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285

  幸好,路上早有准备,马一人备了三匹,也有足够的衣物御寒。出发之前,甚至特别装备了一批御寒神物:白酒。这种产自怀荒的白酒通过中原的商人,辗转销入突厥人之手,极为贵重。三斤一坛的白酒要换一匹马。这次出征的三千附离狼骑,每人就带了一坛白酒。在冻的麻木之时,喝上两口,全身又都活了过来。靠着意志与白酒还有足够的战马,他们成功的赶在暴风雪到来之前,到达了染干的大营附近。
  在这茫茫冰天雪地里,染干的部下没有一个发现这支突然杀到的骑兵,染干从始至终没有接到任何的警报。
  染干派往各部的信使陆续撤了回来,各部的首领们都已经得到染干的通知,暂停撤退迁移,待大暴风雪过去之后,再视具体情报做应对决定。如果因为暴风雪敌人撤回,那么他们也不急着东迁,可以等到暖和一些再走,或者干脆不用走了。如果暴风雪后敌人继续赶来,那么他们那时也立即继续上路。
  正因为这个命令,使得各部族这些天都安心的撤回了游动警戒的哨探,在他们想来,暴风雪即将到来,这个时候敌人不可能会在雪原上行军,如果他们真那样做,那他们是在死找,暴风雪就会把他们埋葬于雪原上。大家都在忙着固定好帐篷,准备好烤火的牛粪,把牛羊圈加固,然后躺在帐篷中烤火睡觉去了。在这样的大风雪中他们得尽量避免出去,躲在帐篷中避风雪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394章
雪夜(二)
  晚上,风一阵紧似一阵,呜呜的如同狼在哭咽,有经验的牧人都知道,这是大暴风雪来临的前兆。
  就是在这个时候,俟斤利伐带着三千精骑悄无声息的在北风的掩护下来到了染干的大营外。
  俟利伐留下了小部份战士照顾冻伤摔死的士兵,并看守备马,然后他率领其实部下就着白酒饱餐一顿后,一个个血液沸腾的骑上战马,向着风雪中的染干营地突袭而去。
  外面是天寒地冰的冰雪世界,不过染干的营地里却是热气腾腾,大火盆烧的通红,一枝枝羊油灯吐着黑烟,发出明亮的光芒。
  染干舒适的倚在软软的狼皮垫子上,面前的案上堆满了奶酒和各种肉食,一只烤的金黄的肥羊还冒着热气,滴着金黄的油脂。他喝的头红脑热,干脆敞开了怀,露出那满是黑色胸毛的胸脯。在他的面前,却坐着与这里格格不入的年青女子,乌发青黛,明眸亮目,红唇皓齿,穿着鲜艳的丝绸裙衫,梳着高高发髻的头顶上,插着百鸟朝凤的金步摇,还有犀角梳子。年轻而又美丽的女子是染干的妻子,他从大隋迎娶回来的中原公主,大隋安义公主。
  中原来的金枝玉叶,与这充满着油烟黑烟,强烈汗臭、皮毛腥臊格格不入。
  安义公主跪坐于帐中狼皮垫上,清秀的眉目不时蹇起,来到塞外漠北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可直到现在她都还是难以接受和习惯这里的一切。染干对她不可谓不好,染干娶她之前其实已经有了许多妻子,五个大的孩子也都成年。但染干从长安隆重的将她迎回草原后,立即就将她立为可贺敦。突厥人的可贺孰类似于中原的皇后、王妃,但却有干预军政的权利,权柄很大,能参与部族中的具体军政事务。另外在生活上,染干专门为她在汗庭旁边的小湖边修建了一座汉式的行宫,完全仿汉式宫殿修建,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确实很用心。