,他也不相信虞孝仁真的参与其中了。他认为自己被陷害了,绝对是。
  不过他的这个反应落在杨坚的眼里,只不过是又一个谎言而已。虞孝仁虽然当着皇帝的面也没有吐出半个字,可他不回答没关系,有许许多多的证据表明,虞孝仁参与到了刺案之中,甚至在其中居重要地位,毫无疑问,绝不会有错,而且虞孝仁虽然没有承认刺杀太孙的罪责,可他也根本没有否认过他参与其中。虞孝仁的这个表现,在杨坚看来不过是对于曾经解救过他的晋王的忠诚而已。因此,杨坚心里完全认定杨广就是刺案的幕后主谋。鉴于杨广在虞孝仁这件事情上的不坦诚,因此他现在也完全不再相信杨广的话了。
  “你太让我失望了!”杨坚摇头。
  “陛下,此事真有儿臣无关,儿臣绝不会谋害须弥的,请相信儿臣。”
  “事到如今,你要朕还如何相信你?”杨坚一脸心痛的模样。“以你的聪明,难道还不明白朕的心意,为何却要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情?”
  “我是冤枉的,有人陷害儿臣,栽脏嫁祸与儿臣。”杨广失去了惯有的理智,徒劳的一遍遍的向皇帝解释着。可皇帝此时根本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了,“你说你是冤枉的,被人陷害的?被何人冤枉,被朕冤枉吗?被何人陷害,难道是须弥自己找人刺杀自己来陷害你?那个虞孝仁你怎么解释,他是你一手从岭南救出去的,难道这样的人会来陷害你?还是说,你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虞孝仁一个人做的,是他瞒着你做的,你一点也不知情?算了吧,朕虽然老了,可朕还没有老糊涂。”
  杨坚真的是气的不轻,尤其是对于杨广眼下的表现,如果他能光棍的承认,也许他还会高看他一眼。可眼下他的表现,只让他失望。他完全没有了平时的聪明冷静,变的惊慌失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