行宫里甚至全安排的是公主从中原带来的侍女奴婢,以及染干的汉人奴仆。平时染干还经常来带着这位中原公主妻子付出打猎游玩,用心呵护,如同掌上明珠,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哪怕他其实也知道,这位安义公主其实并非皇帝的女儿,也非皇帝的孙女,实际上不过是皇帝家族的旁枝里的宗女,赐予公主名号出嫁于他。但就算如此,他也完全满足了。不但因为安义公主年轻貌美,礼仪有加,有着突厥女子完全没有的那种美丽。更因为她是隋朝公主,这就代表着她是皇帝之女,自己也因此成了中原皇帝的女婿。
  眼下都头和染干都想借机吞并他,他要撤往东方,就越发的需要借助中原岳父的帮助了。若是能得到皇帝的全力帮助,说不定他还能取代都蓝和达头,成为突厥汗国的大可汗呢。
  染干也想过了,自从摄图继承大汗位之后,突厥内部就开始内讧不断,为了大可汗之位,争斗了多少年了。当年阿波与沙钵略战斗不休,后来沙钵略被打的逃往中原,依附隋朝,实际上突厥汗国的大可汗之位已经被阿波夺得,白道的汗庭不过是个流亡政府罢了。而原来给予阿波许多支持,几方联合起来才最终打败了沙钵略的阿波达头这一多方联盟,却又在阿波击败沙钵略夺得大可汗之位后破裂了。阿波与达头又开始内讧不止,最终阿波败于达头,然后自沙钵略手里继承汗位的莫何可汗,也就是染干的父亲,在取得隋朝的支持后,看准了阿波和达头两败俱伤的时候,打着隋朝的旗号,突然出兵,将新败的阿波生擒,又将同样实力损伤不小的阿波赶回西域,重新夺回了汗国大可汗之位。
  染干想到这里就不由的心里叹息,他的父亲是相当的厉害。他们这一支是开创汗国的伊利土门可汗四个儿子中的老大科罗的那支,沙钵略、莫何都是科罗的儿子,而都蓝和染干都是科罗的孙子。可惜他父亲虽然十分明英,如同当初土门的第二子,汗国的第三任大可汗木杆可汗一样的厉害,但可惜他运气太差了。击败阿波后,父亲莫何可汗西征达头,当时达头正与依附于东罗马帝国的阿尔瓦人,以及东罗马大战,并没有空迎战西征的莫何可汗。染干父亲一路高歌猛进,胜利不断,然后就正好碰到波斯军队攻打东波斯地区早归降于突厥汗国的白匈奴人开战。路过的莫何可汗接到了白匈奴人的求援信,便挥兵南下救援。结果莫何叶护可汗却在这场救援战斗中,中了波斯人的埋伏。埋伏叶护莫何可汗的正是后来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巴赫拉姆六世,此人是波斯名将,后来还曾以少胜多大败东罗马皇帝。而在开皇八年,巴赫拉姆·楚宾还只是波斯名将。
  莫何与巴赫拉姆的意外相逢,使得只当了一年突厥汗国大可汗的莫何中流矢而亡,突厥的西征也不得戛然而止。突厥大可汗的位置最终又传给了沙钵略的儿子雍虞闾,即都蓝可汗。
  有趣的是,伏击杀死莫何可汗的波斯名将巴赫拉姆,其后经历也十分传奇。当时不久后,波斯王朝内的霍尔密兹德四世被部下反叛,反叛者拥立其儿子继位,为库思洛二世。库思洛二世继位后,将其父亲施以盲刑,后来又将其处死。但巴赫拉姆楚宾并不承认二世的王位,他在开皇十年,也就是590年公开自立为王,也就是他伏击杀死莫何可汗后的第三年。巴赫拉姆自立为王后,自称巴赫拉姆六世。当时库思洛二世被迫逃往东罗马帝国,在莫里斯一世皇帝的出兵援助下,回国击败了巴赫拉姆楚宾,楚宾被流放刺杀,在位时间也只有一年多,和莫何的在位时间相当。
  莫何的突然战死,成就了楚宾的威名,同时也让当时陷入与东罗马和阿尔瓦人战争中的达头可汗逃过一劫,更让本来因为懦弱而被其父沙钵略舍弃不得继汗位的雍虞闾得继大可汗位。
  染干时常在想,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在位时间太短,最后继承父亲大可汗之位的定然是自己,而不是那个连自己父亲都不肯承认他继承权的雍虞闾。
  自己父亲当初继承大可汗之位,一继位,就立即从阿波手里夺回了大可汗之位,后来更是西征连捷,差点就重新将分裂的突厥一统。可是都蓝呢,继位之后做了什么?事实上,都蓝继位大可汗之后,不但没能征服分裂出去的西部突厥,甚至还让西突厥的势力越来越强。
  据说这次都蓝与达头能达成联盟,真正的条件是都蓝将汗国大可汗之位让给了达头,都蓝退居东方可汗之位。
  “这个该死的雍虞闾!”染干灌了一大口酒,然后痛骂了一句都蓝。
  坐在他对面的安义公主皱了皱眉,不满的看了眼染干。来到草原这么久,对于突厥人的恩恩怨怨她也知道了不少。这些年突厥的内讧,其实都是在争夺大可汗之位。说是东西突厥分裂,但一直到现在,其实西突厥都只是指的汗国西部而已,并非真正的分裂成了一个汗国。汗国依然只是一个汗国,只是在沙钵略时期分裂成了两大集团,相互撕杀,争夺这个大可汗之位。
  突厥汗国立国到现在,正统的大可汗传承了七代。初代伊利可汗土门,然后是他的三个儿子轮流为大可汗,兄终弟及,二代乙息记可汗科罗,三代木杆可汗燕都,四代佗钵可汗阿史那库头,五代沙钵略可汗摄图,六代莫何可汗处罗候,七代都蓝可汗雍虞闾。其间,佗钵死后,又曾立其子菴罗为可汗,但旋即将汗位转给摄图。沙钵略为大可汗时,阿波起兵,得诸部相助,击败摄图曾经短暂取得大可汗之位。
  按安义公主所知道的突厥历史,最终土门可汗在位时,他立自己的长子科罗为东面可汗,当时突厥也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可汗,小可汗东面可汗实际上又为汗国的储君。乙息记可汗的意思,就是第二可汗,而他另一个称号阿逸可汗则意为月可汗,亦即小可汗。
  等到第三代大可汗木杆可汗在位时,做为号令全汗国的大可汗,他又在东面可汗之外,又增设北面可汗和西面可汗两个方面小可汗,正式创立了大小四部封国制度,而东部可汗为下一任大可汗的储君制也基本确立。当时木杆可汗威望直追初代大可汗土门,他开拓西域,征服高昌国,其后又联兵西魏,攻破吐谷浑,最后还联兵波斯,灭掉了当时西域最大的势力厌哒。这个厌哒,相当于如今的阿富汗大部。木杆西征灭掉厌哒后,留下弟弟密点室留守西域,封他为西面可汗。
第395章
雪夜(三)
  等木杆去世后,按兄终弟及以及东面可汗储君制度,汗国由木杆弟弟,东面可汗佗钵继承。佗钵在位十年,等到他去世前,也就是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汗位继承之事上出现了问题。当时佗钵的弟弟密点室已经死在他之前了,而密点室也是佗钵最后一个兄弟。土门可汗四子,三个当了可汗,剩下一个死在老三之前,这一如就面临着将选谁来继承接班的严峻问题。
  当时摆在佗钵面前的可供选择方案有三,一是以父死子继,立佗钵的儿子菴罗为可汗,可菴罗的能力太弱,不足以服众。
  二是立木杆可汗的儿子为大可汗,理由是木杆可汗是第二代可汗中威望最高的,以父死子继来代替兄终弟及,那么这样重大的变革应当从最有威望的二代可汗木杆可汗系开始。
  当然,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奉行东面储君制,由二代可汗科罗之子,此时的东面可汗摄图继承大可汗之位。
  佗钵可汗思虑许久,最终立下遗言,决定传位给木杆之子大逻便。
  这个结果一出,可谓是引得突厥内部异论纷纷。盖因大逻便虽然是木杆可汗之子,可他血统不好。本来突厥人是没有什么嫡庶制度的,但突厥人却又重双亲血统,而大逻便的母亲只是一个婢女,而且还是一个抢来的奴婢,还是一个胡族血统的奴婢,如此一来,大逻便的继位资格便受到质疑。偏偏此时佗钵已经死了,当时最有野心的沙钵略便立即暗中煽动国人议会的长老们,让他们在国人会议上直接否决了大逻便的继承资格。但国人会议最后却又没选东面可汗摄图,反而选了佗钵之子菴罗,这让沙钵略十分不满。他便又暗中挑拔唆使大逻便强烈反对菴罗。大逻便派出手下故意不断挑衅、辱骂菴罗。菴罗本就是懦弱之人,便主动的将大可汗之位让出,这次国人会议没得选择,只能将汗位交由摄图接任,是为五代大可汗沙钵略大可汗。
  最终这个结果出来,大逻便也回过味来了,知道自己被摄图利用了,两人翻了脸。
  摄图继位后,为了缓和王室和部族矛盾,便又在原来的一大三小四部封国制上,又册立了三位新的小可汗,自此突厥汗国正式演变为了七部封国制。当时沙钵略册封自己的弟弟处罗候为东面可汗,立为他储君,也表示自己有意遵巡兄终弟及的汗位继承制度,表示这次的汗位继承变动只不过是一次意外。
  然后他又册立了自己兄弟处罗侯的长子染干为北面可汗。东面与北面可汗都是科罗一系的子孙,这也是沙钵略为巩固自己的汗位的选择。
  最后他册封了自己的兄弟达头为西面可汗,达头是密点室的儿子,实际上第一任西面可汗密点室已经于四年前去世,达头可汗做为密点室长子也于四年前正式继位西面可汗之位,这次的册封并无改变。
  在东、北、西三个传统的小可汗之外,沙钵略又新册封了三个小可汗。
  这三旧三新六个小可汗不仅仅是代表着爵位,每面可汗都是一个封国,小可汗享有对封国军事、民政、财政等一切权利,而大可汗对整个汗国包括六个小可汗拥有号令统制权。
  新封的三个可汗为潘那可汗,阿波可汗和贪汗可汗。其中潘那可汗是达头的弟弟,密点室的儿子,他的封地在西域的伊犁河流域。
  阿波可汗则是大逻便,被摄图耍了一回的那个因为母亲太卑贱而失去汗位的家伙,他是木杆可汗的儿子,木杆可汗系的部族本来实力强劲,摄图也不敢过于得罪他,为了安抚他,特册封他为阿波可汗,让他统领金山至天山北麓的广大地区,其领地中突厥汗国的中心,正是后来东西两大集群的地盘分界线上。为了安抚他,摄图还特别把高昌国的控制权交给了阿波。
  此外,摄图还又将木杆可汗另外一个儿子封为贪汗可汗,建牙帐在高昌北山,让贪汗可汗分走了木杆系的一部份实力,削弱了对他满是敌意的阿波的部份实力。
  这次册封,其实就是沙钵略可汗继位后,对各拥重兵的宗室王族的一次妥协。
  伊利可汗的四个儿子,四系子孙,在此次的利益分配中,科罗系、木杆系、密点室系都得到足够好处,科罗系的摄图成为大可汗,处罗侯成为东面可汗,染干成为北面可汗。而木杆系的大逻便成了阿波可汗,另一子成了贪汗可汗。就连当初早死而没当上可汗的密点室,不但一子继承了西面可汗之位,还有一子另封潘那可汗。
  说起来,唯独是刚死的前任可汗佗钵,这一系最是悲剧。其子菴罗只当了短短数月的大可汗就让位了。让位后,菴罗虽然被封了一个第二可汗,但实际上,名头好听,却与当初科罗的第二可汗完全不同了。如今真正的第二可汗是东面可汗处罗候,那才是储君。至于菴罗的第二可汗,完全就是个荣益称号,连块自己的封国都没有,只是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部族而已,虽然也是块领地,可与有正式封国称号的六小可汗相比,他无疑就是被瓜分利益的那一方失败者。
  因为这次的妥协和安抚,突厥汗国内部倒是安定了几年。
  但到了五年后,隋朝立国,杨坚拒绝再向突厥进贡,沙钵略在妻子北周千金公主的挑拔下,最终决定给隋朝一个颜色瞧瞧,同时也有意通过这场战争,加强对汗国内部的控制权。他向六小可汗下达号令,让他们率部从征隋朝,各部可汗相继领兵前来。
  但结果并不好,首先是西面可汗达头,他领兵东进之后,西域的高昌、吐谷浑等附属国叛乱,达头在进攻酒泉时闻讯后院起火,连忙率师回撤,达头一撤,立即导致了攻隋的全局失利。开皇二年,沙钵略再次号令诸部从征隋朝,结果这次阿波忙着在西域用兵,根本就不接军令,拒不发兵。而阿波虽然领兵奉诏出征,但在边疆跟隋军小赢一仗后,立即就跟长孙晟私自达成了协议,擅自退兵了。开皇三年,隋军全线反击,突厥军因为两路兵马或未奉诏而来,或私自徹退,导致沙钵略大败于隋军,最后靠躲在草丛里才逃过一劫。
  好不容易逃回草原后,沙钵略既羞且怒,他把这一切怪罪于达头和阿波两人。达头远在西域,最后沙钵略拿阿波开刀,率兵突袭阿波的金山牙帐,把阿波的那个奴婢胡人老妈都给杀了。这下惹得阿波与沙钵略彻底的翻脸,直接带着兵马跑到西部去了,跟达头合谋对抗沙钵略。阿波得到了达头的支持,达头借兵给阿波,阿波率兵杀回东方,找沙钵略报仇。至此突厥内乱全面爆发,阿波借兵达头,又联兵兄弟贪汗可汗,加之有他父亲木杆可汗的名号威望,四方部落纷纷前来归附,很快就集结了十万骑,势力大增,与沙钵略攻伐不止。突厥汗国也就此分裂成了东西两大政治军事集团,而西部集团又属于联盟,由阿波、达头、贪汗可汗三小可汗组成。
  不过此时虽然突厥分裂,但实际上,认真来说,阿波与达头还有贪汗的联盟对抗沙钵略,只是一场突厥内部的叛乱而已。西突厥也只是西部突厥,并没有真正的成为西突厥汗国。
  在西部突厥叛乱集团联盟中,阿波因为是二代可汗中最有威望的木杆可汗的儿子,又因为当年佗钵可汗去世时遗言立阿波为大可汗,因此开皇三年起兵叛乱后,在西部叛乱集团中,阿波为集团的盟主,而不是达头。当时叛乱后,叛军声势很大,连沙钵略兄弟的儿子地勤察都叛归阿波。
  这场叛乱战争连打了三年,到开皇五年时,阿波浸强,东距都斤,西越金山,龟兹、铁勒、伊吾及西域诸胡悉附之。
  沙钵略在这次叛乱中败北,最终不得南奔白道川,遣使降隋,屈膝稽颡,永为藩附。他失去了大可汗的位置,成为了依附于隋朝的藩属部落。隋朝一边收纳沙钵略,一面派使者联络阿波,建立外交关系,算是正式确认了阿波取代沙钵略成为突厥汗国的大可汗。
  在这场突厥的内战中,达头虽然也是叛军集团的一部份,但实际上他也就是借兵给阿波,真正参与的不多。
  达头因为世袭的封疆南领波斯,而在隋朝立国的同时,波斯霍尔密兹德四世继位,他多次派兵北犯攻打达头,达头与波斯战斗不止。
  开皇五年,阿波可汗夺得大可汗之后,与达头的联盟破裂,达头也早觊觎大可汗之位,双方内讧爆发战争。开皇七年达头领兵东进,击败阿波,就在这时,沙钵略死,其弟莫何可汗继位,他趁势领兵北上,打着隋朝的旗号,把逃到东部的阿波击败生擒,重夺回大可汗之位,又打着隋朝的旗号,达头误以为隋朝出兵参战,加之西域又有战事,只得退回西部,争夺大可汗失败。
  开皇十一年,波斯萨珊王朝库思洛二世叛乱夺位后,西突厥与波斯依然战事不断,因此,当都蓝可汗继位为大可汗后,统兵西征时,达头也只能被迫采取守势。
第396章
雪夜(四)
  到开皇十七年时,波斯王库斯洛二世派兵进犯达头属藩悒怛、贵霜,达头亲统三十万大军解救,渡乌浒水,大破波斯军,终于取得对波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库斯洛二世割地约和。达头终于解除了后顾之忧,对于东部的大可汗转守为攻,移兵东向。
  达波聚集了泥利可汗、潘那可汗和突利可汗三可汗之兵,加上自己的西面可汗之兵,四可汗围攻都蓝。其中的泥利可汗是阿波可汗兄弟的儿子,也是木杆一系,阿波死后,继承了金山至天山北麓以及高昌国的封国疆土。
  都蓝向隋朝请援,但隋朝因为早不满都蓝的许多表现,并没有出兵相助,只是派了两个使者去两边宣谕,调停而已。
  这次的战争,以都蓝战败结束。
  让安义公主很注意的是,在这一次的战斗中。做为突厥汗国的大可汗都蓝可汗可谓是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六个小可汗封国,有四个起兵攻打他。连做为同是科罗一系的堂兄弟突利也出兵攻打都蓝。
  安义公主知道一些朝廷对突厥的策略,那就是合弱离强,不断分化。比如在东面,扶持亲隋的突利可汗取代都蓝可汗。而在西面,扶持泥利可汗,取代达头可汗。朝廷的近期目标是让突厥各部相互攻打,中期目标是要把突厥汗国正式的分裂成东西突厥汗国,而不只是突厥汗国东西二部。远期的目标,则是要把突厥东西汗国,分裂成突厥七汗国,或者更多小汗国,永远的削弱北方游牧政权的实力。
  突利对于大可汗之位是很心动的,这也是他当初能接受隋朝招安,娶隋朝公主的原因,目的自然就是得到大隋的支持,取代都蓝。只是时局的发展让安义公主都觉得有些太快了,都蓝这个大可汗根本不是达头可汗的对手,当达头在西域彻底的腾出手来后,都蓝真正显现出了当年他父亲沙钵略可汗对他的评价懦弱无能,他根本打不过达头,甚至都不懂得谁才是他的靠山助力,竟然因为千金公主而去得罪隋朝。
  但正因都蓝的无能,他也就因此能做出许多出人意料的没节操的事情来。
  比如在去年与达头的战争失败后,都蓝就已经向达头服软。而在去年隋朝表露出要讨伐他,要用突利来取代他为大可汗后,都蓝相当干脆而又没节操的直接降了达头,把大可汗之位让给了达头。条件是达头得出兵帮他把突利灭了,然后让他作东面可汗加第二可汗的封号。
  安义公主想不到一般人谁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可偏偏都蓝可汗就这样做了,而达头也同意了。
  如此一来,原本在隋朝与达头两边游离,想要借势取都蓝而代之的突利可汗,彻底的悲剧了。
  不管是都蓝还是达头,现在都要先灭了他而后快。
  安义公主心里想着,进行的计划无疑已经失败了。眼下的局势,突利根本不可能取代都蓝,因为谁也想不到都蓝最后走了这样一步,这导致了原本东西对方的都蓝和达头两个集团,迅速的联合为了一体。而突利这个突奸带路党,立即就成为这个新集团最先要除掉的敌人。
  “可汗,等暴风雪一停,立即就走吧。”安义公主道。
  “嗯,我知道。”突利一边嚼着羊肉一边回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